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390节

  “吴宸要出手了?”

  “他能拍3D吗?”

  “.”

  各种疑问在刹那间涌现,业内没缓过来,反倒是观众这边,尤其是吴宸的粉丝,眼睛在确认了媒体报道后,情绪像沸水一样喷涌出来。

  “啊啊啊啊啊!!!吴宸终于要拍第二部科幻片了!”

  “吴宸威武!不愧是你!”

  “我就说嘛,那些什么专家还在那唱,迟早有人打他们的脸。”

  “不行了,我要去反击,妈的看他们这一下怎么说,什么国内导演拍不了,要多少年,特么的,就今年,说不定这还是全球第二部呢”

  “.”

  网友们可就简单太多了,带着兴奋与怒火,怼向了前几天一直诋毁国内电影的人。

  若是正常讨论也就罢了,主要是总有人一直诋毁唱衰,仿佛国内就没这样人一般.

  刘伊菲一直都关注着网上的消息,特别是有关吴宸的,此时忍不住眨了眨眼,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情绪瞬间爆发:

  “这些人也太能抬杠了吧!根本不懂什么是原生3D,居然还在说你是在2D转3D!”

  她把手机递给吴宸,眼神充满了愤怒。

  “这些人就是会挑刺,什么都不懂,就在这里乱说.原生两个字看不懂吗?”

  吴宸缓缓地把手机拿过来,目光扫过一条条针对话题#《星际穿越》#的评论:

  “只是说拍3D,现在3D还能转制,谁知道吴宸是不是2D转的3D,卡梅隆是实拍3D”

  “研发原生3D是什么?是否是转制?我承认吴宸确实有拍科幻大片的能力,但是希望他能明确一下,依我看,转制3D概率很大,卡梅隆把持着3D拍摄系统”

  这类言论,层出不穷,让吴宸都气笑了,直接拿起自己手机接受了新浪媒体的电话采访。

  “原生3D指的是从拍摄源头开始就进行3D拍摄,而非将2D转制为3D。

  这种方式是通过专业的3D摄影机和技术,直接记录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

  在拍摄过程中,画面中的物体每一帧都需要完美地贴合观众的视角,不同于传统的2D转3D,那种做法会导致视觉上的不自然和画面深度的不真实。”

  电话里吴宸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星际穿越》这套原生3D我们已经投入了大约半年时间。国内几大高校的精英美术团队也参与其中,其中包括北电、央美和中国美院的顶尖人才.”

  这番话让新浪的记者格外兴奋,拿着电话的那人还迅速示意同伴查询吴宸提到的几大院校是否有发公告。

  “谢谢吴导,那请问.”

  而此时正在查询资料的人率先打开了北电的官网,公告就在官网消息栏的最前方。

  “为配合国内参与的首部原生3D科幻电影的前期技术研发,本院美术系与国内外合作方联合,成立“立体影像与原生3D拍摄技术研发小组”,现已进入试机与技术验证阶段。

  本项目为院企联合研发,相关技术细节已签署保密协议,暂不对外公布,待影片拍摄完成后,将择机公告消息”

  随后又点开了央美和中国美院的官网,公告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改了个名字而已,其余的用词、段落都如出一辙。

  此时整个新浪编辑部都彻底忙碌了起来。

  【吴宸回应质疑:这是原生拍摄,不是转制!】

  【三大美院参与研发!吴宸原生3D系统研发已达近半年!】

  【国内参与的首部原生3D科幻片细节曝光:三所美术系顶尖院校参与!】

  【.】

  随着发布按钮被按下,这些标题在新闻聚合平台、门户首页、微博热搜同时浮现。

  影迷和网友们立刻开始了接力转发。

  支持者的情绪高涨,评论区俨然成了对之前质疑声的反击战场。

  “傻逼,看懂了吧,什么叫原生3D,不懂就知道瞎BB”

  “舒服了,还转制,我转制尼玛呢!”

  “就该治一治这些人的眼瞎,原生两个字看不懂?”

  “国内的电影工业团队是不是参与了,说话.”

  “.”

  之前声音最大的那批人,微博动态突然沉寂,既不转发,也不评论,像是集体装聋作哑——这是他们最擅长的一招。

  当然,也还有几位硬着脖子的,换了方向继续质疑,反正这个说不过,还有票房等各种方面。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环球影业和布伦屋的宣传部门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造势良机。

  消息已经通过美联社、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媒体全线铺开。

  新闻配图是吴宸去年在工业光魔内的照片——他双手比划着分镜板上的空间调度,背景是一片复杂的道具与3D建模屏幕。

  下方标题用粗体占据半屏:

  【国际著名导演吴宸执导原生3D科幻史诗巨制《星际穿越》!】

  在洛杉矶、纽约、多伦多乃至全球的影视行业里,这则新闻引起了和国内同样的震动。

  有人惊讶于继卡梅隆的《阿凡达》后竟然是吴宸率先开始3D制作,而且还是专属于《星际穿越》的原生3D;

  他们可是知道这种研发的话,成本的增加可不能均摊,只能是加在《星际穿越》上

  只是想到吴宸《火星救援》这部科幻片的成绩,众人也了然。

  换成他们是环球影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会选择支持。

  而根据消息细节,《星际穿越》的原生研发已经接近半年了,这意味着只要拍摄顺利,它将是全球第二部全程原生3D制作的电影,仅次于《阿凡达》。

  推特上,影评人彼得·特拉弗斯发了一条带图短评:吴宸的野心值得尊敬,接下来要看他是否能用故事匹配这套技术。

  一时间整个北美议论纷纷。

  此刻,《星际穿越》的新闻就像一块巨石投入静水,涟漪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北美、亚洲、扩散到欧洲乃至全球

第493章 闻风而动

  广电总局大楼,阳光从灰白天幕里挤下来,落在花岗岩台阶上,冷雾贴着地面游走。

  保安在门口打着寒颤换岗,来往的人把围巾往上提了提,胸口别着的工作证在风里轻轻拍打外套.

  大堂里暖气足。

  空气里夹着复印机的炭粉味。

  电梯口排着两列人,抱着蓝色资料夹的人不时低声交换一句:

  “明天的会议主题会不会改?”

  话音被“叮”的一声电梯铃吞没。

  童钢的秘书夹着一摞业内最新的的舆情、媒体剪报以及明日会议的议程草案快步走来。

  到门口,指关节敲了两下。

  屋里很安静,只听得见钢笔在纸面上摩挲的微响。

  落地窗半掩着百叶,阳光被切成一道一道的细线,斜落在案头。

  童钢正逐页签发文件,袖口压着红头的公文纸,笔尖停顿时,茶杯边缘腾起一小缕白气。

  秘书把资料放到右手侧的托盘里,简要汇报着当前情况,当然重点还是明天规格不低的业内会议以及相关要事。

  吴宸的原生3D科幻大作《星际穿越》自然会被反复提及。

  童钢“嗯”了一声,未抬头,钢笔在签批栏里干脆落下一个字。

  秘书顿了顿,还是把心里那句问出来:“童局,那明天的会议主题是否需要更改.”

  钢笔轻轻一转,盖上笔帽的声音很轻:“会议主题还是保持不变。总体还是要重点提及电影工业化这一块。

  单单靠一个导演去推动,还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整个行业一同向前,不过流程是可以变一变的”

  秘书微微一怔,他感觉童钢应该是提前就知道吴宸这个项目的,既然领导定了下来,他自然不会再多问一句。

  《星际穿越》的消息过于轰动,以至于《阿凡达》单日突破6000万创下票房记录一事都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国内的娱乐头版头条依旧还是《星际穿越》稳坐首页最显眼的位置上。

  业内已经从懵圈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各种议论和惊叹声夹杂而来。

  “这玩意怎么拍?”宁浩就格外好奇。

  “原生3D拍摄需要双机同步的立体摄影机系统,安装在立体机架上,分别拍摄左眼和右眼画面。

  嗯,会比较复杂一点,一时半会也讲不清,哪天我开机了你过来瞅瞅大概就懂了。”

  吴宸大概解释了一番。

  国内导演暂时对于3D都还是处于初步认知的状态,主要是国内还没有大规模3D电影的制作经验,也没有成熟团队掌握。

  光是这个技术人员的门槛就限制住了。

  而3D更不是“多加一个维度”那么简单——景深的控制、镜头运动速度、前后层次的安排,都得重新设计.

  姜闻就好奇的更多了,问完后,频频点头,然后又出现了全新的问题。

  “你这么一说《让子弹飞》似乎不太合适3D,那得大场面的宽广镜头才更合适一些,难怪你用来拍摄科幻大片”

  姜闻了解完之余,还匹配了一下自己的电影,摇了摇头,但是顿时也想到了吴宸的科幻片。

  太空的深邃感,感觉天然就是3D的舞台。

  “哪天你拍的时候,我去观摩观摩”

  “偷师就偷师,又不拆穿你,整的那么文雅干嘛?”吴宸笑骂。

  姜闻是个要面子的人,忍不住又一顿嘀咕,挂了电话后,看着正在休息的剧组,一顿嚷嚷:

  “准备准备,继续开机.”

  葛尤刚坐下的外套又拍了拍灰,梁家晖低声同他嘀咕:“怎么回事,怎么感觉姜导脸色打完电话后就没那么好了.”

  “现在的导演,一天四五张脸,川剧新秀。”

  葛尤面无表情,边站边抖灰,惹得两人都乐了。

  不过此时,论兴奋的,还得是业内的演员们。

  《火星救援》的选角还历历在目,这一次又是相同的配方,岂不是又有机会了。

  只要是在国内选角,总会产生幸运儿的嘛。

  没有尘埃落地之前,机会都有.

  当然这是曾嘉对杨咪说的话,她如今已经跳槽到了美亚了,只待杨咪这边合约到期就能顺利过渡。

  “这么好的机会,要不要让美亚率先帮你打听打听”

首节 上一节 390/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