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479节

虽然外面大雪纷飞,但李嗣源这几百人再不走就可能都交代在这儿,此时撤退反而有一条活路。

“义父,李嗣源带着几百人跑了,这么大的雪,还追不追?”

在李嗣源的人撤退后,营地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没有逃走的李嗣源部下,不是战死就是选择了投降。

不过李克宁这边也损失惨重,没想到这么好的计划,居然会被李嗣源察觉。

“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李嗣源没死?”李克宁大怒道。

“义父,我们也没想到李嗣源没有喝醉,然后。。。。”李存实尴尬道。

不仅是没喝醉,李嗣源还把李存颢杀了。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克宁骂道,“存颢的遗体呢?”

“在那边!”

“好好安葬了!”说着李克宁就看向李嗣源等人逃跑的方向,狠狠道,“李嗣源,这事没完!”

这事的确没完,李克宁不想放过李嗣源,李嗣源何尝会放过李克宁。

。。。。。。

“将军,风雪太大了,我们要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兄弟们刚刚经过大战,有些兄弟身上还有伤,不能长途行军。”

看着不断有士兵摔下马,李嗣源手下仅剩的得力干将之一的安重诲忍不住策马来其面前劝道。

安重诲其实并不大,今年才18岁,入军中两年。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骁勇善战,深得李嗣源的信任。

除了安重诲外,李嗣源手中可用之人还剩一个孟知祥,历史上的后蜀开国皇帝,不过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刚满15岁的小校。

在其叔父孟迁投靠李克用后,他自然也就投靠了李克用。

因为一些原因,李克用还打算把其长女李琼华下嫁给孟知祥,不过这婚事还没确定下来,李克用就败了,最后还落得一个被砍头的下场。

至于其叔父孟迁则是被当做叛逆一起处死了。

虽说孟迁并不是其亲父,但其亲父去世得早,孟迁就相当于其父。

杀父之仇,再加上夺妻之恨,孟知祥自然没有投靠朝廷,而是跟着沙陀余部逃向塞外,并成为了李嗣源的手下。

“我们必须快速行军,不然被李克宁追上可就麻烦了。”李嗣源皱眉道。

“夫人!”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刘氏突然栽下马,惹得旁边的侍女接连惊呼。李嗣源神色慌乱,快速地翻身下马,扶起刘氏,发现对方脸色铁青,有些冻僵了。

李嗣源顿时有些着急,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发现远处隐隐约约有处建筑,便吩咐道,“派人去那里侦查一下,若是安全,就在那里休息。我们先撤到那处树林中,先躲躲风!”

“是,将军!”

此时的李嗣源就是这几百人的主心骨,即便是觉得李嗣源对刘氏的关心有些过度了,但这些人也没有说什么。

。。。。。。

“妍儿,妍儿如今也已经过了四岁,该让他去读书了。”

在太上皇李儇安葬于靖陵后的第二天,李晔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长子和次子都已经都四岁了,到了读书的年龄。

“陛下,这会不会太早了点。佑儿才四岁,这么小就要读书吗?”刘晨妍有些不忍。

“作为未来的储君,佑儿若是不精通学问,如何治理国家?珍惜不希望自己的皇子是个庸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等明年新年后,便开始读书!”

第454章 新的开始(二更)

“妾身知道了!”

见李晔态度这么坚决,刘晨妍即便不舍,也只能听从李晔的决定。

虽然李晔没有说要立太子,可既然对方说了其长子李佑是未来的储君,那就说明成为太子的机会很大。

刘晨妍自然希望自己的皇子可以成为未来的帝皇,所以想通后,也就不再反对。

“陛下,不知佑儿是单独请老师教导,还是?”刘晨妍问道。

“不单独请了,就在崇文馆即可,不过得跟宗室子弟学习的地方分开。”李晔说道。

崇文馆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对太子的教育,唐太宗设崇贤馆,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为太子提供政治咨询,充当顾问。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为了避太子李贤名讳,改崇贤馆为崇文馆。

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

缌麻、大功指的是五服中的两服。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大功亲指的是祖父系亲属。崇文馆有学生20人,皇族中须缌麻亲以上,皇太后、皇后中要大功亲以上才有资格进入崇文馆。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以及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有进入崇文馆学习的资格,是典型的贵族中的贵族学校。

除了崇文馆,还有个弘文馆。

两馆是大唐真正的贵族学校,在唐玄宗时期,都只招京官子弟。

安史之乱后,世家贵族出身的优势受到打击,两馆便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开始荒废。

李晔重启崇文馆是为了给长安的那些宗室子弟一个读书的地方,之前的宗室都是被圈养的一群猪猡,一辈子都在十六王宅、百孙院这些地方,这是唐玄宗为了防止皇子作乱而搞出来的奇葩制度。

这种圈养的皇子如何能担起大任?这就导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昏庸之人很多,进一步加剧了唐朝的衰落。

说起来,论对皇子以及宗室的教育,唐朝还真不如清朝。

严格来说,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堪称中国历朝历代最狠的,一年只休息春节、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本人生日五天。

那唐朝来说,就说李儇,这一对比就是差距。

这也是李晔为什么要把皇子的教育提上日程。

当然他不会像清朝那么狠,但也不能太宽松,而且他不仅打算让皇子如崇文馆,还会让未成年的公主进入崇文馆。

甚至,李晔还打算从长安书院、山南书院中引进一部分寒门子弟进入崇文馆或者弘文馆。

不过这些都不能操之过急,不然阻力甚大,得一步一步来。

首节 上一节 479/9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