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273节

于是他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说道:“说的没错,八路军的末日就要到了!把这个消息传下去,这是八路军最后的进攻,是强弩之末,各部一定要坚持住!”

“是!”参谋应了声,就把命令一道道的传达了下去。

于是,所有人,包括数千鬼子在内,都知道八路军之所以会在夜里进攻是因为帝国援军就要到了。

然后,池上贤吉欣慰的看到各方向的形势都在好转:第九混成旅团的士兵们正在奋勇杀敌,伪军也主动投入战斗协助帝***队,百姓的一个个“良民”不时供奉来食物……

池上贤吉相信,如果以这种状态与八路军作战,别说是两三天了,就算是十天半个月,甚至将运城夺回来都不是问题。

不过,池上贤吉还是想不明白,八路军为什么会选择这时候进攻?

就在池上贤吉疑惑时,北城突然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甚至天上还传来飞机的马达声。

指挥部里的鬼子当即欢呼起来:“万岁,帝国万岁!”

参谋兴奋的向池上贤吉报告道:“大佐阁下,援军赶到了!他们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快呢!不愧是帝***队!”

池上贤吉当场就懵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真有援军?

不是说需要两三天才能组织起援军吗?

但如果不是援军,那北城的枪炮声,以及空中的飞机轰炸又是怎么回事?

八路军绝不可能有飞机!

池上贤吉想,也可能,是哪支援军打到运城,但上级却不知道吧!

想到这,池上贤吉随手给安达二十三发了封电报:“援军已经赶到,天佑帝国!”

然后池上贤吉就站在窗外,举着望远镜得意洋洋的看着部队在火光中对北城发起反攻。

真是意外的惊喜啊,这一仗如果能取得胜利,第九混成旅团就该功成名就洗涮之前的耻辱了吧!

如果还能缴获八路军的战车或者将他们的战车部队摧毁在运城,那就更是大功一件了。

接着,池上贤吉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带着指挥部跟着部队一同往北城推进。

池上贤吉不会放过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第九旅团旅团长,是个走在最前线亲临战阵指挥的指挥官,是个大无畏的帝***人,是帝国的骄傲……

足足往前推进了半个多小时,参谋才送来一封电报。

“大佐阁下!”参谋带着困惑的表情报告道:“中将阁下回电,帝***队没有派出任何援军,也没有任何部队赶到运城与八路军发生战斗!”

“什么?”池上贤吉笑了起来:“那增援我们的又是哪支部队?难道它是从地下钻出来的吗?”

下一秒池上贤吉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然后笑容就僵硬在脸上。

这为什么不会是八路军的陷阱?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援军,八路军只不过演了一场戏……就将自己的主力部队甚至指挥部都骗到了北城。

想到这,池上贤吉立时就慌了神,赶忙下令:“撤军,马上撤回南城!”

第118章 陷阱

然而,池上贤吉这时才意识到掉入陷阱已经太迟了。

就在鬼子大喊撤退时,突然后方爆炸声响成一片,北城被鬼子占领的主要房屋以及城墙就接二连三的被炸毁,躲在其中顽抗的鬼子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了废墟中。

八路军的撤退当然不是简单的撤退,这么好的机会肯定要有所安排。

不过当然,这个安排不能太明显,否则被鬼子发现了还真就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了。

又不明显威力又大的安排,当然就是布设定向雷。

不过这些定向雷却不是用来炸鬼子的,而是用来炸房屋的。

只要是两层以上的建筑或是稍大些的房舍,承受墙下方都埋好了炸药。

炸药事先牵好了电线,而且这电线还是挖了一道半米深的沟埋下的……这是为了确保不被鬼子发现。

等鬼子发现端倪要撤退,一按电闸“轰”的一声,瞬间就把鬼子埋了三分之一。

接着八路军就高喊一声发起反攻。

不过反攻不是由北往南打……要是还像之前一样由北往南打,那就是放任鬼子逃回南城,这也就意味着百姓还会处于危险之中。

这次的反攻是由两翼往中间穿插。

鬼子还以为自己的两翼是安全的,原因是他们是占领了东西两面的城墙和城门朝往北推进。

谁想城墙下也被八路军埋下了炸药,只一声爆响城墙就被炸出一个大缺口,然后八路军就有如潮水般排山倒海的往城内涌,在黑暗中被炸得昏头转向的鬼子根本无力抵挡,不一会儿就被战士们淹没在人海中。

池上贤吉的动作倒很快,他撤退的命令一下马上就带着一个中队的预备队用最快的速度朝南城撤退。

池上贤吉明白一点,八路军这么大费周章的把他的部队引到北城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引蛇出洞将其主力困在北城。

这从东西两面传来的枪声和爆炸声也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想活命,就只有乘包围圈闭合前率部冲回南城,尤其是指挥部要带回南城,否则第九混成旅团将形成一盘散沙被敌人各个击破。

然而,池上贤吉才刚后撤几分钟就遭到猛烈的阻击。

“这不可能!”池上贤吉叫道:“八路军不可能这么快出现在这里!”

这似乎的确不可能,因为池上贤吉选择突围的南城的位置是最中心,也就是八路军包围圈的最远端。

如果这里有敌人,几乎就意味着包围圈已经闭合。

但现实就是如此,没什么“不可能”这个说法,八路军的确已经在这里构筑起阵地并将燃烧弹一发发的打到鬼子人群中……燃烧弹是夜战最好的武器,它不仅可以杀伤敌军还可以照亮周围使敌人暴露在枪口下。

原来,王学新为了确保能将鬼子主力封锁在南城,还在城中埋伏下了一支奇兵……和尚的侦察连。

侦察连以排为单位隐藏在精心伪装的地窖里。

其实也不能算是“精心”,要做的不过就是将旁边的墙炸塌伪装着地窖口被埋的样子。

鬼子在紧张的进攻中,当然不会在这时候去搜索一个已经被埋在碎砖破瓦下的地窖。

但这些地窖其实并没有被埋,地窖口下是用原木支撑着,时机成熟时只需要把这些原木一抽走……上方的碎砖就往下掉并露出一个出口。

侦察连一钻出来就在中部构成一道防线用火力挡住了要回南城的鬼子。

池上贤吉虽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这是部队唯一的希望,于是抽出指挥刀嘶吼着下令:“进攻,一定要消灭他们返回南城!”

成群的鬼子高喊着挺着刺刀朝侦察连的阵地发起冲锋。

但他们显然是低估了侦察连的实力……侦察连是装备有最多冲锋机关机的部队,这火力已不是单纯用人海战术就能突破的。

另外侦察连还专门为这场阻击战储备了许多燃烧瓶。

这其实是和尚的要求。

他对王学新说:“营长,俺其它的没啥要求,就希望你能给咱们每个排分配一百个燃烧瓶,怎么样?”

王学新“哟嗬”了一声:“行啊,这是打出经验来了?知道要燃烧瓶了!”

“那当然!”和尚回答:“咱们这是夜战,多少子弹都不管用,就指望燃烧瓶了!”

和尚这话是没说错。

鬼子之前不喜欢打夜战,但并不代表鬼子不擅长打夜战。

他们不喜欢打夜战仅仅只是因为夜战无法发挥其装备的优势,于是夜战伤亡更大。

真要说起来,鬼子个个擅长拼刺刀,而夜战恰恰就避免不了拼刺刀。

原因很简单,原本就乌漆麻黑的再给烟尘啥的一盖,能见度不过几米,而且几米外只是依稀看见点人影。

到时步枪、机枪啥的真的管用?

手榴弹一甩炸开一团烟雾,挺着刺刀一冲就已经到面前了,就算有冲锋机关枪也挡不住。

燃烧瓶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往前一抛就会烧几秒,不管怎么炸怎么冲都一样,除非等它烧完,否则怎么也冲不上来。

有许多鬼子还不信邪,依旧挺着刺刀往火焰里冲……但想像和勇气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燃烧弹上千度的高温几乎就不是人的意志能抵抗的,一踩上马上就发出一阵阵惨叫和哀嚎,接下来的行为就不受自己控制了。

也有些鬼子希望能用手榴弹将火焰炸灭,但只能适得其反,“轰”的一声炸开后就火星四射,反而引燃了更多的人。

接着战士们投掷燃烧弹就不需要再点燃了,只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往火焰里添保持它处于燃烧状态就可以。

王学新在城头用望远镜望着城中的一道道火焰,然后看着两翼的八路军顺利的冲到火焰方向,就知道这一仗胜负已定了。

至于南城的百姓,王学新相信在这情况下,被鬼子留在南城看着百姓的伪军不会让他失望的。

否则,这些伪军就是脑子进水自寻死路了。

第119章 秩序

伪军的确没让王学新失望,他们在发现鬼子在北城失利后马上就掉转枪口对准了鬼子……

相比起北城,南城就更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

因为鬼子留在南城的不过就只有两三百名宪兵和后勤人员,而伪军却有三千余人……运城的伪军总数余人,其中有两千余人被鬼子带往北城一同进攻。

被带往北城的伪军是属于战车更强也更“忠心”的伪军主力,这些部队大多是顽军正规军投降的编制。

另三千余人则是土匪、地痞、或是要饿死讨生活的流民等等。

这些人因为士气差、忠诚度低随时会“反叛”,鬼子带在身边一起作战都不放心也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于是南城就是三千多伪军打几百鬼子的局面。

一时整个运城都是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到处都是喊杀声形同炼狱。

这场战斗整整打了一晚,到第二天天亮时分才彻底结束。

之所以要这么久,是因为被围困在北城的鬼子始终不愿意投降负隅顽抗……这是在池上贤吉意识到无法突破包围圈返回南城后的情况。

或许是因为池上贤吉习惯了跟八路军打游击,有句话叫“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最后关头也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战术。

这的确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如果鬼子是成组织、成规模的,敌我双方防线分明,这场仗就花不了多少时间。

八路军的兵力及战略优势摆在那,鬼子想不输都难。

但如果鬼子分散在各个角落,比如躲在废墟中,断墙后,甚至是残缺的楼房里……在这样的状态很容易就会出现敌我不分的“友好伤亡”。

这么打了一会儿,王学新就觉得没必要这么打,于是一个电话拔到李云龙那,建议道:“团长,咱们这一仗可以缓一缓!”

李云龙是个急性子,他一张口就反驳道:“缓啥缓?这八字就剩下最后一笔了,到这时候还说缓!你要是缓,不就是给鬼子喘息的机会吗?”

“团长!”王学新反问:“鬼子有援军吗?”

“目前没有!”

王学新又问:“鬼子能逃得了吗?”

“想得美!都让咱们给包圆了,还想逃?”

王学新说:“就是啊,鬼子这又没有援军又逃不掉,你急啥呢?这乌漆麻黑的让这么多战士进去搜人,打一晚得付出多少伤亡?咱等明天天一亮,坦克开上去往里头一阵乱轰乱撞,还不几下就把他们收拾了?犯得着急于一时吗?”

李云龙一想,觉得也对。

军情紧急是没错,但有时也有把握了主动权不急的时候。

首节 上一节 273/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