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宸这话说的他都充满了期待,要是能比《火星救援》的票房高很多,那岂不是有可能往十个亿美元发展,那可真是大赚了啊。
“票房?”
吴宸挑眉,眼神一挑,旋即摇头失笑吐槽:“戴维,你不能总是以票房的眼光去衡量电影。这是艺术。”
“艺术归艺术。”戴维幽幽叹口气,“但我的上一任,就是因为连续三部电影没回本,被董事会叫去谈了三个小时后卷铺盖了.”
几人对视一眼,笑声在餐厅里回荡开来。
“好吧,”吴宸举起酒杯,“那我换个说法,相信我,你一定能保住你的位置。”
“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
“.”
第448章 美术系,吴宸就是导演
六月的京城,正是夏意渐浓的时节。
周润發耍大牌的消息不胫而走,短短一天之内,就在圈内掀起不小的波澜。
这已经是《黄金甲》《赤壁》之后,再度传出类似消息,这回是在《孔子》剧组。
一次两次还能说是误传,但三番四次,这可就难说是空穴来风了。
姜闻眉头紧皱地看着报道,心里反复掂量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了几下。
他犹豫了半晌,终于拨通了吴宸的电话,却只听到了一声冷冰冰的女声:
“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在飞机上?”
姜闻愣了一下,心里念叨,略一沉吟,随即拨给了前几日刚刚敲定的葛尤。
对方一接电话便笑呵呵地道:“老姜,又怎么了?”
两人十来年的友谊了,姜闻也也不客套,把心里的迟疑说了出去。
“我觉得这还得看你自己,周润發耍大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就要求按照好莱坞的待遇来”
说罢,葛尤话锋一转:“对了,梁家晖是谁的想法?你自己定的?”
“不是,我最开始想的是周润發,但吴宸跟我提了一嘴梁家晖。我后来仔细琢磨,梁家晖确实挺合适的”
“吴导啊。”葛尤琢磨了一下,“吴导能捧人上影帝影后,选角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你才是这剧本导演,我就不给建议了”
“行了,虽然你不说,但是我也懂你的意思!”
姜闻笑了笑,思考良久后,最终将黄四郎里两个备选人之一的周润發给划掉,便直接拨给了英黄:
“杨总,帮我邀请梁家晖吧.”
“哦,确定了?行。”
杨守城顿时乐开了花,在他看来,姜闻做了一个明智的决策。
这换一个人得省多少钱啊。
梁家晖的演技比周润發差嘛?
丝毫不差
况且剧组已经有姜闻和葛优了,前者主演的票房马上就要突破六亿了,后者主演的电影票房一直都不低。
吴宸回到内地后的第一时间就拨给了任中伦,但第一时间没有提起国美的事。
“祝贺任总啊,最近上影动作不断啊,又是上影英黄三周年纪念,又是上影寰亚成立.”
背靠魔都的上影和香江的公司交流合作确实很多。
“哈哈,吴导,说实话,我更想成立上影星宸”
吴宸闻言轻笑一声,半开玩笑地说道:“星宸可比不上寰亚、英黄.”
“那可未必。”
任中伦笑了应了声。
他心里门儿清。
英黄、寰亚为什么这么着急和内地接轨,两地除了一些顽固守旧的人,揣着明白当糊涂,其余人都心知肚明。
香江影视业颓势尽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内地则是节节攀升.
而民营企业里价值最大的,莫过于有着三位大导演坐镇的星宸影业。
如今的影视行业,什么资源最稀缺?
在以前可能投资渠道还占一部分,但如今是好的大导演就是最稀缺的。
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很广泛,很多人拿着资金去投,依旧投不进去。
就好比一个外界投资商突然间说要投张艺某的影片,张艺某压根都不带搭理他的.
“任总,中国美院的事”
“吴导,美院那边我和他们许院长沟通过了,对于能推动国内电影工业发展,建立校企项目合作,他们是鼎力支持”
对于任中伦口中飙出一堆官话,吴宸一时间还有点不适应。
虽然他确实是想借着项目的东风,助推一把国内电影工业化
“对了,过几天上影节,吴导要不要参与一下.”
“任总,我就不去了吧,手头上一堆事,宁浩不是应了任总的邀请过去了嘛!”吴宸松了松肩膀,这些天飞来飞去的,说不累是假的,他是懒得去一趟魔都了。
京城电影学院的美术系虽然不是在1950年就成立的,但依旧是电影学院里最早建立的四个主干系之一。
系主任王鸿海如今还是《建国大业》视觉顾问,连同美术系部分教师也参与了这部影片的制作。
对于吴宸说邀请美术系的师生一同参与国际大项目开发,王鸿海一下都没反应过来,有点晕乎乎地看向张会军。
“这事是真的,还能有假嘛?
我和中国美院的许院长通过电话了,你们要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两个学校的美术方向各有特点,师生之间要多合作,发挥所长.”
张会军俨然是官方会议开太多了,吴宸听完后,不由提了一句:
“张校,咱们自己人说话,简单一点就挺好,都快绕一圈了”
王鸿海闻言顿时憋着笑意,想笑又不敢笑。
“你小子”
张会军自己倒是失声笑了起来。
这个老毛病也是体制内的人通病了,没办法。
事情谈的很顺利,风声多少传出来一点,其他系的人干瞪着眼,就很羡慕,有人酸酸地问向穆德远:
“老穆,你们摄影系这次没参与?”
“参与了啊,怎么没参与,吴宸不就是导演嘛。”
穆德远悠悠一句话,顿时让众人心里更酸了。
特娘的,怎么就忘记了这一点呢
办完事,吴宸顺道去喊了一嗓子朴松日,后者从开年后就一直在加强学习一镜到底.
“宸哥,一镜到底的拍摄确实太难了,单单灯光的要求就很高,上周老师指导我说灯光不能干扰摄影师走位,同时需实现360°连续补光。
需要利用隐藏灯源、无线控灯、过渡色温等技术,跟随镜头‘动态光源变换’,我和团队折腾了好几天,总算才调对一次,整个人都麻了。”
朴松日一屁股坐在地上,面容清瘦了不少。
吴宸笑笑,也坐了下来,拍了拍朴松日肩膀:
“这不是最后还是调成功了嘛,放心吧,最后剧组会一块训练,训练到可以开拍了,才会开始,不要有太大压力.”
“宸哥,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训练?”
吴宸微微沉吟:“剧本还差点感觉,我准备再联系八一那边,联络下一批人了,再好好磨一磨,争取早点定稿”
第449章 《1939》,六亿
魔都的初夏总带着湿热的潮气,上影节红毯星光熠熠,场内外一派浮华。
宁浩这几天在魔都应邀出席活动,原本心情颇为畅快,一边享受镜头闪烁,一边作为嘉宾参与“金爵论坛”,既振臂高呼——“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来了”;
又谦虚慎言,认为中国电影现在还不够好,竞争力并不强。大家需要踏实地去学习,包括整个产业链,从方方面面开始,武装好自己.
话音落下,魏德圣、于东以及台下一片掌声,不少媒体甚至在草稿里提前打好标题:《宁浩:华语电影要自信前行!》。
谁料,论坛尾声时,轮到王小帅发言,直接开炮,炸翻全场:
“作为导演,票房都过亿,但他们都失败了!”
“一个电影创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坚持,而魏德圣、宁浩都为了追求票房,从创作之初就想着如何讨好观众,作为导演,这就是失败.
电影的重要特点在于其承载的文化,但凡有这个意识的导演,都没法坐在台上谈市场。”
他一边说一边摇头,一脸惋惜:“很可惜啊,同志们!”
场子,一下就冷了。
魏德圣面色尴尬,宁浩更是差点当场爆粗口,勉强维持笑容,嘴角却已经快绷不住。
晚上回酒店,宁浩第一时间拨通了吴宸的电话,语气带着憋不住的怨气:“特娘的,这就很离谱一句话,当场就给我们干懵了。”
电话那头的吴宸一听,不由“噗嗤”笑出了声。
“我本来还以为他要死守他的艺术底线,结果他扭头就说,他也要去拍商业片了,我真是.”宁浩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无语了。
“底线.很灵活嘛。”吴宸笑着调侃道。
“明天出席完任总邀请的论坛,我就回来剪辑《无人区》,我得告诉他什么叫艺术与商业兼得.”
宁浩很豪气。
一时间吴宸有些沉默,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另一边,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行动迅速且有力。
吴宸又开始奔波于山西、山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踏访抗战遗迹、老兵后人、县志馆
短短一周大量的笔记、口述档案与史料积累,宛若一条条幽深水脉,正悄然灌注到那部尚未成型的剧本中。
回到家,他背包里抽出早已写得密密麻麻的便签本,纸页间一行行简洁的文字犹如纵横交错的时空线条,编织成一幅沉重的历史图景。
他望着这些笔迹,心头蓦然涌起一丝触动,随手拿起桌旁的一支笔,在剧本封面上写下:
《1939》。
简单、冷峻、没有多余的修饰。
他静静地望着桌上堆叠的资料,心绪渐渐凝重起来。
1939年——一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