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手偷梁换柱,倒反天罡,说是马踏新郑,现在变成了韩国的救世主。”
一袭黑衣的白发青年。
屹立在城墙的草垛上。
看着漆黑的夜幕一点点降临。
白发青年也在等待子时三刻。
本来白发青年还对某人拐走紫女有些意见的。
可这个时候的他对某人完全生不起一点火气。
“庄啊!”
“你想不想......当大将军?”
“只要你开金口,这个大将军,就是你的了。”
第83章 ,等!
脑海回想起那个人说的话。
一字一句依旧是历历在目。
万万没想到。
那个人乘坐青鸾离开韩国之际说的那些话,有朝一日,真的变成现实了,且近在咫尺。
白发青年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某人是真的把自己当成朋友,还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
但他二者都不排斥。
因为只有没有价值的人,才不用担心自己被人利用。
可人若没有价值,那就是一个俗人,注定庸庸碌碌。
就像是那些朝不保夕的黔首。
没人知道他们是否还有明天。
........
夜幕越发深邃。
夜色黑的可怕。
不知道什么时候,乌云遮住了天空。
抬头看不到月光,低头看不到影子。
随着子时三刻【凌晨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到来,无形杀机,开始弥漫。
熟睡中的人们不知道,新郑内部正在酝酿一场杀戮,毫无底线的杀戮。
“轰隆隆!”
新郑城一座仓库,骤然爆起了冲天烈焰。
裹着硫磺的火箭,不断自天空往下倾泻。
草料垛和马厩。
顷刻化作火海。
“有人!”
“敌袭!”
守军赤脚提裤,涌上城墙,却见城外漆黑一片。
忽有疾风掠耳,数十道黑影已借飞索攀墙而上。
下一秒。
这些常年缺少锻炼的守军就被抹了脖子,不过还是有少数守军,在意识陷入永恒黑暗之前,看到了新郑城外那密密麻麻的人影。
是真的,全都是真的,原来大将军真的想要再次效仿田氏代齐,原来九黎狼骑真的是援军,原来我们至始至终都生活在谎言中。
随着新郑守军接二连三的死去。
周围的人也都被喊杀声惊醒了。
众所周知。
骑兵是不太可能攻城的。
骑兵就不是用来攻城的。
所以现在袭击新郑城防最大嫌疑的人。
似乎只有城外执掌三万大军的姬无夜。
与此同时。
新郑王宫。
几乎是在火箭从天而降的那一刻。
整个新郑王宫就进入了戒严状态。
仿佛早有预料。
同时早有准备。
“他真的这么做了?”
“寡人对不起他吗?”
“他知不知道,常年吃败仗,国土一点点沦丧,别说封爵授勋,就他这个大将军之位,如果没有寡人支持,他早就已经坐不稳了。”
“看在当年的功绩上,这些年,他在寡人的眼皮子底下乱搞夜幕四凶将,别人不知道,寡人难道不清楚他这是担心自己位子不稳?”
“雪衣候,寡人的夫人,还有张家那个老混蛋,也陪着这个姬无夜胡闹。”
“他们到底知不知道,韩国没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也只是镜花水月。”
年过四十,中年发福的韩王安,平时总是和颜悦色,但当他亲眼看到新郑城中亮起的火光之后,神色依旧涌现出了一丝怒不可遏。
虽然韩王安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韩国群臣控制的傀儡,很多事情都不做了主,但现在的诸侯王,哪怕作为傀儡也有诸侯王的威严。
王就是王。
王不可辱。
尤其是臣子欺主。
姬无夜这是背叛。
就算他今晚侥幸成功了。
他在七国也无立足之地。
原因很简单。
为了防止有样学样,七国君王都不会允许臣子窃国这样的事情发生,人家田氏代齐,田氏本就是公子王侯,可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黔首白身。
搞不清楚这个就乱来,只能说姬无夜确实不愧为韩国百年最强之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哪怕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此人一直有野心,却没对应的脑子,如若不然,也不会屈居大将军之位这么多年来,最后却连一个功勋爵位都望尘莫及。”
韩王安面前站着一个紫色衣袍的男子,他是天身边的近侍,为其传递奏本,如今却出现在新郑王宫,只能说一切早有准备。
“陈先生,不知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说韩王安一开始还对紫色衣袍男子有所轻视,那么现在就是奉为圭臬了,因为姬无夜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位紫色衣袍男子的预料之中。
如果不是确定这位先生背后站的那位百越共主天,不可能和姬无夜同流合污,韩王安都感觉紫色衣袍男子背地里和姬无夜也都是一伙人。
“等!”
紫色衣袍男子模样很是年轻。
其年纪和如今的张良差不多。
青年陈平。
青年萧何。
是的。
紫色衣袍男子就是传说中的西汉开国功臣陈平,逮捕了兵仙韩信的陈平。
或许他的名声不如兵仙韩信响亮,但耍心眼子,十个韩信也不是其对手。
可以说从一开始。
除了一直不确定具体位置的韩信外。
天几乎把大汉开国栋梁一锅全端了。
实话实说。
天心里面对于大才的渴望。
丝毫不亚于对美色的渴望。
因为天很清楚,他未来要打造的大一统帝国,很有可能是超级加强版的日不落帝国。
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可想象,天也庆幸自己摸到了诸子百家的尾巴。
因为等到秦国灭六国后,诸子百家就慢慢衰弱了。
甚至完全也可以这么说,诸子百家也被大一统了。
除了儒,法,道,其他诸子百家,都慢慢消散于历史的尘埃了。
君天下不需要那么多的不同思想,所以其他诸子百家只能消散。
可在天看来。
这就是浪费。
诸子百家,如此之多的人才,大才,就这么消声灭迹太可惜了。
或许一个华夏确实容不下那么多思想,可要是四大洲五大洋呢?
诸子百家,不该消亡。
稷下学宫,不该断绝。
或许天如此的看重人才有点本末倒置了。
毕竟有人说所谓人才不过是锻炼出来的。
一个县的人就足够治理天下了。
根本就用不着到处去搜刮人才。
刘邦的沛县天团。
老朱的凤阳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