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42节

身为大将者,无不嗜马如命,自从得到赤兔兽,马六就像着魔了一样,直接代替了马夫的工作,每日里刷、洗、饮、遛,伺候的无微不至,为了得到神驹的好感,他还搬进马厩住了几个月,就差跟‘赤兔’一个槽子里抢食了!

费了如此多的心血,总算是得到了赤兔的认可,所谓认可,就是可以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上阵杀敌,如同一对好朋友似的,不过吗,要想做到‘人马合一’的地步,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了!

正所谓宝马通灵,一生只认一主,就像‘白菜’心中只有萧逸一样,赤兔能够认可的主人,只有温侯-吕布,余者就是对它再好,也是无用的,主人死去之后,神驹虽存,魂魄却失,再难以大展神威了!

吕铃儿是温侯之女,身体里流着父亲神勇的血脉,因此得到赤兔的亲睐,这才驮着她纵横驰骋,也算是回忆往日的辉煌吧!

“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就应该骑神驹,抱美女,贤弟看的如此痴迷,是喜欢宝马,还是喜欢美人呢?”

看到马六迷离的神色,萧逸心中就是一动,老天爷保佑,莫非一段大好姻缘就在眼前了?

侯府中四个妹妹,均是国色天香的大美人,其中,赵雨被自己给推到了,回到许昌之后,就会正式给她一个名份的,稻香的年龄还小,正在发育身体呢,再养上几年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小静吗,凭着萧郎嫡亲妹妹的身份,她的婚姻从来不是难事,上到真龙天子,下到文臣武将,只要她能看入眼的男子,都可以随意的选择,看上谁了,那就是他全族的荣幸!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小静过了十四岁生日,行了及夲之礼,上门提亲的人就络绎不绝了,即有朝廷百官,也有士族门阀,甚至各路诸侯也派来使者,都想跟萧逸结为亲家,攀上这颗参天大树呢!

唯一让萧逸发愁的妹妹,就是吕玲儿了,四个女孩子之中,她的相貌最出色,才学也最高,是个文武双全的小妞,同样的,她的婚姻大事也最难了,世人无法忘记她是‘虎鸠’之女呀!

吕布虽然死了,可是威名没有消散,提起‘虎鸠’二字,世人依旧感到深深的恐惧,连带着,他们看向吕玲儿的目光中,也带着复杂的心思!

一方面,很多人想把吕玲儿收入房中,如此一来,先得到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又获得了吕布的传承,再把方天画戟、赤兔宝马弄到手,未尝不能再出现一个新的‘温侯’,再训练一支威震天下的‘狼骑兵!’

另一方面,人们又十分的恐惧,吕布固然神勇无敌,名声也是差劲透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更是连弑两位义父,令世人很是不耻,做他的乘龙快婿,恐怕要招惹不少麻烦呢!

这种复杂的心理下,很多人都想得到吕玲儿,又不敢明媒正娶,唯一的办法就是‘纳妾’,很可惜,凡是敢提出这个要求的人,都被萧逸打断双腿,扔出大门去了虎鸠之女,绝不受辱!

问题又来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萧逸再有责任心,也不能保护吕铃儿一辈子呀,除非他‘监守自盗’,把小姑娘收入自己房中,如此一来,很多难题都解决了!

对此,萧逸不是没想过,却觉得不太合适,吕布临终托付妻女,是对自己的莫大信任,也是男人之间的承诺,重如泰山一般,自己再把人家闺女推到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不是显的自己人品差劲吗?

可是要想找一个人品好,武艺强,地位高,不怕流言蜚语,还能保护吕玲儿的青年才俊,又谈何容易呢,最重要的是,此人必须是萧逸信任的,否则不放心呀!

万万没有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黄河岸边,在‘赤兔兽’的牵引下,马六出现了,无论是人品、相貌、武功,他都是一等一的人选,又是萧逸的生死兄弟,忠诚上绝无问题,跟吕玲儿在一起,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呀!

“一个小姑娘家的,如此纵马驰骋,万一伤到了怎么办,还不快去保护一下,顺便尽地主之谊,游览美景,品尝美食!”

眼看自家兄弟有意,萧逸当然要帮助一下了,以他对吕玲儿的了解,‘贪吃’是一大软肋,从此入手,绝对的事半功倍!

“多谢萧郎成全了,若得此女为妻,兄弟此生无憾了,荣辱与共,绝不相负!”

天赐姻缘,岂能错过呢,马六跃上一匹战马,向着山岗上冲去话说自己也是个吃货,凭着共同的爱好,两个人很容易走到一起滴!

“好一个重色轻友的家伙,有了美人,忘了兄弟,我也是真笨,这么多的公务,自己找麻烦呀呜呜!”

中军帐内,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书,萧逸欲哭无泪,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想脱身没有门呀!

马六、吕玲儿认识之后,二人相处的极为融洽,每天一起游山玩水,品尝各种美食,大有坠入爱河,进而组建小家庭的架势,形势一片大好呢!

马六泡美眉去了,各种繁杂的军务,以及安置流民问题,全压在萧逸身上了,对于一个早朝都懒得上的人,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呀!

再说了,安置几十万人落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呀,他们需要粮食、衣物、房屋、耕牛、种子、农具,以及各种生活物资,必须四处筹集,再迅速的运输过来!

就算物资齐备了,安置依旧困难,种子进入地中,需要一段生长周期,人也是一样的,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成为安分守己的老百姓,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呢!

总体来说,三年时间,他们勉强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朝廷的补助,五年左右,才能略有盈余,进而缴纳赋税,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万一出点天灾人祸,时间恐怕还要延长呢!

关中久经战乱,元气一直没能恢复,能够筹集的物资有限,最多安置二十万人口,再多就难以消化了,稍有不慎,万一闹出民变来,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这次的河北之行,萧逸裹挟回来五十多万人口,其中十万精装从军,关中平原安置一部分,依旧有二十万人无处容身,如果不把他们照顾妥当,原本的好事情,恐怕就要变坏事了!

无奈之下,萧逸取出行政地图,仔细的研究起来,北面是并州六郡,南面是汉中山地,都把持在敌人手中,无法安置流民,至于西边的凉州十二郡吗,战事刚停,百废待兴,也没有收容几十万流民的能力!

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东行进了,走出关中平原,越过函谷关直奔洛阳城!

第一百六十六章变害为利

自从‘推翻新莽,光武中兴’以来,洛阳成为了大汉王朝的都城,也是刘氏一族的老巢,历经十二位皇帝,二百余年的苦心经营,商旅往来,繁华无比,最为鼎盛的时期,洛阳的居住人口超过了五十万,傲视环宇,独一无二!

可惜呀,董卓乱国,迁移都城,一把大火烧掉了半个洛阳,百姓死伤不计其数,而后关东联军入城,名为讨逆,实则做贼,抢劫起来更加凶残,偌大的一座东都,连遭两番洗劫之后,彻底的衰败下来,只剩下残垣断壁,荒草凄凄!

后来曹操兴起兖州,一代奸雄,魄力十足,文治武功皆是出类拔萃,迎接天子,迁都许昌,南征北战,扫荡群雄,几年时间下来,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总算有了几分生机!

朝廷安定下来后,文武百官多次上书,建议‘重修洛阳,归还旧都,再次中兴大汉王朝’,对于这个提议,朝廷上下反复讨论,赞成者甚多,可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问题,另一个是政治问题!

洛阳城面积庞大,殿宇众多,毁坏的也很严重,想要完全的修复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人仔细估算过,至少需要二三十万劳力,十年以上的时间,消耗的物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诸侯争霸,战事不断,再加上接连出现的天灾,朝廷的财政本就很困难了,大家把精力全投入战场,玩命的抢夺地盘去了,谁舍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修复一座毁坏的都城呢,群臣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喷喷口水,没有实际的行动!

还有就是政治问题,曹操以许昌为老巢,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的扫荡群雄,实现一统九州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小皇帝,对于修复刘氏老巢的问题上,这位丞相大人也是反对的!

相反的,小皇帝对此事极为上心,为了摆脱‘奸雄’的控制,他不断的暗示群臣,为修复洛阳进行鼓吹,为了此事,双方口水战打了无数,依旧没有什么结果!

也就是说,要想修复洛阳城,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才能大兴土木工程;其次,也要得到丞相府的同意,否则的话,事情不成,反招祸端,奸雄的心思很难猜测呀!

“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皆是天下名城,也是华夏一族的根本之地,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修复了它们,好好的经营一番,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废墟呀!”

看着大汉寰宇图,经过反复的考虑,萧逸决定修复两都,巩固国本,也让天下人看一看,自己除了杀人掠地,还会修造城池,造福子孙!

乱世之中,大兴土木,本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坏事,不过吗,只好谋划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这次就是大好机会,关中民生薄弱,难以消化太多的人口,还有二十万流民无处安置,既然如此,何不迁去洛阳呢,如此有三大益处“

首先,修复洛阳,功德无量,九州大地征战不断,汉家元气大伤,也该好好的建设一下,治疗战争的创伤了,而且洛阳修复之后,与长安东西呼应,可以更好的统治中原地区!

其次,迁移人口,安置流民,洛阳地区宽阔,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完全能够安置二三十万人口,让这些人定居下来,开垦荒地,缴纳赋税,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呢!

最后,现在是冬季,距离春耕尚有一段时间,几十万流民要吃饭的,与其白白闲待着,不如把他们组织起来,修复城池,以工代赈,也算不浪费人力了!

经济问题算是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政治问题,这个更加棘手,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一场政治冲突,即要平衡各方力量,又要解决问题,这需要极为高超的手腕才行

想到这里,萧逸取出笔墨,给曹操写了一份上书,先是阐述了自己河北之行的经过,以及取得的硕大战果,而后提到了‘安置流民’问题,以及‘修复洛阳’的利弊,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坐镇许昌,称霸一方,定都洛阳,号令天下!’

许昌固然不错,受地形的限制,气魄上略有不足,割据一方可以,治理天下不足,想要真正的号令九州,必须迁都到洛阳、长安,占据形胜之地,前者给曹家做为龙兴之地,至于后者吗,萧逸准备留给自己的子孙!

书信写完之后,用蜡秘封起来,派专人送往许昌-丞相府,萧逸相信,以曹操的政治智慧,一定会明白如何取舍的,城池是死的,人心是活的,昔日的刘氏老巢,只要用心经营一番,未尝不能为曹氏所用!

首节 上一节 642/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