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乡 第51节

眼前出现的怪像,要真是孙家小娃儿回来作怪,谁还敢下水?

瞎子一看村民脸色,心道不好,这网还未拖过去,怕是没人敢下水了。

果然,等大浪一过,村里年轻人就哆哆嗦嗦的不动,说有水鬼,下去只怕没命!

瞎子和刘二喜气的不轻,跳脚大骂。

一旁的孙老头闭目,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几秒后,他脱掉一身衣服,闷头往河边走,一根手指头挂起拖网,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他一边游,一边喊:“娃呀,爹来看你了,你真回来了,就现身,让爹看看......”

一条红尾鲤鱼缓缓摆动,从水底游上来,围在孙老头的身边。

这条鲤鱼一点不怕人,从孙老头的肩膀处,来回穿梭,像极了小时候儿子骑在脖子上的样子。

红杏村村民一看这怪事,更加不敢下水。

柳星辰心中为孙老头叹息,脱掉一身衣服,牵起拖网,向对岸游去。

河对岸打了十个木桩子,将拖网的一头固定在木桩,两人来回游。

刘淑英和余秋曼紧张的望着河中,虽然她俩不信鬼神一说,但刚刚发生的事,太过奇特,不得不让人联想。

瞎子看到柳星辰游了个来回,一拍手说:“你看看,这不是啥事没有?”

村里年轻人这才哆哆嗦嗦的下水,赶紧拖网去对岸。

等到网安装完毕,众人便开始在岸边捡石头往水里丢,以驱赶鱼群逃窜入网眼。

这一处河域,是鲤鱼回群,产卵聚集地,无数石头扑通扑通打在水面,肥大的鲤鱼蜂拥逃窜,河面像煮开了的水一样,不断沸腾。

眼看时机成熟,刘二喜一招手,对岸便解开绳子。

拖网沉重的缓慢往岸上拉,每一个网眼中,几乎都有一条硕大的红鲤鱼。

大丰收的时刻到了,红杏村人声鼎沸,刚刚的害怕烟消云散,男人忙着拖网,女人不断取鱼。

带来的上百个大桶,第一次就装的满满当当。

瞎子在旁一看,眼珠子滴溜转,他找到眉开眼笑的刘二喜。

说:“村长,装鱼的桶不够使,要安排人回去取麻绳来才行,第一网就这么多,今天怕是要搞上万斤.....”

刘二喜激动的点头,赶紧找到媳妇钱美珍,让她回去把屋里的麻绳全部带过来。

十张拖网,很快又安装完毕。

岸上女人们在搭锅烧柴,男人则继续往水里丢石头赶鱼。

时间一转眼来到中午,李淑英和余秋曼挎着竹篮去附近树林捡蘑菇。

春天,山里的菌类冒了出来,特别是这时节,各种可食用的蘑菇,生在在灌木丛和腐木上,一抓一大把。

山里人当然也知道有些蘑菇有毒,所以专挑一种松菌食用。

这种松菌,喜欢生在松树旁,红彤彤的花伞,漂亮又味美,放在鱼汤中,味道鲜美无比。

中午吃饭的时候,柳星辰惊叹鱼肉鲜美。

要说这河鱼,虽然好吃,但鲤鱼肉质其实不行,适合红烧煎炸,不适合水煮。

鲤鱼肉多,却粗糙,吃进嘴里,像嚼一口烂泥。

但临水河的鲤鱼似乎不同,即便是水煮,依旧鲜嫩可口。

柳星辰吃惊,偏头问:“淑英,这鲤鱼咋这么好吃?”

李淑英在旁边捂嘴笑,说:“不懂了吧,里面放了松菌,松菌味道鲜美,属于山珍,只有春天才有。”

“松菌?”柳星辰回忆了一下,这玩意在城里可贵的很,一盘子松菌在酒店,几百块,你还不一定吃得到。

想到此处,心里又微微叹气,山里的好东西多,但卖不出去,因为不通路,去一趟镇上要走几个小时,别说城里了。

黄昏时,最后一条拖网上的鱼,终于拾取完毕。

望着满地的肥大鲤鱼,红杏村个个目瞪口呆,看向柳星辰的眼光,已经由认可,变成了崇拜!

要知道,以往村里得到的最好名次是第3,按理说这名次排名不低,前面只有两个村先下河。

但是,等到红杏村捕捞,一条忙完,顶多收获上千斤,每家分个几十百来斤,就知足了。

第一卷 乡野生活 第45章 丰收

今年拿了第一名,地上百个大桶装的满满当当不说,麻绳上穿的鲤鱼,更是摆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些都是柳星辰一个人带来的,村民并没有忘记。

每一个的身上都挂满了鲤鱼,往回走的路上,累的气喘吁吁,脸上却是丰收的喜悦。

来回搬运数次,回到村里已经天黑,村头空地处,刘二喜和瞎子开始分配。

瘫坐在地上休息的村民,一听全部爬起身,个个盯着前方。

首先分配的,当然是首功之臣,柳星辰!

只见数条最大,最肥美的鲤鱼,被从中挑选而出,十几个大桶,装的满满当当。

刘二喜笑到:“星辰,一千斤,满意不满意?”

旁边的李淑英和余秋曼一早得到柳星辰指示,两家一人提走一半。

余秋曼和老婆子两人笑的眉开眼笑,自家鱼儿还没分,这已经500斤到手,今年只怕顿顿吃鱼都吃不完。

李淑英也笑的花枝招展,将几只大桶提到一边,心中满怀欣喜,心想星辰虽然去了余家做上门女婿,但对自己依旧关心。

首节 上一节 51/5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