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29节

他给太子一个眼神,太子顺势说:

“父皇,儿臣倒是有一件事,启禀父皇!”

“这是父皇昨天和五弟论道的内容,儿子让人记录下来了!”

他将一本册子,递给朱元璋,正是朱橚的《农经》!

朱元璋一看,大声叫好。

“太子倒是有心了?”

“细思起来,老五居然有如此大才,朕倒是小看他了!”

“这家伙不务正业,不读圣人书,尽搞一些邪门歪道,不过这本书,不错!”

“我朱家的皇子,体恤百姓,不忘民生,很不错!”

朱元璋和朱标一唱一和的表演,群臣无语。

这俩复制的表演,实在太浮夸了。

皇上陛下,您要是想找个理由放过那个混世魔王就直说,不用这样辛苦。

父子俩把开局唱完之后,朱标让太监把他连夜订制的农经发下去,

群臣百官,人手一本。

大家翻开一看,许多人的神色,微微色变,

大明朝初立,百官中有许多人都是贫苦出身,对于农牧之事,并非不懂。

农经以朱橚的视角,和洪武皇帝一问一答,坐而论道,

引出种田,畜牧这种的种种问题,

洪武皇帝问,五皇子朱橚回答,

这些答案,竟然能直指核心。

有些技术,乃是农民人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智慧,非种田人不懂,

这些官员能看出朱橚不是乱说,

而有些技术,更让他们瞠目结舌,

比如公豚(猪)的阉割技巧,前朝大元其实已经流行,但五皇子居然能将这种技术,再玩出新花样,

从卫生,技巧方面,都有提升,

再来就是母豚的产后处理,竟然有如此多的注意事项,

百姓养豚,哪见过这么精细的活?

如果这本书真的是那位混世魔王写的,

百官对于朱橚的看法,瞬间改观、。

“好!”

徐达身为朱橚的老丈人,首先给自己的女婿抬轿,

其他百官也反应过来,纷纷叫好。

“吴王殿下这本书,道尽农耕之道!”

“要是当年学会殿下的母豚护理技术,我家的母豚就不会死了!”

“殿下这书,太好了,陛下英明,朱家虎子……”

“微臣读之,犹如醍醐灌顶,臣认为这本书,应该传播出去!”

“为天下百姓开慧!”

朱橚的声誉,因为这本书一下子好了起来,

这让朱元璋都有些吃惊它的效果,不过他们一想,也就明白了,

这些臣子哪个不是人精?

他们夸朱橚这本书,有几个原因,

一来,这本书写得确实好,这毋庸置疑,

二来,他们看出朱皇帝想给老五正名,这其中既有老朱心疼儿子,也有卖徐达面子。

朱橚的名声,大家都知道,

徐达的长女嫁给朱橚已经是既定事实,如果朱橚还是那个混世魔王的名声,对于徐大将军也不好,

这一点,群臣心知肚明。

至于第三点,

那是因为徐达退下右相之位,这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

这并不仅仅关系到一个相位的更替,

而是整个文官集团,地方势力的剧变,

这时候不讨好皇帝,还有什么时候讨好?

朱元璋窥破这点之后,越发感谢徐达,

他准备给儿子抬轿,如果没有徐达辞去官位,效果绝对不会那么好。

既然机会难得,朱元璋就准备推朱橚一把,

“父皇,请给这本书取名!”

太子朱标在关键时刻,给朱元璋一个下去的台阶,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

“那就叫《农经》吧?”

一时间,阿谀奉承的声音瞬间静下来。

《农经》?

经书。陛下这是想干什么?

他不会,献给她儿子封圣吧?

百官这时候才明白,老朱心中的主意,

百官之首,中书省左相,韩国公李善长走出来:

“微臣觉得这个名字不妥!”

他一说话,百官纷纷站出来,齐声跪拜:

“臣附议!”

老朱的招数出到这里,竟然被挡回去,

他的怒火,蹭蹭涨起来.

031 君臣对峙,请群臣吃番薯

高手过招,不用咋呼,

能站在这里的人,都是人精。

朱皇帝的想法,在《农经》二字出现的时候,

群臣就已经明白过来,

朱皇帝,这是要给朱橚抬轿呀,

而且是抬到一个骇人听闻的高度,

封圣!

圣人是什么?

孔孟,朱子这些人,

是读书人的至高梦想,

他朱橚何德何能,可以凭借一本破书封圣?

这种下作的书,也配称之为经?

李善长一站出来,

百官无论隶属哪种派别,都纷纷附议李善长的意见。

老朱眼中的杀意,凝而不散,

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臣以为:所谓经典,非圣人不说!”

“如释祖佛陀,道祖老君,人道至上先师孔圣人之流,都不敢轻言将经典书上【经】字,五殿下这本书虽然好,但毕竟是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

“若是陛下以农经之名称呼,置圣人于何地?”

“臣李善长,求皇帝收回成命,万万不可害了吴王!”

“吴王可受不得,这《农经》二字!”

“望陛下体恤吴王福德,收回成命!”

李善长的话,绵里带针,

朱元璋差点气炸了,他是什么意思?

是他老朱的儿子,不配称圣人二字?

这个老家伙,居然连福德都用出来了,分明非讽刺朱橚不配,

如果强行封圣,恐怕朱橚会折福。

“李善长,你什么意思?”

“我朱家的儿子,就受不起这两个字?”

朱皇帝怒焰滔天,

李善长乃是他老朱最倚重的文臣,

大明朝开国三十六位功臣,老朱分封群臣的时候,韩国公李善长力压徐达,成为功臣第一,

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可谓是宠幸至极,

他在大明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这位老臣,明知道自己的心思,却选择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老朱的失望,可想而知。

但更让老朱震惊的是,不仅仅是李善长,不仅仅是淮西集团,

首节 上一节 29/3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