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不可以登基吗? 第126节

第366章 启程前夜

  瑞亲王!

  竟然是一字亲王!还是这样好的封号!

  就算大家再想于帝王特使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也还是忍不住发出一阵细微的响动,那是大家忍不住扭动脑袋想要求得赞同的动作,他们刚刚应该没有听错吧?要不然怎么会听到他们家应大人竟然被封王爷了,而且还是一字亲王?

  不是,在反应过来之后,大伙都被景泰帝的操作给搞蒙了。陛下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儿子。他那四个儿子,一个封王都没,前三个死去的到死也还是光头皇子。怎么会那么好心给应大人封王?虽说这次应大人打败草原,是上百年来难得的功绩,可就因为这个突然封王是不是有些过于草率?朝廷里那些官员难道都支持?他们难道不会把朝廷闹翻天吗?

  那些个文官,他们最擅长的难道不是劝谏帝王?以前侥幸上过朝的尉迟将军想起那些文官在朝堂之上死缠烂打,口若悬河的模样,就觉得头疼,他们这么厉害,竟然改变不了陛下的决定?真是一群吃干饭的!

  九阙能够封王,尉迟将军心中当然高兴,但身为九阙的长辈,他难免多想了些。如今储位未定,陛下仅剩的一个皇子还是那种德行,以后能不能肩负得起国朝大任还是两说。在这种情况下,九阙封王,岂不是碍了所有人的眼?

  这好像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九阙也有些惊讶,不过她的惊讶有限。毕竟她这一路走来,陛下一直都在大力提拔她,并且给予了最大的信任。如今她打败草原,也算拔除了景泰帝心中最深的那根刺,能得到这样的奖赏也在意料之中。

  而且说句实话,她这么长时间没回去,还真有点儿想念景泰帝。陛下对九阙来说,不仅是个赏识自己的君王,更是个关心爱护自己的长辈。陛下如今有烦心事,她自然得回去帮忙。

  别的不说,储位一事,她总有能帮得上的忙吧?

  当然景泰帝的圣旨不仅仅关于九阙一个,整个北疆军都被大肆封赏,连尉迟将军和林重山这样高的官位都再次上升了一个台阶。尉迟将军倒是有些羞愧,毕竟他这次得了天花,两场重要的战役他都未曾出战,也是给北疆军上下带来了不便。可现在却得到这样的奖赏,尉迟将军觉得受之有愧。

  不过大伙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尉迟将军才是北疆军这么多年名正言顺的掌控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北疆军的胜利不就是尉迟将军的胜利吗?他身为主帅,本就有获得奖赏的资格。

  这位内监前来不仅带来了厚厚的圣旨,而且还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赏赐,这一天,整个北疆军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虽说他们出去追击的队伍并没有找到小王子一行人的身影,但那些游荡在草原之上的残兵败将都被一网打尽。此后二十年,大景边疆无忧!

  这样的大喜事,哪怕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特使都忍不住为之赞叹。多少年了?整个中原多少年都没这样的盛事了。真好啊!以后他们大景上下都可以拍着胸脯自豪的说,是他们这一代将草原彻底打服的!就连大名鼎鼎的萨奇可汗都被抓起来放到笼子里,等着送进京城让陛下一睹为快,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吹嘘的?

  看着那些欢快不已载歌载舞的将士们,远道而来的特使们也忍不住露出了笑脸。这时候的内监跟历史上那些不同,毕竟这群小太监的老祖宗就福公公,那可是曾经跟着陛下在沙场上生死搏杀过的汉子。那样明快的汉子,怎么也不会把手底下的小孩儿们调教成阴险毒辣的模样。他们天然就对上战场杀敌的将士们抱有一种敬仰。

  而且这个时代之人,哪怕是那些文官,心中再如何鄙夷武官的粗鄙,也从不会在嘴上贬低他们的成就,毕竟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大景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若是草原赢了这场战争,整个大景上下都会成为草原人的牛羊,草原人是会如何对待自己的俘虏,早在此前几百年间就已经尽数显露过。他们又不是普通人,知道的比普通百姓多,当然不希望自己变成那种任由人侮辱的样子。

  所以,这就很好了。

  这位年轻的内监甚至还带着下属还加入了北疆军将士们庆祝的队伍,那叫一个其乐融融。

  他也不是个傻子,应大人圣眷正浓,战功赫赫,甚至还有可传千百年的功绩,得罪人家有什么好处?而且老祖宗九福公公对应大人也是赞叹连连。要知道那可是伺候陛下二十多年的人物,有时候就连那些一品大臣都不如他老人家能摸透陛下的心思。九福公公可一直都是他们这些小内监指路明星,得一直紧跟着他老人家的步伐才是。

  倒是北疆军众人,今晚上欢快过后那叫一个失落,大家都知道九阙这次回去基本上不会再回来了,但这孩子回去是为了更好的以后,他们总不能让这孩子留在北疆吃沙吧?

  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也是长辈们最大的愿望。而且,以后一国大官是从他们北疆军出去的,这听起来难道不威风吗?当然了,这么说的人大概是选择性遗忘了九阙只是来北疆军督战,在北疆军的时间并不长。

  这一夜,势必是个不眠之夜。

  夜深人静之际,九阙坐在北疆军营帐内,看着这营帐里的摆设,似乎能从这些陈旧的东西里,看到当初那个女子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母亲啊,你那短暂的前半生,有没有感到厌烦疲倦的时候?对这个如此不公的世间,对这个拼命打压女子的时代,是否感到不满?不过,很快,只需要很短一段时间,这个世道或许就会改变了……

  昏暗的灯光下,九阙安静的脸看起来有些面无表情,跳跃的烛火在她脸上留下明灭的痕迹,就好像遮住了这世间一切阴沉可怕之事。九阙轻轻抚摸桌面上的刻痕,指尖划过一朵小巧精致的雕花,那熟悉的图案折射出点点火光……

第367章 看法

  虽说对于北疆的生活很是不舍,但真正收拾好启程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毕竟陛下亲自派了特使来催促,大伙儿也不好拖延时间,更何况这去京城受封领赏是好事儿,也没理由拖着不放。

  第二日一大早,九阙等人就已经收拾好,和特使一起离开。他们此次离开并没有打算打扰北疆关的百姓们,因此特意起了个大早。这里的百姓生活贫苦,但格外坚韧,就像在冰天雪地里茁壮成长的青松,他强任他强,自有一番生存诀窍。被草原打扰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好好休养生息了。大伙儿对此都很赞同。

  “尉迟将军,我之前办的那些厂子还得你多多照看。若是继续发展下去,那些养鸡场羊毛厂出产的产品不仅可以惠及整个北疆,甚至可以往内倾销。冬日里的京城也是很冷的。若是东西足够物美价廉,我相信这世上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拒绝。”

  “你就放心吧,这段时间那些兄弟姐妹们可没少在养鸡场羊毛厂上倾注心血,他们可比我专业的多。更何况还有你多番指导,现在的产出已经翻一倍。我相信下个冬天你就可以在京城见到咱们卖过去的东西。”

  “如此就好,如今草原已经被打败,边疆至少二十年之内安全无虞,若是能借着这个时间飞速发展,未必不能将我大景的领土往外扩展。能抢占对方的土地不算真正的胜利,能够在那片土地上真正休养生息,牢牢的站住,甚至子孙后代的传下去,才叫抢占成功。草原上虽然土地略显贫瘠,但可以种植除了粮食之外的其他作物。我此番回去会和农作监的大人们商议一番,寻找可以在草原上种植的粮食或经济作物。除了开办各种场子之外,基础的民生也得发展起来。”

  “你看的还是比我长远,行,我一定会多注意。”

  “还有尉迟将军,你的天花刚刚痊愈,最好不要劳累过度,若是有什么需要就觉得可以找林将军或者崔军师帮忙。尤其是崔军师,他对我开办的厂子都很了解。之前我也已经将未来五年北疆的发展计划跟崔军师商讨了一番。他很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

  见九阙都要离开了,还对北疆的相关事宜这么操心,尉迟将军这才是真正放心啦。这孩子就算离开了北疆也不会忘记他们,这就已经足够。

  如今草原已经被彻底打败,整个草原都被他们犁了一遍。别的不说,至少来自草原的威胁他们不必再操心。说不定以后他还真有卸甲归田的那一天,到时候他就可以去京城见九阙了。

  所以这时候何必伤怀呢?

  即便再怎么安慰自己,尉迟将军还是感觉眼睛火辣辣的难受,之前他就已经将这孩子送走过一次,现在还要亲自送她离开,真是折腾一个老人的心啊。

  唉,也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才会收掉他的官职,让他滚回去卸甲归田。

  “九阙啊,你先去京城置办一番,等再过个几年,我年老力衰,没办法上阵杀敌之时,就自行卸甲归田,去京城找你。到时候你不会不认我吧?”

  “怎么可能呢?你随时想来,随时都能来。我的院子时刻都为诸位留着屋子……”

  “那就好,那就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年纪大了,尉迟将军此刻那叫一个伤怀。说着说着竟然有要掉泪的趋势,看了一旁的林重山那叫一个鸡皮疙瘩乱窜。我的天呐!尉迟明溪堂堂一个大男人,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掉眼泪珠子吧?这可真是太丢人了,真后悔和他一起出来。

  只是这会儿这么多人簇拥着往外走,她再想调转马头离开可不容易,只能悄悄抖了抖肩膀,然后郑重其事的看向九阙。

  “你别把他的话当真,这次回去一定要更加认真的为陛下办事。陛下现在召你回去一定是对你寄予厚望,不要辜负了他的期待。”

  “将军放心,我会的。”

  旁边的年轻内监林公公,一直都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尽得九福公公真传,这会儿像什么都没听到,连嘴角的弧度都没变化一分,简直是个神人。

  说实话,在离开之前他就已经想到北疆军众人会很不舍,毕竟就算是他也听说过当初应大将军在此地的赫赫威名。更何况应大人,不,如今该称呼一声瑞亲王了。瑞亲王自己也是战功赫赫。若不是亲耳听到,亲眼目睹,林公公也不敢相信,就这么个还不到20岁的小姑娘,竟然能把草原打的落花流水。不仅俘虏了草原可汗,杀了下一任最有力的可汗竞争者大王子木尔顿,俘虏整个草原王室,甚至还将草原可汗仅剩的小儿子打的重伤垂死,现在逃进草原深处,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这样听起来甚至有些虚假的战功,竟然就这么不可思议的出现了!更难得的是,瑞亲王立下这样的赫赫战功,整个北疆竟然也没有一丝嫉妒,看这送别时哀伤的表情,竟是真情实意。

  这可就奇了怪了。

  要知道,战场之上将领之间不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战功。文官们要想升官十分困难,有各方面的考量,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因为一点点功绩互相算计,哪怕只是官升半级,有时候都要经过数10年的布局。武官们按理来说对于战功的争夺会更为激烈。若个书生万户侯,武官们若是在战场上立下战功,那是真有可能一夜之间改换阶层,从一无所有的大头兵跻身朝堂,成为朝廷新贵!

  朝中那些大臣们有时候为了给自家孩子们弄点儿功劳好捞个虚官儿当当,也会将他们塞到军中,因为这是上升最直接的通道,当然,众人对于军功的抢夺也更惨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亲王能稳稳拿到击败草原的最大战功,还不被旁人嫉妒,当真是年少有为,处理得当。

  尤其是在听说打败草原主力军之后,剩下关于草原军队那些残兵败将们的扫荡问题瑞亲王根本没参与之际,林公公对瑞亲王的看法更是上了一层楼。

第368章 回朝

  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呢!

  你吃肉总得让旁人喝点儿汤吧?若是一个人将所有的战功都包揽在身上,那让其他人该怎么办?别人也是实实在在于战场上厮杀过,这种时候,吃相也不能太难看。

  不过这位瑞亲王此前似乎从未带兵打过仗。如果说她在带兵打仗这方面有遗传自应大将军的天赋,林公公也就认了,可这种人情世故的处理可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能做到的,难道背后另有高人指点?可林公公同样也知道,瑞亲王并不受生父疼爱,从小就被扔到郊外庄子上,自生自灭。这样的孩子,哪怕有应大将军那样的母亲,可人走茶凉,应大将军都已经去世十几年了,谁会如此照顾她呢?

  看来这些都是天生的。

  林公公在宫廷的时间可不短了,自然也见过整个国家最出众的那群人,有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确实有聪明人,可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次都会有更聪明的人出现。而瑞亲王就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有些人,生来就是要做人上人的。

  在这一片和乐的氛围中,林公公也不介意做个暂时的哑巴,毕竟他也知道,像他这样陛下钦派的特使其实并不是很受欢迎,只不过大家嘴上都不会说罢了。

  只是在转过一个拐角的时候,原本打算做一个只会微笑,不会说话的雕塑的林公公却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破坏了他脸上那一向和煦的笑容。

  “这,这……”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而且大清早的,天气如此寒冷,那些一看穿衣打扮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人也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脸上都浮起了一层红晕。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甚至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大伙儿你挤我,我挨着你,彼此取暖,十分和谐。

  林公公也不是锦衣玉食的人,这年头,但凡能养的活,也不会将孩子送到深宫之中做没根的太监。因此他也是见过普通人如何生活的。在他的印象里,底层百姓就算想排个队也是乱七八糟的,怎么可能在有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如此纪律得当?

  而且看他们那样子分明是心甘情愿,没有一丁点儿不愿意。

  林公公惊骇的时候,九阙忍不住无奈的笑一声,捏了捏鼻头。

  “不是说咱们要悄悄的走吗?怎么还给大伙儿知道了?”

  尉迟将军也没想到,他也没跟别人说起过九阙要离开呀。

  林重山也出乎意料,命身边的属下前去打听。回来的下属激动的满面红光,声音都在哆嗦。

  “回将军,父老乡亲们说他们昨日见京城来的特使们过来,就猜到瑞亲王要离开。特意看了看咱们北疆军那边的炊烟,发现炊烟升起,就彼此扶持着出城了。他们说当初没能送应大将军平安归京,如今,总要送应小大人安全回去!”

  说着说着,传令的小将眼睛都红了。原来这么多年过去,北疆关的百姓们从来没有忘记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也从来没有忘记忠魂埋骨他乡的应大将军。

  九阙其实以前见过这样的场景,都是这些最朴实无华的百姓们想要表达谢意而自发做出的举动。可无论看过多少次,九阙都觉得受之有愧。

  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特别出众的事儿,甚至有一些都是出于自己的私欲。可百姓们却不管那么多,你为我们做了好事儿,我们自然要多谢你。

  这会儿众人已经自发将手里积攒着的鸡蛋,皮毛,甚至还有工厂新出的羊毛衫塞给九阙等一行人。

  “应大人,多谢你打跑了草原蛮子,以后我们出城放牧就不必担心被草原蛮子攻击了!”

  “是啊,应大人!以后我们可以老老实实的种田耕地,在这儿过自己的日子!还有您办的那些养鸡场,羊毛厂,我媳妇儿刚生了崽子,现如今也能吃得起鸡蛋,身子也不会再亏空了!”

  “谢小神医,多谢你给老婆子我看病诊断。如果不是你,我早就死了,哪还能看到如今这么好的形势?谢小神医长命百岁呀!”

  ……

  听到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林公公十分惊讶,同时用自己这双眼睛牢牢将眼前这一幕记在心里。来之前,九福老祖宗特意嘱咐过要将这里看到的一切都牢牢记住,回去告诉给陛下。尤其是和瑞亲王有关的,之前他还不晓得为什么,现在看来,原来是知道瑞亲王这么得百姓民心啊。

  这样的热烈,这么的纯粹。

  对于这样的场面,九阙虽然已经习惯,但还是十分感动。她笑盈盈的跟大伙儿打招呼,然后难舍难分的告别,在离开人群之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座热烈的北疆关。九阙深吸一口气,回头朝着京城的方向奔去。

  因为陛下的召令来得急,九阙一行人往回赶的速度很快,大约十天左右,就风尘仆仆的回到京城。远远的,还没走近城门,九阙就听到里面热烈的喧哗。

  回头看了一眼装在笼子里的草原王族们,九阙重点多看了一眼萨奇可汗,发现他虽然奄奄一息,但还有一口气,这才挑了挑眉头。她要给陛下最好的礼物,在陛下亲眼见到萨奇之前,他可一定不能死。

  隔着大老远,就有人笑盈盈的迎了上来。那是朝中官员,远远望去一片穿红着紫,尽是朝中大员。不管这些人心里怎么想,面上都是一派和谐。

  毕竟应九阙是得胜还朝,而且还是俘虏整个草原王族这样的大胜,足以载入史册,流传百年不朽。这样的功绩,他们实在没理由甩脸子。当然了,这并不代表他们打从心底里就认同陛下给一个女人封亲王这样疯狂的举动!

  要让他们来说真是倒反天罡!还不如把犯了大罪的四皇子放出来,让他抓紧时间多生几个孩子,从皇孙里挑出来几个有资质的早日继承大统,总好过像陛下这般年老昏聩,竟然要封一个女人为异姓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往前倒数几个皇朝都没有这样骇人听闻的事!

  友友们,这次是真的要大结局啦~~

第369章 进宫

  大伙儿对此确实感到不满,只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没人会蠢到表露出来,众人也只是笑吟吟的恭维着九阙,将满心的算计藏在那张假笑的面皮之下。

  九阙抬眼看去,从京城大门开始,整条主干道两旁站满了百姓。他们或许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是带着子女的年轻夫妇,又或者是满面风霜的中年人,甚至还有懵懵懂懂的孩童。但他们无一不是满面笑容,高兴的像过年一样。

  中原苦草原久矣,他们也不过过了十几年的安生日子。能将中原最大的敌人扼杀在边疆,这对整个大景人来说都是最大的好消息。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花瓣锦囊,甚至还有果脯。时值寒冬,这些东西都很难得,那些花瓣基本上是用绸缎织就而成,也有少数家中较富裕的人家,用高价买了暖房里培育出来的花朵,花瓣。这会儿远远的看见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应九阙,众人猛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是应大人,我看到应大人了!多日不见,应大人越发英姿飒爽。真是女中豪杰呀!”

  “何止!我看近十年来,整个大景都没有像她这么厉害的人。而且应大人今年还不到十九岁,这么年轻,就这么有作为,实在是人中龙凤!我家孩子要是能像应大人这般出众就好了!”

  “哎,现在还喊什么应大人,人家已经是瑞亲王了,以后咱得称呼瑞亲王,知道吗?这可是咱们大景开天辟地头一位异姓亲王,尊贵着呢!”

  “我当然知道人家现在已经是瑞亲王了,我这不是高兴嘛,以前喊应大人喊习惯了。瑞亲王可真是我大景的祥瑞呀,你瞧瞧,自她出现以来,咱们不仅能吃得起盐,日子越过越好,现在竟然还打败了草原!你都不知道,我有个远房亲戚在边疆那块儿,以前每次通信都会忍不住抱怨。可前段时间来信的时候,竟然也不抱怨了,说他们那边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瑞亲王在那里办了什么养鸡场和羊毛厂,每个月能拿好多钱,现在也不需要我救济,还说要给我送点儿他们那边儿的特产。是一件老厚实的羊毛衫。等到天气再冷些,穿到毛衣裳里头,不知该多暖和。”

  “说起来我也听说过北疆那边传过来的商品,别的不说,质量是真不错。”

  “……”

  大伙儿说着说着就有些跑题,不过当看到应九阙骑着白马英姿飒爽的。打头走过来,众人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了。大片大片的花瓣像下雨一般抛洒而下,九阙走过的地方,地上都多了一层花瓣锦囊雨。还有一些小巧的瓜果果脯都被扔了过来。

  九阙随手接过一朵绢布制成的花,这朵花还别出心裁的用嫩黄色纱布做花蕊,将这朵花点缀的美丽异常。

  这花可真好看。

  九阙低头对手中那朵花露出个微笑,街上欢呼雀跃的人群一滞,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尖叫。

首节 上一节 126/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