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86节

  “政委,旅长电话,指名了要找你。”

  “找我?”张正则一头雾水,不清楚为什么旅长会指明了要找他。

  独立支队能拍板的是陈铭,真要找也应该找陈铭啊。

  不过张正则没有耽搁,放下手中的工作,跟着干事去接通了电话。

  “是,是,是,明白了首长,我尽量。”

  “我不要你尽量,是必须,这是命令!”

  “是。”

  挂断电话后,张正则开始抓头发了。

  旅长刚刚在电话里给他下了命令,要求他必须在43年之前给陈铭解决个人问题(比师长给旅长的时间少三个月)。

  张正则想起陈铭之前在存放重炮的仓库中的表现,心想这绝对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就陈铭那个样子,哪有半分想要找对象的想法啊?

  没办法,张正则只能尽量想办法,和旅长一样开始抓头发了。

  陈铭不知道旅长和自己的政委在为给他发老婆的事而抓头发。

  此时他已经在安排攻打大同的计划了。

  崞县的成功证明了坑道爆破是可行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不过崞县之战,也可能让其他地方的鬼子提高警惕。

  “希望崞县善后的工作,能够瞒过鬼子吧。”陈铭心里想到。

  撤离崞县时,独立支队的战士们对坑道爆破的痕迹进行了清理,希望能够延缓鬼子发现的时间。

  岩松和驻蒙军的野音三郎关系非常差,加上这次岩松丢尽了脸,成了和野音三郎一样的难兄难弟。

  就算对方发现了独立支队是用坑道爆破打下了崞县,也有很大的可能不会提醒野音三郎。

  不过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陈铭要做好大同的鬼子有了防备的准备。

  如果坑道爆破的计划不顺利,打下大同的时间就会延长。

  主要驻蒙军原本是没有野战重炮的,鬼子也没有多余的重炮调给他们。

  不过大同矿区一战,加上崞县缴获了四门重炮,独立支队凌厉的攻势把鬼子给吓到了。

  为了加强大同的防御,华北派遣军直接给驻蒙军在大同增加了四门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

  加农炮和榴弹炮不同,前者的射程远超后者。

  鬼子的105毫米加农炮,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8.2公里,足够压制独立支队的重炮了。

  这让陈铭很头疼,刚缴获的150毫米榴弹炮,却不敢投入到攻打大同的作战当中去,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重炮不像步兵炮,迫击炮,打几炮就能快速撤离。

  要是在用重炮压制鬼子的时候,让鬼子根据炮弹落点和角度找到独立支队重炮的方位,派出飞机搜索,再用加农炮压制。

  陈铭好不容易搞到的重炮,就有可能被鬼子摧毁。

  这些都是陈铭的宝贝疙瘩,损失一门都能让他心疼到不能呼吸。

  所以能不出动重炮,或者不长时间使用重炮,陈铭就不会用。

  陈铭思考着的时候,吴有道给陈铭上报了一个方案。

  “我们这次用坑道爆破打下了崞县,鬼子可能会发现,对此我对大同的坑道作业有一些想法想请示您。”

  吴有道开口说道。

  “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为了应对鬼子可能发现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坑道同时作业,就算鬼子发现了,只要有一条坑道还完好,我们就能成功。”

  “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形,比如从民房地下进行挖掘避开监视,提高成功率。”

  “可以设置假坑道吸引鬼子的注意力,真坑道在假坑道的下方悄悄挖掘。”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地面部队佯攻牵制,把鬼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地面上,掩护坑道的挖掘。”

  吴有道一口气说了好几条应对鬼子可能发现独立支队坑道爆破大同的方案。

  陈铭听完,心中思考了一下,发现可行性非常的高。

  “到底是术业有专攻啊,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这些方案我同意了,我会给你加派人手,希望有道同志可以再接再励,再立新功。”

  “要是利用坑道作业打下了大同,我记你的头功!”

  陈铭鼓励道。

  吴有道听到陈铭这么夸奖支持自己,身体站的笔直。

  “保证完成任务,一定不负期望。”

  陈铭摆了摆手,纠正道:“全国人民和组织都在等着我们的捷报,是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吴有道一听,立刻说到:“是,一定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哈哈,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陈铭好奇的问道。

  一口气拿出这么多可行的方法,可不是突发奇想就能做到的。

  “打完崞县后我就在思考了,我结合以前从我爹那里听到的倒斗经验,相出了这些方法。”

  “以前我爹给我说过很多的其他地方的土夫子倒斗的事迹,有些有人看守的墓,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避开那些人把墓里的东西挖走。”

  吴有道开口说道。

  “不错,把经验应用在战斗中去,这是创造性应用专长解决实际问题,值得鼓励。”

  “你的说法很不错,大同就是鬼子的坟墓,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把大同的鬼子埋葬在大同,把里面的好东西都带出来。”陈铭笑着说道。

  吴有道听到陈铭这么夸赞他,有些不好意思,脸色是兴奋夹杂羞涩的红。

  吴有道带着陈铭的命令离开了。

  陈铭为了支持吴有道的这些方案,再次沟通冀中根据地,又抽调了一批地道战经验丰富的战士过来。

  冀中地区的地势平坦,游击队的战士们想要应对鬼子高机动性的频繁扫荡,只能利用地道战这种以弱胜强的手段。

  也因此,冀中地区的地道战经验要比独立支队根据地几座平原城市的游击队要丰富。

  陈铭也不白借人,只要来帮场子的战士,来的时候可以空手来,回去的时候人手一杆枪带走。

  这让冀中地区的干部们恨不得把人全塞到独立支队来帮场子,不放过这次“打大户”的机会。

  解决完坑道爆破大同的事情后,陈铭收到了一份情报。

  在独立支队把注意力放回鬼子第一军防区内后,晋西北地区的鬼子开始老实了起来,不敢去找独立支队麻烦。

  不过他们也没有闲着,岩松在最后的任期内,加大了他“伯计划”的力度。

  想让陆军高层看看,他的“伯计划”不是一无是处。

  拉拢二战区长官的事情是不可能了,独立支队这么大的动作,让岩长官看出了鬼子的虚弱。

  他已经开始端起来了,一直给鬼子模棱两可的态度。

  岩松深知拉拢岩长官已经不可能,开始加大力度拉拢晋绥军下面的军官。

  于是,伪军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楚云飞的358团一营长钱伯钧也被鬼子的拉拢条件动心了。

  晋绥军358团是一个加强团,人数有五千之众,甚至还有一个炮营,档次都快赶上陈铭的主力大队了。

  钱伯钧的一营,更是358团的主力营,有两千多人,比我军两个基干团的人数都多了。

  别看他是个营长,但过的却是团长的日子。

  358团的处境很尴尬,楚云飞是晋省五台人,属于是岩长官的老乡。

  但偏偏又是黄埔军校出身,大队长的学生。

  两种身份让他在两方都不受信任,358团能有如今五千人的规模,超过晋绥军一个师的兵力,都是楚云飞自己凭本事扩编的。

  但明明兵力比一个师的人都多,楚云飞却还是个团长。

  相应的,钱伯钧也只能是个营长。

  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他娘的是个营长,这谁能受得了啊?

  同期的军官没战死的都奔着团长旅长去了,就他一个人是营长,出去放屁都不响。

  后来也因为钱伯钧的事情,让楚云飞看清了跟着晋绥军没有前途,倒向山城后才得到了重用。

  鬼子这次的拉拢,让钱伯钧想法愈发强烈。

  鬼子全面侵华已经快五年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很多的军官已经忍受不住长期的苦日子了。

  特别是晋绥军,前段时间极度缺少医疗物资,就连岩长官的嫡系都不能保障了,更别提楚云飞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358团。

  很多士兵因为缺乏药品,只能活生生看着伤口化脓,黄水顺着伤口流出。

  最终的结局要么是截肢,要么是感染而死。

  不过这个时期的国军伤残后,不像我军这般有保障,截肢后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

  这种苦日子让很多的军官动摇,加上现在鬼子还没有在中途岛惨败,抗战局势还不明朗。

  不是所有人都有长远的眼光,能够看出抗战必胜的。

  实际上,直到44年,鬼子都日薄西山了,还有很多人没看出来,还在投降当汉奸。

  因为直到44年的豫湘桂会战,国军都能损兵几十万,这让很多的国军军官丧失了信心。

  种种原因共同作用下,在鬼子的特务接触钱伯钧后,承诺他只要投靠过来,就会给他一个旅长的职位。

  这可比原来给团长的职位要高了整整一个层次,让钱伯钧心动不已,二话没说就打算投降鬼子。

  这一情况被四分区的情报人员截获,汇报到了陈铭这里。

  晋绥军358团的防区和陈铭的独立支队,以及李云龙的独立团接壤。

  加上八路军一贯的群众路线,大量的老百姓成了我军的眼睛。

  鬼子派人去358团防区拉拢钱伯钧的事情怎么可能逃得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

  在发现鬼子频繁派特务前往358团的防区后,四分区的情报人员们就开始盯上了鬼子的行动。

  “一个营的装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去,把消息告诉丁伟。”陈铭开口朝着通讯员说道。

  “是。”

  这种小事,陈铭都懒得自己亲自去做了。

  他现在的战略目标都是大同了,让他把目光放在一个小小的营级,这不是拉低了他的档次吗?

  就算这个营级是一个两千人的大营也不行。

  不就是超编嘛,搞得好像谁不是呢?

首节 上一节 186/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