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52节

  想到这里,陈国华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看望一下马秉裕这小子了。

  穿上军大衣之后,陈国华离开了翠花胡同,直奔城外的海淀而去。

  “同志您好,我来你们这边找我同学,他是你们学校农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叫马秉裕.”

  京城农业机械化学院校门口,陈国华停下自行车,冲门口的保卫人员微笑说道。

  同时,他还不忘拿出自己北大学生证。

  这个时代的证件并不算十分普及,但在京城这个首都,那可就必须普及了。

  上面还有他的黑白照片,倒是让保卫人员一下子就看清楚了。

  眼神的敬意,也是十分明显。

  “农学专业教学楼应该是这条道的第二栋楼的二楼,您自个儿进去找人问问吧。”

  听着对方的话,陈国华忙不迭地表示感谢。

  北大学生证就是吊,完全就是通行证嘛。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北大,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甭说其他了,光是两年前的一二等级教授评定,北大这所高校以三十八名一级教授和六十一名二级教授的数量冠绝全国所有大学。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北大的地位了。

  脚蹬着自行车,陈国华很快来到了教学楼,找到了马秉裕。

  后者正巧课间换教室的时候,就被陈国华给逮着了。

  “窝草,老陈你怎么来这儿了?你不忙吗?”

  马秉裕特别吃惊,也十分高兴,还给了陈国华一拳。

  自从上大学之后,他就住校了。

  周末偶尔回城里一趟,没办法啊,十多二十公里的距离,住在学校寝室更好。

  哪里像陈国华这家伙,还需要去朝阳门那边上班,所以不住校。

  也因为住校的原因,加上陈国华最近这段时间以来,确实很忙碌。

  加上王学国去了哈工大,梅丽华和冯悦去了魔都那边。

  人不齐,导致大家在国庆的时候都没有聚过一次。

  也就是罗峰他们三人,分别于不同时间,来找过陈国华几次罢了。

  “忙啊,但再忙也得来看看你啊,你小子还没找对象呢?”

  陈国华呵呵乐道,跟对方勾肩搭背地客套了几句,就询问起对方的专业课程来。

  聊到专业课程,马秉裕顿时满脸头大。

  不停地跟陈国华吐槽了起来,难难难!

  一是农学专业太难了,现在是第一年,还不需要下地,还算是好的。

  二是农学这个专业,学得很杂,还需要学其他学科的知识,搞得他头大如斗。

  以前他还觉得农学专业也就那样,肯定比陈国华之前选的计算数学专业要好多了。

  毕竟农学嘛,不就是跟种地有关系的嘛。

  种地而已,谁家祖上还不是农民呢?

  马秉裕自己的学科知识也很一般,特别讨厌数学和化学这两门科目。

  当初选文理科的时候,还是他父亲逼着他选理科的。

  就连农学专业,也是他父亲的建议。

  也因此,进入大学之前,马秉裕天真地认为农学专业比计算数学等专业,要简单不少。

  结果,他草率了!

  陈国华耐心地听着对方的吐槽,并没有打断对方。

  只不过,两人聊了没一会儿,到上课时间了。

  于是,陈国华也只好继续留在教室里面,跟马秉裕一起上课。

  这可是专业课,学生并不多,也就是三十三人罢了。

  因此多了一个陈国华,很快就被上课的老师发现了。

  现在可没有什么逃课的说法,谁要是敢逃课,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也没人逃课,毕竟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还是很自觉地上学的。

  “这位同学,你应该不是我们班的吧?怎么坐在我们教室呢?”

  本以为可以躲过一劫的陈国华,没想到还是被老师喊了起来。

  “老师您好,我是陈国华,是他的高中同学。”

  站起来之后的陈国华,十分尊敬地说道:

  “我不是有意打扰老师您的课堂纪律,我只是对农学专业感兴趣而已,加上我同学他说您讲的课非常好,所以我想旁听一下,希望老师您别介意。”

  一记马屁送上,陈国华希望对方高抬贵手。

  很可惜,老师齐希韶却没有放过他的打算。

  齐希韶先是看了一眼他旁边的马秉裕,接着好奇地问道:

  “既然你是马秉裕同学的高中同学,那么你现在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呢?你现在不用上课的么?”

  后者当即举手,然后想站起来替陈国华说几句。

  但陈国华却已经抢先回应了一句,“老师您,我是北大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已经向我们主任徐献瑜教授申请了在家或图书馆自学。”

第113章 ,经费(求订阅)

  嗡!

  整个农学专业的同学,全都回头看向陈国华,投去了好奇而震惊的目光。

  好家伙!

  考上北大也就算了,居然还申请了自学?

  而且看样子,陈国华他们的北大教授还同意了,否则他怎么可能在周二这样的时间跑来京城农业机械化学院呢?

  马秉裕倒是不吃惊,毕竟之前他去翠花胡同找过陈国华几次,当然知道后者的近况。

  齐希韶闻言,表情惊愕地问道:

  “你是北大的学生?你们教授还允许你自学?计算数学是什么专业?是数学专业么?”

  很明显,计算数学这个专业,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是的,老师您看,这是我的学生证。”

  陈国华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学生证拿了出来。

  丢人呐!

  堂堂一个北大学生,只能靠一张证件来证明自己的学生身份?

  但这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何况,刚才他都说了徐献瑜教授的名字了,对方也没有听说过,他也只能这样了。

  “计算数学是一门关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

  除了拿出学生证之外,陈国华还给对方解释了一下这个专业到底是干嘛的。

  尽管齐希韶也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他不是教授,属实是没有接触过这些。

  听到这里,他已经确定了陈国华就是北大学子。

  于是就把陈国华的学生证还了回去,还好奇地感慨道:

  “想不到我居然也给北大学生上课了?对了,伱喜欢农学的什么部分?”

  接下来的课程就好玩多了。

  反正就是因为陈国华在教室里,导致马秉裕他们班上的同学,全都十分认真。

  而且齐希韶也想试探一下陈国华这位北大学子的成色,在课堂上提了几个问题,都是让他来作答的。

  后者的回答,当然是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啊。

  不过这些都只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陈国华这个后世的人来说,问题并不大。

  下课之后,陈国华就拉着马秉裕出去外面走廊聊天了。

  他可不想跟后者的同学闲聊浪费时间。

  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跟马秉裕聊一聊关于大棚蔬菜的事儿。

  “这个恐怕很难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内地现在根本没有像样的塑料薄膜,而且还死贵死贵的,怎么搞?”

  马秉裕闻言,直接摇头道。

  大棚蔬菜这东西,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了。

  十九世纪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发明了大棚技术,那个时候就叫温室大棚。

  不过一开始是普通的大棚,加上通风、灌溉、加热和照明等技术。

  后来就是塑料薄膜的发明,也被应用在了温室大棚上面。

  但成本的原因,温室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自然是非常昂贵的,普及成为十分困难的问题。

  民国时期,内地的蔬菜大棚主要是栏杆和竹木为框架,搭配草帘、竹帘等材料来覆盖。

  但这些技术的限制,是非常明显的。

  外国的塑料薄膜大棚,很多学农学的学生或者老师都知道,毕竟这东西书本上就有提及过。

  “我当然知道啊,要是没有难度的话,我还来找你干嘛?”

  陈国华没好气地说道:

  “我这才刚提出来,你就直接否决了我的提议,你这样不行啊.”

  先是给马秉裕这小子一顿训斥,纠正对方的思想观念之后,他这才接着说道:

  “要干大事儿,就不能因为有困难,直接选择退缩。”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嘛,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所以,这个温室大棚种菜的事儿,我就拉你小子入伙了。”

  “你们学校有没有像样的地儿啊?到时候我找到材料之后,直接找你们学校申请”

  马秉裕闻言,只能说佩服。

  但,关于申请土地的事儿,只怕很难做到了。

首节 上一节 152/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