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413节

  但也仅仅只是可能,他没有深入展开来研究过,哪里懂啊?

  数学工具可不是说创造就可以创造的。

  埃尔德什闻言,不太赞同陈国华的观点,表示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各自研究,相互论证讨论。

  后者摇摇头,道:

  “我最近的事儿很多,恐怕没时间研究这个,不过关于拓扑学里面的几个问题,我倒是可以抽时间出来研究一下.”

  接下来的时间,陈国华就跟埃尔德什他们简单交流了一下。

  今天过来北大,他也不是单纯来跟他们交流的,他还需要上课呢。

  而且,他之所以希望埃尔德什他们留下来搞研究,肯定也会给他们一点点念想。

  比如霍曼德尔,他对线性偏微分方程很感兴趣,只因为之前陈国华提出来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这个数学工具。

  现在他在这几天的研究过后,反而是转入了线性偏微分方程上面。

  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因为他明显更加熟悉线性偏微分,所以干起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得心应手。

  陈国华知道之后,便跟对方讨论了一下,然后霍曼德尔埋头就继续验算了。

  对于致力于解决这些小问题的人,陈国华都十分满意。

  唯独埃尔德什这个老单身狗,什么都没有,就仅仅只有一颗追求数学真理的心。

  所以,陈国华见对方如此执着于黎曼假设,便只好如是说道:

  “那就先说好,我们可以一起合作研究,只不过,你是主要研究员,我就是打打下手的,主要的活还得靠你.”

  “另外,你现在就一个人,我觉得你还是找几个研究生帮帮忙,顺便教教他们一些理论基础”

  “还有,我想你应该知道,在给那些本科生上课讲最基础的数学的时候,说不定能够激发你的灵感.”

  “因此,我希望你可以在北大这边开课,反正现在也才开学没多久,都还来得及”

  埃尔德什有点目瞪口呆,然后沉默了下来。

  他就知道陈国华的目的没那么简单。

  可谁让他那么想要搞一波大的呢?

  毕竟陈国华才十九岁,却已经把庞加莱猜想变成了庞加莱-陈国华定理。

  作为一个追求数学真理的信徒,他怎么可以落后别人呢?

  所以,现在听到陈国华提出来的这一些,看似不太合理,却又十分合理。

  没错,就是这么矛盾。

  除非,他不想继续搞黎曼假设的研究。

  否则的话,单凭他自己,搞独立研究的话,估计这辈子都不太可能。

  再说了,埃尔德什今年已经四十七岁了,不再年轻了。

  如果不趁着这几年,他还没步入五十岁,抓紧时间去攀一攀黎曼假设这个顶级数学问题,那么等他到了五十岁,估计更加不可能了。

  毕竟可不是谁都像伯特兰罗素这位老头一样,即便八十八岁高龄了,还能够到处蹦跶。

  沉默过后,埃尔德什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毫无疑问,陈国华提出来的每个建议,都戳中了他。

  就好像,对他无比熟悉一样,让他根本没办法拒绝。

  反正在哪都差不多,索性就留在这里吧。

  搞定了最难搞的埃尔德什之后,陈国华就轻松多了。

  就算是看似最难搞的瓦尼奥可,对陈国华来说,那也是很轻松就解决了。

  直接就一点,让她先把那几篇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论文,给彻底弄清楚之后再说其他。

  对于女博士来说,这个任务还是很重要的。

  瓦尼奥可听完之后,顿时眼睛雪亮,“那我可不可以经常去找你啊?”

  “找我干嘛?看我带娃吗?”

  陈国华呵呵地笑着说道:

  “你要是了解关于那些论文的数学工具,完全可以直接询问埃尔德什,他对这些还是非常了解的。”

  埃尔德什闻言,连忙摇头罢手道:

  “不行不行,我肯定不如你啊,瓦尼奥可,你还是去找他吧,他那么年轻帅气,你们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对他一个糟老头子来说,女色什么的,那就是毒药。

  他只对数学真理感兴趣,对其他没有兴趣。

  而且,他也不是艾伦图灵,喜欢搞同性恋,他不是腐国人,对这个没兴趣。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都会工作八九个小时以上,咋可能有时间去处理家庭琐屑呢?

  没错,他就是这么一个工作狂。

  听到埃尔德什也这么说,瓦尼奥可顿时委屈巴巴地看着陈国华,眼神中带着一丝狡黠。

  霍曼德尔等其他人都不是傻子,没谁在这个时候吱声了。

  大家都知道瓦尼奥可很崇拜和喜欢陈国华,再说了两人的年龄相当,又是搞数学研究的,当真的门当户对。

  所以大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拆瓦尼奥可的台。

  陈国华瞪了埃尔德什一眼,道:

  “那你就先自己研究吧,下次我来的时候,你在跟我说那些问题,但你记住,如果我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每次大概就是半个小时”

  噗嗤!

  这个时候,达文波特、克劳斯费里德里希、卡拉比和塞尔伯格等人全都笑了出来。

  其中塞尔伯格一脸坏笑地看着陈国华,调侃道:

  “陈,你这样是不行的,半个小时哪里够啊,最少得两个小时啊.”

  哈哈!

  其他人也纷纷反应了过来,便是刚刚进入办公室没多久,站了有一会儿的段学复也都笑了。

  很明显,塞尔伯格调侃陈国华的话,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

  瓦尼奥可也是微微有点脸红,可还是大胆地看向陈国华:

  “陈,你放心,我不会嫌弃你的,不过,半个小时还是太少了,一个小时怎么样?”

  此话一出,大家笑得更开心了。

  搞数学研究本来就十分无趣,如果不是靠这些生活的调剂,还真是难以坚持。

  相比卡拉比他们几人的乐观和幽默,埃尔德什就完美解释了什么叫工作狂了。

  后者确实不喜欢参与这些话题。

  陈国华瞪了众人一眼,“既然你想讨价还价,那就二十五分钟。”

  这下,轮到瓦尼奥可傻眼了。

  可她也来不及了,因为陈国华已经扭头跟段学复聊了起来。

  老段过来是找他的,所以两人直接离开了办公室,去了数学系主任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老段笑呵呵地寒暄了几句之后,就直接开门见山。

  北大这边想聘请陈国华为数学教授,享受三级教授最高待遇。

  平时也不需要给那些本科生上课,但希望陈国华可以带几个研究生。

  陈国华就知道,北大肯定会出手。

  清华那边早就出手了,在前几天的时候,直接让振华研究所的几名清华兼职大学生帮忙牵线搭桥。

  只不过,陈国华拒绝了。

  他不可能去清华那边担任什么职位,不是他瞧不起清华,也不是其他,而是他根本没时间。

  何况,北大数学系才是最屌的,跑去清华干嘛?

  这个时期的清华,不管是教授数量质量,还是学生规模等等,都是被吊打的存在。

  尽管从名声来看,似乎清华跟北大好像没有多大的差距,其实不然。

  北大真的是目前内地独一档的存在。

  可能在普通人眼里,不管是北大还是复旦,亦或者是清华、南大等等,其实都一样。

  然而在大学这边来说,北大就是最牛的。

  不说其他了,哈工大那边也很牛逼了,但教授的数量和质量也差了北大一筹啊。

  所以,待在北大就很好。

  更别说,西伯利亚冷风过来的时候,去哪都没用。

  “研究生的话,现在还来得及吗?”

  陈国华闻言,倒是没有拒绝,反正他本来就是北大助理讲师,现在只不过是升级为教授罢了。

  尽管十九岁的北大教授,说出去十分吓人。

  可陈国华又不是没有资格,甚至说,当这个北大教授,还是北大赚了便宜呢。

  国外那边,简直不要有太多的大学想要聘请陈国华为教授,甚至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终身教授的待遇。

  跟内地差不多,国外那边的教授也是慢慢从讲师等评级上来的。

  不过,总有那么一些人,可以直接一步到位,无需所谓的评级。

  “现在的话,确实没有多少个研究生了,不过,如果你愿意接手的话,我都想匀几个学生给你”

  听到段学复的话,陈国华连忙摆手道:

  “段主任,您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我就是一个半吊子的老师,都没上过几天的课,就不误人子弟了.”

  前者在出国留学之前,也是在清华、西南联大等学校任职过讲师的。

  而且人家讲学两年多,然后就考到了公费留学生。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的这个公费留学生到底有多难考了。

  所以,人家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更别说回国之后,也是一直致力于数学研究,先后担任过清华数学系主任、筹建数学研究所、在北大任教等等。

  总之,履历很强!

  论教学能力,段学复确实甩陈国华好几条街。

  “这样,段主任,这个学期我就不带研究生了,明年我在看看吧,或者我自己这边,看看能不能找到适合的学生.”

  想了想,陈国华如是说道。

首节 上一节 413/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