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第565节

  王宇倒不是在为难于谦,反而是给他一个机会,杨士琦现在回来的话,不论功劳还是资历,妥妥的文官老大。

  于谦一个文官,救了文官集团的老大,以后的仕途绝对青云直上啊!

  于是王宇让自己二儿子护送着于谦,前往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叛军大营谈判。

  能让他们体面点投降也好,王宇也不想在两军阵前杀两个藩王,让大明其他藩王人人自危。

  实在不行,至少杨士琦要保住,大明前期的三杨,那也是数得着的能臣,保下他,未来能省王宇很多事。

  乐安叛军的大营放在了城中,只是现在大军没有士气,汉王朱高煦出去巡视了。

  赵王朱高燧躲在临时大帐,县令的府衙大堂之上,一叠花生米、一叠酱肉、旁边是一壶酒,一大海碗,自饮自酌,看起来十分颓废。

  抱着头盔的汉王走了进来,看到赵王朱高燧这么颓废,气不打一处来,将酒壶砸在地上。

  “你倒是挺清闲的啊?”

  赵王朱高燧脸色通红,眼神迷离,一副穷途末路的迟暮样子。

  “咱们手里就两万人了,外面被三十万大军围困,我还能怎么办?”

  骄傲如汉王朱高煦,也说不出软话来,于是他踱步到一侧的沙盘。

  “大军来自山西、陕西、辽东、那小崽子第一次统兵,一定配合不好,待会我佯攻,你带兵突围过黄河,袭击他粮寨,只要……”

  “唔~额~”赵王朱高燧打了个酒嗝,将碗中酒水一饮而尽,一脸不屑的笑着回应。“你要早听我的,咱们早跑到徐州,进退有余地,现在可到好了,被人堵在乐安这个小地方。”

  听到老三推卸责任,老二直接和他吵了起来。

  “我哪儿知道老大说死就死啊?朱瞻基那小崽子也不老实,这么快就到了顺天。之前不是你说的保存实力,见机行事吗?”

  赵王朱高燧颤颤巍巍的起身质问。

  “那你还告诉我端午节咱们就能在顺天喝酒呢?现在呢?”

  现在叛军陷入死局,汉王朱高煦也开始推卸起责任来了,和赵王朱高燧吵做一团。

  “报!对面有信使来!”

  一个报信小兵闯进来,打断了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争吵。

  于谦的到来,总算是让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争吵停了下来。

  不过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要是老大朱高炽还是皇帝,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就降了。

  虽然老大朱高炽心眼多,但好歹是个迂腐君子,不至于有性命之危,但是汉王、赵王可信不过自己那心狠手辣的大侄子。

  你看看朱瞻基这大侄子,和老爷子真是太像了,汉王和赵王都不敢赌对方放过自己。

  不过于谦与叛军营中一行,还是把杨士琦带回来了。

  “见过杨阁老!”

  “见过大都督!”

  稍后,王宇让亲卫带着被囚禁了大半年的杨士琦去休息了。

  待杨士琦走了之后,王宇看向于谦。

  “你答应了汉王什么条件,他会白白的把杨阁老给放了?”

  于谦也没隐瞒,告诉了王宇缘由。

  汉王朱高煦把一个庶出的女儿送给了他,让于谦保住他最后一丝血脉。

  王宇努了努嘴,对于谦开口。

  “这事本将可不知道啊!”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负隅顽抗,大明左都督王宇召集三路平叛大军,汇聚于乐安。

  宣德元年,十月,入冬之前,大军破城,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被擒,押送顺天。

  宣德皇帝大肆封赏有功将士,同时召回了镇守应天皇陵的郑和,准备让他宣威于西洋,召诸国来朝

  王宇在山东解散平叛大军,令各卫都指挥使沿北直隶分别走不同的路,返回边关驻防。

  之所以要分开走,完全是考虑各地粮仓供应的问题。

  王宇带着三千营回到顺天之后,直接还没入营和兵部交接兵马,就接到了宣德皇帝的圣旨。

  一个小太监拿着圣旨到了三千营大帐,高举过头顶,唱喝道。

  “圣旨到!跪~”

  王宇三千营中诸将,都单膝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国家於定国之将,地方不安,每笃平靖地方之事。

  今靖安侯王宇,才品兼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

  ……

  钦赐靖国公,以酬其功。

  另赐奇功牌,以表殊荣。

  钦此!”

  三千营中诸将,大多是王宇的心腹和族人,听得自家族长被进封为国公,位极人臣,人人喜不自胜。

  “这……”

  王宇听得有点懵,朱瞻基给山东平叛之战的定义,只是平靖地方骚乱而已,并不想让后世认为他两个叔叔造反。

  “国公爷!还请接旨吧!”

  见王宇愣住了,小太监卖着笑的提醒。

  眼前这位,才三十就进封国公了,妥妥的宣德一朝的宠臣,小太监巴结还来不及呢。

  “哦!臣接旨!”

  王宇急忙起身,结果过了圣旨,心中也奇怪。

  这所谓的平靖地方小小叛乱的功劳,应该不可能到直接封为靖国公的地步吧。

  果然,后续印证了王宇猜测。

  “圣旨到,跪~”

  王宇接旨之后,小太监果然又拿出了一道圣旨,在一声唱喝声中,三千营众将不得不跪了下来。

  原来靖国公只是宣德皇帝朱瞻基,给王宇的一个补偿而已。

  这次王宇在三千营一呼百应,送朱瞻基回顺天继位,还是引得了他的暗中忌惮。

  王宇经营了一些年头的三千营,大明最强的王牌骑兵,直接被宣德皇帝一道圣旨拆了。

  这算是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了,原先剧中或者历史里,三千营可是堡宗干废的。

  现在却提前被宣宗皇帝朱瞻基拆开了,大明北方面对的草原势力比原本剧中更弱些,王宇也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了。

  三千营直接被拆分成了五卫,关宁备御军(前哨)、辽东备御军、大同备御军(管虎手)、备倭军、随侍营。

  关宁备御军、辽东备御军、大同备御军,都在北方防御。

  备倭军被调到江南防备海盗,随侍营则是被放在了顺天,以防万一。

  知道宣德皇帝朱瞻基,已经不在是自己那个单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哥了,而是成了大明的皇帝,对自己有防备也是应该的,但是王宇心里就是有些不爽啊。

  所以王宇这靖国公回到顺天之后,去兵部交割了兵马,直接就称病不朝,闭门谢客的造孩子了。

  我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就在家造娃,你总不可能在说我在大明揽权了吧!

第七百零七章:内忧外患

  宣德二年

  初春

  在平定了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叛乱之后,大明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汉王朱高煦不肯服软,还是被宣德皇帝放在钟里烤了。

  叔杀侄、侄杀叔,似乎成了他们老朱家迈不过去一道坎。

  汉王朱高煦死后,被削去了的宗籍,全家发配安南,为了堵住那群文官的嘴,朱瞻基一连杀了三十八位言官,才算平息了朝堂的争议。

  朱瞻基这位宣宗皇帝,为了宣誓自己在大明的威望,迫不及待的召回了在应天的守陵的郑和,开启了第七次下西洋,召集诸国来朝。

  同时也往草原派去使臣,召兀良哈三卫、以及女真两卫来朝。

  大明洪熙皇帝的的想法是三十万人围困,让汉王弹尽粮绝,以大明付出最小的代价,让叛军不战而降。

  而宣德皇帝上台之后,主张全力一战,所以消耗了不少粮食,大明南直隶的兴平仓、太仓,全部消耗一空。

  现在宣宗皇帝一意孤行,不惜民力,让郑和开启第七次下西洋,文官的意见很大。

  一直在家造娃的靖国公王宇,突然就被宣德皇帝下旨召见了。

  养心殿

  两撇胡子的朱瞻基,穿着大明朱色的日月天子服,正和一个在逗弄一个襁褓里的婴孩。

  “皇上小心些,祁镇还小~”

  旁边立着的皇妃孙若微满眼慈爱,因为给宣德皇帝生下第一个儿子,所以她现在尤为受宠。

  这是宣德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母凭子贵,不外如是。

  加上孙若微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胡善祥的身世,直接拉拢了顺水推舟的王宇,支持宣德皇帝改立皇后。

  “国公爷!您这边请!”

  宣德皇帝的亲信大太监,引着王宇走进了这养心殿。

  宣德皇帝笑着将堡宗交给她娘,然后“轻浮”的给王宇招了招手。

  “随我后边坐着说说话!”

  孙若微带着堡宗出门的时候,对着王宇这妹夫微微笑着颔首,以示亲近之意。

  王宇也微微颔首一拜,以示回应。

  稍后,身着日月天子服饰的朱瞻基,带着王宇来到养心殿前,看着天空云卷云舒,随意坐在御阶之上。

  “来!”朱瞻基收敛了自己的帝王威仪,笑着拍了拍身旁的台阶。“坐!”

  王宇只是平静据手一拜。“陛下圣躬安?”

  朱瞻基苦笑的摇了摇头,“真生气了啊!”

  王宇心里的确有点过不去,虽然知道帝王心性就是如此,但人又不是理智的机器。

  真心对待别人,总希望别人也真心对待自己。

  可以说,王宇在大明这些年,和朱瞻基算是过命的交情了。

  随后朱瞻基笑着起身,扯着王宇,把他按在身旁的御阶坐下,又吩咐心腹大太监去弄两大坛酒来。

首节 上一节 565/5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