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77节

  “纯肉啊!”老爸拍了拍浑圆的肚皮,咧嘴笑起来,“我喜欢!”

  收汁直至汤汁咸淡适中,再加醋和蒜粉拌匀,最后将鸡块单独捞至菜盆里,去掉汤里的姜片,把汤汁浇入盆中,洒上少许葱花点缀,大功告成!

  吴建军盯着盆里被豆酱染成深棕甚至有点黑的鸡肉,忍不住问:“你确定你没做错?”

  这卖相过于朴素,和他预想中的实在相去甚远。

  吴铭双手一摊:“原版就是这个样子的,别看卖相差了些,味道其实很不错。”

  吴建军对此毫不怀疑,香成这样了不可能不好吃,他只是觉得作为一道御膳,难道不该色香味俱全吗?和他在电视剧里看的不一样啊!

  四人各自品尝。

  谢清欢立刻开吹:“师父厨艺绝伦,天下无双,只随手一做,便远胜状元楼!弟子佩服!”

  吴铭给她一巴掌,没好气道:“你再尝尝,照实说。”

  谢清欢啊哟一声惨叫,捂着脑袋偷乐:今日抚顶,达成!

  又夹起一块鸡肉送入口中细嚼慢咽:“额么么……好像姜辛味略重了些?”

  “正是。”

  凡事过犹不及,这道菜需要突出姜味,但姜味过重就会盖掉其他味道,甚至盖掉鸡肉的本味,影响口感的丰富和层次。

  问题不大,试菜就是为了找到合适的用量。

  吴铭尝完成品便知道该减多少量了。

  川味饭馆要等十二点以后才有客流,所以这道菜等十一点再做。

  先做柴火鸡。

  师徒俩回厨房切菜备料,吴建军端着菜盆在川味饭馆独享美味。

  和禁中佳味不同,柴火鸡的配菜多得谢清欢眼晕:土豆、胡萝卜、豆角、莴笋、香菇……

  吴铭本来还想买几块魔芋,转念想到魔芋和折耳根一样,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遂作罢。

  “师父,这些菜待会要一锅炖么?会不会太、太……”

  谢清欢一时想不到贴切的形容词。

  “你是想说乱吧?”

  “师父英明!”

  吴铭笑道:“乱就对了,做的就是乱炖。”

  柴火鸡是一道用农家土灶和柴火烧的乡村家常菜,全国各地都有,在四川叫柴火鸡,在东北则叫铁锅炖,做法大差不差,无非是调料和配菜的区别。

  这道菜前几年莫名其妙地火了,朋友圈里面关于柴火鸡的图片和评论满天飞,以至于城里都开起了柴火鸡店。

  当然,城里的店基本都使用碳火作为燃料,终究差了些风味。

  师徒俩正切菜备料,忽然传来老爸的呼唤:“吾儿!”

  “作甚?”

  吴铭放下手中的活计出来,但见老爸饱嗝连连,那盆鸡肉已被他吃了个底朝天。

  吴建军一边剔牙一边问:“你还没告诉我这道菜的定价,还有宣传词该怎么写?”

  吴铭想了想说:“定价78元每份——”

  一份大概半只鸡,一斤半左右,考虑到鸡肉的品质和生姜的成本,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实惠了,换作大饭店,不说翻个倍,起码得卖三位数。

  “——宣传词就写:大内御膳,皇上同款。”

  吴建军乐了:“你这样写,我怕客人质疑咱虚假宣传。”

  “哪里虚假了?谁要敢说我虚假宣传,信不信我把赵祯喊过来对质!”

  “你见到赵祯了?”

  “目前还没有,迟早的事。”

  “说真的。”吴建军敛笑肃容,“这道菜好吃是好吃,但卖相确实一般,我怕人家期待太高,端上来后会失望。我刚才就有点失望。”

  “嗯……有道理。”

  一提起御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清朝的满汉全席,是高端食材加高端做法,罕有人了解一千年前的饮食文化,更不会想到一千年前的高端食物,在今人看来只是寻常。

  吴铭略一思索,计上心头:“那咱就给客人做个科普,品尝美食的同时长点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

第112章 柴火鸡

  “你可知这柴火鸡的精髓是什么?”

  师徒俩把柴火鸡炖上,吴铭冷不丁发问。

  谢清欢回想炖鸡的全过程,越想越迷糊,用师父的话说,这道菜似乎没什么难点和知识点。

  她试探着作答:“许是下料的时机?每一种配菜的火候都不同,下锅炖煮的时机自然也不同。”

  “错!是苞谷粑粑!”

  “啊??”

  吴铭笑呵呵地取出一袋玉米粉,倒入碗里,再加入适量的面粉和小苏打,用清水将其和成不干不湿的面团。

  揭开锅盖,喷香的热气扑面。

  吴铭添入酱油和盐调味,然后将红甜椒下锅翻炒均匀,最后再将调好的面团揪成小块,贴在锅边,为这道柴火鸡注入灵魂。

  谢清欢哪里见过这种做法,觉得新奇有趣,问道:“苞谷是什么?”

  粑粑她知道,东京城里多的是卖糍粑、糯米粑的,苞谷这个词却是头一回听闻。

  吴铭搪塞道:“是一种不常见的食材。”

  谢清欢恍然,原来和辣椒、土豆一样是仙家食材。

  “你来。”

  吴铭将贴锅贴的任务交给徒弟。

  谢清欢赶紧摆手:“弟子愚钝,尚未学会。”

  “这还用得着学?随便贴,是大是小、是圆是方都无所谓。”

  谢清欢也学着师父的模样,揪起玉米面团拍在锅边,摊成饼状。

  “你这不是学会了么?”

  吴铭夹起一根豆角放入口中,熟而不老,味道全炖进去了,嘎嘎香!

  有师父的肯定,谢清欢越发自信且得心应手,不多会儿便将锅边贴满了黄色的苞谷粑粑。

  “当——”

  东京城里回荡起杳杳的钟声。

  午时已至,梅直讲宣布放学,众书生起身行礼罢,坐在门边的欧阳发嗖一下窜出书斋,眨眼间便消失在众师生的视线里。

  梅尧臣不禁抚须感叹:“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早晨那顿,欧阳发卷不过二程、刘几等人,这些“学霸”起得太早了,等他起床,吴记川饭的及第粥早已售罄。

  可中午这顿,他绝不会落于人后!

  好香!

  尚未进店,便嗅到浓郁的菜香。

  欧阳发顿觉腹中擂鼓,口齿生津。

  晨间只吃得一碗薄粥,距今已有三个时辰,早饿得肚子咕咕叫了。

  见着欧阳发,张关索立刻热情相迎:“客官里面请,今日仍是三位?”

  张关索记得他,这位书生每顿饭都冲在最前面,一来便替他的同伴占座。

  今日也是一样。

  “怎的不见二郎?”欧阳发大步进店。

  “他在灶房里帮吴掌柜备菜。”

  “什么菜这般香?”

  “柴火鸡,是小店今日推出的新菜,客官可要来一份尝尝?”

  “那便来一份!”

  欧阳发不假思索,甚至连价钱都不过问。吴记川饭的新菜断不容错过,何况单是这香味便教人欲罢不能,吃进嘴里有多香他简直不敢想!

  张关索道一声“客官稍待”,进灶房报菜。

  这时,吴铭已经另起一灶,炖煮禁中佳味,见客人来了,吩咐道:“二郎,你且去店堂里照应。”

  “好。”

  李二郎盛一盘柴火鸡,又从锅边取下两个苞谷粑粑,对外自然不能叫苞谷粑粑,要叫黄金饼,多响亮的名头。

  他掀起灶间布帘时,干饭的主力军已然赶到,店堂里瞬间从空无一人变成座无虚席。

  李二郎给欧阳发上了菜,餐具由张关索呈送,他赶紧接待另一桌客人,依然大力推荐本店的新品:柴火鸡和黄金饼。

  菜一上桌,首先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

  但见大块的带骨鸡肉裹着浓郁的酱色,青绿的豆角和莴苣、黄棕色的??、暗红的??、鲜红的??、泡发后的黑色木耳、深褐色的香菇,再加上焦黄的面饼……

  这食材也太丰富了罢!

  有许多食材他此前从未见过。

  欧阳发并不在意,大宋物产丰富,他没见过的菜蔬不计其数,许是蜀地特色。

  餐具尚未呈上,他已顾不上这许多,立刻抓起热乎乎的面饼,大口咬下!

  表面焦脆的锅巴层在嘴里碎开,霎时间,清甜的谷物气息混杂着淡淡的菜汁香气在舌尖上绽开,外层焦脆,内芯却软糯香甜,咽下去后,口中仍有绵长的余味。

  欧阳发一下愣住。

  不对劲!

  这绝不是寻常的烧饼!

  “铁牛!”

  趁张关索呈上餐具,他忙问:“这是什么饼?”

  “黄金饼。”

  “用何种面粉做的?”

  张关索笑起来:“俺只是一跑堂伙计,灶房里的事俺哪里知晓?”

  欧阳发微微颔首,不再多问。此等庖厨秘辛自然不会告知外人。

  不禁感慨:吴掌柜当真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不仅烧的一手好菜,连面饼也烧得如此美味!

首节 上一节 77/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