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237节

“谁?”

“庾冰为主,桓温为前锋。”

事实上庾冰是谁刘彦不清楚,看庾姓应该是个外戚,但是他会一愣主要还是因为桓温这个人。

后面,刘彦很特地先了解一下庾冰是个什么人和官居何职,知道庾冰是东晋小朝廷的扬州刺史,持假节(就是可以代表天子的节仗)。

庾家是外戚,并且是极为显赫的外戚,一家由庾亮与庾冰开创出联手控制东晋国政的基业。庾亮活着的时候,王家、谢家、桓家被庾压制得死死的,哪怕是庾亮在咸康六年(公元340年)病故,庾冰依然压制着其余三家。

“庾家在小朝廷的士林那边有不错的名声,司马皇室为了对王家和谢家形成压制,亦是特地提高庾家的地位。目前庾多数子弟占据高位。”

其实司马皇室也已经开始在打击庾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庾怿因试图以毒酒毒杀江州刺史王允之失败,被晋成帝责备而自杀。而庾怿官至西中郎将、监宜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军事。

“这个我知道,现在庾家是小朝廷那边最强的门阀。”

刘彦其实很头疼,后世在谈到东晋的时候,大多认为王家和谢家才是超级大门阀,谈到庾家反而是极少极少。他也是经过专门的了解才知道庾家目前才是东晋最强的世家门阀,王家和谢家根本就是被庾家压制得死死的,哪怕是与庾家合作的桓家都要比王家和谢家强。

“出动庾冰为北伐主帅,是不是说明小~朝~廷很重视?”

是庾冰,不是褚裒,两个都是外戚没有错,但褚裒在庾冰面前就是一个屁!

庾家主持北伐和其余家族主持北伐不能等同视之,要知道庾家现在可是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由庾家来主持北伐就预示着这一次动员起来的兵力和物力,绝对会是东晋小~朝~廷准备最尽心的一次!

历史上是个什么样子?石虎要南下的时候,庾家有站出来充当中流砥柱吗?对此刘彦没有任何的印象。

【奇怪了,桓温不是折腾着要征讨成汉吗?】刘彦对桓温的重视远要超过庾翼,那是历史记载上桓温要比庾翼有名不知道多少倍。他摸着下巴思考:【庾家与桓家强强联合,那么王家和谢家在干什么?】

真实情况是,王家啥都没干,谢家也忙着韬光隐晦蓄积实力。不管之后王家和谢家会做些什么,那一代的人还不是主力,暂时无法展现自己的光芒。

“我们的情报显示,仅仅是一个月扬州的晋军就激增到七万。”

“是吗?果然还是要门阀出力。”

东晋是完全的门阀政治,皇命很多时候还不如门阀的命令管用,那么这一次由庾家和桓家一块使力,似乎是有点好戏了?

由刘彦亲率的五万汉军已经到了莒县地界,在沐水边上进行安营扎寨。

莒县在西晋时期属于城阳郡地界,现在归于东莞郡。如其它县一般,莒县无比的荒凉,其它县或许还有一个残破的城池壳子,莒县竟是被夷为平地,听说是在曹嶷割据时期爆发过惨烈大战,被石勒下令全城皆屠,又将城池推平。

汉军选在这个地点作为驻地,那是因为该地点直接威胁琅邪郡和东海郡,只要顺着沐水南下甚至能够凭借舟船进入泗水,直接在徐州来个中心开花。

五万汉军的数量看起来不算多,至少是与胡人动辄数十万不能相比,但是看五万汉军的构造会明白一点,汉军数量虽然不多,可是其中不存在无用之人。

考虑到这一次会是一场平原战事,刘彦带来的五万汉军中,骑军占了三万之多,以至于光战马就带了接近七万,差不多将汉部持有的战马给搜罗空了。

比较庆幸的是,刘彦已经试验过,系统骑兵的战马完蛋,只要经过去城镇中心逛一圈会自动补上,就是死去的战马会成为灰灰……

“琅邪郡和东海郡都出现了赵军的动静。”桑虞是这一次攻略徐州的行军长史:“趁他们立脚维稳立刻进攻?”

汉部与东晋小~朝~廷那边其实是应该闹翻的,毕竟小~朝~廷已经不地道到一种无耻的地步,可现在闹翻对谁都没有好处。

刘彦这边就当不知道东晋小~朝~廷干了什么,东晋小~朝~廷那边也是装聋作哑。双方最新的接触中,已经确定桓温会作为特使过来刘彦这边一趟,那还是要商议接下来的战事合作事项。

是桓温过来,也不知道是谁给他那么大的胆子,竟然在小~朝~廷阴谋暗算汉部被拆穿之后,他还有种来见刘彦。

然而,桓温还真的就来了,仅仅是带着十来骑风尘仆仆地来到莒县的汉军大营,经过通报见到了刘彦。

“小督见过郡公!”

今年三十一岁的桓温正是处于最美好的年华,看去面容坚毅,身材则是显得修长一些。他自称小督是东晋军队的一个正式官职,属于前锋官的一种。另外,他自称军中官职,不是自称万宁县男,里面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桓温的态度上有足够的尊敬,那是他一路过来已经看到了汉部军容之鼎盛。他是世家出身,但一直都将自己当成一名纯粹的武人,而武人不会有世家子的那么多毛病,武人更相信实力,不是那么莫名其妙的什么家族底蕴。

刘彦在看桓温,他已经见过冉闵,再看桓温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一点,能够各领风骚数年的人,光是看精神气就会发现不同。那是一种奋发向上,有理想和坚定目标的人,他们才会有的一种气质。

“将军一路过来,对徐州胡人有什么看法?”刘彦自然是会请桓温坐下,说了前一句,没等回答又径直说道:“敢问贵方举兵多少,有什么作战计划?”

刘彦称桓温为将军不会有什么错,桓温娶了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咸康元年(公元335年)的时候,桓温出任琅琊内史(相当于太守)。后来又加了辅国将军的官职。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偏差,要是按照既定历史,桓家与庾家是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可合作是体现在征讨成汉上面,桓温是当庾鹰的副手,并且桓温会得到回报成为徐州刺史(石碣所有),才算是有足够的力量和身份推动讨伐成汉之役。

桓温没有成为庾鹰的助手,反而是成了庾冰的助手。而庾鹰相对于庾冰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物,比较简单的是庾鹰比较理想化,庾鹰一生的理想就是光复中原,庾冰考虑更多的则是庾家的利益。

“徐州胡人备战完善。”桓温没有说瞎话:“恐怕……我等难以突入徐州。”

桓温的那个“我等”指的是在扬州集结的晋军。

刘彦却是笑了,东晋小~朝~廷幸好是派来了一个明白人,不然连虚情假意的合作都没有必要。(未完待续。)

第253章:展现下肌肉

桓温绝对是实话实说,东晋的军队也就是二十万上下,哪怕是这一次有东晋第一大门阀和排第四的桓家出力,也仅仅是在朝廷编制的四万部队上再加三万可战之兵。

扬州的七万晋军,知道才有多少骑兵吗?不算一些必须骑马的斥候,七万晋军也就只有八千多的骑兵。

“胡人的轻骑数量众多,算作赵军正规编制就达七万,不算做正规编制的部队相加起来逼近十五万。”桓温苦笑着说:“王鸾大肆招呼游牧部落前去效力,各部落响应者众多,胡人轻骑不会低于六万……”

可以爆粗口吗?六万的骑兵,那就需要至少八万匹以上的战马,也就是胡人才能轻易拿出如此数量的战马。

千万要注意,战马是战马,马是马,不是每一批马都能够成为战马,相当多的马练到死都无法成为一匹战马,只能去拉车或者驮物。根据正常的比例,一匹战马后面是至少五匹非战马,也就真的是只有胡人才能拿得出手。

对了,曾经的刘彦以为野马抓捕下来也能够训练成为战马,但是那根本就是错误的认知,野马或许可以成为战马,可那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一百匹中不知道能不能有五匹。那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战马是需要在马不足一岁的时候开始训练,训练上一两年,可野马大部分都是超过一岁的马。抓捕野马只能是为了孕育下一代的马匹,从小马驹的阶段训练出合格的战马,不是为了那些野马本身。

徐州虽然有山区,可是大部分地区皆是平原地形。这么一片地形之中,要是没有那四通八达的水系,可以想象东晋连稍微瞄一眼都不敢。

天大的问题来了,都说北伐北伐的,全国二十多万的晋军一圈搜罗下来只有两万左右的骑兵,怎么北伐?

“下官前来的时候,看到郡公军中那么多的战马……”桓温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彦,问道:“想必郡公麾下并不缺骑兵?”

刘彦不想知道东晋小~朝~廷有什么勾当,他对桓温这人却是无比的有兴趣,没有回答问题,是邀请道:“可愿意看看我的军队?”

桓温听到“我的军队”四个字的时候愣了一下,随后笑着行礼:“劳烦。”

说起来,任何被东晋小~朝~廷册封的人,从名份上就属于司马皇室的臣子,不管是刘彦这个郡公,或是慕容皝这个燕王,乃至于是一直对东晋小~朝~廷表现得恭顺的张氏凉国几代郡公,他们全都是。

既然是人家的臣子,哪怕是名份上的,事实上都不能有“我的军队”的说法,可刘彦不在乎,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在乎。

首节 上一节 237/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