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朕不是天下共主 第127节

  天一直对于自己在东南亚的身份地位没有准确认知。

  他这么说话就好像是妈妈对自己儿子说不想要你了!

  对于李来说。

  他之前只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蛮人。

  天到来后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赐予他名字的人是天。

  赋予他生命的人是天。

  在天到来之前。

  这里一片蛮荒。

  李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也不知道父母意味着什么。

  这里的人。

  只是野人。

  强壮的留下来。

  弱小的则杀掉。

  没有父母家人的观念。

  只有对于生存的渴望。

  “朕没有这个意思,李,你想太多了!”

  天实在有些受不了猛男落泪。

  连忙解释自己不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

  天从没想过想要抛弃东南亚,这块自然资源丰富的土地,以及堪称用之不竭的海洋资源。

  只是整一个开局大汉即巅峰,他是真怕后人给自己搞事,到时候世界大战都是华夏内战。

  虽然如此一来。

  肉都烂在锅里。

  可他怕自己成为秦二世。

  撑不起开局巅峰的大汉。

  “那么就是有人不同意做大汉子民,成为陛下的子民,此人我必杀之!”

  李听到天这么说,当即止住了泪水,但随之又嫉恨上了某个部落勇士。

  没人比他更渴望得到天的认同。

  真正意义上成为天麾下的子民。

  如果有人试图阻拦。

  那么就是他的敌人。

  而面对敌人。

  李从不手软。

  “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本来人就不多!”

  天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的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野人。

  没有文字,没有语言,没有文化,一个个都是从原始部落刚刚走出来的野人。

  本来以为可以直接殖民的天麻了。

  他还得想办法教化这群原始野人。

  毕竟即便是天也没办法殖民一群什么都不懂以及什么都不会的野人。

  就像是天也没办法把自己一身所学传授给什么知识基础都没有的人。

  可能有人以为。

  后世小学生就懂得很多很多东西了。

  可那是建立于后世广泛的教育体系。

  而天就一个人。

  他没有办法从无到有搭建一个完整的教育知识体系。

  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几十上百年才能渐渐完成的事情。

  急不得。

  急不来。

  “可是陛下,对于那些不尊大汉,不愿做大汉子民的叛逆,只能杀!”

  李坚定的认为这些人该杀,所有阻止他成为天的子民的人,都该杀。

  “无需多言!”

  天已经对李失去了沟通的欲望。

  他感觉李就是下一个杀神白起。

  动不动就是杀。

  人是很宝贵的。

  .........

  夜色临近,月明星稀。

  为了庆祝天的到来,第一部落也举行了平时少见的篝火晚会,天被第一部落的年轻女子围在一起载歌载舞,一个个恨不得贴在他身上不下来。

  虽然这些年轻女子,不如中原七国女子肌肤雪白,莹白如玉,但随着三白一茶的充足供应,尤其是盐糖的供应,一个个也是很健康的小麦色。

  不同于后世动不动就要控制肥胖。

  如今的人大多体态都显得很匀称。

  说不上人人肤白貌美。

  但也算得上小家碧玉。

  “天,大汉什么时候可以立国,我们很想去百越看看!”

  一名一米七八左右的女子,死死拽住了天衣服的领口。

  如果不是天的衣服质量还行。

  怕是已经被她给直接扒光了。

  “快了,快了,到时候,大船停靠,你们随时想去都行。”

  天感受到周围莺莺燕燕期盼的目光,也只能先许下承诺。

  因为不止她们好奇百越。

  百越的人也很好奇她们。

  毕竟当下百越不少粮食都来自于东南亚。

  百越大多数人都好奇东南亚的真实摸样。

  倒不是百越那边就没有粮食产出。

  而是百越上上下下会种地的不多。

  粮食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

  没有种地的人就没有粮食。

  当然事无绝对。

  不能一概而论。

  东南亚由于大多处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地区。

  野生小麦和野生水稻的数量只能说是多到离谱。

  然而。

  无论是水稻亦或者小麦。

  不是摘下就能直接吃的。

  需要加工。

  需要处理。

  还要煮熟......不然咬不动.......

  远远不如那些瓜熟蒂落就能吃的东西,东南亚这些海外蛮族,一直把野生水稻和野生小麦当成路边的杂草。

  但也不怪他们无知,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原,大多数人的主粮也只是粟米,这种产量不高且栽种麻烦的粮食。

  如今在天的影响下。

  中原七国已经有不少人,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饭,香喷喷的大馒头,但想要全面推广水稻和小麦种植,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中原七国更多考虑的是粮食产量稳定,而不是看到什么就种什么,万一水稻和小麦的产量不稳定,远不如粟米就完犊子了。

  如今这个时代。

  粮食也是国力。

  当年赵国若是粮食充足,后勤稳定。

  再给秦国十万虎狼之师,也拿不下。

  只能说那个时候的赵国确实是黔驴技穷。

  最后不得已让赵括背了纸上谈兵的黑锅。

  然而真正理解带兵困难的人就知道,一个能带领几十万大军,且在粮草耗尽的情况下,没有哗变,已经足以证明其才能了。

  只是败了就是败了,输家说什么都是借口,更何况,兵败身死之后,赵括也没机会解释,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

第139章 ,回去了?

  一晚安眠。

  神清气爽。

  当清晨的朝阳射进窗户。

  徒留下空无一物的软榻。

首节 上一节 127/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