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341节

  随着首映礼各环节结束,观众开始有序离场了。

  “拍的真好,确实是你们年轻人应该拍的”张艺某特意和吴宸说道,只是刚说没两句,就被张卫平喊走了。

  “太霸道了这人,迟早有人收.”

  姜闻摇了摇头,对于张卫平这番行为显然十分不屑。

  在他看来,若不是张卫平后面有张艺某,估计圈内都没人愿意搭理此人的。

  吴宸轻笑,没有接话。

  穆德远临走前,异常激动:“干脆就把《火星救援》当毕业作品得了,多好的作品啊.”

  “老师,我已经有新计划了。”吴宸笑笑回应。

  “就是你说的那部抗战作品?”

  “嗯,就它。”

  见吴宸如此笃定,穆德远见状没多说什么,反正哪一部都无所谓,就算拍差了,吴宸这个优秀毕业生身份也是摘不掉的。

  随后吴宸一一向克里斯蒂安·贝尔、查德维克·博斯曼、巩利、斯嘉丽·约翰逊表达谢意。

  几人明天就得走了,都有事要忙活,后面的魔都首映宣传行程是没办法跟去的。

  而再往后的洛杉矶的首映,斯嘉丽·约翰逊和查德维克·博斯曼能来,但是贝尔和巩利则是没办法到场。

  媒体和影评人很忙,在首映礼结束不到半小时,媒体们就已经纷纷更新了首映礼结束后的新闻报道了。

  【吴宸再创新高!诺兰盛赞:《火星救援》一部真正的硬科幻佳作,世界最一流水准的作品】

  【《火星救援》首映礼完美谢幕,观众一晚鼓掌五次,喝彩声不断!】

  【《火星救援》开启科幻新纪元,一部极具人文精神色彩的硬科幻大片.】

  【.】

  媒体的报道可比影评人的影评快多了。

  当然此时最为关注这部影片的并不是影迷粉丝,甚至都不是媒体,而是正在家里刷新着门户网站页面的陆训。

  要知道《火星救援》首映就在他电影上映后的两天,公映哪怕他提前了,也只有五天时间相距。

  “扑街.”

  “一定要扑!扑死吴宸,还一个亿美元投资,这次扑了之后我看你还在好莱坞怎么嘚瑟”

  对于好莱坞有多么现实,他在业内可太清楚了。

  只要你能赚钱,那么你就是最受追捧的大导演,然而你要是让电影亏损惨重,无论你有什么荣耀,也很难让人给你投资,特别还不是自己人的情况下。

  然而刷新出来的画面,让陆训微微一滞,映入眼帘的是诺兰对于影片的评价标题。

  不信邪的陆训犹豫了片刻后,点进去查看了全文,随即疯狂大骂起来:

  “黑幕!水军”

  “他妈的,这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不是被吴宸收买了”

  “.”

  气急败坏的陆训已经红了眼了,疯狂地在找着对《火星救援》不利的报道,倒是此时,影评人的影评也开始上线了。

  不再是“标题党”的简单几语。

  【科幻的壳、人文的骨——评《火星救援》】

  “这是近年来最让我感到心跳起伏的一部科幻大片——不,是内地导演的经典之作。

  吴宸导演用一颗极其冷静、极其精密的理性之心,包裹着一团不肯熄灭的人类希望之火,在火星的荒凉中,点燃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某种‘光’。

  它是一部科幻片,但不是炫目的花架子,而是把生存的艰辛、科学的理性和人的情感纠缠在一起.”

  评论区短时间内就被一些还没看电影的网友纷纷阅读。

  随后,《看电影》杂志的编辑李俊也发布“博客通稿”:

  “《火星救援》不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小步,是一大步,也是内地导演往科幻方向的一大步,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影片填补科幻片的荒漠.”

  陆训刷到这时,眼皮直跳,怒火中烧。

  “都被收买了,全都被收买了.”

  他手指几乎要戳碎鼠标:

  “你们到底收了多少钱?都一口一个什么人文精神.都特么文艺青年上脑是不是?”

  随后怒不可遏地在房间里踱步,嘴里念念叨叨:“这诺兰也不是什么好鸟,虚伪,两人狼狈为奸.”

  《南京!南京!》是全被《火星救援》首映礼的消息给覆盖了,都在谈吴宸和电影本身。

  “有没有今晚去了首映礼的,出来冒个泡,是不是真的和影评报道说的那样,好好奇啊。”

  “上映了就去看,大家你一票我一票,吴宸明天就出道!”

  “不是我夸张,不看准后悔,对,这个片子看完之后,你会想很多,还有浓浓的自豪感,你会看到横跨千万里的救援.”

  “.”

  各种评论在各方报道和影评下络绎不绝。

  第二天,吴宸和姜闻等人前往了魔都,由上影安排了地点进行首映礼。

  倒是此时,航天局和航天科技集团特意发了消息表示祝贺,下场给电影做了一波正面宣传:

  “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展现了高度的科学严谨精神与对航天事业的深度理解,其内容不仅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更在故事中融入了当代航天精神与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国家航天局有关单位曾就火星探测构型、载荷设置、火星环境数据等多方面给予技术协助.科幻作品离不开对现实科技的扎实理解,离不开对航天精神的深刻表达。

  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文艺工作者与科技人员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航天文化的传播,让‘仰望星空’的梦想走进千家万户”

  这一下,不太关注电影的人士都开始关注到了这部科幻影片,局里的喉舌《中国电影报》也发文出声。

  报道和评论越来越多,无法参与首映礼的观众则是对于4月26日的盛大公映愈发充满期待

第429章 火爆的排片 零点票房

  距离4月26日《火星救援》正式上映还有1日,电影还未真正登场,整个影视行业却已为此闹翻了天。

  业内人士纷纷围绕着《火星救援》的首日票房和纪录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尤其是各大院线最近公开了排片表,更是震惊了无数圈内外人士。

  最低的一家院线,竟然都给出了高达47%的排片,而更夸张的是,有几家大型院线,甚至给出了50%以上的极限排片占比,最高的甚至达到了52%。

  这种近乎疯狂的排片方式一出,让某些电影很不舒服。

  许多业内同行都忍不住偷偷擦了把冷汗的同时,也忍不住暗中憋着笑意,庆幸着:

  “还好,还好我们的片子没跟《火星救援》撞上.”

  “这平均排片,超过50%了,谁碰谁死!”

  “也不是这样的说的,业内不还是有个导演的大片放上去了嘛,就是可惜前面几天被舆论影响了,不然不会这么惨的!”

  “哈哈哈”

  业内此时讨论的自然是陆训的《南京!南京!》。

  其实如果前面没有那么大的舆论影响的话,提前到21号上映,五天的时间,又有周末,加之特殊题材,电影票房不会差到哪去的,再加上后面的票房延续,成为亿元票房导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只是此时的《南京!南京!》日子不好过。

  前面票房走势不如人意,后面《火星救援》这头巨鲸又要扑来了。

  陆训整个人茫然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几天,《火星救援》的舆论铺天盖地,就连戛纳电影节公布评委阵容这样的重大新闻,都被瞬间压制。

  明明这届戛纳,国内有舒其和章子伊分别进入主竞赛单元和电影基石及短片单元评委,这在平时早就是炸裂的新闻,却被《火星救援》的热度轻松盖过。

  就连远在西域,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丘上拍摄的《无人区》剧组,也不禁泛起了讨论。

  “业内都在猜《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可能至少要三千多万起步了.”

  “什么三千万,哪家外行媒体写的,这么不专业,大概率是四千万起步,三千万看不起谁呢?”

  风沙呼啸,远处大漠如火般炽热,黄沙遮天蔽日,落日染红半边天空。

  黄博、徐挣、余楠几人顶着烈日拍完一组镜头,坐在风沙席卷的地上,大口喝着矿泉水,满脸沙尘的徐挣喘息一阵,忽然来了句:

  “该不会就这样开启国内四亿票房时代吧!”

  “说不准,但是换做吴导,概率性还是很大的”

  说罢,黄博忽然扭头,眯着眼对一旁架着墨镜遮沙的宁浩喊道:

  “导演,你看咱们啥时候能抽空去城里看一场啊?这电影不在电影院看可惜了。”

  宁浩扫了一眼四周荒芜苍凉的环境,连根树苗都难找到,脸色微黑,拍了拍头上的沙子,没好气地道:

  “看个锤子的电影,这方圆几十公里连个像样的电影院都没有,下次去市中心买物资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去瞅瞅吧!赶紧拍,这沙子风大的”

  终于,日子一点点到了4月26日,凌晨,《火星救援》正式在国内全球首发。

  京城,三里屯影院门口。

  夜色浓重,街头灯火通明。

  凌晨的风还有些微凉,但影院内外却早已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密集的人群甚至将排队买票的区域挤得水泄不通。

  售票柜台后面的几个售票员,此刻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盯着黑压压排着队的人群,轻声交谈着:

  “妈呀,这场景真少见啊”

  旁边一个女孩快速撕下一张电影票,压低声音说道:

  “谁说不是呢?刚好今天周末,但主要还是网上评价太高了,好多人看完首映礼都吹爆,说是国内科幻天花板。

  而且我们这还是全球首发呢,美国、日本、韩国还得一周后才上映,待会换班完,我也找个放映厅瞅瞅。”

  旁边男孩顿时好奇起来:“待会儿晚点没人我也溜进去看看.”

  女孩白了他一眼:“想得美,轮到我先进!”

  影院门口,穿着宽松运动裤,肩上斜背着小包的年轻观众正挤在人潮里排队,他微微踮脚望向远处放映厅的方向,心跳竟然微微加速——凌晨看电影,这还是他第一次经历。

  但谁让他是吴宸粉丝,还是科幻片影迷呢,对于这部影片他期待已久了。

  入座之后,他迅速扫视了一圈四周,整场几乎座无虚席。

  人群安静下来后,场灯骤灭,银幕亮起,巨大的银幕上火星荒凉的红色大地瞬间充斥眼前,一场梦幻般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

  放映厅外,陆续还有排着长队等待下一场的观众。

  凌晨的影院里,却人潮不断涌来,《火星救援》的第一波公映口碑已经悄然开始发酵。

  上午,天色已明亮,街道上已经逐渐热闹了起来,

  中影集团大楼。

  春风吹拂,红旗猎猎作响。

首节 上一节 341/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