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390节

  今年上影节6月12号开幕。

  上影节…作为暑期档开启前的宣传重地,一堆电影人、剧组都带着项目来了…

  除此之外,还来了不少日苯、韩国的影星,好莱坞也来了几个剧组。

  毕竟中国电影市场在飞速扩张。

  再在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破百亿的时候,《好莱坞记者报》就说了‘中国市场潜力无限!’

  甚至引用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片尾的原话‘然后她坐上去中国的船,去寻找她的爱,也许她会在中国找到疯帽子也说不定。’,鼓励好莱坞大片去中国…

  然后去年的好莱坞进口片,票房破亿率到达75%…

  也就零星几部剧情片票房卖不动!

  没人跟钱过不去…

  好莱坞剧组来中国可以理解。

  今年暑期档《超人:钢铁之躯》、《速度与激情6》、《重返地球》、《惊天危机》、《惊天魔盗团》、《环太平洋》还有《侏罗纪公园》3D重映…

  一堆的好莱坞大片上映。

  来几个宣传的很正常。

  《惊天魔盗团》的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包括劳模姐杰西卡·查斯顿都来了…

  沈言跟《扬名立万》剧组一起走的红毯…

  葛大爷、吴景、邓朝、黄小鸣、妮妮还有杨天寳。

  黄小鸣很忙,他不止跟《扬名立万》剧组上红毯,之后分别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神奇》、《玛德2号》走了红毯…

  除了《扬名立万》都是烂片…

  值得一提的是,《玛德2号》的女主角是徐若轩。

  这女的公开在东京电影节说一些有的没的,居然还能在内地混饭吃!

  只能说纯天龙人待遇!

  ……

  “我不研究大数据…我哪来的大数据,这帮人造谣也不讲点逻辑!”

  走完红毯,沈言被记者们堵住,询问他关于‘大数据’的事情…

  “那你相不相信大数据?”

  “没研究过…”沈言耸肩;“不过各大媒体吹得这么狠,我还是很希望看到一部根据大数据制作出来的电影的!”

  “《纸牌屋》不就是根据大数据打造出来的剧集嘛!”

  “…嗯,你说的有道理,或许我应该多学习…”

  “《扬名立万》撤档一个月…能说说原因吗?”

  “后期需要修改…”

  闲扯了几句,沈言离开,直接去了论坛现场。

  他现在真的很少发表一些爹味言论

  要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肯定要反驳一下记者的观点。

  长篇大论论证《纸牌屋》跟大数据一点关系都没有,奈飞能成是因为运气好——投了两部剧,《纸牌屋》成了,另外一部是《利勒哈默尔》…

  无人问津!

  奈飞之所以做自制剧,源于2011年跟内容合作方Starz电视台停止合作,平台内容的暂时缺失,导致当季度奈飞美国国内用户流失了80万。

  这也让奈飞深刻意识到了内容版权的重要性。

  很快,奈飞开始尝试自制内容。2012年,奈飞推出了首部自制剧《利勒哈默尔》,这个剧不太行,效果不佳…

  但彼时的奈飞依然决定进行一场豪赌。

  之所以说是豪赌,是因为一般来讲,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是先制作一到两集来试播,通过市场反应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制作。

  而当时奈飞决定直接投资一亿美元,预定《纸牌屋》前两季制作。

  然后成功了!

  只能说大家都没机会“欣赏”奈飞拍的大把烂片,反而把《纸牌屋》这样的作品当成普遍现象研究。

  国内影视剧市场,连正经的完整的类型片市场都没有,搞个屁大数据!

  现在他…觉得没有必要说这些话…

  没有必要非得做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闷声发大财最好!

  不过,之后的论坛单元,一群年轻‘导演’聚在一起,《泰囧》的徐争,《北京遇上西雅图》的韩延…《小时代》的郭景明…

  聊到了《富春山居图》,沈言谈了看法‘一部标杆级别的烂片!’

第479章 郭景明(13)

  论坛单元叫“青年制造”…

  就是一群青年导演分享经验,顺便吐槽电影市场。

  是主持人何平导演起的头:“你们都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过来做导演的,最近有一个人也转了,《富春山居图》。”

  现场观众立刻领会了他的嘲讽意思,哄笑一片。

  但最开始,没人愿意接茬,毕竟是同行嘛!

  何平导演点名:“徐争导演怎么看?”

  徐争之前主演过《爱情呼叫转移》,那部电影的投资人就是孙建军!

  当年,他谈及《爱情呼叫转移》的营销推广,说了一堆有道理的话,类似‘即使算上盗版、网络等所有途径,看过《爱情呼叫转移》的总人数也可能不到200万人,但你到百度上搜索,相关网页能达到680万篇次!也就是说电影本身的营销、宣传效果是超过一般的广告效果的!’

  《爱情呼叫转移》是他早期在电影圈的代表作。

  按理说孙建军是他的伯乐,所以,徐争的预期很委婉:“既然已经有如此大投资,请了好莱坞特效团队,让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不请一个好莱坞的编剧呢?有个好编剧,就不会这样了!”

  沈言忍不住插话:“即便请了好莱坞编剧…你确定这个电影能行?编剧说话真的管用吗?如果编剧有话语权,我也不用兼职做制片人了!”

  徐争:“中国影视行业不重视剧本!”

  “不是,他们非常重视剧本,重视到必须要自己下场操作,把剧本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到编剧手里,这么可怕的事怎么会有人做?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成本的东西,你会让一个编剧做主?”

  想了想,沈言举了个例子:“我听饶小志跟我说的,他有一个编剧朋友,写了个剧本,三十万字,原来的剧名是他自己起的,甲方觉得不是很满意,希望他多琢磨几个,发过去供他们挑选…绞尽脑汁,反复推敲了大概十个,发过去,他们公司也研究了几个,最后大家优中选优,挑出一个各方还比较满意的名字,然后大老板觉得不行…又让他修改,你们猜最后一次修改的原因是啥?”

  “是什么?”

  “大老板拿着剧本去找了某位大师算了一卦,大师说这个剧名兆头不好,有煞气,几千万投资会赔钱…”

  何平笑着点了点头:“王海林也说过《楚汉传奇》的剧本…”

  导演高熙熙先找人写了一版,主演陈导明不满意,然后找汪海林又写了一个。

  但是,高熙熙舍不得之前花钱买的剧本,就把俩剧本混一起。

  他选择拍摄剧情的方式,不是哪个写的好用哪个,而是哪个写的长用哪个,因为写的长,拍的剧情就长,集数就多,集数多了,好卖钱…

  场内几个导演纷纷举例编剧圈的奇闻轶事…

  哦,没人搭理郭景明!

  后者属于圈外新人…

  沈言接着聊起了《富春》:“我觉得《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电影出现了不是坏事…现阶段,影响票房的因素首先是档期和排片量,按照《富春山居图》的这个档期、初始排片量和全国院线的票房容量,5亿以上才是正常水平。

  事实上这部烂片上映之后每日票房逐日递减,目前累计2.5亿,最后能不能过3亿都悬,口碑还是对它产生了极大影响。”

  “而且《富春山居图》的烂直接导致了这段时间全国院线票房的低迷,昨天是周一,全国一共排了7万多场电影,最后的总票房只有2000多万,场均人数不到九人,这好像是今年除夕夜以外最差的单日成绩…这个事证明了观众不是冤大头,烂片没人买单的!”

  然后,何平看了他一眼,忽然问了:“我听说你的电影因为《富春山居图》退档了一个月,是真的吗?”

  沈言…苦笑,然后道:“这个,咱爷俩私下聊…”

  ……

  何平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作《双旗镇刀客》以及《天地英雄》…

  还有一部《炮打双灯》!

  第五代导演存在这样的特点:奠定他们导演地位的,基本都是生涯早期的作品。

  在后来的电影研究中,给予最多艺术肯定的,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何平导演也一样…

  后期出圈,基本靠着王家佳——《漂白》里的宋红玉。

  何平导演公开跟她谈恋爱。

  甚至在时隔六年后,再度自编自导了诶一部爱情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女主角就找了王家佳!

  至于他的电影…嗯,传说中的西部电影!

  西部天空的流云、沙丘上的光影变化、狂风吹拂骆驼草、黄河水流的奔涌、成群的马匹踏起的烟尘、远处雪山,近处黄土的天高云阔等西部电影的视觉风格,在目前的大荧幕上,几乎消失了。

  而且会以老一批电影人的退场,消失得更加迅猛。

  这些作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不知道。

  老电影人的贡献会形成新的创造力吗?

  又或者只是证明那句老话:这世上多的是人走茶凉!

  ……

  郭景明非常乐于表现自己!

  他当年在《演员请就位》就各种掉书袋…

  他很想证明自己是有实力有知识储备的,所以他一味理论化点评演员。

  现在也一样:“最近几年大导演作品屡屡失手于票房,一个原因是现在观众平均年龄21岁,上一代导演用老的观念去拍电影,没有提供年轻人想看的电影…”

  翻译一下:现在的观众都是年轻人,大导演的老一套行不通了。

  “我拍《小时代》,很多人都质疑为什么一定强调物质,而这恰好是我要放到更大的层面上去讨论的东西。”

  “因为现在的电影观众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越来越年轻。物质的东西对这些观众的父辈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他们要面对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而对现在的年轻观众来说,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他们就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感到内心焦灼。”

  “2009年的时候观众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5.7岁,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1.7岁,那就是一个大学生。观影群体已经从上一代变成了下一代,如果导演还用上一代的想法去拍电影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他还想拉沈言下水:“沈言的电影就很年轻…”

  沈言摇头:“你不要拿我举例,我做的都是类型片…都是希区柯克留下来的东西!”

第480章 力挺《小时代》?(23)

首节 上一节 390/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