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王》杂糅了《金刚》还有《人猿泰山》两部电影,伊芙莲嘉算是女版泰山,人设就是不爱穿衣服…
有句话说的针对:当年你觉得先进的技术会随着科技进步,变得廉价,但美好的肉体并不会!
邵氏为了《猩猩王》,特意大手笔引进了一套幕前摄影系统!
对了,《猩猩王》票房不佳,香港本土票房只有不到125万港币;
不过伊芙莲嘉火速参演了邵氏另一部作品《俏探女娇娃》,大搞女色…卖了770万港币!
换了你是邵氏掌门人,你会怎么选?
另外,说个冷知识:邵逸夫在香港科幻片亏了还不甘心,后面还投资了一部好莱坞科幻片,结果亏到底裤都没了,那部科幻电影叫《银翼杀手》!
王景岔开话题:“《火星救援》的视野还有节奏把握,绝对是第一流水准!”
“剧本我们打磨了两年多…”
“特效都是内地特效公司做的?”
“对…包括很多设备都是我们搭建出来的!”
“那个航天服…”
“找航天局定制的…总共定了40套,每一套的成本都超过了二十万!”
王景点头:“所以,科幻片确实需要砸钱!”
……
其实,香港不少导演都拍过科幻,章国明、徐克、刘振伟、周星弛包括王景!
只不过,都挺山寨的…
也不敢大手笔投资。
毕竟从根本上来讲,香港从来不是工业城市,它的文化中缺乏现代化、工业化元素,没有足够的科技人口,支撑不起足够的科幻受众。
而且人口太少,也支撑不起科幻电影需要的工业基础!
《明日战记》已经是极限了…
但还是不好看!
好好的科幻片又拍成了警匪片,香港不懂科技,不懂军事,不懂政治,现在甚至不懂生活,所以根本拍不出像样的科幻题材电影。
不过,香港这座城市非常适合一种科幻类型:赛博朋克!
王景则聊起了…《卫斯理蓝血人》。
他自己执导的科幻电影。
嗯,并没有提及《未来警察》,大概也觉得拿不出手。
“我当年拍《蓝血人》花了两年做特效…”
“所以,我很佩服王导,敢尝试科幻题材!”
“你看过《卫斯理》系列吗?”
沈言摇头:“我看了两篇,然后就没兴趣了。”
王景惊讶:“为什么?”
“我感觉卫斯理就是超级万能外星人,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早的“流行作品使用机械降神”的例子,类似的有《幻城》里面的渊祭女神,人家比较直爽,干脆就是个神了…”
……
《卫斯理》系列…
倪匡的代表作!
曾经有人这么评价《卫斯理》:在战后物质匮乏的生活中,给了读者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或者梦想。
最开始的卫斯理,身怀绝技、整天满世界探险,净和外星人还有玄怪打交道。
这种孙悟空的人设最能抓住年轻人的心,而且,他的故事,与其说是科幻,还不如说是灵异、侦探、甚至恐怖小说。那种步步为营的悬疑和恐怖感,最为抓人和引人入胜。
不过,整个系列越往后,基本没法看——卫斯理一家子全都是神仙,各种奇遇,导致后面什么外星人来地球干点私事都得先得到他或者他们家谁谁的同意,否则就是邪恶的阴谋的…
王景推崇《蓝血人》可以理解,《蓝血人》是《卫斯理》系列的第四个故事,发表于64-65年间,也是该系列第一本明确出现外星人的作品,在当时可以说石破天惊,名气很大!
不止王景做过《蓝血人》,吴奇隆那版《少年王》也有《蓝色迷情》单元…
后来还有网络剧《冒险王卫斯理之蓝血人》,余文楽主演。
这种应该就是年少时候的梦想…
……
“其实,相比较内地商业电影,我感觉香港电影人的节奏更快一点…”
沈言摇头:“但你们不懂内地观众,有文化代沟,这点很致命!”
顿了顿,他又说了一句:“我看过某些香港电影人的言论,比方说那个郭子健,他不是说‘中国人拍科幻,一定会死得很惨’嘛…但《火星救援》成功了!”
事实上,不止郭子健,还有一位杜可风也批评《火星救援》,说这部电影‘不真诚’,不符合‘普世价值’…
可能,改成白人做主角,他们就能看得习惯了吧!
他们只是不习惯内地电影的跨越式进步…
你看,香港电影衰落20年了,香港电影人还保持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实话实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态度都没问题,问题是现在你们吃饭的市场在内陆…
你们是怎么做到一边吃着饭,一边嫌弃的?
王景看了眼乐易玲,然后问了沈言:“所以,你来香港单纯只是拍摄《周处》?”
“对呀…我找了银都备案,否则,这种尺度的电影内地不好过审的!”
乐易玲道:“我听说你准备翻拍邵氏武侠?”
“不是我翻拍…”沈言解释:“是滕讯视频平台想做网络电影,跟我们合作,我们也想通过网络电影多挖掘人才,于是合作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做网络电影…但不好找题材,干脆就跟邵氏合作…”
“邵氏的武侠?”
“对,”沈言点头:“先拍两部,《爱奴》还有《邪》试试水…主要试探一下网络电影的尺度!”
“网络电影是不是不上院线?”
“对!”
王景点头:“我懂,当年嘉禾也尝试过!”
第687章 后继无人(33)
嘉禾当年确实尝试过网络电影…
《特务迷城》!
当年,随着香港电影产业进入低谷期,嘉禾的市值降到了3亿港币…
林建岳决定收购嘉禾…
面对林建岳的恶意收购,嘉禾没有坐以待毙。
邹文怀找来了台湾的“电子巨头”宏碁(Acer),希望借助宏碁的实力,击退林建岳。
确实成功了!
宏碁成为嘉禾的大股东,但宏碁一直致力于电子产品、软件硬件的研发,所以对互联网市场十分敏感。
入股嘉禾之后,看到衰退的港片环境,宏碁希望将嘉禾的电影市场,从院线转移向互联网。
这部《特务迷城》,也成为了嘉禾电影转向网络平台的“实验之作”。
为了让观众,在网络平台之上观看《特务迷城》。
嘉禾将电影原本的故事剧情一分为二,拆分成了《特务迷城之2003》与《特务迷城》两部作品。
其中《特务迷城之2003》时长30分钟,率先在网络平台播放。而《特务迷城》时长108分钟,在之后于网络、院线同期上映。
制作团队将《特务迷城》中的一部分剧情进行删减,而把这些故事,放在了《特务迷城之2003》里,为的就是吸引影迷,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观看《特务迷城之2003》。
然而,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视频市场,体系并不成熟。
《特务迷城》没能为嘉禾开辟互联网市场蓝海,而院线版的故事,也因为缺失了《特务迷城之2003》中的相关内容,让观众们看的一头雾水。
总之,这部电影是一部失败之作!
甚至间接导致嘉禾衰败——《特务迷城》总成本1.7亿港币,最终结算下来亏损高达1.5亿,毫无疑问这间接影响到嘉禾影业的发展规划。这部影片也被众多影评人看作是嘉禾,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关键点。
王景当然了解这段历史!
彼时王景的最佳拍档电影公司还在向嘉禾供片…
当然,最主要…奈飞已经开始制作流媒体电影,王景一向关注海外电影市场,当然懂这些!
“那可以用我们的幕后人员吗?”
沈言摇头:“不可能,我们前期投资最多500万一部戏…网路电影,谁也说不准能不能收回成本…”
“那演员呢?”
“…我接这个活,就是想给新人们历练的空间…”
乐易玲道:“我们可以低价的!”
“可以让黄宗泽、佘诗曼来演嘛?”
“…那不太可能…不过我们可以找一些新人…”
“打住,”沈言笑了:“既然成名的不可能,新人我们有的是,为什么用你们无线台的新人呢?给我一个理由!”
乐易玲闭嘴了…
王景则聊起了自己的电影计划——《新六指琴魔》《濠江奇侠》以及《新跛豪》…
顺便邀请沈言加盟
沈言果断摇头:“我对贼还有武侠电影没兴趣!”
哦,《濠江奇侠》就是讲述三大贼王的故事…
香港导演惯用套路:吃老本!
《追龙2》、《追虎擒龙》、《濠江奇侠》,后来还做了个《头号通缉》,全是围绕贼王…
大概觉得内地观对这玩意感兴趣?
好吧,估计是被《树大招风》的一堆好评忽悠了…
“《跛豪》你也没兴趣?”
沈言摇头:“我对那段历史没兴趣…”
跛豪…一个偷渡客如何蜕变成大毒枭的历程
不就是英国殖民香港期间,放任不管,然后出现了黑社会团体的故事嘛!
至于《新跛豪》就是《追龙》的故事,加上片中九龙城寨的情节,很明显,王景在炒冷饭,这些构思都来源于他早年编剧的一部电影:《O记三合会档案》,这部影片讲述了九龙城寨的一对好哥们,一个做了警察,一个做了混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