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990节

好一阵子,毕自严走到朱栩身侧,斟酌着话语,道:“皇上,这么一大早来内阁,可是有什么要事?”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没事,就是心血来潮,你们都坐吧。”他说着,走向最北面。

内阁桌椅的摆放是有规矩的,比如最北面是两张椅子,坐的是毕自严与孙承宗,一左一右,再两边是六部尚书的椅子,依次而列。

朱栩走过去,抬了抬手。

两个内监小跑上前,将其中椅子一个搬出去,另一个放在正中。

毕自严,孙承宗,张问达对这些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只是心里有些不安,在朱栩坐下后,依次在两边坐下。

朱栩穿着厚厚的棉衣,呵着气,看着两边的三个人,笑了笑,没有立即开口。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看了眼,孙承宗侧身向朱栩,顿了好一会儿,道“皇上,内阁总理天下政务,些许小事定然能处理妥当,请皇上勿忧。”

孙承宗这话说的很有技巧,朱栩端起刚刚上好的茶杯,顺水推舟的道“嗯,朕对内阁的能力很是放心,只是回京之后,还没有与二位老师好好聊聊天,朕就想着找个机会聊聊,这不就来了。”

孙承宗神色不动,心里不宁。皇帝丝毫不提靖王的事,摆明要有大事情。

毕自严面上沉着,给孙承宗一个眼神,示意他不要接话。

张问达就更不会开口了,东林党与阉党勾结的事,对他打击不小。

朱栩喝了口茶,身心舒泰,然后看着毕,孙二人,道“朕上次去陕.西,虽然没有见到皇兄,可想起了很多事情,他当年在文昭阁,衣不解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于政务从不怠慢分毫,朕回京这一路上一直在反省,这一条,朕比皇兄是差远了。”

众人心头微跳,皇帝这话是何意?要召回信王吗?那万万不能!京城已经够乱,信王绝对不能回来!

毕自严与孙承宗暗自警惕,静等着朱栩下面的话。

朱栩并没有照着他们的想法来,目光坚定的道“朕决定了,待明年亲政后,朕便坐镇内阁,与诸位阁臣一同处理政务,同坐同休,风雨不停!”

毕自严与孙承宗,张问达都是神色微惊,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皇帝的话是这个意思!

圣君临堂当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若是能时时见到皇帝,他们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顺手!

这是盛世明君的作为!

“皇上英明!”毕自严与孙承宗几乎同时起身,行礼道。

张问达慌忙跟着,事情也出乎他的预料——皇帝突然‘勤政’了。

朱栩看着三人,笑着摆了摆手,道:“免礼,都坐下吧。”

三人都颇为拘谨的坐下,心里还是很震动。皇帝虽然在景阳宫也算勤政,但却比不了在内阁,这才真正的‘勤政’!

朱栩有端起茶杯,心里暗笑,他这个皇帝,明年就要兼任内阁首辅了。这皇权,相权,都将在他手里!

装模作样的喝了口茶,他放下茶杯,环顾一圈,故作沉吟的道“内阁辅臣还是少了,这样吧,靖王入阁!督政院日后会越来越重要,他入阁,是必须,也是理所当然……”

众人心头再惊,同时明悟!

原来皇帝是打这个主意,他要靖王入阁!

可是!

这样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风波,朝廷,京城官场还可控,天下士林还不知道会骂出什么样难听的话来!

第813章 靖王入阁

朱栩说完这句话,便端起茶杯,轻轻的吹着。

毕自严,孙承宗对视,神色肃然。

眼前的皇帝不拘礼法他们都知道,可是亲王干政这件事不仅是礼法,还涉及到社稷稳固。这是吸取历朝历代教训后,太祖钦定,一旦开启一个缺口,日后不知道有多少血雨腥风,皇室阋墙。

毕自严斟酌再三,还是开口道:“皇上,臣认为靖王在督政院已是极限,若是入阁,社稷不稳。”

朱栩早就知道他们的说辞,笑了声,转头看向刘时敏,道“鲁王来了吗?”

刘时敏道“应当快了,奴婢派人去催。”

他话音刚落,外面就一个差役快步进来,道:“启禀皇上,鲁王求见。”

朱栩看着毕自严道:“这说曹操曹操就到,让他进来吧。”

“是。”差役应声,转身出去。

毕自严与孙承宗都很疑惑,不知道这个时候叫鲁王来是为什么,不过他们都没有说话,静等着。

鲁王大步进来,向朱栩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微笑,道:“嗯,坐下吧,朕正与两个大人商量靖王的事情,你是宗人府宗正,来说说吧。”

鲁王在毕自严下首坐下,看了在坐的几人一眼,目光微微闪烁,道:“回皇上,臣认为,靖王去留皆在圣心。”

朱栩眼角眯了眯,这位鲁王现在倒是学会揣摩上意了,转而看向毕自严道:“毕师,说说你的想法。”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要做什么,看了眼鲁王,道:“皇上希望靖王入阁参政,我等认为宗室亲王不宜僭越太多,否则社稷不安,江山不稳。”

鲁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站起来向朱栩,道:“皇上,这是臣对宗法的一些见解,还请皇上过目。”

刘时敏上前,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拿过来,打开一看,果然,鲁王是按照他的意思所写,对‘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一个阐述,并且排出了一个顺序,其中有一条特别有意思:‘三代以内,莫之能外’,也就是说,能继承皇位的,必须要三代以内,且严格按顺序来。

对于这种顺位继承制,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对声,哪怕是在‘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具体阐述’,实际上的继承规则也是这样来,可本质上还是违背了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制’。

另一个坏处是,这会加剧皇室内部的争斗,历史上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势必会出现,成为王朝的一种巨大内耗,只是想到南明那种情况,朱栩认为,这种顺位继承法必须要实施!

朱栩神色不动的看着,心里转念,好一会儿递给毕自严,道“毕师也看看。”

毕自严伸手接过来,目光微凝的看了朱栩一眼,低头翻看奏本,旋即他眉头就紧拧。

‘国本之争’过去没多久,对于‘国本’,现在的文官集团看的非常重,哪怕是鲁王的奏本是依据宗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进行阐述,或者是完善,可事实上还是对‘嫡长子制’的一种挑战,削弱了‘嫡长子’的特殊性,给了其他人‘机会’与‘妄念’。

毕自严看完,没有立刻说话,将奏本递给孙承宗。

首节 上一节 990/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