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61节

而转业武官大多是听从朱由检的近卫军官兵,这些人对朱由检是有盲目崇拜之心,他们担任地方县丞、主簿等官无疑是让皇权下了乡,让地方乡绅控制的基础行政权大幅度削减。

因此弹劾转移武官在地方违法乱纪的奏疏也是越来越多。

甚至还发生过当地民众打砸县衙与转业武官被暗杀的事情发生,而一些地方官员也反感这些武夫充任他们的下属官吏,开始奏疏弹劾。

除此之外,按理说,扩建社学与鼓励平民子弟学,甚至不惜以官位功名吸引底层士子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应该是全民皆称道的善政,但也有官员奏疏弹劾此举会耽误农时,令大批士子无心学业等等。

事实据东厂奏报,地方的社学一扩建,三年免费教育与以官位与功名吸引底层士子到社学教学的政策实施后,便导致许多底层百姓不愿意再租佃地主土地,这样导致地主剥削底层百姓的收入减少,底层许多才华卓越的士子为个人功名利禄开始拒绝做豪门大户的私塾先生,愿意去社学教学,这样导致地方大户控制的优秀教育资源开始转移到平民手里。

朱由检此举在无意间触及了地方乡绅对教育的垄断,甚至也触及到了地方乡绅通过教育形成的师生与同乡关系而对朝政的控制。

大量平民子弟进入学堂对于地方乡绅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人读的书越多越反动,一些常年称霸乡里的豪门大户要想再控制当地百姓自然也越发的困难。

朱由检感到很头疼,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奏疏里把自己的一系列新政批的狗血淋头,吴佳胤、陈子壮、唐祥泰等地方官员被说成了无恶不作的官员。

而东厂的奏报却又是那么的可怕,一些民众开始包围打砸官府,甚至暗杀官吏。

所以崇祯十九年虽说平静倒也不是那么真正的平静,甚至有些暗流涌动,波诡云谲,虽然朝廷的收入与朱由检自己的收入是大幅度增长,地方官府也报自己财库收入也与日俱增,粮食产量也开始稳步升。

而朱由检又未再征收农税,甚至再次下令各地税赋都减免到崇祯二十年,却为何依旧使得民间如此多的动乱发生。

“陛下,据报,松江知府兼市舶司提举吴佳胤在午后吃了一块西洋糕后突然暴毙,待会地方的邸报会呈递来,这是东厂的快报,据查,这西洋糕掺杂了一种与吴佳胤所犯病症相克的药物!”

东厂提督王承恩走了进来,当他把这一消息告知给朱由检后,朱由检突然站了起来,他没想到连松江知府吴佳胤这样的高阶官员也会被暗杀,这些地方大户到底是有多么大胆!

朱由检一脚踹向了王承恩:“你们东厂是如何办的差,堂堂朝廷三品命官居然会在自己府里被下毒暗杀!”

由不得朱由检不生气,崇祯十九年眼看要结束,新政眼看要见到效果,却突然发现这样的事,这无疑会让一些还在坚持着为自己这个皇帝办事的地方官员感到恐惧,而且这也无疑是对朱由检这个皇帝最大的挑衅。

“陛下恕罪!微臣已命当地东厂的人立即拘押府衙所有人,包括提供西洋糕的商铺也要查封,一定会还吴知府一个公道,但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再派一名新的知府去。”

王承恩禀道。

306.第306章 新的松江知府

朱由检同意了王承恩的提议,现在的当务之急的确是要立即选任一名官员担任松江府知府兼市舶司提举一职。

毕竟如今的松江府乃大明外贸最重要的集地,每天都有千万银元的货物进出,因而松江府的知府一职不能久悬,否则整个松江府便处于群龙无首之地,治安与商业秩序会变得混乱,那将会给朝廷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任松江府府丞的是谁?”朱由沉着脸问道。

“回禀陛下,松江府丞武士通刚了辞呈”,王承恩知道崇祯帝朱由检的心思,眼下松江府的开口通商所有规则都是朱由检在吴佳胤任应天知府期间花了近半月的时间亲自传授的,换成一般的官员,几乎很难轻易地经营好松江府的商贸,如今吴佳胤一死,选择一名熟稔商贸的官员可谓不容易,也只能从松江府的官吏选,毕竟这些官吏都是跟着吴佳胤在松江府打出一片天地的。

但朱由检则听见王承恩说松江府丞也了辞呈时,一时更为愤怒,吴佳胤是他从户部员外郎任提拔为应天府尹然后又转调松江府不到三月的人,而且得到了他的亲自传授有关经济贸易的改革知识,却没想到好不容易等着吴佳胤在松江府打出一片天地,竟然落得个被暗杀的结局,而现在连松江府丞也要跟着辞官。

朱由检一脸寒霜地看着王承恩,王承恩也有些忐忑不安,他是跟随朱由检南迁的官员,在南方没有自己的产业,而如今也靠着松江府开埠,在松江府黄埔一带有自己的三家店铺,也赚了不少钱,所以他也是不希望松江府刚繁荣起来的商贸会因为松江府知府的被杀而黯淡下去的。

“松江府开埠,最受益的是朝廷和在松江府开商铺的商户,而损失最重的是这些当地的士绅大户,尤其是在看见他们被收回的田地在开埠后带来的巨额利润后难免引起这些当地的士绅大户的嫉妒,吴佳胤清丈田亩已经惹怒了他们,如今松江府开埠后一繁荣起来,自然更恨了,松江府府丞武士通在松江府当了十年的官,自然知道当地士绅大户的厉害,自然是不敢做这个官的。”

王承恩这么一说,朱由检便是冷冷一笑:“这松江府不以前,做松江府知府每年收入不下百万银元,不可能没官员不愿意做这个官,召集内阁阁臣廷议,推举新的知府人选,同时,着都察院严查松江府知府吴佳胤暴毙一事,东厂也当在暗调查。”

……

此时的松江府海县地面,整个黄浦两岸皆是鳞次栉的商铺,甚至已经开始建起临江高楼,大明央银行也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外汇总部,在此收纳鹰洋和白银黄金等币,投放银币出海等。

本来已经喧闹无的黄浦两岸此时昔日要更热闹了些,所有人都聚集在附近的茶楼酒肆里议论着松江府府尹吴佳胤暴毙的事。

而此时,本地乡宦陆人昌也正和致仕的工部郎徐尔路聚集在一茶楼里,陆人昌往徐尔路杯子倒了半杯酒后才道:“眼下吴知府已死,府丞也准备着辞官,不过朝廷只怕会立即任命新的知府与府丞来,也不知道这新的府台会不会将奏朝廷将本该属于我们的田地还给我们,看着这些店铺在我们田地日赚斗金,怎不让人气愤!”

“这还用说,我等也并非是反对朝廷在此地开埠,如今漕运已断,生意也没以前好做,也的确得指望着这开埠走海运的路子才能恢复昔日的繁荣,可朝廷不该把我们的田地都占了去,这些官田都是我们好几十年的家产了,怎么能说拿走拿走,这吴佳胤不惜强行夺走,死了也是活该!不过,你说,朝廷不会发现这里面的端倪吧。”徐尔路问道。

“发现又如何,你可是徐阁老之孙,陛下素来器重徐阁老,即便南迁后也不忘夸赞徐阁老,更是赐了你一个光禄寺卿的虚衔,你还怕朝廷对你动手不成,再说这本是查无实据的事,只要天下的官员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行!等着新的知府到来吧,如果新知府一来,肯愿意帮我们把本属于我们的田地连着田地的店铺还给我们,我们自然让他当一任知府,赚得盆满钵满,风风光光地升官回南京,如果还是不愿意帮我们,那只能再来一个暴毙的知府了。”

这陆人昌说着附耳在徐尔路耳畔:“我已经和南京城的左通政李天经取得联系,李通政已答应如果能让内阁荐举他担任松江府知府,定会满足我们的愿望,当今首辅范阁老曾是令祖徐阁老之学生,所以此事能不能成还得靠先生您替这位李通政走动走动。”

“此事倒好说!”徐尔路答应了陆人昌的提议。

……

这日,范景、高弘图、马士英、祁彪佳、刘宗周、宋应星六名内阁大学士齐聚于奉天门,参会的还有已被升为司礼监掌印的史可法,朱由检先让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讲明了此次廷议的目的。

当然,在来之前,六名内阁大学士已从各个渠道知道了松江府知府吴佳胤暴毙的消息,因而当王承恩说了廷议目的后,六人也都没表现出多大的惊讶之色。

“陛下,松江府如今在大明各府的地位已不亚于应天府与凤阳府,选任松江府的官员当慎之又慎,左通政李天经颇懂钱法商业之事,因而微臣建议由左通政李天经调任松江知府兼市舶司提举,以保证松江府之商埠得以继续维持。”

内阁首辅范景先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对于谁更适合担任松江府知府,他并不清楚,满朝三四品官员里真正懂商贸的官员屈指可数,他也只能根据一位故友之子徐尔路的建议荐举出一个名额。

朱由检对这个左通政李天经也并不熟悉,但这时候王承恩则低声在朱由检耳畔说道:“陛下,据东厂的人查知,这左通政李天经与海乡宦陆人昌关系甚密,微臣以为范阁老即只怕被利用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接着便问向其他内阁大学士:“你们对首辅所荐举之人可有异议?”

高弘图与祁彪佳等皆摇了摇头。

而朱由检则笑了起来:“既然如此,依首辅范阁老所奏,着左通政李天经任松江府知府兼市舶司提举,另外,驳回该府府丞的辞官奏疏!”

307.第307章 欲效武宗、熹宗旧事

王承恩感到颇为惊讶,他没想到崇祯帝朱由检会在他已经通报李天经身份特殊的情况下还答应了内阁首辅范景的荐举。!

等着廷议结束后,朱由检直接问起了王承恩:“你是不是感到很惊讶,惊讶朕为何如此爽快地答应了让李天经担任松江知府知府?”

“回皇爷,奴婢的确感到疑惑”,王承恩是内臣,算是朱由检的家奴,自然以奴婢自称。

朱由检则淡淡一笑:“这李天经以为与松江府的豪门大户达成约定,再靠着走范阁老的门路,能顺顺利利地当一任松江府知府,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东厂的人到时候跟紧这李天经,让马吉翔负责此事,记住李天经在松江府都和谁家接触过,到时候直接由东厂的人扮成海盗,将这些和李天经接触的大户全部除掉!人手不够,持朕的手谕调驻扎在海县的近卫军阎应元部!”

王承恩不由得问了起来:“陛下,难道不调查了吗?”

“蛇都出洞了,何必再调查,他们既然敢以暗杀威慑朕,朕也能搞暗杀威慑他们,不守规矩,那大家都不要守规矩!不过李天经此人不必除掉,让他继续当着!”

……

而这时候,史可法走了来:“陛下,吏科给事章正宸弹劾内阁首辅范景年老昏聩,疏于案牍,认为陛下您不应因为范阁老乃随扈旧臣过于包庇他!”

史可法说完看着朱由检,自从崇祯十八年商税开征以来,几乎每月都有言官弹劾内阁首辅范景,因为范景是商税开征的提出者与主导者而对范景口诛笔伐,而作为皇帝的朱由检都会支持范景,将弹劾范景的言官贬斥到偏远地区担任地方官。

但如今这章正宸又这样做,朱由检则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对史可法说道:“先留不发,一个月后再给朕看,朕要亲自批示!”

首节 上一节 261/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