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内的其余人,最早就跟着陈铭的干部全都笑了起来。
恭喜发财果然不愧是他们129师的传统,不仅旅长会恭喜发财,现在陈铭都开始恭喜发财了。
特别是王大飞,想起当初还是区小队时,陈铭被旅长恭喜发财的情景。
脸上的笑意更浓,甚至他已经能够想到到,丁伟和许得胜两人收到电报后的反应了。
丁伟与许得胜处。
一封来自根据地的电报传来。
“报告,指挥部电报。”通讯兵走进指挥部开口说道。
“念。”
“是。”
通讯兵开始念着电报,前面没什么好说的。
都是常规的表扬,嘉奖的电报,许得胜和丁伟两人听得脸上笑容满满。
立功之后,领导的嘉奖听起来是那么的悦耳。
然而,紧接着通讯兵开始念道:
“指挥部陈铭首长说:丁伟,许得胜,我恭喜你们发财了!”
丁伟听到“恭喜发财”四个字,脸上的表情顿时一僵,想起了以前一些不太美妙的回忆。
丁伟也不是什么乖宝宝,李云龙经常搞副业,被旅长发现后“恭喜发财”。
丁伟同样如此,虽然不像李云龙那样什么都藏着掖着,像个土财主似的。
他每次搞完副业都会给旅长送去一部分,堵住旅长的嘴。
不过有时候旅长缺了什么物资,刚好丁伟搞完了副业,也会打电话来“恭喜发财”。
所以丁伟也和李云龙一样,一听到“恭喜发财”就会头皮发麻。
“怎么了老丁,支队长恭喜我们发财不是挺好的吗?”许得胜一脸不解的问道。
刚刚通讯员说道“恭喜发财”后,他看丁伟的表现就不对劲,还以为是有什么情况他不知道的。
“你继续听就知道了。”丁伟没有解释,只是让许得胜继续听。
“这有什么吗?不是很正常的嘉奖电报吗?”许得胜摸着脑迪,不解的说道。
然而,通讯员的接下里念的内容,直接将许得胜的疑惑解开了。
“啊这?”
许得胜和丁伟对视了一眼,好像在说你早就知道了对吧。
丁伟也一副失去了梦想的咸鱼模样,心里念叨着“果然如此,这就是传承啊!”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从386旅调到了四分区,会摆脱这个“恭喜发财”的魔咒,结果却”
“我早该知道,旅长带出来的兵,“恭喜发财”就他娘的是传统。”
“怎么办?老丁?”许得胜看向丁伟问道。
“还能怎么办?留下一个月的物资,剩下的运回去呗。”丁伟摊了摊手,继续说道:
“你是不知道咱们领导,那眼睛就跟千里眼似的,上次我搞到了三门步兵炮,准备先留在用一段时间。”
“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许得胜问道。
“咱领导直接就知道了,来了我独立第一大队,还问我仓库里的三门步兵炮是不是野生的呢?”丁伟无奈一笑。
“哈哈哈,野生的步兵炮?”许得胜听着丁伟这么幽默的形容,顿时笑了起来。
“那后来呢?步兵炮被带走了吗?”许得胜接着问道。
“没有,领导就敲打了一下我,步兵炮还留在了大队里。”
“所以我说,咱领导那双眼睛就像千里眼一样,咱们这里发生的事,缴获了多少物资,他保准知道。”丁伟开口说道。
“哈哈哈。”许得胜笑了起来,还有点幸灾乐祸。
陈铭的电报中,主要是提到了缴获的物资,对于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未提及。
所以对骑兵支队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所以他有些幸灾乐祸。
丁伟没办法,只能按照陈铭的指示开始将物资运送回去,只留下长城以外部队一个月的物资。
他也知道现在根据地的情况,到处都很困难,这批物资的作用不小。
“该死的天灾,真不让我们老百姓活啊。”丁伟感叹道。
PS:今天只有六千字了,有机会的话凌晨补上
编制更改
为了这本书能写完抗战,过度到解放时期,写大兵团作战,希望读者老爷们能理解名称改变的事。
解放时期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咱们几百万部队。
我是受大决战的电影影响写这本书,还是更希望写大兵团作战。
希望读者老爷不要弃书啊,大兵团作战才是本书的最高潮。
支队的称呼保持不变。
支队下辖大队,大队的级别和原来的编制一样。
何建新的加强第一团变更为加强第一大队,下辖营。
孔捷的加强第二团变更为加强第二大队,同上。
丁伟的加强新一团变更为独立第一大队,同上。
其余个团也是如此。
骑兵部队保持不变。
第172章 弥补遗憾,悲剧不再发生!
丁伟留下了一个月的作战物资,还有几十只羊作为给战士们的奖励。
因为陈铭给他们规定了,这次作战,需要在三月中旬结束。
具体原因丁伟不清楚,不过领导这么命令,自然有他的道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要听指挥就好了,而领导考虑的就多了。
也就是说,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也就一个月了。
留下一个月的物资,剩下的全都送回去。
至于丁伟留下的几十只羊,是作为战士们的奖励。
几十只羊让独立第一大队两个营和骑兵支队差不多三千号人放开了吃肯定不现实。
不过让每个人吃上几口,再喝几口热汤还是可以的。
平均下来每人差不多八两左右的肉(250克),外加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
战士们吃着羊肉,喝着羊汤,驱散了严寒,肚子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短暂的休整后,丁伟和许得胜两人开始商量起接下来的作战任务。
伪蒙骑兵全军覆没了一个伪蒙骑兵10师,接下来肯定会缩起来不敢轻易和八路作战。
想要再次寻找到像围歼伪蒙骑10师的这种机会很不容易。
于是丁伟把目光放到了平绥铁路西段。
平绥铁路是鬼子的命脉,东起北平,西至包头,分割了中国战场。
向西可以入侵绥远,威胁宁夏、XJ,切断中苏联系。
向南可以配合平汉铁路夹击华北,形成“南北贯通”的进攻网络。
同时还是鬼子的物资掠夺枢纽,鬼子可以通过平绥铁路将山西煤炭,绥远矿产运往东北及鬼子本土。
在五一大扫荡期间,鬼子依靠平绥铁路快速机动,造成根据地缩减90%,可见其战略价值。
这是一条贯穿华北与蒙疆的战略大动脉,其控制权直接决定了华北战局的走向,成为中日双方殊死争夺的焦点。
丁伟的想法是,只要他们对平绥铁路动手,鬼子就算再不愿意也得派兵来守。
不然铁路丢失,对鬼子的打击无异于是巨大的。
能直接瘫痪鬼子在山西,绥远乃至于整个华北的兵力和物资调度能力。
大同对比平绥铁路,显然平绥铁路更为重要。
丁伟就是攻敌必救,利用平绥铁路威胁鬼子,逼鬼子来救援。
确定好作战计划后,丁伟和许得胜两人将计划上报到陈铭的指挥部。
陈铭就一句话:“许可。”
将将者帅,将兵者将。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指挥大兵团作战,要学会用将。
既然下面的部队决定了这么打,陈铭查看后没有问题,那就要学会放权。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
同时也需要足够的将领来执行各项的作战,作为统帅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就好了。
如果一个营,一个团乃至于一个师都需要统帅来指挥,那无论多么优势的局面,都有可能会失败。
大队长和车神那样的操作学不得,反面例子摆在那里呢!
一个统帅直接越过下面的指挥层级,直接越级指挥下面的部队,要是都这么搞,让下面的战役指挥员怎么办?
以后到底是听统帅的还是战役指挥员的,这不是乱弹琴嘛。
陈铭所需要做的,就是下达命令,比如某支部队什么时间点拿下什么目标,在什么地方阻击敌人多少天。
至于怎么拿下目标,怎么阻击敌人,那就是该部队指挥员要考虑的了。
好在如今的独立支队加四分区的指挥员们已经成长起来了。
虽然还做不到像陈铭这样可以指挥数万人,掌控全局的水平,不过万人以下的指挥还是没问题的。
得到了指挥部的许可后,丁伟和许得胜开始了计划。
两天之内,在绥远以东,大同以北的平绥铁路段,接连爆破了二十多公里的铁路。
如此巨大的动作,直接把鬼子惊动了。
鬼子紧急派出骑兵大队,伪蒙骑兵师,配合装甲列车进行“护路行动”。
不过伪蒙骑兵的战斗力实在拉胯,许得胜几次避开鬼子精锐的骑兵大队,直取伪蒙骑兵师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