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08节

  因此,即便他再伤心都好,就像现在,他也只能强忍着。

  “好了,这件事我知道了。”

  沉默了许久,陈国华开口道:

  “我不方便回去,你们替我给大家捎句话,该配合就配合,不能够消极怠工。”

  “如果未来我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去,肯定会继续带领大家攻克更多的科研难题”

  “反之,大家也不要因为我,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而且这个材料科研所由谁领导,其实重要性并不大”

  后面的话,陈国华说不下去了。

  由闵乃大他们这群人来带领的话,陈国华敢保证,只怕不出半年,就会民怨四起。

  要知道,华居佐、裴益民他们这些人,可都是去年刚毕业的年轻人,最多也就是二十岁左右。

  很年轻,对功劳肯定是非常渴望的。

  以前跟着陈国华,还能经常有科研成果,现在跟着闵乃大他们,可能一两个月没有科研成果,他们还能憋得住。

  但时间一长呢?

  所以,陈国华即便不说,马云禄、李寿同他们也应该能够想到这些。

  更何况,团队当中,还有裴益民这样的刺头。

  没有了陈国华的压制,这些刺头们,绝对会释放天性的。

  一旦压制不住这些年轻人,闵乃大他们灰头土脸地离开科研所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陈国华没跟马云禄、李寿同他们说得很透彻,简单几句,便让他们先回去了。

  反正目前肯定是不可以消极怠工的,要不然,少不了苦头吃。

  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陈国华叹了一口气:真是多事之秋啊。

  转眼又是第二天,其他都一切正常,唯独北汽制造厂这边,就不太好了。

  闵乃大他们是花了两天时间,这才终于把科研所给彻底掌控下来了。

  办公室里,祝永年正在翻阅着陈国华之前留下来的运算器改进技术资料。

  物理研究所二部的几名研究员,此时还在等着他的回应。

  只因为目前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而祝永年作为晶体管计算机的运算器元器件项目的领导者,原本对于现在陈国华提出来的集成式计算机的运算器是嗤之以鼻的。

  毕竟祝永年认为,短时间内来说,不太可能完成集成式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前几天,在闵乃大等人的争取下,也征得了王树迎他们二部的首肯,于是这才接手了材料科研所。

  只不过,现在接手之后,祝永年才发现,陈国华的设计方案是非常牛逼的,但技术层面的细节,却让人毛骨悚然。

  把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放在巴掌大小的晶圆芯片上面,这怎么可能呢?

  一百微米的晶体管,已经被制造了出来,这一点祝永年十分确定,因为他看过了。

  并且,目前北汽制造厂已经在投建生产线了,其他军工企业也都预定了订单。

  前面一段时间,就因为这个一百微米晶体管的事儿,上面没少讨论呢。

  毕竟按照陈国华的意思,那就是生产出来之后,卖给外国人赚外汇。

  上面的领导们都为了这件事吵翻天了,大家的意见都各不相同。

  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这边,特别是祝永年看来,把晶体管卖给外国人,那就是资敌的愚蠢行为。

  计算机可是未来‘发展规划’的四项经济措施之一,而晶体管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么重要的科研技术,怎么可能拿出去给外国呢?

  以外国人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实力,只要有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岂不是很快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祝组长,请问您是否可以解答我们的问题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一会儿,二部的研究员有些忍不住了。

  祝永年闻言,不耐烦地挥手道:“我这不是正在看嘛,你们先去做其他研究吧,等下我再来找你们.”

  二部的几位研究员没办法,只好无奈地转身出去了。

  一边走,一边还不忘小声嘀咕了一句:真是磨叽,不懂就不懂嘛,还说什么让我们等?人家以前陈主任在的时候,那可是立马回答,都不带一秒钟的犹豫.

  办公室内坐着的祝永年闻言,顿时气得脸色发青:混蛋!

  另一边,吴几康也是被怼得哑口无言,除了无能狂怒,也不知道能干嘛了。

  事实上,一开始他接手这个所谓的芯片制造研究车间,听闻是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他还有些诧异呢。

  尽管他不是专业搞光学研究的,但作为记忆磁芯材料的研究专家,触类旁通之下,这个所谓扫描电子显微镜,还不是手到擒来?

  结果,当他看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组成名字时,顿时就有了一种不祥预感。

  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主机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部件罢了。

  还有什么探测器、监控器等等之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搞什么天文研究呢。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那些第一次看到科幻电影的清朝人一样,只觉得三观炸裂。

  材料科研所有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然而这台计算机的主机,总不能是当做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一部分吧?

  真要是这么搞的话,还怎么进行科研?

  可聂景忠、王宝柱他们都说过了,当时陈主任就是这么说的。

  又是陈主任!!!

  吴几康无奈,只好沉下心来,查阅之前陈国华留下来的那些技术,说什么也要掌控这个芯片制造车间。

  傍晚,裴益民、齐北、马云禄等十几人再次来到翠花胡同找陈国华。

  后者正在看书呢,倒是真的十分悠闲。

  “陈主任,我们来看伱了.”

  他们十多人,买了大梨过来,进门就开始喊了起来。

  九月份是大梨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市面上都有不少梨子卖。

  前几天,陈国华还特意去外面买了不少大梨。

  嗯,他是特意在外面换了衣服,把头发什么的都换了一下,直接去鸽子市那边买的。

  经历过这一次的事儿之后,他变得谨慎多了。

  “来就来,还带什么梨子啊?等下带回去”

  陈国华呵呵笑着起身迎接他们,还不忘客套一句。

  裴益民他们坐下来之后,就开始有模有样地说起了今天的事儿。

  今天是月底了,是闵乃大他们接手材料科研所的第四天了。

  “陈主任,没有你的话,我们真不习惯,你都不知道,今天那个闵教授啊,明明什么都不懂,还要装很懂的样子.”

  “碳纤维材料是一种新材料,连我们都搞不清楚的事儿,他还说很简单,然后今天我们真遇到一个技术问题了,问他的时候,他还在支吾着说,还没看完您的技术资料呢”

  “就这?”

  齐北的吐槽,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就连马云禄也忍不住说起了祝永年教授。

  李爱民也吐槽起那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陈启宏专家,说他也是真的不懂晶体管技术。

  “陈主任,不是说之前这位陈启宏专家是我们内地首次研发出晶体管的专家之一吗?他怎么好像什么都不会啊?”

  “除了给我们科普一些基础知识外,更深入的一些技术,他就完全回答不上来了”

  陈国华闻言,呵呵一笑:

  “关于这个问题,你要问我他们咯,我哪里知道这些啊?”

  还能是什么原因?

  现如今,材料科研所都已经拿出一百微米的晶体管了,再继续研制的话,那就是几十微米的晶体管技术了。

  几十微米的晶体管,在六十年代绝对是非常炸裂的高科技,一般人还真的不行。

  “不过这样也好,估计他们也很快知难而退了吧?”

  裴益民等人十分乐观地说道:

  “到时候陈主任你就可以重新回来了,如果你不回来的话,今年年底之前,我们肯定没办法制造出一千万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了.”

  “对啊,还有我们的碳纤维也是,唉,没有陈主任在,我们怕是难咯”

  陈国华顿时笑骂道:

  “你们少给我戴高帽,没事儿就赶紧给我滚蛋”

  “主任,不留我们吃顿饭啊?”

  “你们十几人啊,想把我吃穷吗?”

  笑闹之后,他们赶紧撒腿就跑,至于说那些梨子,他们根本没拿走。

  毕竟陈国华一个人,还真搞不掂他们这么多人。

  客厅里的陈恭禄他们,看见这一幕,都笑了出来。

  不管陈国华是否有工作,只要他每天都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好心情,大家也就放心了。

  “大哥,大哥,我回来了.”

  外面玩耍回来的陈小敏,隔着老远就呼喊了起来。

  自从前几天罗峰他们这些人陆陆续续来过翠花胡同之后,之前关于陈国华是特务的谣言,也不翼而飞。

  所以,陈小敏她还能出去跟那些小伙伴们玩耍。

  只是,她的小伙伴们少了好几人。

  因为那几人说过她大哥是特务,所以她不跟这些小朋友玩耍了。

  “回来就回来了,喊那么大声干嘛?”

  陈国华摸了摸小家伙的小脑袋,却见她嘻嘻地开口:

  “大哥,刚才我们在外面看到了好多好漂亮的汽车啊,一排排地从我们这里经过,还有摩托车”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听说他们是什么领导人?哦,对了,是赫鲁什么夫,哎呀,我忘记了,反正就是来我们国家访问的”

  听到这里,陈国华心中顿时了然,今天已经是月底了,北方那些人也该来了。

  从五月份一直聊关于长波发射站主导权的事儿,以及内地想要造核潜艇这件事,希望可以得到北方的支持。

  结果不言而喻嘛,双方都不肯退让。

  现如今是赫鲁这家伙来了,而且这混蛋还是刚去了北美,吃了瘪之后才突然想要来内地的。

  根据媒体的汇报,赫鲁这家伙去北美那边,提出了两个特殊的要求。

首节 上一节 308/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