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90节

  实际上要想达到最大射程,发射角度需要大于45°。

  安装好后,贾工才一次发射了两枚火箭弹。

  “咻咻!”

  火箭弹向天上飞去,朝着远处疾驰。

  这一次测速数据的收集需要更久的时间,直到半个小时后,负责搜索火箭弹爆炸落点的骑兵营战士才传回来消息。

  “报告首长,第一枚火箭弹的射程于家沟西侧两百米处,第二枚在小王庄正北两公里处。”战士报告道。

  我军没有测试超过几公里距离的设备,所以通常测距会采用参照物测量法。

  通过参照物,加上从鬼子手里缴获的军用地图,就能得到偏差仅有几米的具体数据。

  鬼子图谋大陆几十年了,绘制的地图精度没的说,比我们自己绘制的还要准。

  不过陈铭脑海中有地图,通过地图得到了火箭弹射程的精准数据。

  “不错了,88型号的射程有4.8公里左右,107型号的超过了7公里。”陈铭笑着说道。

  这个数据已经十分优秀了。

  要知道75毫米山炮的射程也才五六公里,107毫米火箭弹的射程已经超过了鬼子装备的山炮。

  可以用火箭弹去压制鬼子的炮兵阵地。

  一款火箭弹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就是射程和精度,测试完两个重要参数后,这场测试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检查发射架的情况,查看有么有损坏或者弯曲影响持续使用。

  得到了最终的数据汇总到陈铭这里时,陈铭对于兵工厂的成功给出了高度赞扬。

  肯定了兵工厂同志们的努力,激励他们再接再励,继续改进,造出一款让鬼子闻风丧胆的武器。

  在鼓励过后,陈铭也根据记忆里的107火箭弹,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于发射架和炮管,能不能采用可分装的结构,就用咱们老祖宗的智慧,榫卯结构强度够,也容易拆卸。”

  “到时候运输时战士们抱着一根炮管就能运走,还能单独利用炮管发射火箭弹,发挥咱们游击战的优势。”

  “等到需要集群使用时,能够随时组装起来集群使用。”

  “如果可以的话,看看能不能尝试在极端情况下的使用情况,缺少炮管时能不能设计出能正常发射的火箭弹。”

  陈铭提出了一些意见。

  贾工听着陈铭给出的意见,眼睛越听越亮。

  “首长,您的话真实真知灼见,远见卓识啊。”贾工由衷的说道。

  他还想的是研发出武器来,而陈铭想的已经是怎么把武器应用在战场上,以及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

  火箭弹发射架可拆卸,这个设计不难,只需要一天就能造出来,但它的作用却很大。

  火箭弹可拆卸后,一下子一坨大家伙就能变成很多小家伙,战士们手扛肩挑就能运走。

  这样就不用太过于考虑发射架的重量,可以研发出口径更大,装药更多,更加大黑粗的火箭弹。

  同时可拆卸式火箭弹,可以极大提升游击作战的战斗力。

  想一想一支十几人的游击队,鬼子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可这时候这支游击队掏出了一根炮管和一根大黑粗的火箭弹。

  一下子就能让鬼子傻眼,八路游击队居然有威力堪比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威力的武器。

  这哪还是游击队啊,简直就是一支支索命的阎王,专门索取鬼子的狗命!

  “哈哈,看看有文化的人夸人就是不一样,和咱这些大老粗差太远了。”陈铭笑着说道。

  听到贾工的拍马屁,陈铭挺高兴的,毕竟不同的人拍的马屁效果肯定不一样。

  就像陈铭的贴身特务员大彪,夸赞就会牛逼,厉害,偶尔拽个英明神武的词。

  “首长您太谦虚了,要是您都是大老粗的话,我连大老粗都算不上了。”贾工开口说道。

  他说的确实没什么问题。

  陈铭现在的身上还有个校长的身份,要是大老粗的话还真算不上。

  “哈哈。”

  “对了首长,您所说的另一款武器,也就是我们兵工厂设计的枪支,目前进度也很喜人。”

  “虽然目前问题还不少,但最多明年,咱们自己生产出的枪就能定型了。”贾工接着报喜道。

  陈铭想要搞一款半自动步枪,用以小规模列装精锐部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于是从老美还有苏联那边搞到了几支半自动步枪作为样品给贾工。

  希望他能根据他国的武器为参考,研发出一款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半自动步枪。

  “了不起啊,真是了不起,仅靠着他国的几支样枪就能研发出自己的武器,真是太了不起了。”陈铭开口道。

  他最开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才让贾工他们负责研发一款步枪。

  没想到居然让他们干成了,这真是给了陈铭一个大惊喜。

  “这都是因为首长的支持,还有兵工厂的大家们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如今的成果,功劳是大家的。”贾工谦虚的说道。

  “觉悟很高啊,不过组织不会忘记每个人的功劳,该是谁的就是谁的。”陈铭开口说道。

  视察完新武器的成果后,陈铭要求后勤不留余力的支持兵工厂的生产,尽快对火箭弹进行改进。

  这种武器越早出现在战场上,就能挽救更多的战士,消灭更多的鬼子。

  兵工厂的事情还没过多久,另外一则重大情报传到了陈铭的指挥部。

  根据各地的情报人员收集到的情报,鬼子的部队即将有大动作。

  五月快到了,陈铭心里清楚。

  鬼子即将发动大扫荡,集结三个师团加两个旅团,约五万余人的兵力,加上伪军部队,配备坦克八百辆,外加飞机支援。

  采用铁壁合围+梳篦扫荡的战术,分兵多路压缩包围圈,逐步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腹地挤压。

  这是鬼子治安战的顶峰与破产。

  五一大扫荡期间,日军新修1700据点,4000公里封锁沟,将根据地分割成2600多块。

  这是相持阶段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也是鬼子最后一次发动的大规模扫荡。

  五一扫荡后,鬼子中途岛惨败,抽调更多的兵力支援太平洋战场。

  取消了国内各种大规模战事计划,用交通线,县城防守,摆出了一副对峙的局面。

  这次反扫荡,陈铭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粉碎鬼子的战略意图。

  于是,陈铭请示总部后,做出了如下部署。

  “命令,丁伟部,何建新部,秘密运动到大同附近隐藏起来,等待命令。”

  “孔捷部部分兵力,运动到孟县,作势向平山,井陉,灵寿地区压进。”

  “四分区各个游击大队,配合孔捷部运动,做出主力部队遇压进冀中地区及石门(石家庄)周边的趋势。”

  “特战大队主力,调往总部防卫,保护总部机关撤离。”

  “王贵,李有胜,罗简三个大队,接替根据地内的防务。”

  陈铭下达了命令,做出了部署。

  他要声东击西,看似想要将主力部队压进冀省,粉碎鬼子扫荡冀中根据地的战略意图。

  实际上是牵制鬼子部分主力,让他们无法集中全部兵力扫荡,必须留出部分兵力防备独立支队的“主力”。

  而陈铭真正的主力,则悄悄调动到大同地区,准备围魏救赵。

  趁着鬼子的主要兵力和注意力都在扫荡冀中根据地时,直接火速拿下大同,逼迫鬼子救援。

  到时候鬼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大扫荡就破产了。

  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鬼子就再也无力发动大扫荡了。

  到时候,攻守之势就好转换。

  “唉,鬼子怎么不来扫荡我呢,难道我还不够活跃吗?都拿下鬼子好几座平原城市了,这么好扫荡都不来扫荡。”陈铭感叹道。

  明明独立支队的根据地内,有很多平原的城市,可以让鬼子发挥出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

  而且陈铭的胆子还很大,明晃晃的把部队放在那里和鬼子对峙。

  此举就是告诉鬼子,我在这里,来打我啊。

  不过鬼子好像被陈铭打怕了,都不愿意提及陈铭这个名字了。

  在制定大扫荡的计划中,忽略了陈铭这支部队,转而把目标定向了更好扫荡,地理位置平坦的冀中地区。

  原本陈铭都准备在根据地内做好一桌子菜,等客人来呢。

  不过现在既然鬼子不来,陈铭就勉为其难,把大同里的东西收下吧。

  陈铭眼馋大同内的各种工厂还有大量物资好久了。

  如今趁着鬼子的注意力不在大同,他就有很大的机会拿下大同。

  “询问一下吴有道,目前坑道的进展如何了。”陈铭朝着通讯兵说道。

  “是。”

  一个小时后,通讯员传回了消息。

  “报告首长,坑道爆破队传来消息,声称坑道进展迅速,预计还有十天就能完成任务。”

  听到这个消息,陈铭脸上露出了笑容。

  现在的时间是四月二十六号,十天时间的话那就是到五月六号。

  正好赶在日军进行第二阶段中心绞杀的时间之前。

  只要独立支队这边开始了攻打大同,鬼子的大扫荡计划就破产了。

  到时候,鬼子必须救援大同,不然独立支队夺下大同后,后果不是鬼子可以承受的。

  独立支队北可以夺取集宁,切断鬼子和蒙疆的联系,南下可以直接集结主力对鬼子扫荡部队的背后发起进攻。

  东可以威胁武城(张家口),武城是连接华北各根据地的中心枢纽,重要的战略咽喉。

  鬼子驻蒙军把司令部放在武城,就证明了其的战略地位。

  从地图上看,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雄鸡的话,北平天津是雄鸡的脖子,那大同和武城就是雄鸡的颈椎骨。

  要是武城也被独立支队拿下了,独立支队就能趁势向东控制南口-居庸关一线,切断平汉铁路这条大动脉。

  直接把华北的鬼子和中原的鬼子分割开。

  同时可以孤立北平天津,将鬼子华北地区的局势搅得天翻地覆,面临崩盘的局势。

  大同和武城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直接关乎到鬼子在华北地区的布局。

  一旦独立支队打下大同,进而威胁武城,无论鬼子华北派遣军想还是不想,都必须回援。

  这就是陈铭围魏救赵的计划。

首节 上一节 190/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