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第578节

  不得不说,破布嘚到达天山脚下的时候,见到了这里的“特产”,终于明白后世老祖宗为什么要拼死守住这块土地了。

  只是当破布嘚带了一些天山脚下的特产回漠南,给瓦剌各大万户送了一些特产和财物,太师也先那边,以及瓦剌名义上的首领太师也先的哥哥克舍那边也送了一批,收买了大批瓦剌高层贵族的人心。

  不要奇怪瓦剌明明是以实力为尊的草原人,为什么还是没什么能力的克舍做首领,他们在入主中原的时候,难免也会被同化一些习俗。

  或许儒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它的对中原以外的国家影响可不弱。

  比如,儒家倡导的人伦,一贯而终,自秦汉以来的乱婚才慢慢消失,中原的农耕文明的贞操观念慢慢深入人心。

  瓦剌首领是克舍,就是源于中原文明中的嫡长子继承制。

  不要说什么立贤,这东西是人为评论的东西,马哈木这么多个儿子,也先能打,一部分人认为他贤,那马哈木儿子们还不得联合起来对付也先啊!

  破布嘚去给瓦剌首领克舍送了礼物和特产之后,与这位瓦剌大汗谈了谈,看得出他对也先的不满。

  等挑拨的差不多了,破布嘚回到自己的大帐,那些自己留下的极品天山特产,居然被其木格这个脾气大的大老婆全给宰了。

  不过两人在大帐“打”了三天三夜,没有分出胜负,破布嘚也就只能由得她了。

  以后,不带女人回大帐即是。

  ……

  只要大老婆其木格能承受了自己的全部火力,破布嘚不娶二夫人、三夫人都可以,反正臭皮囊也生不出孩子来。

  不同于大明的女人娇小柔弱,像个小白兔般的需要呵护,草原的女人矫健的像条母豹子,有时还能反客为主的反扑上来。

  三年时间,西征东察合台汗国,破布嘚手下瓦剌士卒过三万,在瓦剌的贵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通过吸西域人的血,吸东察合台汗国的血,吸高句丽的血,二十年间,瓦剌便从永乐年间北海马踏联营的损失中,恢复了过来,实力达到了全盛的样子。

  也先部三万士兵、克舍部三万士兵、破布嘚部三万士兵,瓦剌一共有十万弯弓控弦之士,比之永乐时期尤有胜之。

第七百一十九章:土木堡之变开端

  正统十四年,初春

  四年时间,兼并了东察合台汗国草原人势力的瓦剌不断壮大,已经三次袭扰大明边关。

  每次孙太后都让九边总兵据守不出,直接让瓦剌人越发猖狂起来。

  这次瓦剌破布嘚的部众,在宣府抓到了一个大明的“大人物”。

  三次了,三次叩边,正统皇帝这种热血少年都忍得住,这次王宇决定用剧里的方法,刺激一下他亲征。

  大明太皇太皇后张妍亲弟弟的脑袋被砍了,破布嘚让瓦剌使者硝制之后,送到大明讨赏。

  毕竟这货私自给朵颜部卖生铁,自己这也是给大明立功了吧!

  为了防备日益强大的瓦剌,大明驻守在南直隶,防备岭南的四镇,也陆续在英国公的建议下,调回了三镇,以加强大明北方边关的防御力量。

  顺天

  皇帝的寝宫

  与正统小皇帝朱祁镇一道长大的王伴伴·王振,正在为他的主子出谋划策。

  “陛下!昔日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草原,得胜后,建文余孽皆消声灭迹,先帝于大同大破也先,遂能震慑朝廷文武,今陛下欲执掌大明公器,此次借机亲征瓦剌,便是陛下于众臣、太后和天下人面前,表现的机会啊!”

  少年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已经幻想到自己得胜而归后的画面了。

  孙太后将会把大明的权柄交还到自己手里,有列土封疆之势的靖国公王宇,也会伏匍在他正统皇帝的天威之下瑟瑟发抖。

  “好!王伴伴你说得对,朕英明神武,亲征瓦剌,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决不能让瓦剌欺负我大明子民,先帝曾告诉朕,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这次,王振终于坚定了年轻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学老爹御驾亲征的决心。

  这样洗脑的话,王振已经重复了近三年了,这是第四次,破布嘚也配合的联络瓦剌各部,在大明大同宣府两地,四次叩关袭扰,劫掠边民,只为了激正统这个少年皇帝学他老爹亲征。

  不过现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朱祁镇今年好歹也二十二了,他的好大儿朱见深都五岁了,孙太后都没有还政的意思。

  这些年,孙太后都没有让朱祁镇接触朝政的意思,虽然正统皇帝朱祁镇没说,但王振也看得出这位主子的心里想亲政,励精图治,安靖大明,震慑四夷,做个天下人人称颂盛世明君的心思。

  王振朝这方面努力引导,正统皇帝朱祁镇终于在瓦剌使者来大明奉天殿觐见讨封的时候,在朝堂之上,第一次按自己意志,发出了属于自己声音。

  “小小瓦剌,小丑一样的东西,伤了我皇亲国戚,还有脸来讨赏,这简直是我天朝的耻辱,你回去告诉你家那破布嘚,朕不日亲提大军出塞,扫平你瓦剌三部。”

  奉天殿的龙椅上的朱祁镇一身红色大明天子服饰,不顾皇帝威仪走下丹陛,振振有词的怒斥前来讨赏的瓦剌使者。

  殿中历经四朝的三杨,看着年轻正统皇帝,仿佛看到了当初的年轻的宣宗皇帝一样,但他们知道,实际父子两完全不一样。

  你爹继位亲征,好歹当太孙的时候,就跟着老爷子去打过两次草原了,熟知军事。

  你什么本事,心里没数啊?

  从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正统皇帝朱祁镇,甚至一只鸡都没杀过的玩意儿,你也配学先帝亲征?

  不过朝堂之上,瓦剌使者也在,君无戏言,三杨自然不会明面上把少年正统皇帝的话驳回去。

  坐在龙椅之侧的孙太后,也诧异的看着发出了自己声音正统皇帝朱祁镇,心里在想着如何劝一下这个傻儿子。

  你就是在宫里长大的,刀兵未见,如何能学得了太宗和先帝亲征。

  见在场的众位大臣被自己震慑住了,少年正统皇帝朱祁镇又气势十足的给自己加了一个buff。

  “朕如不破瓦剌,耻于坐此大明皇位!”

  不过大明朝堂上,还是有不怕死的直臣站出来,驳了正统皇帝朱祁镇亲征之语。

  然后……

  兵部侍郎于谦,就被发配去顺天旧灰厂烧砖窑了。

  烧的乃是皇宫御用的金砖,就是能敲出金属声音的砖,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计,于谦掌握的技能+1。

  待到散朝之后,三杨求见孙太后,问清楚这不是孙太后的意思,也不是太皇太后的意思之后,三杨直接明确反对正统皇帝亲征。

  大明顺天城里,朝野对皇帝亲征之事议论纷纷,一直没个定论,朝中大臣的主流都是持反对意见。

  只要没失智的人,怎么可能信得过没上过一次战场的皇帝亲征。

  深受正统皇帝信任的王振,完成了那位大人物交代的事情之后,来到了顺天一家古玩店下的密室,见了一个神秘人物。

  “给我!快给我!”

  白天这位在皇宫里权势滔天的大太监,此时正面目狰狞死死抓着眼前之人的衣袖,浑身发抖、眼泪止不住流,几近癫狂。

  那神秘人丢了一个小瓷瓶给王振,他迫不及待吞服了里面的丸子。

  “唔~”

  吞服了瓶中丸子的王振顿时脸部表情舒缓下来,一副享受的样子,睁眼已经变得神采奕奕,成了那个皇宫里人们所熟知的权势滔天的大太监。

  “正统皇帝已经决定亲征了,你做的很好,这是主人赏你的二十粒逍遥丸,接下来你有机会,把正统皇帝引去土木堡就行,到时候,主人自会给你吃不完的逍遥丸。”

  王振自然知道对方不一定会放过自己,但他真的离不开逍遥丸啊!

  逍遥丸,这是从郑和给王宇带来的象谷种子,种下之后果实的简单提取物,王宇本来想在安南大片种植的,反手给欧洲出口逍遥丸,可是后来想想又放弃了。

  当初为什么大蝇帝国要给带青卖鸦片,因为贸易顺差,全世界的白银都流向中原,他们得有拳头产品,才能把白银赚回来贸易。

  而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大明海关贸易是顺差,银子都在往大明这边流。

  当大明海商不能用逍遥丸在欧洲赚到银子的时候,王宇可不相信那些大明海商节操,他们为了银子,大概率会把这东西出口转内销,反手祸害自己的同族的赚钱。

  跟路灯侠讲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良心,这不是跟告诉狗,不要吃屎一样吗?

  所以当逍遥丸这把双刃剑,对大明杀伤力更大一些的时候,王宇就没大规模在安南种植的打算了。

  不过小规模的还是搞了一些出来,交给手底下的暗子使用,看看王振这个听话的样子,看来效果还不错。

  王振小心将瓷瓶放入怀中,低眉恭顺的看着这个藏身古玩行的神秘人。

  “大人!朝中三杨和众臣反对皇帝亲征的声音很大,皇帝那边……”

  这神秘人摆摆手,“这你不用担心,大明朝堂上不缺忠臣义士,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支持正统小皇帝亲征的。”

  翌日

  当三杨、英国公、孙太后都反对皇帝亲征的时候,朝中突然出现了一批对正统皇帝忠心耿耿的“言官”,支持少年皇帝亲征。

  得到一部分言官支持的正统皇帝朱祁镇,迫不及待的明发大诏,张贴于顺天四门。

  五日之后,大明正统皇帝朱祁镇将要亲征瓦剌,为大明边关无辜惨死的百姓,讨回公道。

  随后正统皇帝朱祁镇亲征,已经成了既定之事,皇帝越过三杨内阁,直接让王振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下达了旨意。

  再过五天,大明正统皇帝朱祁镇就要亲征瓦剌,让他们提前准备好亲征事宜。

  皇帝执意要亲征,孙太后,三杨,英国公,还能看着他带着千百个仪仗队去吗?

  他们最终给任性的正统小皇帝妥协了。

  正统皇帝朱祁镇为了保证自己能顺利出征,封王振为监军太监,全权督促此次亲征事宜。

  王振严格执行正统皇帝五日内出征的要求。

  也就是说,一场皇帝亲征的大战,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才有五天的准备时间了。

  五天时间够干嘛?

  一支大明能打的北方边军,赶路到顺天的时间都不够。

  为了压下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正统皇帝朱祁镇急于造成事实,尽快出征。

  七十四岁高龄的英国公张辅,被孙太后请求出山,为正统皇帝朱祁镇压阵。

  于是在限定的期限下,英国公张辅只能召集顺天附近的十万没打过仗的京营、加上三万神机营、五万五军营、两万挑夫子随驾出征。

  京营一共有二十四卫,即顺天附近的通州五卫,涿鹿、遵化、蓟州各三卫,密云、三河各二卫,良乡、武清、丰润、玉田、香河、平谷各一卫。

  主要是全聚在顺天,粮食供应起来压力太大了,所以都是在顺天就近设卫驻守。

  大明现在的京营,不像永乐时期一样,年年有机会跟着老爷子去外边打仗,现在纯纯的兵部训练以后的备操军充任,平常都守备地方,偶尔到顺天换防守城门,没有经历过什么实战。

  五军营也是长期驻守顺天,里面永乐时期的老兵换了一茬,也是新兵扎堆的地方。

  这队伍里,唯一还有战斗力的就是三万神机营了,这火枪的训练周期短,曾经的王宇、现在的英国公张都很重视神机营,所以这些年神机营都有实战的经验,战力保持的不错。

  英国公张辅知道这样的大军,就是去给瓦剌送人头,所以再令成国公朱勇昼夜兼程,去调大同卫来沿着管道接驾。

  大明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征讨瓦剌,五军营随军出征,大明各家勋贵子弟,在幼官舍人营从军的就有两千余人随驾,大明勋贵子弟的十分之一,皆在军中了。

  正统皇帝朱祁镇,不觉得英国公张辅七十四了,还能有什么本事。

  在英国公张辅劝诫正统皇帝多在昌平停留几日,等一等军械粮草时候,断然拒绝了他的建议。

  “既然老国公要等粮草军械,那你就在这永昌等着吧!王伴伴,你来提督大军开拔!”

  出了顺天的“牢笼”,放飞自我的正统皇帝朱祁镇,一改在孙太后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直接在永昌夺了英国公张辅的兵权,让他在后方为大军转运粮草军备。

  王振这个监军,摇身一变,直接变成了这支京营的实际指挥者。

  明军一路散漫式郊游,走走停停,游山玩水的行军。

  没有一点军情紧急,时不待我的感觉。

  正统皇帝朱祁镇想在那个地方多呆一会,王振就不管地势的停下扎营,只顺着皇帝的心意来,这正统皇帝朱祁镇倒是越发信任他了。

  只带了一个月粮草明军出了昌平镇,通过居庸关出塞,一路过延庆、怀来、逐鹿、最后到达宣镇。

  不过亲征大军并没有趁机去宣府休整,补给粮草。

首节 上一节 578/5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