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从外贸开始 第153节

  “哈哈,老板这话有趣。”

  “行了,不跟你扯了,你们抓紧进度,有需要的话可以直接找我。过段时间我打算收购一家电机制造厂,争取以后电池还有电机,控制器都是我们自己的,这样你们研发部研发起来也要轻松一些。”

  闪驰科技产品端大致的发展规范,檀锦程是会跟王超通气的,研发部是很重要的部门,如果只是按檀锦程布置任务的方式来搞研发,那就乱套了。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的研发任务以及进度,这才是一家正规公司研发部门应有的套路。

  “那赶紧好,都用我们自己的,沟通起就更方便了。”王超开心的说道。

  老板这是准备从组装厂过渡到自研了,王超内心安定了不少。

  他从之前的芯日跳槽到闪驰,从新的行业第一跑到一家之前籍籍无名的初创型工厂工作,无非是受到了高薪的诱惑。

  但跟大多数跳槽者一样,从一家大企业跳槽到一家同行小企业,最担心的还是这份高薪能够拿多久。

  电动车行业目前是红利行业,想要赚钱还是比较简单的,老板如果不想长期发展,根本不需要在研发上做出大量投入的。

  说白了,这玩意儿一家简单的组装工厂,搞几条几百米的生产线,把零部件从各大供应商那里买过来就能开干,至于外观件,那就更简单了。

  市场里找几款卖得比较好的产品,买回来拆一拆,找家模具公司开几套模具,就齐活了。

  刚来闪驰科技开发第一款产品之时,老板也确实是这么干的,从市场上买了几款产品,经过一系列改良,配件找的也都不是什么大牌厂家,不到两个月时间第一款产品便可以上市了。

  偏偏老板又在营销上有一手,出其不意的蹭上了超女的热度,导致产品大卖,但这对于王超来说,就不见得是一个好消息了。

  公司的产品火了,组装组装就能拿出去挣钱了,万一老板觉得研发没什么用了,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后续老板虽然也开发了新的品牌,但款式上来说,也仅仅只能算做是一款,没有在研发上做过多的投入,招聘过来的人员也都是以刚出学校的学生为主。

  2005年中旬来到闪驰科技之后,王超的收入有了极速的上升,年底的奖金更是拿了不少,但越是这样,王超内心就越是不踏实。

  正因为拿得多,才害怕失去,王超真怕有一天会被年轻的老板卸磨杀驴。

  好在,这一切到了今年都有了改变,老板先是成立了电池研发公司,紧接着又把目前包括自己在内的研发部技术最好的一批网罗到一起开发新品,对这个项目无比重视。

  现如今又说要收购电机以及控制器厂家,这就很明显的是要走上自研的道路了,闪驰科技也终于要摆脱组装厂的形象。

  一家自研公司跟一家组装厂,区别可就大了,尤其是对于像王超这样从事技术研发的群体,自研意味着他们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这样的话,也就不用担心哪天老板一个不高兴,把自己以及自己带过来的人扫地出门了。

  竞业协议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约束,但未尝也不是一种保证,毕竟是有补偿金制度的。

  眼瞅着老板越走越远,王超心里想着的却是:“这把稳了!”

第255章 永康之行

  应建人做了20多年生意,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但说老实话,这还是第一次跟自己“儿子”辈的人一起谈生意,谈的还是价值上亿的买卖。

  情报似乎有误,原以为拥有生产资质的闪驰科技,只是个添头,给点好处就行,但如今看来这帮人怎么像是以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闪驰科技老板为主?

  难怪是自己眼花了?还是世界变化太快了,自己跟不上了?

  诚然有些人会因为身份特殊,大家会忽视他的年龄,听取他的意见,但生意就是生意,更何况这还是汽车产业链这么大的生意,说得严重点甚至可以影响一座城市。

  这可是汽车啊,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小生意。

  感觉情报有误的应建人跟姐夫对视了一眼之后,果断终止了上午就开始谈判的想法,带着一行人开始参观起众肽厂区,介绍厂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脑袋缓一缓。

  “檀总有来过永康吗?”一边参观着厂房,应建人一边跟檀锦程闲聊道。

  “之前没来过,不过我之前去过横店,也去过义乌,我女朋友是义乌人,算起来跟永康也有点渊源吧?”檀锦程笑道。

  横店,义乌以及永康都同属于火腿大市区,不过渊源这种说法跟应建人这代人说说还行,要是跟年轻人说,估计会被吐槽。

  火腿市的散装程度丝毫不压于散装苏省,义乌人出门从来只说自己是义乌的,永康人也是如此。

  “哈哈,这样吗?那确实是有点渊源,有机会的话檀总可以带着你的女朋友来永康做客,我们这边一定招待好。”

  “那就先谢谢应总了,有机会一定叨扰。”檀锦程笑着应道,同时四下打量着这间汽车工厂。

  应建人发现了谈判团队的气氛似乎不太一样,于是主动接待起檀锦程,而吴健中那边则依旧是负责给区里来人解说。

  一位实控人,一位实制管理者同时接待,相当的重视了。

  “檀总觉得我们的工厂怎么样?”见檀锦程四下打量,应建人语带自豪的问道。

  跟后世网上看到的BYD,特斯拉等等直播的工厂差距很大!但这么扫兴的话自然是不能说的。

  “我对汽车行业不是很懂,不过厂区面积这么大,看起来就很壮观,另外设备的话看着也很先进的样子,应总花了不少钱吧?”

  应建人颇为自豪的道:“那是,这可是我们斥巨资收购的生产线,我的身家几乎都在这上面了。”

  “应总大格局!”檀锦程竖着大拇指道。

  这话倒真不全是拍马屁,敢赌上自己一切身家造汽车的国内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在被国外品牌把持的燃油车赛道,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起码现在都是值得尊敬的。

  他们的初衷虽然有赚钱,有功成名就的成份,但也确实推进了国产汽车品牌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国产新能源车的进步,离不开这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或者他们中的有些人最后忘了初心,但前期的开拓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像是应建人,他本身就拥有百亿身家,铁牛集团又在2003年整体借壳上市了,本可以无限风光,却还是愿意把全部身家投入到造车事业当中。

  此时的造车可跟后世那些用互联网思维搞新能源汽车的人不是同一类,互联网思维造车用的是投资人的钱,盈亏,倒闭与否都不影响创始人的生活。

  而现在的造车则是不一样,资金要么是自筹,要么是找银行贷款,每一笔资金都需要创始人承担风险,一招不慎就可能会让自己倾家荡产,财富彻底归零。

  “檀总年少有为,又能弄到汽车生产资质,应该也有想要造车的想法吧?”应建人试探着问道。

  “有想过,不过也就是想想,暂时没那个实力造车,至于汽车生产资质,那只是机缘巧合,应总应该从我的口音里听出来了,我不是北仓人。”

  “这我知道,不过机缘巧合是什么意思?能说说吗?”

  “我是宜城人,去年回家过年,正好赶上宜城那边要急于处理安哒尔的资产,然后七拐八拐的就找上我了,后来也谈着谈着就拿下了,算是机缘巧合吧。”

  应建人一呆:“还有这事儿啊?过年直接找到你的?”

  过年到现在也就一个多月时间,满打满算的话算他两个月时间吧,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收购改名,我跑了好多家也没这效率啊,背景这么深的吗?

  不过道理讲不通啊,如果在老家背景这么深,不是应该以老家的名义来合作吗?为什么是北仓区?

  “事实就是这样,我当时感觉也挺奇妙的,我一个造电动车的组装厂,怎么会找到我身上。”檀锦程两手一摊道。

  “那檀总花了多少钱?能说说吗;放心,哪怕你一分钱都没花,那是伱的本事,不影响我们这次的合作。”

  “没什么不能说的,现金的话七七八八的花了差不多3000万吧,另外我跟我的朋友在我们县各自投资一家工厂,我朋友的是服装工厂,我在那里也有点股份。”

  应建人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看来宜城当地是用舍弃汽车资质的方式拉投资,这样就合理了,电动车跟服装虽然比不上汽车,但也都是劳动型企业,能够给当地解决不少的就业问题。

  汽车也没那么好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各大城市都轰轰烈烈的搞汽车,真正做成功的实际也没几座城市,宜城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选择放弃的。

  更何况现在皖省有了江淮以及奇瑞这两大品牌,省里也不见得有能力再支持第三家品牌。

  3000万元的价格倒也算公道,没有多要,但也没少要,重新转卖的话还能有一部分溢价,溢价范围大概在30%到60%之间。

  看样子这位小檀老板也是看中这份溢价,有利可图才选择跟老家合作的,迅速找上自己估计也是这个原因。

  短时间之内,挣个千把万,这笔买卖就是自己都愿意去做。

  人最怕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脑补,应建人也是老生意人了,但也正是老生意人的缘故,他会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去脑补整个交易的合理性,交易双方的利益诉求。

  跟地方ZF打交道的经验他有,知道地方ZF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税收以及就业,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像是檀锦程说的七七八八花了3000万,就被他脑补成了明面上没有3000万,但花了这么多。

  而檀锦程的利益诉求也被他脑补成了想赚更多的差价,至于回老家投资建厂,估计是因为老家关系的原因抹不开面子,没有汽车生产资质这块儿,可能也逃不过这一遭。

  一桩生意在应建人的脑补下,就变得合情合理了,但实际上檀锦程拿下安哒尔还真就是因为机缘巧合,3000万元不过他胡诌的一个数字。

  徐学铭这老家伙80万元都敢跟人家谈,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应建人要是知道,估计得气得吐血吧?这就是信息差带来的错误思维啊。

  “没想到檀总居然还有服装生意,真是了不得啊,服装产业现在也蛮赚钱的。”

  “小打小闹,之前跟朋友合伙搞了个外贸公司,小打小闹为了缩减成本,就想着自己开家工厂,这样代工费可以省一点,也能减少一点钳制。”

  说起来张旭鹏去法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前考察的进度还算不错,GXG那边也有意合作,剩下的就是看看价格还有细节上是否能谈拢了。

  张旭鹏这次并非一个人前去的,还花了高价钱请了两名律师随行,一位对合同很有研究,另一位对国际贸易法很有研究,这些都是檀锦程给他找的。

  跟老外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他们在合同上做手脚,被坑了那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这个倒是,产销一体才是长久的生意,外贸公司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将来只会越来越多,服装厂做熟了自己就能做外贸,檀总这个想法是对的。”

  “小打小闹,赚点小钱,比不过应总。”

  “是我比不起檀总才是,你年纪轻轻生意就做这么大了,我20岁的时候还在打铁呢,说起来我家孩子跟檀总差不多年纪,啥也不是。”

  “那不一定,你的孩子有一位富爸爸,我爸爸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我只能努力啊,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江浙的老板最怕的就是后代想证明自己,要创业。”

  应建人一脸懵道:“有这话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有,不过是十几年后,你没听过就对了。

  实际上富二代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就檀锦程两世知道的,大多数江浙一带的富二代还是挺踏实的,毕业后有能力的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者接管家族企业,在工厂车间里老老实实干活的都不少。

  而一些不想接管家族企业的,则是会选择考公务员,进体制内,生活方式也比较正常,没有那么多的灯红酒绿。

  “开玩笑的,起步不一样,还有看运气的成份,我也就是运气好而已。”

  “运气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能力,闪驰的电动车卖得这么好,还是去年的黑马,肯定不只是运气的原因,我相信的檀总的能力,不然我搞了很久都没搞定的生产资质,到檀总那就能轻松的得到了。”

  “也不能这么讲,花了好几千万,还要建厂也挺肉疼的,所以想看看能不能在应总这里化点儿缘。”

  “好说好说,大家相互合作。”

  就怕你什么都不说啊。

第256章 众肽估值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估值是以上汽集团为标杆,来之前我查了一下上汽集团的股价,目前在3.5元左右,按照他们的总股本计算,市值在115亿元左右。”

  中午休息时分,依旧是那位懂金融的领导,在向檀锦程科普汽车产业的估值。

  金融方面的知识是檀锦程比较欠缺的,前世自己生意做得虽然还算凑合,但论起金融知识,也只是个小白,去A股转了一圈被仲国平安给吊打之后就老实了。

  闪驰科技未来是肯定要上市融资的,产业估值这方面檀锦程要学的知识还很多,所以只要有机会,檀锦程都会向一些懂这方面知识的人学习。

  不够系统,但当下工作繁忙的阶段,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来一点点填充自己的知识面,等到什么时候有生意走上正轨了,檀锦程也打算报个班学习一下。

  这位领导也比较欣赏檀锦程好学的态度,仿佛对待自己后辈那样,耐心教导。

  “3块5?115亿?上汽的估值这么便宜的吗?”檀锦程有些吃惊的问道。

  上汽的总股本是多少他没查过,也不知道,但115亿的估值还是知道的,上汽集团在10几年后,市值1500亿这事儿也是知道的。

  “卧槽!这是个商机啊,10几倍的涨停,这不比买茅台亏啊,得找机会囤一点儿,3块5也太便宜了。”

  领导则是有些苦笑的说道:“没办法,谁都知道汽车产业是一个大产业,115亿的估值确实是便宜得离谱,但别看这几年我们国产车搞得很红火,但实际上还是没办法撼动国外品牌市场。”

  有一句话他不好说出口,公务用车的变迁史其实就是我国汽车产业最好的参照,从最早的东欧品牌,再到日产品牌,然后从普桑过渡到现在的奥迪,一直都是国外品牌。

  没有任何国产品牌,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我们的汽车产业在几十年里,是真的被压制得死死的。

  好在新世纪的到来,国产车开始百花齐放,虽然目前依旧没有特别冒尖的品牌,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务用车也会出现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那众肽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估值?”檀锦程不是不理解领导苦笑的意思,不过这话自己不好接,也没有资格接。

  众肽前世记忆里市值最高的时候是300亿,这会儿他的车还没上市,还真不好估值,不过有了上汽集团115亿的标杆在那里,就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了。

首节 上一节 153/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