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14节

  “可是大哥,那些小人书,我都看过了呀”

  “你还知道看过了呢,书店那边也没有新的小人书了,以后再说吧.”

  陈小梅闻言,还想再狡辩几句,结果被她大哥瞪了一眼,顿时不敢再吱声了。

  老幺对这些书不是很感兴趣,闻言撇撇嘴,转身溜出去找她小伙伴们玩耍去了。

  晚上,于沫离回来了。

  见他又买了这么多书回来,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

  “国华哥,你怎么又买这么多书啊?”

  “哦,想看就买咯,我今天又交上去一篇六万字的论文,如无意外的话,应该能拿一百八十块钱.”

  他的话,顿时让家里的气氛瞬间一滞。

  好家伙,又写出一篇论文了?

  而且还是六万字的论文?

  “娘,现在写论文都这么简单了吗?”陈梨花不敢置信地收回目光,然后扭头看向她母亲问道。

  她是今年上半年才刚刚从南大毕业,当时毕业论文都折腾了她好久。

  而且,这毕业论文,没有稿费!

  可是她弟弟,陈国华在最近这段时间,接二连三地写出论文来,直接让她怀疑人生了。

  云婉裳摇摇头,道:

  “你为什么要跟你弟弟比呢?他不管是做科研工作,还是写论文,都很容易上手的”

  “你七月份就回来京城了,到现在还不知道你弟弟的能力吗?”

  就是因为知道了,所以才更加不敢置信!

第161章 ,露天电影(求订阅)

  一九五九年十月下旬,京城翠花胡同,陈家门口。

  “有人在家吗?”

  骑着自行车的邮局工作人员,身上背着斜挎包,后面的车架上还绑着两个包裹,露出里面的报纸、信件等。

  “来了来了,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儿吗?”

  陈小月看着眼前的工作人员,眼里带着好奇的目光,轻声询问道。

  门口附近,有好几个小屁孩停下动作,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还有几个路过的大妈们也都投来了诧异的表情,这是什么情况呢?

  只听邮局工作人员道:

  “请问您是陈国华吗?这里有一份需要陈国华本人签收的信件,麻烦您让他出来一下.”

  陈小月只好冲门内喊了一声,然后就把她大哥给呼唤了出来。

  “同志您好,我是陈国华,在这上面签字是吧?好嘞,谢谢您!”

  签字之后,陈国华就拿到了信件,当场就拆开了。

  邮局工作人员还笑呵呵地问道:

  “你这同志那么年轻,没想到还是一个作家啊”

  以前,陈国华确实是想当作家来着,可直到现在,潜伏这本小说还在手上,并没有拿出去发表。

  “我不算作家,我就是只是一个文字搬运工罢了”

  陈国华呵呵一笑,看到稿费支票之后,便递给了他妹妹。

  “喏,你看看,我没骗你吧?”

  之前,陈国华说过了,他交了一篇六万字的论文给期刊那边发表。

  后来聊着聊着,家里人都不太相信。

  毕竟六万字的论文,绝对不是那么好通过审核的。

  可是现在呢?

  看着稿费支票上面的数字,还有繁体的大写壹佰捌拾元整,顿时让陈小月尖叫了起来:

  “大哥,真是的是一百八十元的稿费啊,太好了!”

  她这一声尖叫,顿时让邻居的几个大妈们,全都惊呼了起来。

  然后脚步情不自禁地来到陈国华两兄妹面前,导致邮局工作人员暂时也不好离开了。

  不过,邮局工作人员也挺好奇的问了一句:到底是写了些什么?他想回去看看!

  该说不说,对于当作家这件事,很多人还是很向往的。

  便是几位邻居大妈,不也是满脸期盼的眼神吗?

  “我大哥写的可不是小说,而是论文,数学期刊您知道吗?您可以去找一找,大哥,伱的论文在那一期呀?”

  还没等陈国华开口呢,陈小月就已经显摆了起来。

  前者闻言,顿时好笑不已。

  “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期都有,现在这张稿费支票的论文应该是在十一月或者十二月”

  两兄妹的对话,直接把工作人员和邻居大妈都给整懵圈了。

  期刊?论文?

  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不懂不懂,太高深了!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关于陈国华写论文赚稿费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附近的几个街道。

  也就是邮局工作人员来送稿费支票这件事,通过邻居大妈们的口,很快就传出去了。

  范太平听闻此事,还去书店找了一圈,结果却没有找到。

  直到这天傍晚,他刚巧碰到陈梨花下班归来,问了一下这件事,才知道学术期刊这些,都是专门订购的。

  一般来说,类似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二部等单位,就会有这样的期刊了。

  否则的话,就只能去大学里面询问了。

  因为这些都是很高深的论文,一般人根本不会感兴趣。

  听闻此事之后,范太平都蒙圈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儿啊,难怪他无法理解陈国华哪里来的钱买书了。

  大家都是邻居,也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却是比人和猪的差距,还要大。

  物理研究所二部,办公室内的王树迎,看着眼前的专家高仁烈,拿着一本期刊杂志爱不释手的样子,不由纳闷不已。

  “高教授,这本杂志就真的有这么好看吗?”

  “这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它这篇论文,对我来说挺重要的,它解答了我很多的数学问题.”

  见高仁烈头也不抬一下,王树迎更加无奈了。

  当即便要挥手让对方先回去搞研究了,可话到嘴边,便变成了好奇:

  “高教授,这篇论文是谁写的呀?居然能解答您的数学问题?”

  “你是问作者吗?我看看啊,是一个叫陈国华的作者,咦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高仁烈顿时有些奇怪,但想了想,又把这个问题抛到脑后面去了。

  王树迎却是心中一动,道:“能不能麻烦看一下作者简介?”

  不多时,王树迎便知道了这位陈国华是谁了。

  还真是他认识的陈国华,而不是同名同姓的人。

  连北大的教研室里都有一个跟陈国华同姓名的人,全国上下就更多了。

  毕竟陈是大姓,国华这两个字又挺普通的,所以出现同姓名的人,挺正常的事儿。

  然而王树迎是没有想到,陈国华这小子不搞科研了,居然摆弄起了论文?

  数学论文?

  看高仁烈那副专注的模样,便知道这篇论文的价值不低。

  因此,王树迎十分吃惊,陈国华这家伙的脑瓜子,就这么好使吗?

  中科院,华罗庚也看到了那篇数学论文,感慨万千。

  错过了一个好学生啊!

  当初,陈国华缠着他请教数学问题,可不仅仅只是请教数学问题,当然也隐晦地表达过,想要当他博士研究生的想法。

  但当时的陈国华,还只是本科在读或者硕士在读。

  除此之外,那个时候的陈国华,在数学层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很一般。

  跟他在机械制造领域、计算机领域的天赋,差远了。

  也因此,当时的华罗庚,并没有考虑过要收陈国华作为自己博士研究生的想法。

  再后来,陈国华直接跟中科院这边闹得很僵。

  作为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华罗庚不好说什么。

  可也知道,陈国华这样的年轻人,简直就是鲶鱼效应里的那条鱼,肯定是不能够让他进来把中科院的水给搅浑的。

  同时华罗庚也知道,陈国华并没有进入中科院的想法,否则的话,后者也不会一直避免跟中科院接触了。

  到了现在,陈国华都被上面暂停搞科研咯,只能够当一名教书匠了。

  虽说华罗庚也不知道有关部门那边,到底收集了多少关于陈国华的证据、举报信等等资料。

  但华罗庚也清楚,以陈国华现在的情况,当一个教书匠,无疑是最合适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陈国华居然写起了论文,而且一直在发表论文,十分高产。

  就好像这些数学理论研究,对他来说,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另一边的办公室内,蔡尚思他们几人也都注意到了这一期的数学期刊。

  “老孙,你说陈国华他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构成的呀?为什么他在数学上还有这么好的天赋?”

  看着上面的论文,鲁小石顿时忍不住酸道。

  孙宗鹏闻言,翻了个白眼:

  “我要是知道的话,我还用得着在这里吗?”

  人体大脑绝对是最复杂的器官,没有之一。

  他们这一群研究员,搞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等元器件的设计工作,都勉勉强强。

首节 上一节 314/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