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36节

  “我也是这样说的,八路说只愿意报价十五万大洋,但可以实际给二十万,无论是十五万和二十万,距离三十万大洋都差得远了。”

  鬼子少佐气愤的说道。

  “什么?你再说一遍?”

  鬼子大佐原本也像鬼子少佐这样,心里绝对不同意八路的开价。

  可听到鬼子少佐说的话后,心里又有了想法。

  “八路说,他们愿意报价十五万大洋,但实际可以给二十万大洋,这样的报价是不诚信的,不符合参谋长给我们的报价。”

  鬼子少佐重复了一遍。

  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鬼子大佐心里快速的计算着。

  良久,他开口道:“这件事情你不用管了,由我全权负责,你先回去休息吧。”

  “哈依。”

  鬼子少佐离开后,鬼子大佐让人重新联络了联络人,想要亲自和独立支队对话。

  按照原本的报价,他能从这次交易中分到8000大洋。

  可听了陈铭的出价方案后,鬼子大佐有了想法。

  要是能促成这一单,虽然他的分成会少一点,但却可以拿到五万块的回扣。

  即便这个钱要和其他人分一部分,也要比8000大洋多得多。

  于是,鬼子大佐很快通过联络人,秘密前往独立支队见到了周卫国。

  陈铭将这件事情上报了。

  这个钱本来就是奖励的,是意料之外的钱,不用勒紧裤腰带自筹经费,花起来不算心疼。

  有了这条子弹生产线,加上自己生产的复装子弹,外加缴获的子弹,足够满足日常战斗所需了。

  因为四分区有一座小型的铜矿,有成规模的火药生产车间,而且根据地稳固,鬼子不敢随意扫荡。

  经过考虑,等生产线到位后,将子弹生产线放在四分区,由四分区负责生产。

  而山下奉一会去后,立刻找上了参谋长。

  “报告长官,独立支队只愿意出十万大洋,不过经过我不懈努力的争取下,将价格提升到了十二万大洋,还拿下了两万大洋购买子弹的订单,价格为一块大洋二十发子弹。”

  山下奉一向鬼子参谋长说道。

  “不错,山下君辛苦了,给你的那份不会少的。”鬼子参谋长点了点头。

  这条生产线,本来就是他们抢来的,在黑市的价格在八万左右。

  鬼子参谋长的心里价格原本就只是十万大洋。

  山下奉一能把价格讲到十二万,相比黑市的价格已经上浮了50%,已经很不错了。

  何况还拿下了两万大洋的子弹订单。

  子弹和生产线都不是自己的,原本对于他来说价值就是零。

  可现在经过这次的交易,能把这些东西变为大洋落到自己的口袋里,成为自己的钱。

  鬼子参谋长很满意。

  海军那群马鹿竟然瞒着陆军,擅自发动太平洋战争,把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推到了对立面。

  身在大陆战场,参加了多次战役的鬼子参谋长深知,国家之间的工业实力差距,到底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他们国家正是靠着比农业国还要强大的工业实力,才能一次次的打出那么多的胜仗。

  可现在海军马鹿招惹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他们陆军还是在报纸上才得知这个消息。

  加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失利,大陆战场陷入了相持阶段,这让鬼子参谋长心中忧愁。

  鬼子参谋长很清醒,看得很明白,未来的局势已经变得不可控,他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多谢长官。”山下奉一笑了,鬼子参谋长也笑了。

  “嗯,独立支队这条线你负责维护一下,这样出手阔绰的大客户可不多见,是个值得长期联系的对象。”

  “另外,那条子弹生产线,你去负责处理吧。”

  “哈依!”

  独立支队,陈铭在驻地内巡视着支队内的各项事务,重点视察了独立支队的人才培养班。

  这个人才培养班发展至今,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种方面的人才。

  包括医疗兵,炮兵,通讯兵,侦察兵,汽车兵等等,包含了军事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课程。

  根据学员们的擅长的方向,定点培养发挥出他们的天赋。

  在陈铭一众徽章组的加成下,人才培养班的学员们进步飞速,基本三两个月就能达到陈铭制定的毕业标准。

  再来一个月的实战实践后,就能成为一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优秀人才。

  等培养好了之后,就可以向兄弟部队输出人才。

  授课的人,通常是支队内优秀的技术人才。

  还有部分战场上伤残的优秀老兵,不能继续上战场,就把他们留在人才培养班内授课。

  通过薪火相传的方式,让他们的技术得以传授下去,更好的打鬼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千里迢迢跑过来参军的学生。

  这部分人有很高的文化知识,是难得的知识分子。

  一部分专业知识很有用的高知识分子,被陈铭送到了总部,由总部进行安排。

  另一部分文化知识普通的学生,就被陈铭留了下来,在人才培养班进行文化课授课。

  这些人才都是经过陈铭的敌我判断地图考验过的,不存在间谍或是投机分子。

  陈铭脑海中的三维立体作战地图,除了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有用,在鉴别敌我双方的时候同样有用。

  也就是陈铭现在是一支部队的指挥员,不然的话陈铭去干反碟工作,绝对一抓一个准。

  至于那些是鬼子的间谍还有一些掺的沙子,陈铭的处理方式是先让敌工部的同志们进行背调。

  首先排除部分有问题的人员。

  第二步是用一些重要的假情报钓鱼,把部分按耐不住的间谍钓出来。

  要是这样都不管用,那就不是普通的间谍了,必须要重拳出击!

  总之,经过陈铭的排查,已经确定了这些从各地来参加他们打鬼子的人没有问题之后,陈铭才会把他们安排到重要岗位。

  除了人才培养班外,陈铭还视察了兵工厂,了解兵工厂的生产情况。

  目前四分区的兵工厂,只要还是以生产炸药,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为主,同时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迫击炮炮弹的生产。

  复装子弹的话,通常是上缴一部分给上级,剩下的下发给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使用,独立支队自己的主力部队不会用。

  倒不是陈铭看不起复装子弹,而是复装子弹的问题不小,不适合独立支队的主力部队使用。

  独立支队的主力部队,通常承担着和鬼子正面作战的任务,对于活力持续性,密集性的要求非常高。

  复装子弹打不准,还容易卡壳这一点,对于独立支队影响非常大。

  想象一下,一名英勇的士兵真冲锋着,手中的枪射出一发又一发的子弹,不断压制着敌人。

  可这时候突然卡壳了,失去了火力压制后,这将是致命的。

  而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主要承担着牵制敌人的任务,通常作战模式是游击战,运动战。

  要是子弹卡壳了,在游击的过程中换一发就好了,不会太影响作战。

  这是合理的弹药分配模式,优先保证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对于这种子弹,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非常喜欢。

  打不准那不是问题,就算是好子弹,通常因为缺乏大量的实弹训练,他们也很难打准。

  至于卡壳的问题,有的用就不错了。

  想想以前过得是什么日子,一支游击队,总共四五杆抢,十几发子弹。

  哪像现在啊,不禁枪变多了,子弹也变多了。

  不就是卡壳嘛,只要不是每发子弹都卡壳,那他们就是赚的。

  不过相比如独立支队下发的子弹,地方武装和游击队们更喜欢的是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和地雷。

  这东西劲大,还不像开枪那样有技术难度。

  只要有手,就能拿着它打鬼子和伪军。

  了解完兵工厂的生产情况后,陈铭让后勤增加了兵工厂的物资补给。

  兵工厂内的很多都是重体力活,不吃好一点可不行。

  人都不是铁打了,要是长期缺乏营养还做重体力的工作,身体会吃不消的。

  虽然现在独立支队也不富裕,经过了天灾人祸了,物资也非常紧张。

  不过勒紧裤腰带支持一个兵工厂的生产还是做得到的。

  几天后,周卫国回来了。

  PS:大阪师团于42年三月调往菲律宾,因此此时是可能有部分部队出现在华北的冀省,不算bug。另外,我有一个想法,都说三个男人凑在一起就能诞生一个点子王,咱们这么多的读者,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直接书评,我会仔细考虑加入进去书里。

第151章火箭炮,李云龙大婚!

  现在的时间是42年一月初,山下奉一的这支联队此时正在冀北修整,等待命令。

  不过大阪师团的高层已经猜到了,最多两个月内,他们就会接到调往东南亚的通知。

  所以才有了鬼子突然开始出售子弹生产线这种重要战略管制物品的事情。

  子弹生产线和几台机床“报废”处理后,经过大阪师团参谋长的运作,成功运出了仓库,并且被搬上了火车。

  由于同蒲铁路被八路军破袭炸毁,还在维修当中,这列运输物资的火车从正太铁路运输。

  这次陈铭和山下奉一约定的交易地点,是寿阳东段的一处铁路。

  寿阳,孟县那可是独立支队起家的地方,当初多少武器弹药是依靠正太铁路获取的。

  山下奉一约定的这个地方,还是挺不错的。

  陈铭冒险穿越同蒲铁路,来到了寿阳以北,负责这次的交易。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鬼子不守信用,想要黑吃黑对交易的部队下手。

  陈铭亲自前来,一是自己负责交易,二是利用地图监察周边,防止鬼子不讲信用。

  虽说大阪师团名声在外,但对方毕竟快要调往东南亚了,临走前黑一笔再跑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毕竟以后都不在大陆了,还用得着在乎大陆的名声吗?

  “报告,周边二十公里以内,没有发现埋伏的鬼子,其他地方的同志也在监视着各地的鬼子,没有异动。”

  一座山头上,周卫国朝着陈铭汇报道。

首节 上一节 136/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