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六十周年,我们收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现在,我将宣布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惊喜影片:
由中国导演吴宸执导的《1939》。”
台下的国内记者几乎同时低头按下了手机发送键,脸上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自信。
可还没等他们把手机收回去,迪特的下一句话紧跟而来:
“.并且,《1939》将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式影片放映。”
短短半句,像一颗重石丢进了水面,瞬间掀起了一阵阵涟漪。
“不是,我没听错吧?”
“闭幕式影片?!”
“他是不是把‘开幕’说成了‘闭幕’?”
不仅国内媒体面露惊愕,连不少欧美记者也面面相觑,手里的笔悬在半空。
反倒是迪特本人似乎很满意台下的骚动,微笑着压了压手:
“对的,你们没有听错,《1939》将作为闭幕式影片。这是我们多番讨论后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在柏林享受一次独特的电影之旅。”
都是深谙话题之道的人,迪特·考斯里克随即不多做解释,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留下了诸多媒体大眼瞪着小眼,原地消化这个消息。
“这搞什么飞机啊?”
“我靠,完了,我消息刚发回去啊.”
“快打电话!让他们别急着推稿,还有后续.”
国内几家媒体的驻外记者立刻掏出手机,边拨号边往外走,神情从错愕到急躁。
此时,京城的网易娱乐编辑部里,早班的几位编辑刚从午睡中醒来没多久,连连打着哈欠。
“收到柏林那边的消息了,《1939》是惊喜影片。”
“哦,这也没惊喜啊,大家都知道了,直接发稿吧。”
“好,我宣布,这次的惊喜影片没有任何惊喜。”
编辑敲下最后一个字,点下“发送”,语气还带着点戏谑,众人闻言顿时嘻嘻哈哈起来。
下一秒,他的电话响了。
看到是柏林那边同事打来的,忍不住嘟囔:“不是事情都解决了吗,还有什么破事?
“哈?你逗我呢?””
接了电话的人听了一下后,率先表现出来的是不信,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了,这种情况都不能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谁信啊。
电话那头的同事急得声音都高了八度:“真的,闭幕式!全球媒体都在播,柏林六十周年搞这么一出,你快改!”
“不信,谁能证明啊?”
正在柏林的人闻言都沉默了片刻,火气也上来了。
“我证明你大爷的,不信待会你自己去柏林电影节官网看,消息迟了你可别怪我”
被挂了电话,网易这边的人也是面面相觑,但是依旧选择了相信,赶忙回到自己位置上,编辑起消息。
“对了,这种组合还有什么案例来着?”
众人沉默了一片。
“算了,没想到先发吧,后面查到资料再补吧”
媒体消息此时还是推送着:六十届柏林电影节惊喜影片公布,《1939》入围.
消息报道蛮热烈的,下方的讨论声音很多。
“猜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赶上了啊。”
“嘻嘻,那今年岂不是国内三部影入围主竞赛单元?”
“历年来,开幕式影片很难拿奖,王泉安那里难了;
至于张艺某的《三枪》,我都怀疑柏林收了钱,能拿奖我吃屎,估计最后还得靠吴宸的《1939》.”
“.”
韩三评也看到了《1939》入围的消息,松了一口气,电影最终还是赶上了,而且作为一部抗战片,能在海外宣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拿不拿奖都是其次
此时网友们的议论热度还在往上飙,门户网站的编辑部里,电话和即时通讯窗口同时闪烁。
不到十分钟,新的稿件又被顶到首页。
这次还加上了配图,是柏林电影节的会标与一张定格剧照:白雪皑皑的雪林中,两名身影在风雪里疾行,背影被雪雾吞没.
【震撼!《1939》锁定柏林闭幕式和主竞赛单元】
【柏林六十周年大礼,官宣《1939》成为闭幕式影片,同时也将角逐金熊.】
【柏林六十周年罕见一幕,《1939》入围主竞赛单元并且将成为闭幕式影片】
【《1939》出奇制胜,柏林闭幕式首度迎来中国导演作品.】
【.】
消息一出,观众与业内的反应几乎是两极分化,对比起观众们纷纷高呼“牛逼”的反应,业内则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媒体写错了吧?”
“编辑是不是喝多了?假酒?”
“哈哈.哈?”
业内人员现在满脑子都是问号,但是看了报道,几家媒体都陆续发了,这意味着这个事情大概率是事实。
就在这时,中影大楼里,韩三评正低头翻着文件,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秘书探头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打印稿。
“韩董,吴导的《1939》入围柏林电影节了。”
韩三评抬起头,笑了笑,语气淡然:“知道了。”
秘书却没有退下,继续道:“但是.吴导的电影还入围了闭幕式影片。”
“什么?”
韩三评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子猛地一挺,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目光里带上了几分难以掩饰的震动。
窗外寒风掠过楼顶的旗帜,猎猎作响
此时的吴宸得知这个消息也难掩震惊之色。
若是他没记错,主竞赛单元和闭幕式影片这种罕见的历史性的组合,几十年来首次出现在柏林;
应该是明年伊朗参赛的那部经典作品《一次别离》.
第508章 一同启程
二月的冷风吹过欧洲,也吹到京城。
当《1939》被正式宣布不仅进入柏林主竞赛单元,还将作为闭幕式影片放映,这一消息传的格外迅速.
在柏林影展的六十年历程里,主竞赛与闭幕式影片的“双重身份”几乎绝迹。
闭幕式影片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收尾,不与竞赛挂钩;
而此次吴宸的《1939》同时承担两项重任,意味着它既要接受评委的评判,也要作为全场最后的仪式性影片,代表柏林六十周年的气质与高度。
这也是为什么业内人员在听到消息的刹那更多的迷惑以及好奇。
田壮莊批改着导演系的毕业试卷,都忍不住和穆德远电话里探讨起来。
“老穆,你说柏林这样搞是为什么呢?”
“我哪知道,这个你得问迪特·考斯里克,反正我觉得不是坏事。”穆德远乐呵呵笑道。
因为闭幕式影片会在颁奖礼之前放映,几乎所有核心评审、媒体、买家、业内都在场,这是“电影节的谢幕大合影”,曝光密度极高。
相当于电影节替你免费做了“闭幕营销”,无论拿不拿奖,对于影片影响力和版权收官签单上那都是助力,更何况是一部在主竞赛里的片子。
“废话,那当然不是坏事.”田壮莊颇为无语,看来找这穆德远探讨是探讨不出来了。
与此同时,国内观众也在媒体的报道中慢慢的了解这一组合究竟代表着什么,但对于这些大部分人并不关注,也并不太懂,能不能拿奖才是探讨重点。
“都说开幕式影片大多都陪跑,这下好了,来了个闭幕式的,闭幕式有统计过吗?”
“统计个锤子,没看到报道都说格外罕见嘛,都没什么数据,怎么统计!”
“完犊子了,这到底开闭幕式的影片拿奖概率高不高啊?”
“.”
微博话题榜上,“《1939》能否拿熊”已经悄然超越了《1939》其他话题,登上了前面榜单上。
而就在此时,柏林正值上午时分,阳光透露厚厚的云层,与《南德意志报》的头版文化版块的评论一样迅速散播开来。
“柏林六十周年选择中国导演吴宸的《1939》作为闭幕式影片,这不仅是对影片艺术完成度的认可,也是柏林向全球观众传递的一种信号.
世界电影格局中,中国声音正变得愈发重要。”
比起略显含蓄的《南德意志报》,《柏林日报》的评论则更为直白:
“《1939》能否夺得金熊,是次要问题。柏林六十周年需要一部能代表创新与勇气的作品,而据悉《1939》恰好满足了这种期待”
文字间带着赞叹,隐约点出了影片之所以被选中的理由。
消息传回国内,门户网站首页瞬间再次被相关稿件刷屏,消息持续发酵。
京城,广电总局大楼。
窗外灰白色的天空下,暖气让办公室玻璃蒙了一层水汽。
秘书快步走进来,将最新的海外媒体报刊摘录放在童钢案头。
童钢摘下眼镜,视线缓缓扫过几行外文评论,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分量:
“今年六十周年的柏林电影节背景是什么?”
秘书低下头,立刻回答:“领导,是德国统一20周年!”
“哦”
童钢眼眸一亮,思索片刻后,徐徐说道:
“这次三部内地影片一同入围柏林,还是在柏林六十周年的节日节点上。要体现出国家的支持态度,你组织一下,看看能不能统一安排三大剧组同时出发
然后,对外发一封祝贺,就和戛纳六十周年时的措辞类似,写好拿来给我看。”
“好的,领导!”
秘书点头,迅速离开。
另一边,吴宸这边电话也不得闲着,祝贺电话是一波接一波,最为兴奋的无疑是张益、李敢两人了,毕竟这电影他们就是主演
周讯也来电了。
“吴导,什么时候文艺片能考虑考虑我啊,三大电影节我可真就挨边去过一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