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人自己算不过来。
甚至连最基础的十三档算盘都摆弄不明白,只能用脑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珠算口诀。
至于珠算口诀倒不是天提前搞出来的东西,这玩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基础了。
诸子百家时期。
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列子,荀子........百家人才就像是不要钱的蓬勃爆发,后世在跨入工业革命之前,史无前例思想大爆发时期。
也是诸子百家,为后世奠定了几乎两千年的基础,哪怕工业革命之后,诸子百家两千年的思想文化,也不代表就彻底沦为了无用之物。
而且据天所知。
如今很多诸子百家的传承和后世区别很大,有部分雷同,有部分失传,还有部分诸子百家传承,根本就是被后世某些朝代恶意扭曲了。
也就是意外重生或者穿越来到了这个时代,天才能看到没有失传,也没有被后世朝代修改的诸子百家传承,这对他个人的帮助非常大。
如果说重生或者穿越之前的天,最多只是能手搓机器人这种水准。
那么现在的天只要基础条件足够,甚至能手搓漫威里面的钢铁侠。
不过还是那句话。
基础条件,这个时候不可能有后世那种基础条件,天也没有能力建立整个工业体系和科技体系,他能手搓机关兽已经算是动手能力强了。
除非天长生不死,拥有多到根本用不完的寿命和时间,否则他不可能浪费自己一辈子大好时光,全部都牺牲在科技和工业体系建立之中。
.......
“二位大人,在下无异议,随时都可以交易。”
赵国商人拱了拱手,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异议。
一方面。
琅琊港口握在齐国手里,货物握在百越手里。
是赵国求着百越和齐国,不是反过来求赵国。
另一方面。
就是齐国和百越估价也还算公道。
没有刻意在估价上面故意打折扣。
“很好,对比货物总价,估价溢出部分,你是打算补齐货物,还是要折算部分估价?”
齐国官员感觉自己问了一个早就知道答案的问题,但这是天的要求,规矩必须到位。
无规无矩。
随心所欲。
这是为官的大忌。
也是天所厌恶的。
“大人,此行无额外采购要求,在下愿折算部分估价,还望大人应允!”
赵国商人自然不可能再把千里迢迢拉来的牛羊马再带回去,虽然也剩下没多少。
但把这些剩下来的牛羊马,再次千里迢迢拉回去,粮草花费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至于留在齐国。
等待明年交易。
这也是一件麻烦事。
还不如直接折算了。
“既如此,不知你是要折算齐国的刀币,还是要折算百越的天元通宝?”
齐国官员期盼的望着赵国商人,虽然他不认为会赵国商人会选择只能在齐国使用的齐国刀兵,但他还是不想放过推广齐国刀兵的想法。
然而让齐国官员失望的是,赵国商人目光一直都在百越官员这边,对于他期盼的眼神就当看不见,哪怕他再怎么用眼睛暗示都没有用。
“大人,在下愿意折算天元通宝!”
赵国商人恭敬对着百越官员拱了拱手,对比只能在齐国本地使用的刀币,他自然还是更为喜欢这种能买到三白一茶以及各种物资的天元通宝。
也就是百越距离中原七国有些远,还被楚国挡住了,只能通过齐国这个渠道通商,怕是天元通宝早已经替代了如今七国那些乱七八糟的货币。
不过即使如此。
赵国商人发现这些年下来,齐国琅琊这边很多黔首,都已经默默用起了实际价值更有保障的天元通宝,而不是啥都买不到的齐国刀币。
随着时间推移,赵国商人可以想象,以三白一茶的基础,百越这才铸就没几年的天元通宝,早晚会无形之间替代七国那些杂乱的货币。
无他。
就算你拿着秦国的半两钱,当世最强之国的货币,也很难在他国使用。
可天元通宝就不一样了,由于七国商人常年通商,到处都认这个货币。
可惜。
如今中原七国除了少部分人注意到了这种变化。
大多数人对于货币上的变化还是没多大的感觉。
因为就连七国黔首自己,有时候都分不清到底哪种钱币,才是自己国家的货币,甚至有个别黔首,直接把天元通宝当成了自己国家的新型钱币。
七国货币,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材质不一,且没有统一的汇率标准,也就是黔首确实是没什么钱,大部分黔首一辈子都是王公贵族的附属品。
否则......
第58章 ,信不辱命,人已带到!
否则以七国这样混乱的货币制度。
七国货币价值怕不是早就崩溃了。
不过七国王公贵族可能也不是很在乎货币是否崩溃,毕竟他们征发黔首做事的时候,从来都不给钱,甚至还要黔首自带干粮。
反正自春秋战国开始,各大诸侯国为了能生存下去,于是各种兵役和徭役层出不穷,黔首苦不堪言,却也只能默默承受一切。
实际上。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性。
那就是从来没有把黔首当人看。
.........
随着赵国商人完成估价与结算。
其他七国商人也早已望眼欲穿。
百越大船队一年只会来一次琅琊,虽然一次来一个月,但是错过这一次,就只能等明年了。
而且由于三白一茶的紧俏,排在后面的七国商人,生怕自己完不成这一次身负的采购任务。
事实上。
与其说这些七国商人是商人。
不如说他们是各自国家代表。
因为只有举一国之力。
才能动辄几万斤盐糖。
“燕国商人姬氏,采购白盐三万斤,白糖一万斤,白纸一千斤,茶叶一千斤,火雨玛瑙十箱,咸鱼五百箱,各类水果罐头一千箱.......”
不同于赵国商人,燕国商人采购的盐糖少了很多,倒是多了一些其他附属品,譬如火雨玛瑙,这种不能吃的玩意纯属就是装饰品。
一方面是燕国比不上赵国,只能压榨东胡这边的草原部落,另一方面是燕国整体不像赵国那么需要盐糖,至少没那么急切的需要。
如今最让燕国揪心的不是货物贸易,而是当初天主动联系燕齐二国的时候,燕国自诩八百年国祚,看不起百越这样一个蛮荒之地。
那时候,只有齐国愿意开发琅琊港口和黄海出海口,不仅与百越做生意,甚至还把琅琊开放给了七国商人,然后在这中间刮油水。
可现在燕国上到君王,下到百官,无不捶胸顿足,明明他们也有港口,还是两个,也有出海口,浩瀚渤海,却错过了这个好机会。
燕国在中原七国之中所占之地。
放在当下可能大多是苦寒之地。
然而。
燕国如今大部分所占之地,放在后世就是京师重地,因为紫禁城就建立在这个地方。
燕国国土之中包括了河北一部分,东胡【内蒙】一部分,外加辽宁和吉林两个大省。
再加上掌握了天津和大连两个港口。
整个渤海都在燕国的国土包围之下。
可以这么说。
当初天很想和燕国当合作伙伴,当最铁的盟友,奈何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人家就看不起百越,天也只能把合作伙伴和盟友这个目标转移到了隔壁齐国。
如今燕国虽然后悔错过了机会,一直在想办法,让天分担一些货物贸易,但天一直记得这事,没有因为燕国的回心转意就放弃如今合作非常好的齐国。
“魏国商人,采购白盐二万斤,白糖五千斤,白纸五百斤,茶叶五百斤......”
“齐国商人,采购白盐一万斤,白糖两万斤,白纸一万斤,茶叶一万斤.....”
“秦国商人,采购白盐四万斤,白糖四万斤,白纸五千斤,茶叶一万斤.....”
赵,齐,魏,燕,秦,五国之中,除了赵国最需要盐糖,通通五万斤起步,其次就是秦国了,对于盐糖的需求也非常之大。
不过由于秦国和百越结盟,属于兄弟之国,倒是没那么急切的需要盐和糖,真要是急缺盐糖,可以通过青鸾空运一些过去。
不过正常情况下。
秦国基本都不怎么缺盐缺糖,因为黔首又吃不起雪花一样的白盐和白糖,基本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得起如同雪花的盐糖。
虽然秦国用来购买盐糖的各种牛羊马,都来自于隔壁西海【青海】羌人部落的自愿赞助,但也付出了一部分盐糖用做交换。
毕竟总是抢东西。
人是会跑干净的。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七国都有各自采盐地,但除了齐,盛产海盐,能勉强自给自足之外。
秦,楚,赵,魏,韩,燕,在盐方面一直都是入不敷出,根本就不够吃。
因为即便是盛产海盐的齐国。
还是少不了从百越进口白盐。
原因很简单。
古代海盐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过晾晒方式提取的海盐含有大量的杂质,这使得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海盐无法直接食用。
直接吃会死人,想要达到吃不死人的水准,需要大量人工过滤,耗时耗力不说,而且产量不高,还不如去想办法开采井盐来的实在。
如今有了更好更方便的白盐,也就是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