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依托东海岸的艺术学院,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爱默生学院…
在东部的同学们毕业后以纽约为主,有大量的独立电影制作工作室,和剧组会长期驻扎在纽约社交网络上会有很多独立电影人的群,他们之间会相互推荐介绍工作和项目。
当然,A24的业务并不包括制作…
他们走的是米拉麦克斯的路子——靠眼光!
哈维韦恩斯坦确实有眼光,1980年,国际人权运动如火如荼,米拉麦克斯花了大价钱买下两部英国电影,再找来专业人士,把两部电影剪辑成一部。
对的,两部剪成了一部——《秘密警察的另个球》。
这部人权电影为美国市场量身定制,果然反响热烈,米拉麦克斯有了第一部热门影片,票房大卖的同时,国际特赦组织对这部影片大加赞扬,认为有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
从此,哈维·韦恩斯坦掌握了小众电影如何名利双收的密码。
此后,他把美国独立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莎翁情史》《英国病人》送上神坛,也让托纳多雷名声大噪——《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以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按理来说,沈言应该找哈维合作…
但哈维这个人很强势…
而且不讲道义…
还是A24吧,至少他们相对来说,有原则一点。
这家公司有三个联合创始人,Daniel Katz,David Fenkel和John Hodges…
其中股份占比最大Daniel Katz曾在狮门影业工作七年,后来去了一家投行;
David Fenkel创立过立电影发行公司Oscilloscope;
John Hodges也曾任职Big Beach制片与开发部门经理——这家公司曾经制作过《阳光小美女》…
哦,沈言也算联合创始人,占股20%…
简单参观了一下公司,沈言拿出一个剧本:“你们看看这个剧本,有没有制作的价值!”
“《The Purge》…”
David Fenkel介绍:“沈是一名编剧,他的电影在亚洲卖了一亿美元!”
“北美市场跟亚洲市场不一样…”Daniel Katz一边说着话,一边翻开剧本,只看了剧情概述,他立刻改口:“这个剧本非常好!”
《The Purge》,《人类清除计划》…
纯粹以概念取胜的电影——未来由于地球人口过多,美国政府展开了一个12小时内允许所有犯罪行为的计划,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类数量的故事…
人类清洗,合法暴力!
有了这个概念…即便故事编成狗屎,也会有人去看的!
Daniel Katz曾经在狮门任职,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剧本的价值…
“剧本不错…”沈言看了眼Daniel Katz:“那你们做吧,省的我去找狮门了!”
“为什么要找狮门?”
“他们专门制作R级的恐怖片…”
Daniel Katz立刻道:“我们也可以做…”
“我肯定优先考虑我们自己的公司…”
“那…这个剧本…”
沈言摆手:“如果票房超过3000万美元,我要20%的利润~”
“全球票房?”
“北美票房!”
Daniel Katz点头:“OK!”
以他的眼光来看,《The Purge》300万美元差不多就能拍出效果…
至于票房…
运作得当——参加几个独立电影节,再在社交媒体宣传一波,票房有很大概率超过3000万美元…
如果是哈维,就算同意,也会谈的更仔细,比方说周边版权、DVD版权之类的…
但Daniel Katz直接就点头了!
人家默认利润包括这些。
第335章 我去,这就是主流电影人?(44)
国内的很多营销号吹捧A24‘颠覆好莱坞’、‘好莱坞新的“流量密码”’、‘独立电影的璀璨明珠’…
其实…没那么复杂,它就是运气好,碰上了几部票房不错,口碑大爆的电影。
类似《月光男孩》、《伯德小姐》…
至于大胆还有眼光奇特之类的,那是成功后很多人对A24的标签…
事实上,《月光男孩》的出品方不止A24,还有布拉德皮特的B计划电影公司。
真要说眼光精准,梅根·埃里森可谓是非艺术不可!
她的安纳布尔纳影业投资制作的《大师》《猎杀本拉登》《她》…都是好电影啊!
当然,也都亏损了…
但架不住人家有个富豪老爹啊!
直接用钞能力拯救了公司…
说回A24,沈言签了协议,顺便叮嘱一句:“最好快点,下个月制作,赶今年的十月上映!”
Daniel Katz点头:“放心吧…”
“你们也别想着进军中国市场,R级电影不可能进去…”
聊了一会,沈言离开公司…
然后跟杨蜜一起逛了下布法罗,尼亚加拉瀑布、动物园…
7号,他就回国了。
当天,参加了一场青年导演座谈会…
好吧,其实就是五一档电影院线推介大会…
按理来说,这个大会跟他没有关系,但谁让他是业内名声正旺的制片人呢!
……
就截止4月7号,《电话》上映18天,累计票房3.68亿…
嗯,已经超过了沈言的票房预测。
主要清明三天拿了3500万的票房,票房成绩连续三天逆跌…
说实话,言哥有点惊讶。
《春娇与志明》豆瓣评分7.6分,比《电话》的7.3分高0.3…
口碑不错,而且彭浩翔的口碑也还可以——《全职杀手》、《买兇拍人》两部电影让他成为新世纪后香港影坛新晋鬼才导演。
角度新颖,问题尖锐,佳作不少。
很多人看好他。
沈言不太喜欢他,他的电影是有趣,但这种有趣对时效性要求很高。
有趣是社会大文化的分泌物,而社会大文化永远在新陈代谢,一旦时间点过去,有趣就可能褪色为无聊…
而且,他的电影小里小气,沉溺在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自大自恋中不可自拔,卖弄一些小聪明,毫无胸襟、目光短浅。
不过,他记得《春娇与志明》原时空票房还可以啊,有六千多万呢!
怎么连已经上映十几天的《电话》都打不过呢?
好吧,别说他了,《诸神之怒》市场表现也挺垃圾的…
1.5亿美元的大制作,上映8天了,内地票房仅有5500万!
清明三天还被《电话》给逆转了…
不过,即便《电话》已经3.65亿票房,沈言依然觉得不太可能破四亿——《泰坦尼克号》后天上映!
哦,所谓的青年导演座谈会,就是一群青年导演在台上挥斥方遒。
这次找来了宁昊、管唬、杨树朋以及路川…
路川的《王的盛宴》最开始说的是7月5号上映。
媒体通稿都设计《王的盛宴》七月“开宴”,以及路川的豪言壮语‘我要通过这部影片把历史光芒照进每个人的心里去。’
不过,眼下看起来,他好像有点沉默…
不会又要哭吧?
呃,路川几乎每一下次公开露都会哭唧唧…
《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踏马的,《749局》路演也泪洒现场…
咋了,你是林黛玉啊,这么能哭?
看《让子弹飞》时候,江闻那句‘哭?哭也算时间哦!’,没准就是对路川说的…
沈言原本很安静待着,听一帮人吹牛逼…
主持人道‘五一档可不是什么好档期,《泰坦尼克号》重映、《超级战舰》、《复仇者联盟》,前狼后虎…’
然后杨树朋道:“我觉得《泰坦尼克号》重映版在国内掀不起多大风浪,谁会为一部已经看了无数遍的电影再买单呢?”
宁昊也点头:“我赞成这种观点,毕竟现在是2012年,不是1998年,《泰坦尼克号》的片源,网上随处可见!”
杨树朋接着道:“至于《超级战舰》…我都没听说过这个电影…”
沈言忍不了了:“我打断一下,《超级战舰》、《变形金刚》、《特种部队》隶属于孩之宝电影宇宙计划…《超级战舰》的导演彼得·博格也并非无名之辈,曾经执导过《全民超人汉考克》,全球卖了6.3亿美元,很有水平的商业片导演…你继续!”
杨树朋愣了一下,然后不以为意摆了摆手:“没有用,我都不认识,有几个观众认识?”
主持人接话:“…所以,您对《匹夫》很有信心?”
“那当然,这可能是我到目前为止执导过最商业的电影…”
然后管唬说话了,“《杀生》是一部寓言式的电影,票房可能不会很高…”
嗯,《杀生》的票房确实不怎么高!
但这是一部好电影。
看得人汗流浃背,颇有看看鲁迅小说的感觉…
老实说,沈言也不喜欢管唬,他这类人跟高小松一个吊样,很多70后大院子弟、艺术世家出身的人对美国有滤镜…
已经形成了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