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已经走到他身边:“出什么事了?”
“服装网店那边出了点问题。”
李景简短地解释了情况,然后看向她,“魏佳姐,这边的测量数据你先继续,我得回去处理一下。”
魏佳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她看了看手表,现在是早上八点半,如果李景现在回去,来回路上加上处理问题,至少要耗掉大半天时间。而他们只有三天时间来完成样板区的方案。
“需要我帮忙吗?”魏佳问。
“不用,你们继续。”李景摇摇头,“现场的情况你帮我多拍些照片,各个角度都要,尤其是那面爬山虎的墙和已经硬化的地面。晚上我们碰头讨论设计思路。”
“好。”魏佳认真点点头,“那你快去吧,这边放心交给我。”
李景转身离开工地,开车直奔株市开发区。
既然陈丹琳电话联系不上代工厂,他打算开车直接过去。
路程一个小时,自己还有时间。
路上,他拨通了老周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他又连续打了几次,结果都一样。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里蔓延。
车子驶入株市开发区,停在宏达服装加工厂门口。
李景下车后发现,原本热闹的厂区此刻静悄悄的,大门紧闭,透过铁门的缝隙能看到院子里乱七八糟地堆着各种布料和半成品。
李景用力敲了敲门,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年轻工人探出头来。
“找谁?”工人的语气不太友好。
“我找老周。”李景说。
“周老板不在。”工人说完就要关门。
“等等。”李景拦住他,“我是你们的客户,之前下的订单,现在出了质量问题,我需要找老周谈谈。”
工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打开了门:“你进来吧,但我也不知道老板什么时候回来。”
第211章 代工厂变故
李景走进院子,环顾四周。
相比上次来时的井然有序,现在的厂子明显陷入了混乱。
几台缝纫机随意摆放,地上散落着裁剪下来的布料边角,根本看不出有人在正常生产。
“你们厂这是怎么了?”李景蹙眉。
工人叹了口气:“周老板最近接了个大单,为了赶工期,招了一批新工人。
结果新人手艺不行,做出来的货质量不过关,那个大客户直接取消了订单,还要求赔偿。
周老板为了这事愁得不行,这几天一直在外面跑,想办法筹钱。”
李景的心一沉。
看来不只是自己的订单出了问题,老周的厂子本身就遇到了麻烦。
“那我们的货呢?”李景问,“有没有做完?”
“做是做完了,但质量……”工人欲言又止,“你自己看吧。”
他带着李景来到一个堆满成品的角落,指着其中一堆衣服说:“这些就是你们的货。”
李景拿起一件粉色的卫衣仔细检查。
衣服的侧缝确实有开线的痕迹,而且布料的染色明显不均匀,有深有浅。这种低级错误,根本不应该出现在成品上。
他又检查了几件,情况大同小异。
“周老板的电话什么时候能打通?”李景问。
“不知道。”工人摇摇头,“他这几天手机经常关机,估计是在躲债主。”
李景沉默了片刻,拿出手机给陈丹琳打了个电话。
“我现在就在厂里,情况不太好。老周的厂子出了问题,他现在联系不上。”
“那怎么办?”陈丹琳的声音里满是焦虑。
“你先按我之前说的,把客户安抚好。”李景说,“退货的钱我来垫,另外你联系一下红玫姐,看她能不能介绍其他靠谱的代工厂。我们得尽快找到替代方案。”
“好,我马上联系。”陈丹琳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李景又在厂里待了一会儿,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叮嘱那个工人如果老周回来了,一定要让他给自己回电话。
从工厂出来,已经快中午了。
李景的肚子在抗议,但他没心情吃饭,又开车直奔星市。
路上,手机响了,是陈丹琳打来的。
“李老板,红玫姐给我介绍了两家代工厂,我把联系方式发给你了。”
“好,我看看。”李景说,“对了,网店那边的客户安抚得怎么样?”
“该退的都退了,我还给每个客户额外补偿了运费和优惠券。”陈丹琳说,“但这样一来我们这批货不仅一分钱没赚,还倒贴了不少。”
“我知道。”李景说,“但信誉比钱重要。只要店铺的评分不受影响,以后还有机会赚回来。”
陈丹琳沉默了片刻:“李老板,对不起,是我没检查好质量。”
“这不怪你。”李景道,“做生意总会遇到各种意外,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这次算是买个教训。”
“嗯。”陈丹琳的声音低了下去,显然还是有些自责。
挂断电话后,李景打开陈丹琳发来的联系方式,开始一一拨打。
第一家代工厂的报价比老周的厂子高出不少,而且交货周期也更长,要两周才能出货。
第二家倒是价格合理,但老板在电话里听起来很不耐烦,说现在订单满了,没时间接新客户。
李景放下手机,靠在座椅上出了一口气。
网店的事暂时稳住了,但后续的供货渠道还没着落。
而更紧迫的是,他还有阑珊郡样板区的方案要做,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天,他连一张图都还没画。
回到学校,已经下午两点多。李景强迫自己吃了点东西,然后回到宿舍打开电脑。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魏佳。
“李景,现场的照片我都拍好了,发给你了。下午我们几个打算先讨论一下设计思路,你什么时候有空?”
“晚上八点吧。”李景说,“还是老地方的咖啡馆。”
“好,不见不散。”魏佳说完就挂了电话。
李景深吸一口气,打开魏佳发来的照片文件夹。
那面爬满爬山虎的老墙,在照片里显得格外有质感。
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洒下来,在墙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还有那片已经硬化的地面,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如果处理得当,反而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质感。
他盯着这些照片看了很久,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构想。
“城市记忆”,这个主题在他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他拿起笔,开始在纸上画草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宿舍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晚上八点,李景准时出现在约定的咖啡馆。
魏佳、林凯和苏晴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桌上摊着一堆照片和测量数据。
“来了。”魏佳招呼道,“你那边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
“暂时稳住了,但还有些后续问题需要解决。”李景简短地说,然后直奔主题,“现场的情况怎么样?”
“不太乐观。”林凯说着,把几张彩色打印在纸上的照片推到李景面前,“那个香港设计师留下的烂摊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很多硬质景观已经做了一半,想要推倒重来成本太高,但如果保留,又会限制我们的设计思路。”
苏晴接话:“而且时间太紧了。三天要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方案,还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景没说话,拿起照片一张一张仔细看。
“我有个想法。”他抬起头,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既然推倒重来不现实,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去掩盖这些'缺陷',而是把它们变成设计的一部分。”
林凯诧异“你的意思是……”
“'城市记忆'。”李景说出了他下午一直在思考的想法,“我们不做那种千篇一律的精致园林,而是做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空间。
保留这些看似破败的元素,比如那面爬山虎的墙,比如已经硬化的地面,给它们赋予新的意义。”
林凯皱起眉头:“这个思路很新,但风险也大。万一赵总不喜欢呢?”
“高端客户要的不就是与众不同吗?”李景反问,“现在市场上的豪宅园林,要么是欧式的喷泉雕塑,要么是中式的亭台楼阁,都已经审美疲劳了。
我们如果能做出一个真正有文化内涵、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空间,反而更容易打动人。”
魏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继续说。”
“这个展示区的目标客户是谁?”李景问。
“四十岁以上的成功人士。”苏晴说,“有钱,有品味,对生活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没错。”李景说,“这些人大多是从改革开放后一路奋斗过来的,他们对城市的变迁有着深刻的记忆。
那面爬满爬山虎的老墙,那些斑驳的地面,对他们来说不是破败,而是时光的痕迹,是一种情怀。”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们可以把这个展示区设计成一个'时光走廊'。
从入口开始,用不同的景观元素讲述一个城市发展的故事。老墙代表过去,现代化的景观小品代表现在,而中央的核心景观区,则象征着未来。”
林凯的眼睛越来越亮:“这个概念有意思。具体怎么实现?”
“入口可以保留那片已经硬化的地面,但在上面做一些艺术化的处理。”李景拿起笔,在纸上画起了草图,“比如用不同颜色的透光混凝土拼接出城市天际线的图案,夜晚亮灯后会形成很震撼的视觉效果。”
“那面爬山虎的墙呢?”苏晴问。
“保留,但要重新修缮。”李景继续解释,“墙面可以做一些镂空处理,嵌入一些发光的亚克力板,上面刻着老星市的街道名字或者建筑轮廓。
白天看是斑驳的老墙,晚上看是城市的记忆地图。”
魏佳听得入神,忍不住拿起笔开始记录。
“中央的核心景观区怎么设计?”她问。
“做一个镜面水池。”李景说,“水池不用太深,十公分左右就够。
池底铺黑色的花岗岩,形成镜面效果。水池周围用耐候钢板做一圈矮墙,墙面上用激光切割出星市的城市轮廓。”
“这样一来,白天游客能在水面看到天空的倒影,晚上灯光亮起,耐候钢板上的城市轮廓会倒映在水中,形成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
林凯倒吸一口气:“这个设计太有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