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26节

  现在看来,这个伟大的时代,果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啊。

  “既然这样,那我报名跳高和三千米,总可以了吧?”

  长跑的话,他觉得他还行。

  短跑的话,还是算了。

  而且这个运动会,重在参与嘛,名次什么的,很重要吗?

  “这次运动会的奖励还挺重的,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奖品”

  白礼春接着来了一句,陈国华顿时两眼放光。

第101章 ,计算数学(舵主加更)

  能光明正大地获得这些奖品,陈国华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啊。

  他是没有想到北汽制造厂那么大方,居然搞来了这么多奖品?

  估计是第一次举办,加上现在都已经是大几千人的大厂了,肯定要办得风风光光一些嘛。

  “主任,哪个项目的奖品是最多的?”

  陈国华连忙追问,白礼春却呵呵笑道:

  “田径运动会嘛,自然是百米冲刺和两百米等项目最有看点了。”

  听到这两个项目,陈国华直接翻了个白眼。

  他宁愿去跑三千米,也不愿意跑一百米。

  看似一百米可以在短短的十几秒内跑完,可是非常辛苦啊。

  再说了,别人肯定也知道百米冲刺奖励最多,含金量更高,那肯定会下死功夫啊。

  这玩意儿可不仅仅是看天赋,也看后天的努力程度啊。

  反正陈国华不会选择这一项的。

  算了就三千米和跳高吧,其他不选了。

  跳高他还有一点把握,三千米也是随缘了。

  报名结束之后,他就没继续关注这件事了。

  不过,第二天清早起床的时候,他却出去跑步了。

  于沫离这个美少女也跟着一起跑步,就沿着北河沿大街到长安街这一段路跑个来回就差不多了。

  三千米也就是三公里罢了,平时这样跑跑步,锻炼身体还是很不错的。

  “国华哥,跑慢一点,我追不上你了。”

  美少女在身后气喘吁吁的,显然是缺乏锻炼导致的。

  陈国华自从穿越之后,就没少锻炼身体,因为他很清楚,想要活得长久一些,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少不了的。

  虽说躺平很舒服,但却是很容易引来疾病,非常不妥。

  “好,跑慢点。”

  回头笑看着美少女,陈国华主动放慢了速度。

  等到两人跑完步回到家的时候,云婉裳已经做好了早餐。

  “大哥,你们去跑步怎么没叫上我啊?”

  院子里的陈小敏,嘟着嘴巴,满脸的不高兴。

  昨晚陈国华回来之后,就说了运动会的事儿,也确定了从今天开始,每天早上都会进行跑步锻炼的计划。

  然后三小只也都报名了。

  结果她们一大早却起不来,这会儿还责怪起了她们大哥,简直没道理。

  “明天早上你们再参加吧,五点半准时起床,四十五分出发,过时不候。”

  陈国华回了一句,便去洗漱了。

  这么早起床,自然是需要去接应一下于沫离了。

  要是都像三小只这样懒惰的话,那就别想跑步了。

  吃过早餐,陈国华就回工厂上班了。

  骑着自行车的他,看到厂区门口的罗树江科长,想起了之前还想找对方练武的事儿,不由失笑了一下。

  练武是没法练武了,不是罗树江不肯教,而是陈国华根本没有时间和财力。

  练武都需要毅力的,靠时间磨出来的。

  除了能吃苦耐劳之外,还需要有钱购买药酒才行,还需要有足够的营养,否则都是瞎扯。

  罗树江倒是把练武的关键、技巧什么的,都告诉陈国华了。

  可后者听完之后,直接摇头。

  跑跑步,锻炼身体就可以了,还是别把自己弄得跟非正常人一样,那就难搞了。

  毕竟罗树江的手,看起来就十分不正常。

  两个巴掌的正反面,关节上面的茧子,比陈国华的小拇指厚度差不多。

  可想而知,这得有多么可怕了。

  时间过得飞快,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陈国华每天的生活规律了不少。

  除了每天需要锻炼身体之外,他母亲更是从城外托人买了不少老母鸡回来炖汤。

  不是每天一只老母鸡,而是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一只老母鸡。

  她确实是有钱,即便她不在南大任职,每月的稿费也有上百块钱。

  所以现在是变着法子,可劲儿补偿陈国华。

  这也导致了三小只,最近一段时间的体重也上升了不少。

  看起来还是瘦,但跟一个多月前相比,就顺眼多了。

  如果是跟半年前相比较,那就是胖了。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八月份也很快过去了,九月份马上就来了。

  本月最后一天,陈国华请了半天假期,领着三小只报名去了。

  陈小敏才五岁,也被他安排去上学前班了。

  如果接下来一年,她学得好,那明年九月份,便让她直接读一年级。

  反之,就继续读学前班吧。

  现在陈国华不差这一两块钱的学杂费了,直接给她安排读书就可以了。

  省得天天他母亲那么老了,还要盯着小家伙读书。

  这个时代读书,城市和农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农村的学费或者说学杂费,按照上级命令,贫苦家庭可以申请用柴火等作为学费的。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两捆柴就差不多了。

  还有些学校就更简单了,直接在寒暑假的时候,让学生拾麦子、挖药材等勤工俭学的活动。

  但如果是城里的孩子,那就不同了,小学是五年的,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八毛钱。

  语本费另交,也就是书本费,这个大概是四到七毛钱左右。

  所以,给陈小梅和陈小敏两个小家伙报名,学费是一块六毛钱,书费的话,前者七毛钱,后者四毛钱。

  总共加一起,也才两块七毛钱。

  反倒是陈小月报名初二的报名费,光是每学期的学杂费就需要一块五毛钱。

  课本费的话,总共需要两块六毛钱。

  如果是初三的话,还会多一门化学,那就需要多交三毛钱了。

  所以,陈小月一人的费用就需要四块一毛钱了,加上两小只的费用,便是六块八毛钱。

  这就是很多农村人难以供应小孩上学的原因之一。

  学费可以免,但书本费这些却是免不了的。

  给三小只报完名之后,陈国华一行人又去了北大燕园。

  他自己也需要报名啊,不过呢,他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甚至他还能领不少东西回家呢。

  来过几次北大的陈国华,刚踏进校园就察觉到了不同。

  有不少黑乎乎的人背着被褥,或是背着布袋行走在燕园的校道上。

  这些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见谁都乐呵呵的,还特别容易脸红。

  见着一些穿着裙子的女同志,还害羞不敢看。

  只能等人家女同志走过去了,他们才敢偷偷回头瞧一眼。

  新生开学,北大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有不少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地区,所以他们才会看着那么黝黑。

  估计他们应该刚参加完夏季农作物收割的繁忙收获季吧?

  于沫离和三小只的心情都十分雀跃,跟着陈国华走进了报道的办公室。

  “老师您好,我是陈国华,是今天来报到的大一新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处门前排了不算长的队伍,没排多久,很快便轮到了陈国华,于是他便把自己的通知书递了过去。

  瞅他自信满满的样子,跟其他农村地区来的学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同时,陈国华还提供户口本、街道办证明文件等之类的相关文件,提出了不住校的申请。

  接待处的老师也不见怪,毕竟北大的学生,就有不少是住在京城里的。

  从城里到燕园也就是十五公里而已,甚至有些住得近的,也就是十公里左右,坐公交车上下学完全没有问题。

  这时代很多工人都是住在城里,然后在城外上班的。

  比如梁大栋、赵玉枝等,他们就是住在南锣鼓巷,但却是每天走路或者骑车去城外上班的。

  尽管如此,接待处的老师还是善意提醒道:

  “这位陈国华同学,伱要知道北大是城外,我看上面街道办写的你家住址是在东城的北河沿大街,这可是在故宫附近,距离我们燕园可是有十五公里之遥啊”

  每天都要跑这么远的路,即便是骑自行车往返或者乘坐公交车,那也是挺麻烦的。

  学习效率会变得很低。

首节 上一节 126/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