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269节

杨玄感身为聚集了不少勇武之士、贵胄子弟,如韩世萼、史怀义、王伯当、郑俨、杨恭道等,加上杨家子弟杨玄挺、杨玄纵、杨万硕等家族俊杰,还有一些朝中留守大臣,如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都与其合谋,初期声势很壮。

越王杨侗在一些大臣扶持下,命河南令达奚善意出兵东迎杨积善,派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北门迎战杨玄挺,但达奚善意和杨积善兵战一处,因官军腐朽无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北部的裴弘策也被杨玄挺杀的狼狈大败,只带了十几名骑兵逃回城中,其余人马或死或降。

杨玄感把主力大军屯于洛阳北部的上春门一带,发誓道:“本将军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此言很有煽动性,不少百姓来投,杨玄感又收编隋军降众,招募地方壮丁,得数万余人,乃分兵占据洛阳西的慈硐道,派把守洛阳南的伊阙道,派韩世萼率一万兵包围荥阳,顾觉万人攻取虎牢,重重隔断了援军来就,铁了心要拿下洛阳城。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阳

杨玄感的部下有不少贵族子弟,将门虎子,扼守洛阳城的四方,让附近郡县的府兵、世族兵等,难以援救,这样可以给他更多的时间,攻克洛阳城。

他谋算着,一旦城破,自己要控制杨侗,可以学着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继续维持隋朝廷,扶持杨侗做傀儡,因为自己也姓杨,等除掉杨广,安抚天下,顺利过渡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学着杨坚那样,逼着杨侗禅让,继承皇位。

其实,大隋自杨坚建立后,南征北战,统一中原,结束了南北格局,使天下二十多年内,没有大规模的国战,除了对抗突厥,也是为了保护边疆和自身利益,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

所以说,在民间,许多百姓、寒门士子、绿林好汉对大隋还是有感情的,甚至曾经引以为傲自己身为隋人,门阀士族也都希望保住隋朝,但因为杨广的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惜民力等,导致朝廷山下,还有民间百姓、寒士们,都反感这位皇帝。

各地的义军打出的旗号,也都是反杨广,不反隋朝,内心中还是对隋有一定感情的,毕竟它刚从盛世走过,极尽辉煌,的确让四海升平,安居乐业,只是文帝晚期,就出现了复杂矛盾,到了杨广登基,把矛盾激化,推向高峰,逼得百姓不得不造反了,否则同样没有活路。

这一日,杨玄感身穿精致的亮银铠,手持一根寒铁长矛,气宇轩昂,身材挺拔,孔武有力,因为家族关系,他自幼拜一些武师学艺,后来还得到一些古武门派外出高人的指点,虽然迟迟没有练出先天罡气,但是也懂吐纳,精通古武的呼吸法。

历史时代,包罗万象,它不是武侠世界,而是各种势力的包容,有庙堂也有绿林,有古武剑者,也有诸子百家的后裔,形形色色,三百六十行之上,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

隋唐时代的人,其实并不称呼什么内功,什么武功心法,往往称之呼吸法,吐纳术。

自从战国时期,老庄主导的道家炼气,还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言练气养神之法,华佗五禽戏的模仿五种动物的形与神,都跟特殊的呼吸法有关系,讲究身体协和统一,运气的途径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这种呼吸法,往往在世俗中失传,武师、将领们很少懂得,只有那些古武门派,还继续在传承,但也是不外传之秘。

杨玄感在军中也算一员武艺高强的猛将了,不差于鱼俱罗、张须陀、罗昭云等人多少,只不过,他父亲是杨素,所以他根本不用自己冲锋陷阵,就已经受到庇荫,官至二品了,而且一直从事文官,以至于,不少人都不知道杨玄感的实力深浅。

他手持数十斤重的铁矛,有一丈多长,颜色有些乌黑,但是锋芒却是闪着水银般的寒光,矛锋是寒铁打造,削铁如泥,杆身也是用含有的钨铁等混合材质打造,根本砍不断。

杨玄感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义军方朕,气沉丹田后发出来,喝声如雷:“我杨玄感,身为朝廷上柱国,家里黄金巨万,到了既富且贵的地步,满门忠烈,可以说,我对世俗之物,已经一无所求。而今,我却不顾破家灭族,起兵誓灭昏君,只是为了为天下人解倒悬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罢了。”

他侃侃而谈,字句铿锵有力,颇有几分渲染性。

“那昏君杨广,不惜民力,滥杀无辜,视天下百姓为蝼蚁、草芥,动辄上百万的郡县,已经十室九空,路有冻死骨,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对得起先帝杨坚吗?对得起我们当初门阀贵族,扶持的大隋王朝吗?只有反抗,我们可破入城内,暂时拥立杨侗为储君,废掉杨广,斩首向天下枉死的将士、百姓谢罪,请诸位谨记,我等并非谋反,而是拨乱反正,正义之师,解救天下百姓于苦难,攻破洛阳,所有人都将有功于大隋,让我们上下同心,推翻昏君统治——”

这番言辞,是杨玄感跟李密、韩世萼、杨慎、杨约等人商议后,定下的说辞,就是为了给自己正名,正所谓名正才言顺,宣传自己为正义之师,可以获取更多人的支持,而且还不会让那些目前还忠于大隋的文武官员、贵族们反感。

“史怀义听令,接令旗!”

此际,史万岁的嫡子史怀义阔步走上将台,跪拜接下令旗,他是今日负责攻南门的统帅,史万岁可是大隋名将之一,至少排进隋代的前十名,却因杨广的喜怒无常而刺死,这笔仇恨被他的儿子怀恨在心,有机会报复杨广,史怀义当仁不让。

“杨恭道、王伯当听令,你二人各带兵一万五千人,攻打东、西两门,北面城门,由本将军亲自坐镇指挥,猛攻城防,四面合围攻击,争取早日破城。”

“遵命!”杨恭道、王伯当上前接令。

八万人马行动起来,营地嘈杂起来,铁甲锵锵作响,马蹄声惊天震动,分出三股兵力,攻向了不同的城门,尘土飞扬。

准备妥当后,义军开始攻城了,只不过衣袍不整,兵器不足,只有士气还算高昂,但这样临时组建的杂牌军,一旦受挫,也很容易一蹶不振。

“杀!杀!杀!”城池喊杀喧天,弓箭手不断向城头射,掩护潮水一般架着云梯和攻城战车的人马向前,而前面的将士趴着城墙,前仆后继,死了一波又补上一波。

城上向城下还以颜色,远用抛石、弩箭,近用滚木、擂石,遥遥望去,不断有攀援到一半的人体坠下城头,摔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残破的云梯、燃烧的攻城战车,散落各处,一片狼藉。

杨玄感虽然有万夫不挡之勇,但带兵打仗,经验却不足,所以,空有一身武艺,在谋略上却显得不足,坐在马背上,发号施令,让前线的虎贲俾将们,加紧猛攻,但城内有留守的禁卫军,抵挡住了他们的义军攻势。

此外,洛阳城内,由于许多官员和家眷在,所以守城将士,反而更加卖力,担心城破会波及诸多的门阀贵族、本姓宗族等,不少中层武官,家就在洛阳,所以都纷纷效死命,跟义军的攻防鏖战,僵持下来,一时难有进展。

第四百章 虚张声势

平壤城下,开始休战,没有了隋军大举攻城,一下子变得很安宁,与往日厮杀震天,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场景大相径庭。

城头上的高句丽军卒,全都愣住了,一排排地探出头,向外张望,如果是过去的几日,只要一冒头,很容易被射中,洞穿头颅、咽喉、胸口,死于非命,如今却一点事都没有,格外平静。

守军们观望着城外的四方大营,炊烟升起,马蹄声来回振动,出营的、进营的不断,训练声、列阵声不绝,似乎在休整。

乙支文德、高氏郡王高宏、渊盖野等人带着诸将聚集城楼上,看到隋军的状况,心生疑虑。

高宏道:“已经三日了,隋军一直没有攻城,也不知在做什么?”

乙支文德分析道:“看样子在休整,准备酝酿更大的攻势!”

渊盖野说道:“对,这些日子隋军伤亡也很大,休整一段日子,也是有可能的,说不定要困城,跟我们比粮草物资,若是围城两三年,我们都要饿死城里了!”

“隋军人多势众,轮流猛攻,我军也抵挡不住多久,难道他们想要打心理战,故意不攻,让我们胆怯?”

“不是没有道理,也可能诱咱们出城偷袭!”

乙支文德对着身边一位副将道:“隋军大营的炊烟数有没有统计完整?”

副将胡冬海答道:“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还是那么多锅灶的炊烟数,似乎没有明显的减少。”

乙支文德点点头,说道:“这说明隋军的数目没有多大变化,不会轻易退军了。”

渊盖野叹道:“隋军如此大动干戈,怎么会退军呢,不可能,上一次隋军准备不足,太过轻敌,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咱们这一边,冬季来临,隋军没有足够的棉衣棉被等物资,才会被迫撤军,这一次,开春之后,就开始征辽东了,可见隋军准备充裕,不破城,不会善摆甘休啊!”

一位名为高布衣的谋士道:“我北齐高氏后人在辽西、燕郡北部,召集了一些人马,培养不少武士,准备起义,必要时刻,可以去烧隋军粮草,能给隋军后方制造一些麻烦,但终究不能解决大问题。”

就在这时,一只鹞鹰飞入城内,很快,有训鹰斥候奔跑过来,喊道:“报,有紧急秘信,要呈给乙支将军。”

一名侍卫走上前,接过一张纸条的密函,转交给了乙支文德,后者接过后,先是一愣,接着大喜,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隋国后方已大乱了,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谋反,朝着不少权贵子弟依附,还有沿途百姓参军,迅速发展十万多人,正在围攻东都洛阳城,信函上还说,隋军主力已经撤回辽东城了,只留下罗昭云带兵断后。”

高宏毕竟王室成员,利益影响最大,闻言后,顿时激动道:“什么,隋国后方竟然发生了如此变故?太好了,真是上苍庇佑我高句丽,不敢如此亡国。”

“是啊,这可是天大喜讯,我高句丽又保住了。”

渊盖野忽然意识到不对劲,道:“咦,不对啊,隋军主力已经撤走,但是城外的营地,看样子不像啊,跟往常一样,连锅灶和练兵气势都不减,完全不像,会不会有诈?”

“难道情报有假,被截取了情报,然后替换了新的密函?”有人怀疑,觉得可能鹞鹰有问题,不能光信一头牲畜,而忽视自己眼前所见,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是啊,这可能是隋军之计,诓骗咱们出城,鹞鹰也许是敌军放入来的,也说不定,或者说,斥候营内有间隙,替换了情报,也说不定!”

首节 上一节 269/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