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466节

第580章 未来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44)

  阿狸的娱乐宝…

  娱乐宝首期四个项目是电影《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模范学院》,总投资7300万。

  其中,《狼图腾》延续期一年上映。

  《非法操作》、《模范学院》,前者改名《不可思异》,王寳强、小沈阳、大朋领衔主演,票房仅仅过亿;

  《模范学院》…不是电影,是一款社交游戏…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你怎么保证收益?第二,你怎么保证你投资的电影,票房能够成功?”

  “我们是阿里巴巴平台…”

  “别跟我扯这些,我管你是哪的平台,雷曼兄弟当年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他也失手了!”

  “阿里平台…而且我们是合法的!”

  沈言摇头:“你真觉得合法?有没有非法集资、变相众筹的嫌疑?”

  “这个…我们是根据《保险法》…”

  “…别背课文了,互联网+金融+电影,在我看来就是一条完整的诈骗渠道…这么大的公司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沈言看了他一眼,然后道:“我会马上上报有关部门的,你们搞高利贷,我管不了,但P2P+电影,这就触及到我的利益了!”

  “我们不是P2P…”

  “还不是…我真懒得搭理你们,你别当着我的面吹牛逼,佛足额,我真要骂你了!”

  沈言一点面子也没给,直接把阿里娱乐宝项目副总监米誉峰骂了一顿…

  后者很憋屈!

  然后解释了一下‘娱乐宝每人投资的上限是200块…与其说是理财产品,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宣传营销策略!’

  “但阿里开了头,就会有很多效仿者,他们可不一定设置上限!”

  沈言不依不饶…

  天娱影业总经理彭力插话:“前不久,天娱影业就利用网络为其即将公映的“快乐男声”衍生电影《我就是我》进行了众筹,说是众筹,其实它更像是一种互动形式。因为我们募集的资金量非常小,只是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增加影片的卖点,根据市场反应也能相应增强我们的信心。”

  “割粉丝韭菜嘛!”沈言又开口:“既然割韭菜,为什么不搭建一个偶像、明星周边市场呢?或者,电影的正版衍生品市场…”

  于東干脆道:“反正,未来的电影公司都将给BAT打工!”

  ……

  今年以来,BAT进军电影,做了一堆大事。

  阿里巴巴动静最大,先是花费高达62.44亿港币收购文化中国60%股份的交易,文化中国传媒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

  除了吸引到李连结担任董事外,王嘉卫、陈可辛、周星驰这些大牌也被阿里收入囊中。按照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阿里巴巴影业计划每年投资或制作8至10部电影、3至5部大中型电视连续剧以及3至5部网络连续剧。

  同样给业界带来一阵骚动的还有阿里巴巴的娱乐宝。百元就能投电影,不仅可以让片方迅速融到资金,更重要的是给片方带来了大量粉丝和曝光量。6月13日,阿里巴巴在余额宝上推出了第二轮资金筹集,在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里,16万的买家买光了1460万美元的5部电影筹资额。

  腾讯视频宣布推出“为虎添翼”电影计划,投资电影《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我是女王》等。

  按照计划,腾讯将在今年投资至少6部大片,下半年也许还会推出其他项目。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今年2月投资了一家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影视制作公司,并在6月23日参与一档寻找电影天才的真人秀节目《全民电影》,希望对一部电影从选题、融资、组队等制作阶段开始,到发行、再到播放的全流程,提供深度数据规划与策略支持。

  就连新浪也将商业化嫁接到影视上。6月19日新浪透露将基于新浪网、微博用户行为及数据挖掘,要以资本合作方式,为电影业提供从立项到上映期的营销方案。

  未来新浪娱乐还计划与影片发行商、电影院和票务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打通整个微博的售票循环体系。

  颠覆电影格局嘛!

  现在已经在颠覆了——涉及电影融资、销售、宣传发行、制作等多个环节。

  于東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

  “宣传、制作、发行,甚至还有能力通过众筹解决资金问题,于总,这种类型的公司有没有很熟悉?”

  “熟悉?”

  “研究一下北美电影市场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历史上只要票房繁荣,资本涌入的时候,这种反作者,反创造的制片厂主义就要抬头。”

  沈言旁若无人跟于東聊起了制片厂主义。

  又叫制片厂制度。

  两人扯了半天,于東问道:“听说星火工作室拒绝了很多资本的投资?”

  “我们的现金流非常健康,不需要外来资金…我现在做电影,五个亿成本的电影,咬咬牙,自己也能做!”

  “你们要做五个亿成本的项目?”

  “我们有科幻电影企划划,《火星救援》拍摄结束,同步做了一部小成本的《登录月球》,之后会做《流浪地球前传》、《全频带阻塞干扰》、《独行月球》,这些都是大投资项目…”

  话题到此终止,于東上台说了他的观点‘未来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

  “未来的电影公司的发展,就是满足BAT(百度、腾讯、阿里)三家的需求,BAT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院线是我们的基础阵地,线上线下卖票都可以,剩下的就是电视剧和网络剧。”

  “电影产业,内容为王,是一个创意产业,需要更多的人才创意,但是要形成规模化、平台化的产品线。BAT已经给我们确定了平台受众——我们叫“观众”,他们叫“用户”,如果把两个打通,BAT已经是未来最终的归属。”

  “他们通过大数据,观众兴趣以及自身庞大的IP池…”

  原本沈言还打算听听于東的暴论,后来,就没有想法了……

  扯到了大数据还有IP…

  经过长达一两年的媒体洗脑,很多传统电影人真的认为IP电影才是电影的出路。

  因为传统的电影制作流程:导演找到好剧本后,寻找投资、制片方,然后组织团队、演员拍摄,最后直接与观众见面,中间几乎没有与观众互动。影片效果与观众期待值,经常发生出入。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像是一场赌博,很难预见;

  但是互联网企业做电影流程不一样:首先制片人会从的“IP池”里选择一个合适的IP,因为明星、精品IP往往自带粉丝,而且粉丝的黏合度高、聚合力强,拍摄期间,还会利用社交网络与粉丝互动,通过网络文学、动漫等在线业务的用户行为洞察,为电影创作提供决策辅助——这就是传说中的用大数据拍电影。

  很忽悠人…

  如果沈言没有后世记忆,大概率也会被忽悠…

  但他知道那帮所谓的大IP电影,口碑、票房都很惨淡…

第581章 人家根本看不上!(13)

  “我觉得于老板低估了观众审美的成长速度!也低估了市场的成长速度!”

  “很多人批评《爸爸,去哪儿》,说它不是电影,我也觉得它不是电影,但它是非常好的社交方式…”

  “IP电影包括粉丝电影最多也就流行一段时间,我跟各位从业者不一样,我在思考如果哪天观众对电影不感兴趣了,那怎么办?我们这些从业者该做什么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的那一年起,作为新鲜事物,电影有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都为电影添砖加瓦,但到了30年代中后期,电影的叙事方式已经穷途末路了,没有新的东西出来,电影眼看就完了。

  这时天降猛男,奥逊·威尔斯带着《公民凯恩》拯救了电影,让电影从古典步入现代,非线性叙事广泛流行,为电影续命几十年,直到现在用的还是这一套。

  可几十年前的玩意儿终究是有些陈旧的,这就让观众不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沦为不是续集就翻拍或换汤不换药的所谓电影宇宙。”

  “我在想,电影的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打破空间叙事结构…但我没想好叙事载体。”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在互联网舆论上,哪怕你连着上映了好几部口碑尚可的电影,很有可能就因为一部烂片就把市场的形象彻底败坏掉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史诗级烂片,造成的这种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平时并不关注电影资讯,当他们发现视野中的电影新闻都是烂片出圈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认为影院里没啥好电影,就不会去影院了。”

  “我就是这样!”

  “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娱乐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大家不一定要选择电影…”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未来出现一些电影电影票房自己买,评分找人刷,再雇一帮水军吹水,就可以造出一部评分很好,票房很好看但就是没什么人看过的电影。”

  “电影仅仅是娱乐项目并非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太强。电影不好看民众完全可以选择游戏、打牌、旅游等更快乐的娱乐,不必花钱去电影院受罪。”

  “你们就当我是危言耸听吧…反正上影节,大家想着怎么聊都行!”

  沈言用玩笑的口吻说了一些心里话…

  现场大部分人都当他在说笑!

  现阶段,电影行业还是很强势的。

  举个例子,其实楽视鼎盛时候,曾经模仿Netflix,试过打破“窗口期”,线上线下同步播电影,最终院线抵制,没能成功。

  现阶段,影视行业还是烈火烹油,前景可期,各种票房破纪录,忙着超越好莱坞,也有拒绝的底气。

  所以,沈言这种泼冷水的行为其实是不合时宜的…

  李安都不敢随便泼冷水…

  至于资本…阿狸、万达都忙着进军好莱坞,谁关心国产电影的好坏?

  而且沈言还说了‘电影宇宙换汤不换药’…

  这个就很让人厌烦了——有过一段时间讨论‘世界电影史不会给漫威留位置’、‘马丁斯科塞斯批漫威电影不是艺术’,然后被一群网友嘲讽、质疑…

  关于影史会不会给漫威电影留名,这个,谁都有自己的观点…

  但凯文·费奇大概率会留名!

  ……

  “没想好,大概率只是合作关系…”

  结束上影节行程,纪翔跟沈言聊了BAT的事情。

  于東说的挺对的,看看北美电影市场就知道了——好莱坞早就这样了,除了迪士尼还有老板,大部分电影公司都被各种资本控制了。

  为什么BAT要进军影视行业?

  一方面,他们有钱;

  另一方面,电视,计算机,平板,手机等终端在非办公时期最大的需求也是娱乐,除了游戏,就是影视了;

  而且他们真的认为影视行业+打IP+大数据有搞头的!

  哦,纪翔问沈言最看好哪一家…

  “其实阿狸很有诚意的,之前他们多次邀请我们…”

  “我不喜欢阿狸…”

  “那其它两家公司?”

  “不急,先不要表态,”想了想,沈言补充一句:“如果他们想投资,你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做科幻片…”

  纪翔摇头:“人家满脑子都是跟好莱坞合作…我估计没啥想法…”

  “那就算了…咱还是靠自己吧!”

  现阶段的BAT第一选择是好莱坞制造!

  按理说,应该先在国内站稳脚跟,然后再考虑出海…

  但人家压根就看不上国产电影这点份额…

  想的都是国际视野,好莱坞…

  不止BAT,事实上,一大批成立时间都不超过半年的所谓互联网影视公司,纷纷宣布了宏大的影片计划,几乎清一色的要参与和好莱坞合作…

  表现最急切要属阿狸影业!

首节 上一节 466/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