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标题:‘贾章柯《江湖儿女》无差评,赵涛影后稳了?’、‘《洛杉矶时报》评“江湖儿女”:金棕榈有力竞争者’、‘《江湖儿女》戛纳首映热度高,观众用五分钟掌声致意,金棕榈稳了!’
后来全程陪跑…
但戛纳的知名度确实扩张了!
哦,插一句,后来,贾章柯学会低调了,《风流一代》没有再提争夺金棕榈…
当然,比不上娄晔、王晓帅,他俩压根没有报道!
你知道娄晔0分电影的名字是啥吗?
你知道王晓帅那部怀念地主爷爷电影叫啥名字吗?
因为他俩的电影没过审!
有些圈子非常有意思,涩情+血腥+暴力+反政府+丧=伟大的电影,他们坚定地认为中国没有伟大的电影。
然后非要硬着头皮的接受审查,删减,死乞白赖的要在内地上映,结果惨败…
得出结论:审查制度不行+创作环境不行+这届观众不行。
咳咳,扯回来!
现阶段,拿过欧洲三大大奖的华语电影也就14部,其中威尼斯7部(《悲情城市》、《秋菊打官司》、《爱情万岁》、《一个都不能少》、《断背山》、《三峡好人》、《色戒》),戛纳一部(《霸王别姬》)、柏林电影节六部(《红高粱》、《喜宴》、《香魂女》、《理智与情感》(李安英语片)、《图雅的婚事》、《白日焰火》)。
沈言的《燃烧》是第15部,而且同时拿了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两个大奖!
创造威尼斯影史了!
说一句载入史册也不为过。
要知道,他才二十六岁啊!
……
后台群访,沈言拿着金狮奖奖杯还有获奖证书,先摆好造型,拍了一堆照片。
坐下,拧开自己的保温杯,对工作人员说了句:“麻烦给我倒点热水!”
“…OK!”
然后…工作人员真的给他加了热水…
这点意大利人跟中国人很像,他们虽然喝冰水,但他们也喝热茶…
所以,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时总隐隐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既视感,等看完片子复盘时才发现,整个故事如果平移到中国的背景下完全不违和,甚至已经有古语(俗语)可以概况女主的困境:“寡妇门前是非多”!
沈言端起茶水,抿了一口,润了下嗓子:“开始吧!”
话音方落,早已迫不及待的记者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七八个问题一起冒了出来,吵得头疼。
真的脑仁疼…
不同的语言,叽里呱啦的…
“一个个来,不要急!”
多是问此刻的感受如何,便应道:“在台上的时候很兴奋,现在平静多了,之前有过期待。因为媒体炒得很热嘛…肯定很惊喜,毕竟我做梦也不敢梦到自己拿了三个大奖!”
然后有个意大利媒体:“你觉得为什么能拿三尊大奖?”
“评委大胆,主席先生也很大胆…还有一点,威尼斯需要新闻…当然,我的电影确实不错,是这届电影节独一档的!”
“你真的觉得独一档?你不认为《沉默之像》、《邮差的白夜》很遗憾?”
沈言反驳:“…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跟《燃烧》相比,这两部电影不够好!”
《沉默之像》、《邮差的白夜》媒体评价不错,之前预测能拿导演奖或者评审团大奖…
但是评审团大奖给了《寒枝雀静》,《沉默之像》、《邮差的白夜》一奖未拿…
沈言没有谦虚的意思。
他得支棱起来——威尼斯给了三项大奖,肯定是看好电影本身!
那《燃烧》就是最好的,至少在这届是最好的!
“你觉得除了《燃烧》,还有没有值得一看的电影?”
“《寒枝雀静》咯,拿了评审团大奖!”
“接下来有计划么,是往好莱坞发展还是留在国内?”
“接下来有三部电影计划,其中一部是自己做导演,执导一部英语片,叫《爱乐之城》,预定明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顿了顿,沈言接着道:“还有两部是自己主演,一部是韩延导演,另一部还在找导演…”
“商业片?”
“对!”
第615章 他去宣传电影了(33)
沈言对待媒体很坦诚…
这个老外也能感受出来。
他尽量每个问题都回答,让大家凑够一篇稿子。
包括问他有没有走后门,他都回答了:“没有,我跟评委们一点也不熟…”
“那陈崇呢?你们都是中国人啊!”
“你搞错了!”沈言摇头:“她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而且陈崇只是评委,并不是评委会主席!”
“那你觉得这次获奖,最应该感谢谁?”
“村上春树还有威廉·福克纳,毕竟《燃烧》的故事主题取自村上春树,但是情绪来源参考了威廉·福克纳…”
“对,之后去多伦多电影节还有特柳赖德电影节…一方面卖版权,另一方面也要宣传一下,毕竟还得冲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欧洲版权运作交给了MK2,从下个月开始,很多国家地区都会上映;北美版权交给了A24…”
“待会要去参加酒会,可能要跟几个片商好好谈谈…”
“我的电影都是我自己投资的,我当然要重视商业回报…”
足足聊了半个小时,才算结束…
……
其实,威尼斯电影节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交易市场,仅有个俱乐部性质的联谊机构,而非真正能够谈成生意的商务平台。
原因很简单:举办的时间是九月份!
到了九月,一年中剩下的未交易新片已经不多了,不仅卖家稀少,买家手中的配额也常常用完,既然丽都岛为国际发行商留下的选择屈指可数,他们与其在展台后无所收获,还不如早早打包另谋出路呢。
更何况多伦多电影节背靠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
他们更愿意去北美碰碰运气!
《燃烧》也是如此…
即便有酒会环节,也没几个大片商过来,不过有来自韩国、日苯的片商,沈言来者不拒…
其实,原版的《燃烧》创下了韩国电影一个记录——版权售卖记录:全球157个国家地区购买了版权!
不算特牛逼,《小姐》一直保持的176国记录;
后来《寄生虫》刷新了这个记录:192个国家地区…再后来,《分手的决心》刷新了这个记录。
当然,版权交易不用沈言亲自谈。
公司的人已经赶了过来…
杜威,星火工作室的副总。
原本纪翔想来的,但他要操心《燃烧》的宣传、发行事宜,实在分身乏术!
沈言端着酒杯主要…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MK2的负责人也跟着他,主要介绍一些欧洲片商给他认识,比方说德国、英国的片商…
MK2的发行能力主要集中在法国——他们有法国第三大院线系统。
德国和英国,他们搞不太定。
最好跟当地公司合作,一起发行,所以,沈言就见了康斯坦丁影业、百代电影公司…
只是简单交流,并没有深入交谈。
毕竟他也不熟…
折腾到凌晨,他才乘船准备回酒店,酒店门口依然围了一群记者。
都想来一篇专访,毕竟沈言现在的热度处于最顶级!
下了车,沈言让酒店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每人买了一杯牛奶还有比萨,然后才道:“你们都回去吧,我明天一大早还得去美国…”
“…言哥,说两句呗!”
“不是,我说啥?”
“版权交易细节还有你现在的感受…”
“版权交易正在谈,目前敲定的只有亚洲、南美洲、东欧一些国家的版权…大概是320万欧元…北美市场、欧洲市场签的是分账合约,得到电影下映后,才知道具体的数字;”
沈言也没有隐瞒:“至于心情…刚开始挺兴奋的,现在只想睡觉,困死了!”
“有没有成为人上人的感觉?”
“…你别瞎讲,什么人上人,拍个电影就成人上人了?”
“那你对《燃烧》的国内票房预期是多少?”
“之前想的是破亿…现在觉得没准能超过《归来》的2.91亿票房,成为文艺片票房冠军!”
“没想过拿十亿票房?”
“开什么玩笑?”沈言翻了翻白眼:“我这是文艺片,你见过哪部文艺片票房大卖过?去年拿金狮奖的电影《罗马环城高速》意大利票房才130万美元!”
“但《色戒》票房过亿,是那年的票房第三名!”
“《色戒》不一样,那是李安的电影,我能跟李安比吗?”
说到这,沈言看了看时间:“行了,你们回去休息吧…”
……
第二天,首都国际机场出口处,一群记者包围,备好了话筒。
各种长枪短炮。
一群人直直盯着过来的人…
他们身后则有一群粉丝,举着横幅——祝贺沈言创造影史!
嗯,都是沈言的粉丝!
“来了来了!”
一位眼尖的记者喊了一声,周围的同行立刻围了过去…
好吧,是星火工作室的的负责人杜威,他是专门跟着沈言一起去威尼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