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234节

  “关于其他的部队,基本上都没有问题,现在就特种支队两个步兵营还有些问题。”

  “咱们别的不说,军中一切靠实力。”

  “接下来我准备搞一场比赛,布置两个任务,那支部队能先完成,这个编制就给谁。”陈铭开口说道。

  PS:读者老爷们,我想改书名了,有什么建议的书名吗?用你们的宝贵建议,为一本书命名

第212章 全军大演武!

  “什么比赛?”何建新和丁伟齐齐看向了陈铭。

  就连孔捷都有些意动,把目光投了过来。

  陈铭神情平静,迎着这些或锐利、或热切、或深思的眼神,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落在每个人的耳中:

  “特种支队作为咱们全军第一支以机械化为主的部队,这支部队肩负了全军和后方首长的期望,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咱们呢。”

  “特种支队的两个步兵营,肯定要选取最精锐的部队。”

  “怎么判断一个步兵营精不精锐,靠的不是嘴皮子,要靠真本事去争,只有那样才能让其他部队没话可说。”

  “所以我准备搞一场大演武,从单兵技能,分队战术两个点考察。”

  “到最后胜出的部队和个人,就是我们四分区在各自技能中最拔尖的存在。”

  “到时候也省得你们争啊抢啊的,一切靠实力说话。”

  陈铭清晰地阐述着他的构想。

  这场大演武,就是一块试金石,不仅要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军事素养、协同配合能力,更要为特种支队筛出最纯粹的钢。

  除了有紧急作战任务的单位,所有部队都能参与。用最硬核的较量,在公平的擂台上,决出各个兵种、各个层级的尖子。

  他还有一层深意:独立支队内部的三个加强主力大队(何建新、丁伟、孔捷部)实力超群,以往啃硬骨头、打主攻的任务几乎都被他们包揽,其他部队难免有“喝汤都喝不上热乎”的微词。

  这次大演武,就是给所有部队,特别是像李有胜的第三大队、王贵的第四大队、罗简的第五大队这样的非“加强”主力,一个展示自我、公平竞争的平台!

  让他们明白,想进入这支万众瞩目的王牌——特种支队?

  行!拿出你的真本事来证明你够格!没那金刚钻,也别怨别人能揽瓷器活。

  陈铭话音落下,指挥室里短暂地陷入一片寂静,随即,一种无形的热浪仿佛升腾起来。

  各大队、加强大队的指挥员们眼神骤然亮起,脸上浮现出或激动、或兴奋、或跃跃欲试的神情。

  陈铭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指挥室内各大队,加强大队的指挥员们全都眼前一亮,面色颇有些意动。

  特别是独立支队第三,第四,第五大队的指挥员李有胜,王贵,罗简三人。

  他们太需要证明自己了。

  大同战役打主攻的是三个加强大队,北上的也是加强大队,其他各种重难任务同样是加强大队。

  都是独立支队下面的队伍,凭什么天天看着三大主力立功吃肉,他们就只能打打辅助?

  这一次他们要证明自己,自己的部队也不差,不比三大主力差多少。

  而孔捷心里也很期待。

  虽然同为三大主力,但在何建新和丁伟面前,以他的性格根本抢不过这两人。

  就像这次组建特支的部队选拔,孔捷只是看着何建新和丁伟两人抢,他则一言不发。

  而有了这次大演武的话,他就能靠着部队的硬实力去争一争了。

  这样也能给下面的干部们有个交代,不然每次都抢不到重要人物,孔捷加强第二大队下面的干部,要是心里没点想法那肯定是假的。

  “我支持这个提议,正好现在部队在休整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让战士们磨练磨练筋骨正好。”

  独立支队参谋长王大飞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陈铭的决议。

  “我也支持,都说独立支队最强的是三个加强大队,但我们第四大队的战士们也不是泥捏的。”

  “到底谁强谁弱,比了才知道。”第四大队大队长王贵开口说道。

  作为和王大飞与和何建新同一批的独立支队干部。

  现在两人一个成了独立支队的参谋长,掌握全支队作战方案制定权。

  在陈铭不在时,还能代行指挥权,指挥全支队,全分区所有部队作战。

  堪称陈铭这个军事主官的战略大脑!

  另一个成了加强主力大队的大队长,掌握八步二炮的超强实力,是全支队战斗力最强,武器装备最好的一支部队。

  人数更是王贵第四大队的四倍有余。

  要知道,当初还是独立二团时,王贵就已经是三营的营长了。

  看着两个老兄弟如今走到了这个地步,王贵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啊。

  这次有了直接较量的机会,王贵肯定不能放过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李有胜和罗简也用力点头,眼神坚定,意思不言而喻:机会来了,必须抓住!

  至于何建新与丁伟,作为独立支队最强的两支队伍,在其他部队都纷纷挑衅的情况下,他们两人怎么可能退缩。

  “我也同意这个决议,我们加强第一大队能发展到如今的实力,靠的就是把鬼子打得闻风丧胆的硬实力!”

  何建新自信的说道。

  “同意。”

  “.”

  指挥室内,气氛热烈。

  独立支队的干部们迅速达成了一致,纷纷表决同意陈铭的议案。

  这种时候,谁敢露怯?谁退缩,岂不是变相承认自己心虚了?

  方案既定,接下来的焦点转向了演武的具体项目设置。

  陈铭强调,必须根据不同兵种的核心职能量身定制,避免“让工兵去比武装奔袭,让步兵去比修坦克”的荒谬局面。

  步兵:射击精度(固定靶、移动靶、隐显靶)、武装越野(不同距离、负重)、刺杀格斗、单兵战术动作(匍匐、跃进、利用地形)、手榴弹投掷、战场侦察与渗透、班排连攻防战术演练等。

  工兵:野战条件下快速架设/修复桥梁(利用有限材料)、设置/排除各式地雷与诡雷、构筑掩体工事、爆破作业(精准定向爆破)、战场伪装防护、开设急造军路等。

  医疗兵:战场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复杂伤情处理(如贯穿伤、烧伤)、战地手术配合、药品器械识别与使用、战场环境下伤员后送等。

  维修兵(技术保障):常见武器(步枪、机枪、迫击炮)的故障排除与快速维修、缴获车辆/器械的简单维护、战场应急修理技术等。

  通信兵:电台操作与密语收发、野战电话架设与维护、简易信号通信(旗语、灯光)等。

  炮兵:间接瞄准射击精度、快速构筑发射阵地、炮火转移速度、步炮协同演练等。

  陈铭的思路是:先通过各专业项目,选拔出各领域的“兵王”;然后进行营级的综合性战术对抗演练,运用积分制决出整体战斗力最强的两个步兵营。

  这样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最终入选特种支队的部队,自然能让所有人闭嘴。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深入讨论,大演武的各项具体细则、评判标准、场地安排、时间节点等初步敲定。

  陈铭作为最高指挥员,只把握大方向和核心原则,具体方案的细化和执行,则充分放权给王大飞参谋长牵头的工作组以及各相关业务部门。

  如今的四分区和独立支队体量庞大,事务繁杂,陈铭深知“事必躬亲”只会拖垮效率,他对培养起来的这批得力干将们的能力有着充分的信任。

  计划制定完毕,陈铭第一时间将其形成详细报告,上报总部。

  四分区和独立支队已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如此大规模的内部演武,影响深远,必须得到总部的首肯。

  总部。

  总部首长们看着陈铭递交的演武计划,心里颇为好奇。

  不过如今鬼子的大扫荡被粉碎,短期内无力再次组织大规模进攻。

  独立支队刚刚经历过一次大战,同样不适合再制定大规模的进攻计划。

  在这个时间段里,让战士们紧紧弦问题不大。

  “这个陈铭,点子倒是不少。”

  一位首长放下报告,笑道,“刚打完一场硬仗,不忙着休整,倒想着搞这么大个比武?”

  “我看挺好!”另一位首长接口,“粉碎了鬼子的大扫荡,他们短期内确实蹦跶不起来。

  独立支队刚经历大战,也需要时间消化战果、整训部队。

  这种以比武代整训的方式,既能激发官兵训练热情,又能精准选拔人才,一举多得。

  陈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给那个‘特种支队’选最硬的骨头!”

  “嗯,”主持会议的首长点了点头,“计划很详实,考虑也周全。

  原则同意!不过要提醒陈铭同志,务必控制好范围和规模,加强警戒保密工作,绝不能因为搞演武而放松警惕,给鬼子留下可乘之机!”

  他拿起笔,在报告上签下了“同意”二字及总部意见。

  拿到总部的正式批复,陈铭心中大定,立刻紧锣密鼓地部署起来。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演武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附近的兄弟部队和军区!

  独立支队的名声太响了,完完全全的一支英雄部队。

  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整体的战斗力比不上独立支队,但军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身怀绝技之人。

  比如李云龙独立团的柱子,心里就很不服气,觉得自己打炮的技术未必会比独立支队的炮兵弱,心里也想来比一比。

  王承柱拍着胸脯向李云龙保证道:“团长!让我去!我就不信独立支队的炮手能比咱打得准!咱打坂田,打潞阳那会儿……”

  在这种“不能让人看扁了”、“咱们也有人才”的氛围下,邻近的部队、兄弟军区纷纷向独立支队发来正式函件或电报,请求派出代表队伍参加这场“大演武”!

  先是几个关系近的部队试探性地提出,紧接着,其他部队一看:

  “好家伙,隔壁团都派人去了?咱们要是不去,岂不是显得咱们怯场?显得咱们没人?”

  这股风潮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连远在后方首长机关都被惊动了!

  发展到最后,后方首长都派出了代表前来独立支队观摩这场大演武的进行。

  当战士们看到后方首长都派出了代表,心里更来劲了,誓要在大演武中好好表现争光。

  “没想到原本只是咱们支队举行的大比武,发展到现在,全军都派出了代表来了。”

  “这下子看头就大了。”

  “告诉底下的干部和战士们,必须在全军代表面前好好表现,把最好的精神风貌、最强的战斗技能都亮出来,把大部分魁首留在咱们支队。”

  “要是哪支部队掉了链子丢了老子的脸,接下来的一个月给我狠狠的加练。”

  陈铭在一众独立支队主要干部面前说道。

  “放心吧领导,这次大演武,别的我不敢打包票,但九成以上的奖项,绝对能留在咱们支队。”何建新拍着胸膛说道。

  “没错,以咱们部队的实力,拿下头筹不成问题。”丁伟也说道。

  “好,有志气,我等着你们给我挣面子。”陈铭高兴的说道。

  作为全军打过最多歼灭战,攻坚战的部队,何建新和丁伟两人还真有说这话的底气。

首节 上一节 234/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