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确定十月开机,暂定16年暑期档上线…
陈思成一见面,就说了来意:“我想春节档上映!”
沈言一听立刻摇头:“不行…我没时间啊…”
“不提前拍摄,咱们10月开拍,12月杀青,两个月做好后期,冲击春节档…”
“你有把握吗?”
“应该可以吧…”
沈言接过他递来的烟,点燃,抽了一口,看着烟圈慢慢消散:“行吧,刚好春节档有周星弛的《美人鱼》,咱们碰一碰!”
陈思成乐了:“我就知道你肯定同意!”
“寳强那边你去说一下…另外,他不是要参加《真正的男子汉》嘛,让他注意点,高强度的训练别把自己弄伤了!”
“放心吧…”
陈思成犹豫一下,然后问:“我感觉你不喜欢徐争?”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但合作是不可能的!”
“我也不跟他合作,他看不起寳强!”
徐争是真的看不起王寳强,寳强非科班出身,但成绩显著。并且宝强人品太好,没有不良嗜好,跟那群娱乐圈的明星根本不是一路人。
很多人说两人闹掰了是因为钱的问题…
其实,到了王寳强这个层次,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尊重!
寳强在娱乐圈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娱乐圈的人再怎么谈道德,都可以理解为同行互相吹捧。
但寳强不一样,他有马蓉和宋喆给发的金水…
所以,但凡他跟任何人有矛盾,都可以默认对方有问题!
沈言想了想,还是没有提马蓉的事情…
缺了他老婆发的金水,寳强人设不完整!
尊重他人命运吧…
“《唐探》我准备做成系列片,你要是感兴趣,就交给你把控…”
陈思成惊讶:“交给我?”
“我没有时间做这些…我手里的系列片太多了!”沈言接着道:“咱们成立一家唐探电影工作室,专门负责这个系列片…让寳强也加入进来,顺便拉个电影公司,万达+中影!”
“好,那我回去准备拍摄…”
“思诺…你想好找谁了吗?”
“寳强推荐了紫枫,我试镜了一下,还不错!”
“那就她吧!”
第649章 直播有啥用?(24)
《唐探》能不能打得过《美人鱼》?
大概率不行…
原版的《唐人街探案》靠着口碑,最终拿下8.3亿票房。
这次有沈言加持…
应该至少加5亿票房!
但《美人鱼》票房超30亿。
想干掉《美人鱼》还是有点难的…
不过,春节档,《爱乐之城》的奥斯卡提名应该已经公布了。
对《唐探》肯定有助力!
再加上演员阵容:小沈阳、艾伦、魏翔、宋小宝、乔衫饰演五人组盗贼团伙;黄兰登找沙溢来演,坤泰继续找肖央…
基本是全明星阵容,再加上万达的助力,应该有一战之力!
对了,沈言饰演秦风,那人设就要修改一下,不能是17岁天赋异禀的结巴少年,得改成22岁,大学毕业,想干私家侦探,但国内不允许私家侦探出现…
所以,他很郁闷,然后姥姥让他出国玩一圈。
……
下午接着拍摄,今天有大夜戏,估计要干到凌晨两点…
之后的三天都有大夜戏。
没办法,沈言要去美国参加金球奖颁奖典礼,一走起码五天。
因为之后就有评论家选择奖,至于英国电影学院奖在2月6号颁发…
耽误的拍摄进程,肯定要找补回来。
最近网上陆晗、吴凢凡特别火…
小鲜肉这个词也被炒热了!
小鲜肉一词最初源自岛国的国粹剧女艺人圈,形容年轻男艺人的皮肤白里透红,像新鲜的三文鱼一样诱人,后来逐渐成为年轻帅气男偶像的代名词。
2015年前后,特别是随着一些年轻男演员如四子的回国,以及电视剧《古剑奇谭》和《盗墓笔记》的播出,小鲜肉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各大综艺节目的推波助澜,以及EXO中国成员的回国发展,都加速了小鲜肉文化的兴起。
没错,EXO爆火…
这个形容词本来跟沈言没啥关系的——他又不是鲜肉圈!
但他的年龄确实属于鲜肉——李逸峰87年出生都算小鲜肉,沈言88年的,当然也算!
各大排行榜,粉丝圈子挺为难的,因为无论怎么算,沈言都是碾压性质的——除了微博评论数量,那陆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他的一条微博评论数量破亿了!
但其他层面,无论是商务资源,代言数量,作品票房,甚至包括歌曲流传程度…
他都是第一名!
包括微博粉丝数量——他现在的微博粉丝超过5000万。
干脆就把他排除小鲜肉还有流量的统计范畴…
毕竟他是资本。
然后,每次他直播,都给会有一堆其它粉丝过来刷名字,想要沈言用一下她们的哥哥。
沈言尽量不去看这些名字…
“这是我们《人生大事》剧组…今晚要加班拍摄,估计没时间回去给你们直播了,我就带你们看看传说中的剧组!”
沈言拿着手机,直接开了直播:“…《人生大事》不算大组,所有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不到200人…”
“这部戏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情片,剧本完善、筹备到位的前提下,两个月拍摄周期是足够的!”
“一般大组,至少800人以上!”
“我们都吃盒饭…有时候会有加餐,因为在长沙拍摄,我奶奶经常过来,会带我们那的厨师过来帮忙烧个菜…”
“剧组当然有潜规则,最简单的,盒饭生意交给谁做?交给导演?你想多了,导演根本排不上号!我也不行!
你看啊,剧组外景拍摄,人生地不熟,少不了当地协拍公司的帮忙。他们就像这部戏的隐形编制,熟悉当地环境,能有效解决各种拍摄难题。举个例子,我们拍摄有时候会需要封路,这时候你就要找人帮忙申请,一般人是申请不到的,只有找当地的有力人士…就算缺演员,也能帮你张罗齐全。
朋友一场,他们帮剧组大忙,分文不取。这情谊,剧组得好好回报。
那咱也不能直接给钱,就把盒饭生意承包给他…”
“承包盒饭当然是大生意,小剧组能换辆好车,大剧组直接就能换套房…”
“你自己算嘛,我们吃的盒饭基本都是50块左右的,真实成本可能不到20块…一天三顿,每顿都需要三百个盒饭,一天至少能赚你两万多…两个月下来,一百万!”
“我们算好的,至少盒饭能看出来花了不少钱…你看,牛肉、虾、排骨还有鱼…有时候还会做小龙虾…40余种菜品轮换,你要是在横店,50的盒饭跟20的看不来区别!”
“一般拍电影,很少有女演员跟男演员勾搭上的情况,因为拍摄周期很紧,《人生大事》,定下来明年4月24号上映,那往上推一个月,也就是说3月中旬必须要做好所有的工作…两个月后期,那1月就得拍完…我们12月底开机,肯定需要抢时间…”
“每天拍摄时间至少12个小时,哪有时间勾勾搭搭,导演一天能睡4个小时就不错了!”
“你们说的潜规则、上位一般都在比较低级的剧组…大组还有重点项目,不太可能发生,而且大家都盯着呢…”
聊了一会,沈言离开休息室:“我去找乔衫哥还有万倩姐排练一下待会要拍的戏…”
“肯定要排练,方便之后一条就过…”
“我不用带剧本,我一般看剧本,如果剧本逻辑通畅,两遍下来,差不多就能把台词全都记下来了…就怕遇到逻辑不通的剧本…”
“所以,我一般不接外戏…这也算对自己负责吧!”
“对了,《爆裂鼓手》明天上映,大家可以去支持一下,这电影非常…极端,我看了剧本,只Get到一句话‘be the greatest,or nothing。’,然后我就投了!”
“就是一个菜鸟修炼成宗师的过程…非常残酷…有时候,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自己的梦想?要想出类拔萃,往往你需要奋不顾身的努力,偏执,甚至疯狂。”
“很残忍的一部电影,但很独特…”
推荐完了《爆裂鼓手》,沈言找到乔杉,然后关闭直播间:“我先下了,咱们下次再聊!”
乔衫有点不理解:“…我经常能看到你直播…”
“然后呢?”
“我不理解,咱都是金狮奖获得者了,为什么还要直播呢?”
“…我是搞电影的,电影这东西需要贴近现实…我需要了解网友的想法…”
第650章 综艺大电影(34)
创作者最怕的就是功成名就!
一旦功成名就,当了老板的,然后你就距离“小人物”的生活远了,很难再有途径去接触与感受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写出了故事自然多了所谓大视野与想当然,而少了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将将好。
吟诗小达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的《白粥流行》怎么表达贫困?
荒原,少民,贫困,大爱无疆、家徒四壁,用盆吃饭,生了病有车还骑马的官员…
不了解政策的不止他一个…
《第二十条》也是,一个主任的儿子霸凌?霸凌就算了,还把检察院的孩子打了?而且,人家大舅还是市公安局刑警队大队长…
要不是赵丽影饰演的郝秀萍那条线太出色,《第二十条》就沦为平庸了!
宁昊、徐争也是,一个不懂网红,另一个不懂外卖,非要拍,然后就尴尬了…
这个事情不止发生在导演身上,它存在于每个发端于草根,却已享受成功的创作者身上,比如贾章柯,比如郭得纲。
老贾之后的几年一直拍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概念很多,却很少落实细节。只有概念,故事也是稀碎,没有细节和人物,那只剩下影像资料。
郭得纲就更是了,他的相声越来越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