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佳卫导演去了柏林担任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他的电影《一代宗师》也作为开幕影片…
然后有一部电影被大家拿出来讨论,对的,沈旭东的《一代宗师》…
提起沈旭东,很多人说他是一个奇迹!
确实,我只要稍微一提出作品,伱就条件反射的想到名字,这就是他的魅力!”
“你们应该知道他是谁,我们掌声有请沈旭东!”
镜头给到沈旭东,灰领衬衫,修身牛仔裤,简单碎发,看着就很干净舒服,对了,还有装逼专属的黑色镜框…
“大家好,我是沈旭东。”
等现场稍微安静了,沈旭东开口:“我今天想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入圈的…”
“很多人知道我,是因为《天下第一》这本小说,这个小说的创作来源是因为我在西祠胡同论坛跟人吵架…当时金庸改编剧比较火,我室友家里又做杂志的,他建议我写几篇关于金庸武侠的评论,赚点零花钱…然后我些了好几篇关于令狐冲、丘处机、陈家洛的文章,有一些支持者,更多的是反对者,他们最常引用的一句话‘你又不是武侠写手,凭什么揣测金庸的作品’…然后我就写了《天下第一》!”
“其实我考中戏戏文系,是因为我觉得编剧很伟大,翻开中国戏曲史,谁是书本上公认的梨园领袖?是写出了《窦娥冤》的关汉卿,写出了《倩女离魂》的郑光祖,写出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白朴,写出了《汉宫秋》的马致远,还有写出了《西厢记》的王实甫以及被称为五百年一大家的汤显祖。”
“所以,我开学自我介绍,说的是‘我之所以学戏文,是想给陈楷哥、张艺某写剧本,我觉得他们就差一个好的编剧了!’然后全场哄堂大笑!”
“所以,我后来自己做公司,重点项目的主导基本都是编剧…”
“说回入圈的事,其实在中国做影视行业,要么你家里就是做这行的,要么你家里有钱或者有权…一般人是入不了行的…很封闭的一个圈子。”
“我算是很走运的,我们班三十人,我算是唯一一位白纸入行,其他人要么是这个制片厂领导的侄子,要么是已经是有些名声的名作家…但老师收了我!”
“不进专业院校不等于没水平,但一定等于没人脉关系。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不是质检证书,但一定是人脉通行证,尤其是跟文艺相关的!拿到这张门票,才有在圈子里说得上话的师父、师兄、师姐弟妹,领你进门。举个例子,巩利老师,她就是天赋异禀,如果不是上了中戏,也不会认识去她们学校找演员的张艺某!”
“做编剧的更是如此…”
第937章 开杠(33)
韩憨、郭景明两位卧龙凤雏,绝对能代表八零后作家代表进入中国文学史了。
其一的作品虚无浅薄、矫揉造作、空洞贫瘠、毫无灵魂,堪称当今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文学史应当记住他的作品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要让后人看到这个时代的浮华土壤之上,曾诞生和风靡怎样的文学。
其二是央媒定调为“当代文坛最大丑闻”的主角、被港媒称“诚亡耻寒”的“公痴韩憨”,有绝对实力角逐当代文学骗子的头把交椅。
文学史也应当让后人记住,曾有这样一个胸无点墨的半文盲少年,也能著作等身、被包装为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甚至得到“当代鲁迅”的美誉。
这就是我们的小时代!
两个成长于“呼啸年代”的八零后作家,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一币两面——一面是浮华,另一面是谎言。
韩憨成名…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偏偏躲开有公证的作文大赛现场,成功运作了补试,监试的偏偏是他爹的朋友,还只有一人,结果还是一等奖!
对了,方舟子大战韩憨之后,《南都娱乐周刊》记者问郭景明:如果有一天方舟子指责你代笔,你怎么证明自己呢?
郭景明回答‘分分钟把我关到一个屋子里写一本书给你看!’
直接打脸了韩憨所谓的‘作家没有办法自证’这句话。
沈旭东的回答,让现场有些骚动——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的意思是指责韩憨…
撒贝宁赶紧控场:“好,下一位。”
然后一个戴眼镜的小胖子站了起来,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两个意思:怎么看待现如今的追星现象还有…怎么看待‘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句话。
哟,都很有难度。
第一个问题,关于追星,沈旭东回答:“最开始我也不理解,且大为震撼,尤其是知道很多粉丝追星花了五位数的时候,我自己都舍不得花那么多钱在自己身上!
我以前挺喜欢周杰伦的,但我也没买过他的正版专辑…后来,我们公司开始做艺人经纪,慢慢了解了一下,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追星能给她提供一种“遥亲感”和在粉丝群体中间的一种“群体认同感”。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她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痛苦。”
“追星,是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父母和老师都不再是自己崇拜的对象,而偶像看起来很美好,自己内心也希望变成偶像那样完美的人,受到众人瞩目,所以把这种想法投射到偶像身上,同喜同乐。”
“…这种事情其实是人生的一段经历,没什么好说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化,极端现象让追星变了味,价值观缺失偏倚,社会伦理被抛到了脑后,甚至涉嫌违法犯罪…这是要社会关注的!”
“至于伱说的戏子事天下知…其实是平台报道,让我们有了戏子事天下知的错觉,平台其实爱的是流量,不是戏子,相比赞美英雄,多数人更热衷于贬低戏子,既然流量在戏子这边,那平台自然也顺应民意到处推戏子。
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在一个充满战乱的国家,不可能也不会出现“娱乐明星生活天下知”的状况的!
此外,我党成立至今,有名有姓的烈士三百多万,无名英雄两千多万。普通人安居乐业,知道珍惜,就不负烈士英魂了…历史只会铭记英雄,不会铭记戏子!”
……
沈旭东回答的很真诚…
其实这些东西后世无数人讨论过,根本不算什么难题。
沈旭东有点失望…
就这?
不是说刁钻问题吗?
然后有个女的站了起来:“旭东,我们都知道你在美国做了很多恐怖惊悚片,你是不是喜欢这类电影?”
“我对电影没有什么偏好,非要说的话,我个人喜欢逻辑性、故事性强的电影,之所以做恐怖片,原因很简单,便宜而且容易收回成本…”
“所以,你是为了钱才做的那几部电影?”
沈旭东点头:“对呀,《人类清除计划》、《鬼影实录》就是冲着赚钱拍摄的…你难道以为我去美国,去好莱坞是为了建设好莱坞文艺事业?”
“那你怎么看好莱坞电影?”
沈旭东摇头:“我就不说了,说了你们也不喜欢…”
好莱坞电影,就是在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之中,再进一步地降低它们的理解难度——不要绕圈子…把故事剁成肉泥…一勺勺直接喂给观众吃。
你不吃,拒绝了,就是说明——自己长大了,受不了那些更粗俗且毫无新意的影视作品。
资本运作的核心逻辑,也可以说是几大制片厂的惯性生产的保守思维,它们绝对不是搞艺术的人儿,也不会热爱创作。
他们拍电影只在意电影的票房:核算好制片的成本,比方说拍摄花多少钱、演员片酬付几钱、宣发要几个铜板…给院线及其他合作公司分成以后——到手净利润?
这就是他们拍电影的惟一目的。
估计这位想让那个沈旭东吹一波好莱坞,可惜,沈旭东压根不买账…
撒贝宁又控场:“导演对电影的审美跟我们普通人的审美确实不太一样…”
最后,马昊终于出手了:“我觉得你在退步,你的第一部电影《杰出公民》,然后是《飞行家》,之后又有《一代宗师》…但我看了《唐人街探案》的预告,感觉是一部纯喜剧…”
沈旭东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觉得《杰出公民》非常好,《飞行家》也特别棒…但我不喜欢《泰囧》这类的电影…我感觉电影应该要有艺术性,这样才能留名影史!”
其实,他说的没毛病,站在影史角度来看,1960年代最受欢迎的美国或西方商业片有多少人记得?但戈达尔的作品却被一直学习!
所以,21世纪的10年代最受欢迎的商业片最终会被遗忘…
能留下历史印记的或许我们现在觉得小众的文艺片!
沈旭东笑了笑:“这个要看类型还有电影立项的目的,《杰出公民》、《飞行家》我就是抱着冲奖的目的写的,包括《一代宗师》也是想证明自己可以拿奖,但《唐探》是一部春节档贺岁电影…”
“所以,你要从文艺性彻底倒向商业性?”
“我建议你可以等柏林电影节的结果,张艺某导演的《大佛》就是我的剧本,此外,还有一部《万箭穿心》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两部电影都在三月公映…”
“我想说你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要拍商业片呢?”
沈旭东忍不住了:“你看过几部电影?什么是印象派?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先锋派?什么是学院派?
知道吗?
商业片并不是和烂片挂钩,同样艺术片也并不等于好电影!
好莱坞,要是没有文艺片,整个好莱坞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要是没有商业片,那整个好莱坞基本等于死绝了…
都2013年了,怎么还有鄙视商业片的人?
拍电影就是个商业行为,顶多分个film和art flim,那也是针对大众市场和小众市场的区分,在我看来,所有的电影,只有优秀、平庸还有烂片之分…”
第938章 催婚实录(13)
确实很容易让人发火…
不过他提的问题,其实是‘网上很多人’关心的东西——你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不追求艺术?
这个问题就很…以沈旭东的眼光来看,就很无语。
他拍电影,就是看他的个人喜好而已。
沈旭东虽然没有发脾气,但气势很强,马昊是杠精不假,但…也只是二十岁不到的小伙,被吓到了…
赶忙解释了一句,他理解的商业片就是明星多,宣传给力,他还举了个例子——《快乐到家》…
“不好意思…我刚刚有点失态,”沈旭东摆手道:“你说的也没错,现阶段一部电影能否大卖,除了电影本身,宣传占比50%以上…你说的《快乐到家》,那就是纯纯的烂片,拍摄的目的就是圈钱,能卖8000万票房,主要是因为《快乐大本营》的影响力…算是IP变现的一种方式…
能圈到到钱,说明他们的粉丝愿意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还不成熟…
不过,随着观众审美的进步,市场会越来越成熟,电影能否大卖,最重要是看电影本身…我们已经在慢慢进步了,伱看以前,能卖座的只有大片…”
“《泰囧》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做好类型化、娱乐化,也可以票房卖座!”
“那《一九四二》为什么不卖座?甚至口碑也不怎么样?”
“…档期不对,而且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票房,就好像江闻老师的《太阳照常升起》,属于艺术表达自我的需求,自然不是为了卖座,甚至可能也不是为了口碑。至于口碑…众口难调,大众审美是个奇妙的东西,有时候好的出奇,大多数时候就那样,不然爆米花电影也不会卖的那么好。”
“好的,谢谢旭东!”
撒贝宁最后总结一句:“其实艺术和商业从来不冲突。没有商业的土壤,哪有艺术的生长呢…”
……
节目结束后,已是深夜,沈旭东简单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出了演播厅看夜空。
显然京城的夜空并没有什么看头,远不如夜景来得震慑人心。
撒贝宁跟了出来:“沈总,不好意思…”
沈旭东疑惑:“怎么了?”
“刚刚青年代表的提问…”
“没事,其实他们的提问都挺外行的,跟网上的我哪敢有关心的东西很相似,我回答他们的问题就等于回答网友质疑了…”
撒贝宁靠在栏杆上:“我听说PPTV的《了不起的挑战》还有《明星大侦探》,都是您邀请我的?”
“嗯,我点的名!”
“能问一下为什么嘛?”
“你有能力啊,而且…合适,《明星大侦探》是一档跟案件有很多关系的节目…最关键,我打听过了,央视并不介意主持人接私活…PPTV只是网播,我们又不是竞争对手!”
央视这几年在这方面规定越来越松,他们也拦不住主持人赚钱…
央视有很多束缚的,比地方卫视严重多了,有些事,卫视能做,央视不能做!
接广告、走穴什么的有些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且言论的管控更严格,也更没有自由…
所以,老毕没了。
很多主持人受不了央视,选择离开…
顿了顿,沈旭东补充一句:“央视的主持人里,只有你有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