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便宜,‘阿妹快餐店’挺长一段时间生意都比‘厂花快餐店’生意好。
只是一个月下来,累死累活不说,挣得却没有意料之中的那么多。
张阿妹想把价格抬回去,可是一想到这样做客人可能又会跑去宋莹那里,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两家客源保持了平衡。
去‘阿妹快餐店’吃饭的人主要图个饱,味道虽然比不上‘厂花快餐店’,好在便宜,比食堂饭菜还划算。
去‘厂花快餐店’吃的人就提一个爽,辛苦一天吃顿好的也是应该的。
只是张阿妹不明白,为什么宋莹不压价,她店里的生意还能那样好。
这让她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东西一样,付出的劳动力一样···
不,她比宋莹累多了,因为宋莹请了小时工她没请,到头来宋莹挣得却比她多?
心理的不平衡让她产生了歪点子,价格现在基本固定了,再涨回去肯定是不行。
那这中间的差距就从食材里面补回来···
图书馆完工,陆峰找吴建国做一批桌椅书柜,够他忙活一段时间的了。
这几个月来,陆峰跟吴建国也很少说话,但是不有活干还是先找的他。
吴建国很感动,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
陆峰没说什么,只是告诉他这是给学生们用的东西,一定要做好。
吴建国没接这活之前还能抽空跑去店里帮张阿妹的忙,现在有活干抽不开身,张阿妹就天天逼着吴姗姗跟吴晓军放了学去帮忙,自己的女儿却不舍得让她做一点事。
中考在即,吴姗姗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可张阿妹以她反正是读中专,不需要多努力学习也能考上为由硬逼着她去。
吴家连续吵了好几天,吴建国夹在中间为难,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据伤了手。
好在伤的不重,休息个把月差不多就能干活了。
因为是在干私活儿的时候出的事,跟厂里没有关系。
陆峰在中间周旋,帮他保住了图书馆的工作。
吴建国要在家养一个月,张阿妹整天给他脸色看。
吴姗姗心疼爸爸,答应了张阿妹的要求。
祸不单行,高考第二天,‘阿妹快餐店’出事了,在她那儿吃饭的人集体呕吐腹泻。
包括张阿妹自己跟吴姗姗吴晓军,他们甚至是最早发作的几个人。
附近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来帮忙把人送去医院。
宋莹有三轮车,拉着张阿妹、吴姗姗跟吴晓军去医院,黄玲在后面推。
一次性出现这么多上吐下泻的患者,而且还是在饭店,在同一家快餐店,医生一看情况就怀疑是食物中毒。
检查结果如他所料。
第75章 吴家有难
经过治疗,患者们症状得到缓解,还好没有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相关部门去快餐店严查,得到的结论是食材有问题。不仅蔬菜有很多烂的,连肉都是臭的。
张阿妹为了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每天都去农贸市场低价购买那些不新鲜的蔬菜。
有时候还会跟商家讨要烂菜叶子,说是拿回去喂鸡鸭。
肉类一次性买好几天的量,买的多有优惠。
冬天也就算了,天气一热,没有冰箱保存肉就发霉发臭。
阿妹为了掩盖味道,用之前都会用水煮过,一开始的确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味道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陆峰监考回来听说这事有点意外,知道张阿妹为人自私自利,但没想到这么没有分寸。
原本他想的是张阿妹手艺没有宋莹好,压价带来的低利润会让她调回价格,或者减少饭菜量,这样生意就难做,没想到她动了这样的歪心思。
“阿妹也真是的,为了挣钱连底线都没有了,自己家的人都还吃这些饭菜呢。”
庄林两家坐在一起说吴家的事情,同样是做餐饮的,宋莹最讨厌在食材上做手脚。
黄玲叹气,
“阿妹心术不正,希望这次的事情能让她长长记性。就是可怜珊珊跟小军,小小年纪就经历这么大的事情。”
“是啊,那天看见两个孩子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可是把我吓得不轻。”
一想到那天的事情宋莹都还一阵后怕。
陆峰问:
“那现在他们家什么情况了?”
‘阿妹快餐店’营业不到半年就关门了,不仅如此,还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虽然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张阿妹使用变质食材触犯了相关法律。
不仅要交罚金,还要赔偿受害者们一定的费用。
光是医疗费就把吴家的家底给掏空了,何况还有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等。
吴建国手还没好,这两天一直在医院,给人赔礼道歉,照顾大家的吃喝,连晚上都没有回来。
张晓敏昨晚一个人在,黄玲担心她害怕,就把她叫来家里跟庄晓婷一起睡的。
隔天一早,陆峰骑着自行车去医院,在医院前门遇到带着一筐包子馒头的林武峰。
两人相视一笑,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林武峰还要赶去上班,把东西交给陆峰就走了。
病房门口,吴建国坐在椅子上休息,模样憔悴不堪。
“老吴。”
陆峰叫醒他,吴建国睁开疲惫的眼睛。
“庄老师,你怎么来了?”
陆峰把一筐包子馒头给他,
“刚才在门口碰见林工,他要赶去上班,就让我把这些给你,你待会儿拿去分给大家吃。”
说着又从口袋里拿出两个信封,
“这个是林工给你的,这个是我给你的,你先拿去应应急。”
“庄老师···”
吴建国哽咽,陆峰拍拍他的肩膀,
“别说了,人没事就行。”
陆峰从医院出来就去学校忙考生填报志愿的事情,忙完之后又去棉纺厂幼儿园接了顺顺,这才回了小巷。
在巷口被李婶叫住,
“庄老师,刚才有个电话,说是你妹妹,让你回来给她打过去。喏,电话号码我给记下来了。”
“好,谢谢李姐。”
陆峰跟向鹏飞这短时间有过几次书信来往,只是说些无关紧要的家常,维系一下关系。
庄桦林这突然打电话来,看来是有急事。
“喂,你好,我找庄桦林。”
“大哥。”
那边接电话的就是庄桦林,
“大哥,鹏飞回城的名额下来了,他可以回苏州了。”
陆峰恍然,时间过得太久都快把这些事给忘了。
“大哥,爸妈那边你也知道,他们肯定是不会让鹏飞住在那儿的,所以我想,能不能让鹏飞还去你那儿住?”
陆峰回复,
“晚上我跟你大嫂商量一下,明天给你回电话。”
为了不影响庄图南学习,这半年来,庄晓婷跟林栋哲放了学直接去小卖铺写作业,晚上再跟黄玲一起回来。
所以当陆峰带着顺顺回家的时候,家里只有庄图南一个人在。
晚饭三个人吃的西红柿打卤面,吃面的时候隔壁院子突然传来了吵闹声。
“滚蛋,这儿没你们住的地儿,给我从哪儿来滚哪儿去!”
“爸,妈,你们倒是说句话呀。你们当时让他顶的棉纺厂的名额我才去的外地,周青都十一岁了才回的苏州,她才第一次回来你们就要赶她走吗?
我在外面吃了十几年的苦,你们凭什么不让我们住下,凭什么?”
王家女儿王芳在偏远地区当知青,在当地与沪上一名姓周的知情结了婚生了孩子,不符合返城政策。
原本计划着假装离婚先回来,以后再找机会复婚,想钻政策的空子。
只是这样的案例太多,中间变数太大。
很多人回了城之后一时半伙儿解决不了户口跟工作问题,有的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改变了复婚的想法。
以至于很多女人成了单亲妈妈,很多孩子也成了单亲孩子。
于是王芳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农村条件辛苦,很多不符合回城条件的知青偷偷回来,王芳一家就是这样。
他们原是先去了沪上,只是周家也不愿收留他们,王芳只能带着孩子来娘家投奔。
只可惜昔日的亲人不再是亲人。
王芳母女俩被赶出来,但没有地方可去,王芳只能在家里跟他们死磕。
十一岁的周青吓得瑟瑟发抖,站在巷子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图南,去把她叫来吃碗面。”
周青进来后装图南暖心的将房门关上,可惜这样还是阻隔不了王家吵架的声音传过来。
等周青把面吃完了王家还在吵,陆峰送她去王家,王勇这才收敛了一些。
“高考事情太多,我好几天没好好休息了,你们吵架能不能小点声?”
“庄老师,不是我要吵得,是他们想赖在我家不肯走啊!”
王勇争辩,王芳不服,
“什么叫来在你家,这也是我家···”
兄妹俩又吵起来了,陆峰听的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