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你个肺啊!”
这一下可把拦路的人给吓坏了,尤其是站在路上试图用身子阻拦的那两人脸色瞬间就变了,在车大灯的照射下,周继业清晰看见这两个家伙手里还提着家伙,脸色却是苍白,随着卡车的逼近,两人慌了神,丢下家伙就往边上闪,由于卡车速度太快,他们差一点被撞上,连滚带爬好不容易堪堪躲过,卡车如同阵风般嗖一声就从边上擦身而过。
一连串骂骂咧咧的声音此起彼伏,紧接着就是“嘭”的一声闷响,拦在公路上的横杠被卡车头直接撞飞,断成几截不知飞去了哪里。
车子冲过关卡丝毫不停,继续向前,这时候后面传来砰砰两声闷响,吓得周继业他们赶紧一缩脑袋,车子继续飞驰,没一会儿后面的人连他们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
“好家伙!”阿昌心有余悸:“幸亏这几个家伙躲的快,要不然可真撞上去了……。”
“亏得拦着的只是根木头,要是大石头就惨了。”周继业接着一句。
“亏得他们没在地上撒钉子,要不根本没这么容易跑。”许国庆擦了把冷汗道。
三人面面相觑,忍不住就哈哈大笑起来,刚才一幕还真是惊险,差一点他们就被堵住了,亏得他们果断,要不后果真是难料。
现在拦路的人被他们抛在了后面,没车的这些人靠两条腿肯定是追不上他们了。笑了一会儿,周继业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全湿了。
许国庆依旧冷静,笑了会儿凝神想了想,赶紧从一旁的提包里取出地图打开,借着车里的灯光认真翻看着。
“这条路是直接通往丰县的?”这时候,许国庆突然问了一句。
“没错,我认得这条路,我们来的时候就从这条路过来的,只是不知道还有一条小路可以到麻村的后面。”开着车的阿昌回答道。
“阿昌,前头过去不远应该有个路口,你到那边后从右边拐。”
“右边?直走才是去丰县的啊!”阿昌一愣。
“丰县?呵呵。”许国庆冷笑:“都有人在半路上拦着了,你觉得去了丰县有我们的好?我们不去丰县,直接从那边拐去丰东,我记得丰东也有火车站,我们去那边。”
阿昌立即就反应过来了,毫不迟疑点头:“明白了大佬,就依你说的办。”说着话,阿昌聚精会神开着车盯着路面,车子朝前继续行驶了大约三里地,果然前面出现了岔口,阿昌打着方向盘直接拐上了右边的那条路,他们的卡车在夜深中改道,没有按照计划去丰县,而是朝着离丰县一百多公里的丰东市去。
许国庆临时更换路线,所有人都没反对。刚刚出了这样的事,再去丰县实在不安全,去丰东才是最合适的。
没想到前面一切顺利,可到离开麻村后居然出了刚才的事,拦路的人究竟是谁?这些人和麻村的七叔又有什么关系?这些已不是现在他们去追究的时候,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安安全全离开岭南才是,至于其他等以后再说。
夜色中他们的车沿着公路朝着丰东而去,过去的这一路太平无事。等他们到了丰东市,东方的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按照地图的指示,阿昌直接把车开到了丰东火车站附近,到了那边许国庆让周继业和阿昌在车上先等着,他提着提包就先下了车,直接就朝着车站那边走了过去。
在车里耐心等了大约一小时,许国庆终于回来了。一脸轻松的他不仅买好了今天下午开往魔都的火车票,还打听好了怎么办理托运的手续。
接着许国庆上了车,指着路让阿昌把车开到火车站后面的货场,拿着介绍信把车上的十件货办理了托运手续。
等这些处理完,许国庆这才真正松了口气,看看时间还够,找了地方把车停好,去附近寻了个饭馆,忙活了一晚上,三人又累又饿,早就饥肠辘辘了。
“阿昌,这一次实在多谢你了,东西还你,小心收好了。”吃着饭,肚里有了货,大家整个人精神了不少,这时候许国庆伸手把插在腰间的家伙从桌底下悄悄递了过去,阿昌接过后看也不看反手就插在了自己腰上。
“都说了自家兄弟,大佬你还提这个干嘛,真是见外。”
“兄弟归兄弟,做事归做事,昌哥,这一次要没你帮忙,我们可就白来了,而且耽搁了你这几天实在是太不好意思,前面车撞了,接下来害得你还要处理车子的事,这点钱你收下,暂时别急着走,说不定那些人在路上候着呢。在这住上两天,避避风头,把车修好再回去也不迟。”说着话,周继业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卷钱直接塞给阿昌。
阿昌也不拒绝,大大方方接了下来。等把钱塞进口袋,他对周继业他们问:“这一次回去你们什么打算?”
“这个现在不好说。”许国庆伸指朝着火车站方向点了点:“这些货究竟什么样还不清楚,得回去后看了才知道。不过阿昌,如果这批货没问题的话,假如,我说是假如啊!以后这边再麻烦你,你愿意不愿意?不过麻村这边风险太大,你还是要在羊城或者鹏城那边想想办法,找条新路子出来。”
“这……。”阿昌想了想道:“兄弟归兄弟,买卖归买卖,大佬你什么想法不妨明说。”
“好!”
阿昌这句话让许国庆很是高兴,周继业也是一样。
帮忙是一回事,可假如长期合作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阿昌不是这个态度,他们也不放心,而且周继业记得当初林莹说的那话,拍胸脯的兄弟往往不靠谱,和你明算账的才能长期合作。
许国庆当即就对阿昌说,这个买卖目前情况怎么样他现在没办法确定,可如果等回去后的确可以搞的话,他会给阿昌写信,以后岭南这边的货源让阿昌想办法去搞,他们会在魔都接货,到时候这个买卖大家合伙一起来干。
至于具体怎么合作,又怎么计算利润,许国庆给了阿昌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不管魔都那边他们的利润多少,阿昌这边按照单件货物来和他们结算,每批货确定好售价,到时候商量着来。
至于第二个选择就等于大家真正的合伙了,阿昌直接参与他们的生意,联合起来做这个买卖。如此一来,按照出资比例来计算,到时候再根据利润进行分配。
这两个选择有利有弊,现在也不急着马上确定,反正还有时间,阿昌可以回去后好好琢磨琢磨,到时候再告诉自己的选择就行。
阿昌听后想了想点头,说这个他的确要好好琢磨琢磨,不管如何选择,到时候绝对不会影响兄弟感情,该帮的忙一定会帮。
“来!我们以茶代酒,干一杯!”
“干杯!”
这事说定,三人都很高兴,举起手里的茶杯碰了碰,抬手一饮而尽。
吃完饭,时间也差不多了,阿昌把周继业和许国庆送到车站,三人依依道别。临走的时候,相互拥抱,许国庆叮嘱阿昌回去路上千万小心,虽然货已经托运走了,可半路上的事究竟怎么回事还不清楚,多留一个心眼,等回到羊城后给自己来封信,也能让他放心。
“放心吧大佬,我省得。”
阿昌乐呵呵点头,再一次用力拥抱了下许国庆,等周继业和许国庆提着行李迈步进了车站,阿昌依旧站在原地向他们挥手道别,直到再也看不见。
第74章 准备
(求月票,感谢大家支持!)
周继业和许国庆已经离开魔都好几天了,算时间他们早就应该到了岭南,可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不像未来大家都有手机,无论是发个信息或是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联系到。
现在的电话普及率低的可怜,至于拍电报也麻烦的很,写信就更不用说了,一封信从岭南寄出到魔都要好几天,说不定人回来了这信还在路上呢。
周继业他们走后,林莹一个人留在魔都,已经把电影院那边卖茶叶蛋的买卖给辞了的林莹暂时也没什么事,自从回到魔都这大半年来,林莹一直忙忙碌碌着,尤其是卖茶叶蛋的那些日子,她基本就没怎么休息过,趁着这个间隙,也正好放松一下。
在家做做饭菜,打扫打扫房间,把买来的一些花草在院子里种下,陪着方曼霞喝下午茶,听听音乐,说说话,或者两人在附近散散步什么的。这种日子过的难得的悠闲,也让一直紧绷的神经有了调整。
当然林莹也不可能总在家里呆着,一下子闲下来的她没两天就坐不住了。中午在家吃了饭,方曼霞和平常一样去午睡,没什么事的林莹索性就出了门,骑着她刚买不久的自行车出去。
周继业有自行车,他去岭南那辆自行车放在家里没人骑,可林莹虽然会骑车但根本骑不了他的那辆车。当时买车的时候周继业是考虑到去郊区收货,所以特意买了辆二八载重车,这车结实的很,也重的很,再加上二八的尺寸身材不高的林莹根本就跨不上去,考虑到出行方便,就在周继业他们去岭南的前两天,他们跑了一趟售卖商店,买了辆永久的二六女式自行车。
车子虽是二手货,半新不旧的但用料扎实,而且价格也不贵。买来后去修车铺保养了下,加装了前面的车篮,再去上了牌交了车税,这车就能骑了。
骑着车,在魔都的街道上,林莹感受着无比的惬意,不过她可不是出来闲逛的,而是边骑边留意着街上,尤其是一些比较热闹的区域,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看看。
周继业去岭南,这是林莹早就和周继业商量好的,就算当时许国庆没说要一起去,这一趟也是必须得走。
随着改开的来临,市面上小商小贩越来越多,他们之前的买卖竞争也越发激烈。虽然无论是周继业在菜场还是林莹在电影院门口,他们的买卖要干还是能干下去,可这条赛道上的人越来越多,继续干已没这个必要,而且随着风口渐起,何必和其他人挤在一起呢?倒不如换一条赛道。
前不久电视播放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林莹和周继业都敏锐察觉到了这点,何况他们也清楚,八十年代初期什么买卖最好,无非就是从香江来的东西最为流行了,虽然眼下鹏城那边的特区还没成立,可已有些货物通过一些渠道进入了内地,只是还没这么快蔓延到北边来罢了。
这就是林莹和周继业最终确定去岭南的缘故,但没想许国庆主动提出由他陪着周继业去,让林莹留在魔都。
对于这个变化,林莹非但没有拒绝,还很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先不说许国庆对他们有恩,而且他们要去岭南就要解决介绍信的问题,他们在魔都认识的人不多,黄牛那边不可靠,除了许国庆也没其他人能帮这个忙了。
此外,许国庆和老文和他们的关系都很不错,经历了上次聚餐后四人隐隐已有小团体的模样,他们的人品林莹也信得过,再加上许国庆说的也对,自己一个女人实在不方便,岭南那边的情况如何谁都不清楚,由他陪着周继业去最合适,更何况许国庆还有个战友在羊城呢。
就这样周继业和许国庆一起坐火车去了岭南,但他们走后林莹也没闲着。
林莹觉得无论周继业和许国庆这一趟的结果如何,多多少少能带点东西回来,等东西带回来后,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出手。
怎么出手?无非就是摆摊卖掉。可去哪里摆摊呢?这是一个问题。
之前周继业做买卖的菜场热闹归热闹,但菜场都是大家买菜的地方,来来往往的不是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或者就是家庭主妇(主夫),这些人平时精打细算,为了一分钱菜钱都要讨价还价算计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把从南方来的时髦货放在菜市场卖怎么可能有销路?
这些东西的受众群体应该都是年轻人,因为只有年轻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而且魔都人都好面子,平日爱显摆,哪怕家里再穷生活条件再不好,出去的时候也必须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这是魔都的习俗。
比如赵丹老师的电影《马路天使》里,他所扮演的鼓吹手住在鸽子笼里,生活条件很差,可依旧每次出去前会把皮鞋擦得能映出人影来。
还有风靡全国的“假领子”就是魔都的特产,这玩意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两片布再加一个衣领,但穿着却能让人看上去和穿了件挺括的衬衣没区别,而且价格不贵又好洗,无论男女都会买上几件轮流换着,瞧上去非常体面的样子。
所以林莹仔细想过,这些东西一旦到了魔都要卖就必须找一个既热闹又年轻人多,而且还可以摆摊的地方。这两天林莹骑车一直在外面转悠,就是在寻找合适的卖货地点。
可转来转去,林莹却发现热闹的地方有,可以摆摊的地方也有,年轻人多的地方也有,可要三者结合起来的地方却很少,大多都不合适。
沿着霞飞路一直往西骑,林莹时不时拐到边上的小路转悠了一圈,结果却依旧不乐观。
她看了好几个地方,最好的一处也只是差强人意,等她一直骑到华亭路的时候,林莹停下了车,目光朝着面前一条并不长的小马路望去,最后依旧轻叹了声。
华亭路,在林莹的记忆中曾经是魔都最有名的服饰小商品市场,曾经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被称为“中华第一街”。
九十年代末期,华亭路搬迁至往东不远的襄阳南路,重新开设了襄阳南路市场,非但没有萧条反而更热闹了,名气从国内直接传到了国外,就连当时不少国外的大明星甚至大人物来魔都都会特意跑去逛上一逛。
可惜,现在的华亭路市场还不存在呢,这条未来名气很大的小马路眼下空荡荡的,和附近的街道没什么两样。甚至相比往东几百米的霞飞路繁华区域,这里更显得格外萧条,除了几个路过的行人和住在这里的居民从街上走过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这让林莹很是失望,在华亭路市场还没出现之前,林莹一时间也想不到应该去哪里摆摊了,难不成就从自己这几天观察过的几个地方中挑选一个?虽然勉勉强强还行,可在林莹看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可她又不知道华亭路市场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时间不等人,也不可能傻等着吧?
微微摇头,林莹继续骑着车离开了,从前面左拐沿着另一条路走。向前骑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周继业曾经卖老母鸡的菜场附近,既然都路过了,林莹打算顺道去老文的摊位转转,也有好几天没见老文了,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
到了地方一看,老文正坐在摊位后面打瞌睡呢,身上套着一件橡皮的围裙,面前的摊位上摆着划鳝丝的案台,两个装热水的大桶摆在左手边,右手边还有一个盖子盖着的木桶,里面应该就是他平时售卖的鳝鱼。
“文哥!”
把车停下,林莹朝着老文喊了一声,这家伙正睡着迷糊呢,听到喊声这才朦胧睁开眼,揉揉双眼茫然地四处张望,见他如此,林莹忍不住就笑了。
“这呢,文哥!”
“哎呦,是林妹妹来了啊!”老文一个激灵回过神,终于看见了骑着车一脚踩地一脚踩在踏脚板上的林莹,连忙起身热情招呼。
“今天怎么跑我这来了?你可是稀客啊!来来来,来这边。”
林莹下车,推着车转到了摊位后面,放下撑脚把车停好,看了眼老文的摊位笑问:“前面出去转了转,回来正好路过,文哥,生意怎么样?”
老文苦涩摇头,从裤兜掏出烟点上:“还不如以前的一半,这几天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抢生意抢的厉害,这买卖现在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不也一样,要不也不会把之前买卖给关张了。以前就一个摊,现在冒出来这么多,生意都给分流了,能好才怪呢。不过暂时先这样熬着吧,等阿庆哥他们回来说不定就有办法,对了,阿庆哥那边给你来过电话没?”
“我家没电话,就算要打也是打到前头的公用电话,长途不方便也不便宜,没来过消息,不过算时间他们应该到岭南了,小令给你来电话了没?”
林莹摇摇头,老文以为她来是问这个事的,生怕林莹担心安慰道:“你放心好了,他们两个大男人出不了事,你家小令身高马大,光是这块头一般人就扛不住,阿庆就更不用说了,他十六岁就去了东北下乡,老道的很,在外面经验丰富,而且羊城那边又有他的战友在,他们在一起绝对不会出事,说不定等几天就回来了。”
第75章 西宫
林莹笑笑点头,和老文闲扯了几句,随后就问道:“文哥,我和你打听个事。”
“什么事你直接问,都是自己人用不着这么客气。”老文豪爽道。
林莹问道:“我这几天一直在外面转悠,打算找个合适的摆摊地方。”
“摆摊?你不是不准备卖茶叶蛋了么?怎么突然又打算继续干了?”老文有些诧异。
“不是这个,是为他们去岭南的事提前做个准备。”林莹当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文,并说明如果周继业他们回来带回了东西,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些给卖出去。
但她这几天转悠了好几个地方都不太合适,林莹对现在的魔都情况不是很了解,她虽然是魔都人,可熟悉的却是几十年后的魔都而不是现在的魔都,回来的路上林莹就琢磨过了,再这样没头苍蝇一般乱找不仅浪费时间还要碰运气,倒不如问问本就是老土地的老文更合适。
老文这才恍然大悟,点头说林莹考虑的周全,这个事她不说自己还想不起来呢。
周继业和许国庆去岭南干嘛的?不就是去那边瞧瞧有没有香江货,顺便搞点回来贩卖么?
既然是这样,等他们把货带回来,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卖出去才行。可这些东西却和他卖鳝鱼划鳝丝,或者周继业之前卖老母鸡,林莹卖茶叶蛋完全不同,不是直接在菜场和电影院门口摆个摊位就能卖的。
老文虽然年长林莹他们,但他现在的岁数也还没到三十呢,要是放在几十年后还是年轻大小伙呢。年轻人的想法他自然也有,这些新潮货物怎么卖是有讲究的。
“具体要求你先说说。”老文对林莹问。
林莹也不瞒他,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文,听完林莹的话后,老文琢磨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有了!
“我知道有个地方肯定合适!”
“哪里?”
“听说过西宫没?”
“西宫?”
林莹愣了愣,她还真不知道。
老文笑了起来:“西宫就是魔都西区工人文化宫,简称西宫,那边热闹的很,而且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场所,如果能在西宫摆摊肯定没问题!”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