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第966节

俄军的兴趣可不在一具尸体上,现在出城的士兵带来了让人不敢相信的情报,在白拉奕城南五公里处,居然有重大发现。

一群骑兵簇拥着指挥官来到白拉奕城南,等到了之后莫里哀才知道所谓惊奇的发现居然是一座大的吓人的粮仓。

栅栏围起来的是一望无尽的粮食堆,粗大的树木搭起一个个三米高的台子,在台子上用竹席围起来一个圆柱形尖顶的粮仓,这正是南洋最常见的屯粮方法。

尖顶还有竹席包括下面三米高的木台,都是为了帮助粮库度过南洋漫长的雨季。用匕首割开竹席,里面流出来的全是没有脱壳的金黄色稻米。

“我的天,这么大的一个粮仓估计能装十吨稻米,这一片粮库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粮仓啊?老天爷啊,我都看不见头……”

莫里哀也愣住了“快派兵去搜索账本,这里一定有详细的账目记载……我的上帝,肖乐天他到底想养活多少人?这么多的粮食不得够北京城全城吃一年啊?”

晚清时期北京城的人口数量一直在80万到100万之间摇摆,就按照100万的上限来计算,每个成年人每天的粮食消耗量在半斤左右,那么一个月需要的粮食总量为15公斤。

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一个月粮食消耗量在一万五千吨左右,当然这只是灾荒年间的基本数据,而平常人生活还要消耗大量的肉蛋禽菜,这样折合成粮食数量就会翻好几番。

肖乐天当然不会把满清贵族们的骄奢淫逸所浪费的数量算进去,肖乐天为中国人所储备的口粮,就是以灾荒年间满足基本生存保障为前提的。

在肖乐天的计划中,当全面内战爆发,或者有大规模的外战爆发的时候,他的粮食储备体系能够给每个成年人每天提供半斤粮食,就足够救命之用了。

肖乐天只负责救命,想吃的更好,再加点肉什么的,那就别做梦了。

账本终于找到了,莫里哀果然没有猜错,账目上居然赫然写着一行大字,直隶省常备粮仓,共计储存稻米12万吨。

“嘶!我的上帝!肖乐天居然这么有钱?他居然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172 南洋屯垦

12万吨的存量,跟肖乐天前世那些大型国有粮库相比根本就是毛毛雨,但是在19世纪这就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型粮库了。

肖乐天印象中,后世中国在大连的一个国家直属粮库就拥有将近100万吨的储量,剩下各省级别的粮库也都拥有二三十万吨不等的粮食储量。

那可是人口超过十亿的新中国,土地单位产出通过新科技还有化肥的属性加成而有了成倍的增长,再加上大量的海外采购,才能解决十亿人的温饱问题。

而现在肖乐天靠着对南洋热带雨林的摧毁,靠着不断蚕食土著猴子们的生存空间,居然在短短五年之内,就攒下了如此庞大的粮食储备,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100万人口的北京城,如果发生饥荒那么最低标准的救命粮食数量每月必须保证一万五千吨,12万吨的稻米足够京城百姓八个月的口粮消耗了。

这还只是白拉奕地区的一个粮仓,那么都东河流域呢?婆罗洲其他的地方呢?肖乐天难道还真想依靠一己之力解决整个大清国的口粮难题?

总司令斯特凡斯基咽了一口唾沫“我的上帝啊!难道整个南洋的粮食产量真的能养活那么大的一个中国吗?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莫里哀被废掉的半边脸肌肉正不由控制的抽搐“这是深度殖民!肖乐天太可怕了,他跟咱们欧洲人的套路完全不一样,我们只是吃猎物身上最肥美的肉,而他只是要把骨头渣子都给嚼碎了咽下去啊!”

“以华族名义建立肯屯区,以不挑战土著国王和西方列强的前提下完成大量的移民城镇建设,造成既成事实的占领……”

“好阴险的手段,这要给他时间了还了得?必须得剿灭他了,这个祸害绝对不能留……”

莫里哀属于法国精英阶层自幼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成年后追随法皇见识了很多大战略层面的交手,所以他对殖民文化还是非常熟知的。

西方殖民浪潮从大航海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欧洲对整个地球的殖民却一直都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只能进行表层的殖民,而无法深入。

西班牙人征服了整个南美洲,他们统治了将近四百多年的时间,可是就这样也没有完成彻底殖民深入话。葡萄牙人征服亚洲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他们当然可以通过商业还有掠夺带走很多的贵金属和名贵货物,但也仅仅如此了。

之后的荷兰、英国、法国这些新兴列强们,其实做的也不怎么好,就连号称日不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这个被英国人称之为殖民核心的富饶之地,其实也没有做到深度殖民。

英国人只是控制了无数的土邦王,然后再由土邦王来控制那些贱民,英国可以完全控制印度的经济、外交、军事命脉,但是英国人自始至终都无法直接去接触到印度的文化包括土地。

在印度次大陆,英国假如想要增加30%的棉花种植量,那么他们是无法直接把政令作用到吠舍也就是印度平民这个阶层身上的,虽然整个印度的吠舍还有首陀罗甚至包括刹帝利、婆罗门都认为英国殖民者是最高的阶层。

但是你身份就算再高贵,我们对你再敬畏,你的政令也必须要遵循我们的文化传统来进行实施。

英国人想要更多的棉花,那就得把更多的订单交给拥有土地的婆罗门、刹帝利的手上,然后这两个阶层再雇佣吠舍来管理庞大的贱民首陀罗,并最终完成棉花订单的生产。

这是一个庞大的循环,英国人得到了廉价的资源,而吠舍平民们得到了雇佣的费用,而首陀罗和刹帝利得到了土地产出应有的收益。

最终受到残酷剥削的就是贱民不可接触者首陀罗,他们的死活根本就无人关心,能给一口饭吃就算老爷们开恩了。

英国控制的印度都是这样的情形,那就可想而知其他后起的列强所经营的殖民地又能是什么样子了,其实大部分都如法国人所经营的达喀尔一样,只是毫无建设的掠夺。

军队屠杀土著,奴役原始部落,把黄金、白银、珠宝等欧洲需要的名贵资源抢走,而不用支付殖民地半个铜板,当然了那些配合他们一起洗劫自己民众的土邦王们,也能分到一点残羹剩饭。

也许会有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留在殖民地,但最终也是给殖民者提供服务,而不是真正的想要改变殖民地的根本面貌,象这种完全掠夺而不带丝毫建设性的殖民理念,就注定了如莫里哀所说的一样,只能是浅表层的殖民。

欧洲人的根完全扎不下去,只是在表层浅浅的浮着。

而白拉奕今天所展现出的一切,让莫里哀大惊失色,他今天才算明白肖乐天的真正战略之核,他总算明白了肖乐天究竟是想用什么东西和西方文明抗争。

肖乐天的目光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中国大陆之外,他心中更多的是思考如何给中国扩展更多的殖民地,而不是想尽办法钻入清朝那个臭粪坑里去抢祖宗留下的那点排泄物。

这就是格局,这就是人心的层次!清朝控制的中原,数亿人口里面有的是野心家和造反者,可是那些人从始至终的理想就是想在祖先留下的这点家业里搞内战,来回争抢。

就好比一个庞大的家族,所有人都疯了一样在大宅院内打砸抢搞内战,说白了就是想争那个族长的位置,想的无非就是把祖先数千年留下的那点家底全都搂到自己怀里。

而肖乐天不是,他虽然也出自这个大家族,但是他却毅然决然的破门而出,在大宅门外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片大大的江山。

这可不是什么夸张的形容,当初肖乐天第一次走出国门,秘密来到琉球的时候,那场十万华人的暴动,肖乐天真可谓是用刀子用拳头,甚至用牙齿用指甲,拼尽自己的性命打下来了一座万国津梁。

莫里哀顿悟了,他虽然是个变态,但也是一个高智商很聪明的变态,他回忆着情报里关于肖乐天的一切,他才知道这个东亚只有肖乐天一个人才配得上万王之王的美誉。

别的不用说了,就冲这个庞大心量,这种气吞天下的胸襟,那种能够飞翔在太空中俯瞰地球万物苍生的那股气魄,就已经是无人可及的了。

和肖乐天的庞大战略相对比,太平天国也好,捻军动乱也好,阿古柏的入侵,满人的入关,甚至包括以后一切一切的野心家……都如萤火对皓月,只能黯然失色。

只知道抢家业内斗的败家子,跟一个勇敢破门而出的进取者相比,孰高孰低岂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1173 南洋烽火起

肖乐天的殖民模式和欧洲人的完全不一样,他依托中原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有多年动乱而产生的流民群体,开始对南洋进行华族大移民。

肖乐天想要南洋的资源,他可以自己亲自建设屯垦区,利用华族移民群体建立一个个村庄开拓新的农田并最终将无数农田和村庄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屯垦区。

稻米、橡胶、香料……包括海产品和一些矿物,这些财富完全不依靠当地的土邦王和土著的手,而只是利用自己华族的力量。

也许有人说这不就是赤果果的移民占领吗?但是肖乐天很聪明的没有把事态直接挑明,他在最关键的节点上选择了退让一步。

肖乐天绝对不挑战欧洲列强们的蛋糕,税收照常缴纳,欧洲资本所介入的行当都选择了退让,比如说金矿、远航贸易、香料等等,这些行当肖乐天插手的非常浅,他的资金主要集中在粮食种植贸易这个相对利润低微的产业中。

首节 上一节 966/28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