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257节

  “不用担心。”

  “如果那个男人找上门,威胁曝光,正好,我们就把事情闹大,让法律介入。”

  “我不介意站在证人席还是被告席上,只是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斩断那根绳子,然后告诉他们逃跑。”

  声音里,隐隐流露出些许笑意。

  埃德加满脸无奈地看向安森,反对意见已经在舌尖打转,但最后还是演变为笑容,“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不阻止你,但我需要你第一时间告诉我,我和伊芙才能够帮忙,让我们提前站在制高点上。”

  “好。”安森干脆利落地答应下来。

  那没有任何迟疑的回应让埃德加一阵无语,仰头长叹了一声,“啊,我为什么有一种上了贼船的错觉?”

  安森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那表情和动作分明在说:为时晚矣。

  埃德加自己也没有忍住,扑哧一下就笑出声来。

  此时,安森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转移话题,“所以,你今天上门是因为什么?如果是小事,你也就打电话了。”

  埃德加翻了一个白眼,“伍德先生,前提是你愿意随身携带手机吧。”

第410章 节目寻人

  前世,网络丝丝入扣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出门没有携带手机日常没有网络就寸步难行。

  现在,时间倒流二十年,回到千禧年附近,尽管网络依旧便利,却还没有全面入侵生活,在度过最开始那段难熬的时间后,安森反而喜欢上现在的生活,尽可能摆脱网络摆脱手机,体验可以触碰到的现实。

  自然而然地,在度假的时候,手机就没有必要如影随形了。

  此时,面对埃德加的吐槽,安森满脸坦然,“手机在卧室。”

  埃德加一噎,居然无法反驳。

  最后,埃德加还是轻轻摇头,把后续话语吞咽了下去,从一开始,他就领略安森的个性,不是吗?

  “是杰-雷诺(Jay-Leno)。”

  安森轻轻抬起下颌,“我应该没有刮花他的车吧?”

  埃德加:噗。

  杰-雷诺,脱口秀主持人,美国传奇脱口秀主持人约翰尼-卡森(Jonny-Carson)的弟子,曾经在1987年开始,陆陆续续为卡森的NBC王牌脱口秀节目“今夜秀”代班;并且在1992年击败大卫-莱特曼(David-Letterman)成为“今夜秀”的全新主持人。

  “今夜秀”,脱口秀当之无愧的王者,自1962年由约翰尼-卡森接手一来,整整三十年,从来没有丢掉过深夜脱口秀收视率冠军的宝座,不仅是NBC的绝对王牌,同时也是美国电视节目非常重要的存在。

  1992年,在自己长子因为交通事故丧生之后心灰意冷准备脱秀的约翰尼-卡森,迎来自己在“今夜秀”的告别秀,那一档节目在深夜播出,却依旧吸引五千万观众的收看,至今已久是无法超越的巅峰。

  当然,杰-雷诺作为继任者也表现不俗。

  自1992年接手以后,尽管“今夜秀”的辉煌无法和约翰尼-卡森相提并论,杰-雷诺依旧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过去整整十年里,“今夜秀”依旧是脱口秀王者,收视率冠军宝座依旧没有人能够撼动。

  杰-雷诺,开辟了自己的时代。

  作为现任脱口秀之王,杰-雷诺的个人爱好也广为人知,他非常喜欢收集二十世纪初的古董车和摩托车。

  于是,才有了安森刚刚的玩笑。

  显然,杀了埃德加一个措手不及,刚刚略显严肃悲伤的气氛也就彻底烟消云散,这让埃德加找回了冷静。

  “我希望没有。”埃德加也跟着开了一个玩笑,“事实上,准确来说,应该是节目组联系我。”

  安森眉尾轻轻一扬,“‘今夜秀’?但是,为什么?”

  满打满算,安森也已经进入好莱坞整整两年,然而,他始终没有进入脱口秀的视线。

  在美国,脱口秀是至关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

  自1954年脱口秀正式登陆美国以来,俨然已经成为电视文化以及娱乐文化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传承超过三十年乃至于五十年的招牌脱口秀节目。

  NBC的“今夜秀”。

  CBS的“深夜秀”。

  还有千禧年以后快速崛起改变整个脱口秀业界版图的“每日秀”,由美国有线台喜剧中心制作。

  美国的脱口秀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节目形式,基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主持人的单口、现场音乐表演、嘉宾访谈;另外偶尔还会和现场观众互动。

  不过,脱口秀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话题往往结合当下流行,针砭时政,批评嘲讽政治和政客更是一贯传统。

  这使得脱口秀不仅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调查,2008年大选期间,十八岁至二十九岁的年轻人中,将近一半从政治类脱口秀中获取与选举相关的政治信息;成年人中则超过四分之一在投票决定的时候受脱口秀的影响。

  在这之中,“囧司徒每日秀”被评选为美国民众最信任的新闻源,超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等传统权威媒体。

  从这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脱口秀的特殊地位了。

  一般来说,美国脱口秀分为日间脱口秀、晚间脱口秀以及后来伴随网络兴起而进入大众视野的网络脱口秀。

  日间脱口秀的播出时间集中在工作日的早晨,主要受众是老人、妇女和学生,话题也集中在健康、情感和家庭生活等等方面,以心灵鸡汤为主打。

  “奥普拉脱口秀”和后来强势崛起的“艾伦秀”是个中翘楚。

  晚间脱口秀则集中在深夜时段,晚上十点和十一点,受众群体为中产阶级以及上班族,得益于时段的特殊性,风格主要以犀利、调侃、大胆、直接、幽默为主,政治话题始终是核心的核心,百无禁忌。

  过去半个世纪里,数不胜数的卸任总统、总统候选人以及政客都上过脱口秀。

  不同于亚洲领导人致力维护的成熟理智形象,美国民众更在意政治家的风度和幽默,所以政客们为了投选民所好,纷纷选择脱口秀这个平台。

  2000年大选,戈尔的竞选团队亲口向媒体承认,他们每天都要花时间研究几个重要脱口秀的内容,分析黑点、槽点、热点,然后对自己的政策和方案作出相对应的调整,可见它的影响力。

  毫不夸张地说,脱口秀是了解美国文化过程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如此,脱口秀也成为好莱坞宣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行程。

  几乎每一部电影、每一张专辑、乃至于许多百老汇戏剧的宣传档期都必然会有脱口秀。

  考虑到脱口秀就是一档和嘴皮子打交道的节目,不仅要谈笑风生,而且还要自黑、嘲讽、戏谑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开得起玩笑。

  所以,不是随随便便什么新人都可以上脱口秀,甚至严格来说,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上脱口秀。

  否则,节目效果未达预期,对作品的宣传反而是负面效应。

  从安森首次横空出世以来,转眼两年已经过去,尽管他隔三差五就出现在话题中心,但始终和脱口秀无缘。

  结果,现在?

  安森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蜘蛛侠’?”

  的确,从时间线来看,即将在今年暑期档上映的“蜘蛛侠”,毫无疑问就是最大的理由。

  等待度假结束,安森也就将投入“蜘蛛侠”马不停蹄、脚不沾地的宣传行程,这次,安森将是绝对主力。

  所以,如果是宣传“蜘蛛侠”,前往脱口秀节目也就理所当然了。

  埃德加轻轻摇头,“如果真的是,那也应该是剧组联系节目组,希望我们能够上节目宣传,怎么会是节目组联系我们呢?”

第411章 无心插柳

  从时间线来看,“蜘蛛侠”就是现成的解释,一切都顺理成章。

  然而,并不是。

  埃德加还是没有忍住,嘟囔起来,“在我看来,你应该上脱口秀的。”

  “你的口才不展示一下多浪费,但显然,索尼哥伦比亚不这样认为,他们担心你一个新人可能搞砸宣传,所以根本没有联系脱口秀……”

  “船长,重点。”安森看着抱怨不断的埃德加,不得不提醒一下。

  埃德加却没有就此打住,“他们会后悔的。他们自己错过了一个宣传良机,发行部需要好好检讨策略。”

  毫无疑问,每年暑期档都是刺刀见红、热闹非凡,从杂志到脱口秀,所有宣传平台都需要面临激烈竞争。

  但是,像“蜘蛛侠”这样量级的作品,只要索尼哥伦比亚愿意制定宣传策略,杂志和脱口秀都不是问题。

  偏偏,这次是索尼哥伦比亚自己怂,在宣传期打安全牌,不敢冒险也不敢尝试,准备与纸质媒体为主打开局面;不要说脱口秀了,就连电台节目也全无踪影,这样的宣传策略简直令人傻眼。

  从本质来说,索尼哥伦比亚还是怀有迟疑。

  一来,他们不相信山姆-雷米。

  二来,他们不相信安森和克里斯滕-邓斯特。

  三来,仅仅依靠威廉-达福宣传的话,分量还是不够。

  总而言之,索尼哥伦比亚认为电视或者电台宣传还是可能暴露短板,甚至可能制造伤害,综合考量之后,干脆全部转为纸质媒体宣传。

  毕竟,这是2002年,纸质媒体依旧扮演重要角色,报纸和杂志的宣传效果未必就比电视节目弱多少。

  对此,埃德加表示,睁眼瞎。

  索尼哥伦比亚已经如此大胆冒险,选择山姆-雷米担任导演、选择安森和克里斯滕担任主角,为什么不更进一步呢?

  为什么不干脆把冒险进行到底?为什么不打青春牌,即使不相信安森一个人的号召力,至少也可以把安森、詹姆斯、克里斯滕三位演员捆绑在一起制造话题?

  可惜,埃德加在这里干着急也帮不上忙,他在索尼哥伦比亚里面没有话语权,最后只能按合同行事。

  不提就罢了,一提就恼火。

  难得一见地,埃德加瞪大眼睛看向安森,“他们会后悔的。”

  安森哑然失笑,认真点头,“好。”

  埃德加这才稍稍释怀,提起随身公事包,从里面掏出一迭纸,“这上面的,是伱吗?”

  ——原始。

  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而是用彩色打印机老老实实地打印出来,甚至因为原本的画面不清晰而导致打印出来的图片也略显模糊,甚至还可以看到马赛克的格子。

  尽管如此,安森还是认出来了。

  应该是一个视频,而这些打印照片则是视频截图。

  安森有些意外,笑容爬上嘴角,“哈,这居然有视频,我怎么不知道?难道当时有人在拍摄家庭录像吗?”

  如果是二十年后,智能手机的存在让拍照、录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事情被记录下来也不奇怪;但现在,照相机依旧是大部头、摄像机依旧需要扛、家用手持摄像机才刚刚普及,事情自然不一样。

  对埃德加来说,这就已经足够,“这真的是你。哦,上帝。”

  安森不明所以,“这是积极的‘哦,上帝’,还是消极的‘哦,上帝’?让我猜猜看,这应该积极的感叹?”

  埃德加连连点头,也没有回应安森,握紧拳头站立起来,高呼一声,“哦耶”,喜上眉梢,然后才解释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

  在社交网络还没有出现之前,现在依旧是BBS论坛时代。

  去年年初,一个帖子在雅虎社区引起注意,帖子内容是一个视频,采用家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的视频。

  画质并不清晰,镜头也略显摇晃,一看就知道是业余拍摄,发帖人也证实,这是本人在纽约曼哈顿拍摄的一个街头演出,一切纯属意外;但因为个人非常喜欢,所以上传到论坛,期待得到更多讨论。

  视频内容,赫然是一个四人乐队的演出,最为特别的就是,其中有一把大提琴,这是完全新鲜的事情。

  一开始,因为画质的关系、也因为大提琴的关系,帖子并没有在论坛砸出水花,只是小范围讨论而已;也没有想到,伴随时间推进,小范围讨论慢慢酝酿起来,并且在资深乐迷之间快速流传起来。

  从一周十几个讨论帖子发展为一周数千个讨论。

首节 上一节 257/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