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405节

  “吴导,加油”

  相机的快门声密集如暴雨,聚光灯牢牢锁定在吴宸与他的团队身上。

  国内的媒体大多都采访过了,此时更多的加油和呐喊。

  而海外媒体的镜头里,探究的意味要浓烈得多。

  吴宸目光扫过媒体群:

  “选择战争题材,是因为有一些历史不应该被遗忘。电影是记录和记忆的方式之一。

  至于能不能拿下金熊,我相信每一支来到这里的团队都怀抱信心,我们也不例外。能作为闭幕式影片和观众见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荣幸。

  至于最后能否拿奖.”

  他顿了顿,眼角带笑,“不妨碍我参加闭幕式,对吧?否则你们怎么能在当天看到我的电影?”

  台下媒体一片笑声。

  闭幕式一般是获奖影片参与,但是实际上主竞赛单元的团队都可以参与,只是很多剧组在得知无法获奖后,会选择放弃

  红毯尽头,吴宸几人并没有如往常一般被工作人员引导退场。

  相反,身边的礼仪人员微微示意,请他们在指定区域暂时停下。

  吴宸抬眼一看,张艺某与《三枪》剧组的人果然也还在此处。

  再往后一瞅,王泉安领着《团圆》团队缓缓走来,几位主演与编剧同行。

  作为曾经的金熊奖得主,也引发一阵不小的轰动。

  张艺某眼角含笑,望着眼前这场合,低声和吴宸交谈:“后面就看你们两个的了.”

  “不知道今年评委口味怎么样.”

  在吴宸和张艺某两人交流之际,《团圆》的人马也到来了。

  红毯的尽头,三大剧组终于短暂汇合。

  几位导演与主要演员并肩而立,身后巨大的柏林熊标志高悬.

  国内媒体们几乎是疯了一样按下快门。

  记者们挤在最前排,生怕漏掉这一幕,连低声交流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柏林这一次确实很会安排啊”

  “废话,这一届柏林国内三部电影入围,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好吧”

  “主要是来的人.日本那里也来了两个剧组,你看就没这个待遇。”

  “.”

  另一边,德国电视台的直播解说员则在镜头前以庄重的口吻感慨:

  “六十周年的柏林迎来了史上最强的中国阵容。从张艺谋的《红高粱》到吴宸的《1939》,中国电影人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新闻稿也在后台飞快生成。

  就在柏林还处于开幕式阶段,国内的门户网站的首页接连更新,标题刷屏而至:

  【柏林电影节开幕式——中国电影史上最强阵容亮相!】

  【张艺谋、吴宸、王泉安三大导演柏林同框,红毯掀起最高潮】

  【红毯聚焦吴宸,《1939》未映先热,全球媒体追问故事内核】

  【六十周年柏林影展,中国电影迎来历史性时刻】

  【.】

  在国内这个即将迎来新年的关口,比起《阿凡达》突破10亿的消息,还是柏林电影节更甚一筹。

  陈凯哥看着老伙计张艺某在柏林风光无限,有点吃味。

  他好像很久都没能在三大拿奖了,不过好消息是张艺某好像也拿不了。

  《三枪》的质量他很清楚。

  “《1939》.”

  陈凯哥暗自嘀咕着,眼神微微眯起。

  这部打破柏林几十年惯例的影片,究竟拍了什么,他蛮好奇的。

  若换作戛纳,他定会飞过去一探究竟,只可惜柏林和他的渊源并不深.

  这时,陈虹路过瞅了一眼,看到是柏林电影节的图片,瞬间了然。

  陈凯哥都和张艺某比拼了大半辈子了,这点事她很清楚。

  倒是不是两人有矛盾,只是无论是媒体还是学校老师都喜欢把两人拿出来比较。

  这来来回回,两人不可避免心里都有产生异样

  第二天上午,《三枪》迎来了自己的放映,吴宸几人也过来捧场。

  剧场内座无虚席,媒体记者与观众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

  毕竟张艺某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流量与噱头。

  影片结束后,掌声稀稀拉拉,并未持续太久。

  几家海外媒体很快给出了打分:满分4分,仅有1.8分。

  虽然不算惨烈,却远谈不上亮眼。

  场刊级记者更是直白:“过度商业化的尝试,喜剧色彩过于粗糙。”

  不过,迪特·科斯里克就很会说话。

  “张艺某拍艺术片也好,喜剧片也好,我们都不在意。现在他选择了商业化,反而更好。

  因为中国电影人也明白,做赚钱的艺术片,比一味执着纯艺术,更有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

  这番话说得漂亮,既没有得罪在场的评论人,又为张艺某挽回了几分面子。

  果然能做影展主席的都是人精啊,吴宸不由感慨道。

  这番漂亮的话,给张艺某都说感动了,连连握手。

  首映结束后,张艺某特意问了问吴宸。

  “《1939》评委们什么时候看?”

  因为《1939》是闭幕式影片,但由于它还是主竞赛单元,因此评委们可不能等到闭幕式当天才看,否则奖项就没办法评选了,自然得提前观看

  “放在了下周,有个只开放给评委和几大场刊的专场”

第512章 恶心,最大未知数

  柏林的寒风依旧凌厉。

  电影宫外,灯箱上那幅《1939》的海报被风卷得猎猎作响,映着广场上的冷白光,显得格外醒目。

  路过的观众与记者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低声议论:

  “吴的评委和场刊特场,其余人根本进不去,我们也只能等闭幕式了。”

  “可惜啊,我真的很想看看这部二战影片……这几年有关二战的电影越来越少。”

  “听说日本那边也送了一部二战片。”

  “得了吧,你没看介绍吗?我听看过的人说,太变态了。”

  “.”

  议论声在人群里蔓延。

  就在这时,电影宫厚重的玻璃门被推开,吴宸领着张益、李敢走出。

  三人都裹着厚厚的外套,脸色却透着难以掩饰的嫌恶。

  “太变态了,这电影”

  张益皱着眉,语气里满是厌恶。

  李敢直接摇头:“恶心!这特么拍的是什么啊”

  他们原本是想看看日本这二战影片究竟是怎么样的,竟然还敢拍二战,只是没看简介的几人顿时给恶心坏了。

  影片竟然是说因战争失去四肢的须永只能像一条“毛毛虫”一般生活着,只能像一条“毛毛虫”一样活着,而妻子时子在照顾过程中逐渐心理扭曲,甚至被叔叔觊觎

  大段赤裸的情节.

  “所以影片叫《毛毛虫》.”

  吴宸摇了摇头,尼玛,这也就是日本人能拍出来的三观剧情,离谱至极,全片X戏份多的离谱。

  “妈的,我刚才专门查了下导演简介,四大情色导演之一,怪不得。”张益还在忍不住嘟囔。

  几人顺着风走回酒店。

  酒店里的暖气开得很足。

  吴宸靠在沙发上,接通了刘伊菲的电话,还不忘吐槽着今天看的影片。

  电话那头,刘亦菲皱着鼻子,几乎带着点气鼓鼓的语气:“下次这么恶心的内容,你就别跟我说了,我光听着都浑身起鸡皮疙瘩。”

  吴宸笑了笑:“不分享一下,心里过意不去啊。”

  “哼,那今天的新年祝福延后发放.”

  不过挂电话前,刘伊菲还是叮嘱了几句,把新年的祝福一股脑儿全说完。

  她声音温柔,带着点撒娇的意味,让冰冷的柏林夜晚瞬间添了几分暖意。

  农历新年,总是离不开家人团圆与祝福。

  吴宸接到了不少电话,国内的同学朋友、同行导演,甚至还有一些不常联系的人,都发来短信拜年。

  让他意外的是,总局和电影局的领导,也在此时亲自给三大剧组打去了电话。

  中国电影报的报道更是直接写道: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培民、电影局副局长张洪森,同时给张艺谋导演、吴宸导演、王泉安导演发去新春慰问,并送上‘擒熊’的美好祝愿。”

  这份礼遇,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

  次日清晨,吴宸接到宁浩的电话。

  “局里这次太看重你们了吧,这待遇”

  “压力有点大。”

  “我也想有这份压力.”

  宁浩的声音里充满了羡慕。

  就在吴宸与宁浩结束通话的当晚,柏林市中心的报亭里,一摞摞最新出版的《Screen International》被摆上架。

  在“金熊奖预测榜”一栏中,《蜂蜜》《口哨》被列为头号热门,《捉刀手》《团圆》《如何结束这个夏天》紧随其后。

首节 上一节 405/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