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269节

本野一郎点头道:“这个是的,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弱点,南支那最大的弱点有两个,一个是他们进行工业建设缺乏技术人员和先进技术,而且这个问题是恰恰是最难解决的,因为对于技术和技术人员列强同样是非常重视的。另一个则是政治上,外务省的分析认为,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入手,我这里有一份非常详细的有关南支那国民政府内部关系的分析报告。这时昨天才交出来的报告,可以先给首相您过目一下。”

寺内正毅摆摆手道:“在座的都是帝国的精英和栋梁,你直接说。”

本野一郎还真的是脸皮厚,点点头没有半分尴尬开始说了起来:“目前南支那国民政府是一个多党派合作的政府,其主要派系主要是孙文领导的同盟会系,章太炎领导的光复会系,熊希龄梁启超唐绍仪为首的进步党系。这其中直接获得熊孙文的同盟会势力最大但是成分最复杂,支持他们的主要是南洋华侨富商,而光复会系的支持者主要是江浙财阀,至于进步党系最大的助力来自王振宇。而在三派之外,还有王振宇的嫡系青年系,不过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青少年思想动员和教育以及军队系统。目前国民政府内部,同盟会系的汪精卫先生是公开宣布反对王振宇的人,主张和平运动,不知道出于什么愿意,王振宇并没有去对付他。而同盟会系是王振宇地位的最大挑战者,不过在国民政府内部光复会系和进步党系似乎结成了合作关系,也在挑战同盟会系的地位。根据外务省的情报分析,如果不是王振宇在中间坐镇调和,目前所谓的国社党就会一分为三或者更多。帝国外务省的智囊在集体研究后表示,帝国目前能做的事情有三件,第一是策动援助北支那进攻南支那,无论胜败都会削弱支那的力量;第二是帝国尽快在满洲地区实现实质占领,毕竟无论南支那多么强大,都够不着这里,而满洲地区丰富的铁矿和煤矿资源足够保证帝国的工业上升几个台阶;第三是策动南支那内部的政治斗争,毕竟他们很多人和我们都是认识的,可操作性很大,一旦内乱,南支那就会失去崛起的可能。其实支那强大过帝国也不可怕,这是个非常善于内斗的民族,当年满清能够从大明手里夺得江山,无非也就是大明太过内斗。只要帝国能让支那的内斗不断加剧,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支那依然会被帝国再次击败,而帝国的大陆梦想也终将实现。”

听到外务省的三个建议,在座原本被南支那变化惊得心乱如麻的大人物们才安定了不少,大家心中纷纷骂本野一郎这个笨蛋为什么不一口气说完,害的大家都以为帝国的大陆政策要破灭了。

寺内正毅听了这三条策略,想了想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他和另外三位党魁低声交流了一下后道:“那这样吧,既然外务省已经有了自己的办法,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办法做准备吧。不过事关皇国万事基业,还请大家事事谨慎,用心为天皇陛下效忠。”想到天皇陛下寺内正毅就仍不住叹了口气,这位大正天皇不知道是不是脑袋真的有问题,昨天居然在诸国公使面前用卷纸做成望远镜的样子用了起来,唬得自己这帮老臣很是不行。

正想着宣布散了,陆军大臣大岛健一中将突然躬身道:“首相大人,卑职刚才听了本野外相的话,深感担忧,上述三策都是些旁门左道,阴谋诡计。没有一条是方正之策。卑职以为,帝国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加强帝国自身的军力,这才是王道,才是正途。”

“八嘎,大岛君,你又在兜售你们的陆军扩充计划了,你不知道帝国现在的财政有多困难吗?为了支持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国民的生活有多贫瘠你知道吗?”第一出来谴责的居然是日本国民党的犬养毅,他对日本陆军的好感十分的有限,在政治上也不是极端右翼,而是大正**运动分子。

大岛健一闻言大怒:“八嘎,你个无耻的政客,你竟敢侮辱天皇陛下的武士。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武士的英勇扩张,哪里有大日本帝国今天的辉煌,作为一个武士,我要和你决斗。。。”

犬养毅自然是不怕玩命的主,立刻就丢掉了斯文,拍案而起道:“帝国就是有了你们这帮只知道动武的白痴才发展缓慢的,这个时代最缺的是肯思考的人,而不是你们这班莽夫。”

“八嘎,你死定了,我一定要把你这个国贼干掉,为天皇陛下尽忠。。。”

接下来的现场自然是一片混乱,有帮忙骂架的,也有劝住的,不过并没有谁被谁干掉了,因为口口深深要干掉无耻政客的大岛健一的武士刀根本就不可能被允许带进来。总之最后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至于这场争论最后谁赢了,看看日本随后的政策变化就知道了。

第356章 混沌世界(四)

这次私人会晤之后,身为首相的寺内正毅首先提出构筑总力战体制。在1917年第39次议会上,通过了政府提出的一项跨年度、总额2.6亿日元的追加预算,用于建立八四舰队及扩大与战备有关的电话,煤铁业。1918年的第40次议会上,又通过建立八六舰队和扩充陆军为主的庞大预算。为确保财政收入实现了增税,制定了《军需工厂动员法》和规定国家照顾在战争中负伤人员及遗属义务的《军事救护法》,在内阁设立军务局,还设立了内阁直辖的咨询机构—临时教育会议,强化对人民的臣民教育。寺内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为了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国内外的动向和思想混乱,对于寺内内阁来说,当务之急是消除由于俄国革命造成的国内混乱,建立宣誓效忠天皇的国家体制。《军需工厂总动员法》赋予了政府统治国民经济的巨大权限。该法律的影响所及,一直延伸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推行的战时经济统治。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开始对殖民地进行统一经营,内阁设置拓殖局,将迄今为止由内务大臣主管的台湾、朝鲜、桦太的经营权合并在一起。进而由关东都督兼任满铁总裁,首相取代外相直接行使监督权。这样就形成了不是以外务省为正式渠道,而是不论正式还是非正式都可以发挥首相权限的体制。

不过这帮大日本帝国的精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在密室里密议的三条制约中国的方略,仅仅几天之后就出现在了被他们成为南支那实际统治者王振宇的案头。

这是怎么回事?还得从去年王振宇亲赴上海谈赴欧参战和金融改革说起。当时在和党务调查部江南总站站长王亚樵闲聊的时候,王振宇在对日情报工作的问题上随口说了一句:“咱们的人不好渗透就找朝鲜人嘛!”

结果王亚樵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他立刻指派戴笠去联系在上海的朝鲜人,开始了对日本各级部门进行渗透的行动。

戴笠的办事能力也确实是厉害,他很快就联系到了后来被韩国人称为国父的朝鲜人金九。而一直在寻求外部势力支持的金九对此自然是一拍即合,他甚至离开朝鲜秘密进入到上海和戴笠取得了联系。

而负责党务调查部的周斓为此事还和军事情报局局长何健进行了秘密会晤,会晤的结果就是党务调查部和军事情报局就军事情报工作进行了分工,双方组建了一个合作机关蓝衣社,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而戴笠因此担任蓝衣社主任。通过这样一个机构大家实现了情报资源的共享,当然经费上是要共同承担的了。

不过毕竟才渗透了一年不是,按理说想对华最新对策这种级别较高的机密是不可能被潜伏进日本机关的人获取的,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对华三策原作者本身就是朝鲜独立军成功打入日本外务省的一个潜伏分子。区别只是这位日本名为北条雄男本名金勇正的朝鲜人不是被培训后送入日本内部的,而是其在成为日本外务省官员后被朝鲜独立军金九他们策反的。其隐蔽性比后期不断向日本各级机关进行渗透的其他朝鲜特务要高的多的多,有了这位高人在,对华三条自然也就没有半点秘密可言了。。。

王振宇看了这对华三条之后,长长的出了口气,一直以来他都担心自己的出现会不会导致日本入侵的提前。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果然和历史上一样,日本从始至终都没有从日俄战争的巨大损耗中走出来。没钱,对一定是没钱。历史上日本最后全面侵华并不是日本元气恢复了,相反是日本的决策层中理智的那部分都被干掉了,余下一帮不自量力的疯子开始了蚂蚁吞大象的把戏,而恰好那个时候的中国自己也不争气,多年军阀混战把国力白白耗掉,而在苏联的策动下的国内战争更是使得整个国家和民族错过了最佳的备战时机。

不过王振宇现在要想的不是这个问题,1917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在北边,北洋政府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6月8日,效忠黎元洪的三个师中忠诚度最高的卫队第一师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段祺瑞指示的安徽督军(实际也就徐州一个地盘了),定武军总统领张勋,安武军总统领倪嗣冲的军队给包围缴械了,随后第二师和第三师宣布拥护段总理。而失去了嫡系武力支持的大总统黎元洪则被气的直吐血,段祺瑞到这个时候才算是彻底控制了北京的局面。

可是如此一来,北洋内部脆弱的平衡也就在瞬间打破了,北洋宿老王士珍,冯国璋在天津发电报批评段祺瑞的粗暴做法。而包括河南督军曹锟,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在内的直系将领纷纷跟进谴责段祺瑞。

随后事件进一步升级,因为段祺瑞直接下达命令免去曹锟河南督军的职务,曹锟则根本不接令。而从南边获得了支援的直系军队纷纷开到保定地区进行集结,皖系的军队也纷纷在北京地区进行集结,直皖两方的战事立刻就有打响的可能。。。

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不是王振宇要关心的,他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只是为了西藏和新疆两块地盘而已。

1917年6月6日,四川的两个小军阀杨森和刘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通了,宣布拥护北京中央政府。而随后南京国民政府自然是毫不客气的宣布这两个四川小混混及其所属部队是叛徒,并责令武汉军事委员会组织军队进行讨伐。

身为叛军的刘湘和杨森似乎也没有当叛军的觉悟,一枪没放,就一个朝着西藏,一个朝着汉中逃去,跟随二人的是云贵滇三省的旧军约六万人。其中刘湘二万,杨森四万。

这些都是王振宇计划好的,王振宇现在在思考的是还要一个问题,就是白崇禧的问题。

虽然是穿越一族,但是自己麾下的军队居然在欧洲击败了德国人,这种消息传到自己耳朵的时候,王振宇也确实是真心欢喜和骄傲的。可是在欢喜和骄傲之后,王振宇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通过这一场胜利,白崇禧在军内的声望和地位立刻就空前了,至少一个民族英雄的帽子是跑不掉的,这就好比后世在朝鲜痛揍了美国佬的某大将军一般。

王振宇想到这里就冷静了下来,他开始在自己的二世记忆中寻找有关白崇禧的记录。

第一个印象就是白崇禧的眼睛里熊熊燃烧的野心和**,这个东西让王振宇想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副统帅,王振宇毕竟才二十七岁,政治生命还长。所以对于白崇禧眼神中的东西很是不喜,一直以来也是用其才不用其志。

第二个印象就是历史上的白崇禧,在国民党内斗中他和李宗仁这对组合可是一度驱蒋成功,把持南京政府一年多,如果不是得不到江浙财团的支持,老蒋未必能翻盘。身为穿越一族,王振宇不认为自己的个人能力比白崇禧这些人强多少,甚至时不时还觉得不如,自己现在能坐在这个最高的位置上其实和能力没什么关系,不过是自己知道历史的走向然后几次决策准确的结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就是用了白崇禧这样的历史名人,帮着自己打赢了几次关键性的战争而已。

从根本来说,对于历史名人的使用王振宇也是有所顾忌的,因为但凡在历史上威名赫赫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从褒义来说是很有进取心,从贬义来说就是野心勃勃。这样的人往往不安于本位,所以也不易控制。

李宗仁娶了自己的妹妹,可白崇禧已经有老婆了,所以王振宇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打压一下这小子,否则继续让他在欧洲胜利下去,那远征军很快就变成白家军了。

王振宇派陈布雷去请杨度过来,实际上杨度和杨永泰都完成各自的任务回到武汉了,但是王振宇却不请杨永泰。原因是他发现杨永泰这个小诸葛最近不怎么安份了,已经在暗中和程潜等人来往,而且依仗自己国社党主席团秘书长兼湖北省省长的身份开始插手人事上的事情,有些拉帮结派的意思了。

想到这里王振宇不由的叹了口气,或许这就是历史上朱元璋和毛太祖他们为什么要血洗功臣的缘故吧,随着收获季节的到来,这些昔日的亲信心腹的野心和**都不自觉的膨胀起来,结党营私在所难免啊!

实际上类似的报告,自己的表哥马西成掌握的政治保卫总署这个秘密机构已经送了很多份到自己案头了,王振宇看多了就不想看了,有些心烦!!!

第357章 混沌世界(五)

杨度最后从王振宇的雯庐离开的已经是凌晨两点了,他的心情是无比轻松的,因为刚刚王振宇在会晤的最后亲口许诺,将委任自己出任湖北省政府省长一职,而原省长杨永泰不再兼任该职务。这要放在前清那就相当于直隶巡抚这样的实缺啊!在王振宇这里效力了差不多一年了,杨度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实职,这在袁世凯手中都是没能获得的,你让他如何不轻松满意。当然回报是需要有付出的,刚刚他就替王振宇解决了好几个难题。

杨度现在对王振宇整个势力结构的内容看的很清楚,一方面王振宇对于各方势力的掌控是十分成熟到位的,并不是袁世凯那样的面面俱到,但是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相比之下老袁玩得太虚了,玩得别人都不卖他的账了。而王振宇比老袁高明的多,人家把权力丢出来,自己掌控大方向,而下头的人无论是否拥护王振宇,在获得了实权之后就会变得束手束脚起来,自然是不敢再和王振宇所定的大方向过不去,甚至还时不时配合一下,以保证自己既得的利益不被王振宇收回。如此一来王振宇对全局的实际控制能力就远远超过了喜欢给人虚职不给实权的袁世凯了,杨度感觉这才是所谓的高手,这才是所谓的王道。

但是另一方面,人心是自私的,权力这种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这也就导致王振宇任用的这些人或自觉或不自觉的就抱团了。比如说军队系统中一直存在的徐源泉的湖北系,李宗仁的桂系,更具代表的是一直和自己不大对付的另一大谋士杨永泰,这位仁兄就搞出了一个被人称为政学系的小团体出来,这段时间又和军队系统中程潜为首的湘南系搭在了一起,很有些军政联手的意思。当然现在看起来这个行为引起了王振宇的反感,据杨度所知,杨永泰现在就在武汉,但是王振宇却只召见自己一个人,显然是对杨永泰有了戒备,而且现在更是把其湖北省省长的职务给抹掉了给自己,其意不言自明了。杨度也暗暗警醒自己,自己自出师以来,漂泊半身,好不容易在这个国民政府获得了重用,如果想长久一点,就一定要小心谨慎,不结党不营私,一心跟着王振宇这个年轻人走就对了,自己和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就全系于其一身了。

而送走了杨度的王振宇显然也是受益颇多,不然也不会轻轻松松就许给了皙子先生一个省长的职务。他有些小兴奋的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步,顺带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对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陈布雷道:“陈秘书啊,你去整理文笔,是这样,我要一篇祭奠远征军英魂的祭文。另外我这里还有几个命令要下达给总参谋部的万总参谋长,你记录一下,然后亲自去传达。另外我想了一下,你还是入个军籍,上次你说你不喜欢穿军装,这个你不喜欢就不穿了,但是入个军籍还是必要的。”

陈布雷是个很倔强的书生,所以从内心来说很不愿意穿军装。不过既然大帅跟自己提了几次了,他也就不好拒绝了,点点头就掏出小本子开始记录命令。

“这第一条命令,就是召中国欧洲远征军司令官白崇禧将军和参谋长朱执信将军回国述职。任命陆军部部长李烈钧中将出任中国欧洲远征军代理司令官,蒋百里中将出任代理参谋长,顾维钧为高级外事参议。这段时期远征军的任务定位休整待援,部分远征军官兵可以随同白将军朱将军他们一起回国休整了。国内可以抽调一部分军队前往欧洲参加远征军,具体派那些部队,总参谋部先报个方案上来。”

又想了一会道:“这第二个命令,是在南京紫金山设立英烈祠,用于祭奠死于革命的烈士,在武汉龟山设立忠烈祠,用于祭奠死于国难的烈士,设立管理局,确保其香火不绝。。。”

据说当正和十八万远征军官兵在里昂地区休整的白崇禧看到这份召其回国述职的电报时,脸色铁青,没有说一句话,唬得身边的参谋军官一片噤声。

而时任陆军部部长的李烈钧就有点搞笑了,在国民政府组建的时候,李烈钧选择继续在军队系统任职而不是转任文官。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的他日子显然变得不好过起来,大批非嫡系的军官被国民武装动员部纳入到了预备役体制中去了,实际上也就是没兵带了,发四成饷混吃等死了。因为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武装一线作战部队都十分勉强,根本做不到有多余的物资去组建后备役部队。李烈钧也是个猛人,对此他自然是不答应,出面干预了一下,原本以为会撕破脸,结果王振宇还真是个有肚量的人,李烈钧这么一闹腾,得,他的直系人马到是不用去预备役了,直接被分到各地正在组建的安保部队担任军官。虽然还是被裁撤了,但是总比被打发去预备役好吧,李烈钧性格就算再暴烈也只能接受这个安排了。

等到克强公病危的时候,李烈钧突然被黄兴召见,随后他被引荐到了王隆中的门下。这随后的日子似乎好过了起来,大批同盟会系将领都不得不转入文职,但是李烈钧却一直没动过,不过是在克强公病逝后,他被安排到了陆军部担任部长。这个三级部严格来说是属于国防部系统的,而目前国防部系统的老大是许崇智。可是在军委会和总参谋部、军备部、国民武装动员部四个强势机构的打压下,国防部现在就剩下两个工作了,一个是签发各种委任状,一个是委派驻外武官。陆军部就更是一个笑话了,人家海军部起码还能参加新海军的组建工作,陆军部现在最大的工作就是给远征军家属写信,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在遥远的欧洲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光荣的殉国了。

陆军部甚至连基本的人事权和财权都没有,李烈钧现在能做的自然也就是每天到天圆地方的天园外楼2楼201室点卯了,没事的时候跟自己的部长助理欧阳武少将下下棋解闷。这位欧阳武少将是李烈钧赣军的老部下了,以前还因为二次革命还有过嫌隙,不过在其转入预备役的问题上因为李烈钧的力争外加这半年的难兄难弟生活,现在两人关系已经和好如初,每天都拿着一本象棋书在那里一边下一边研究,其实部里的军官都知道这二位的棋艺很臭,所以他们下棋一般都不会上去凑。只有一个副官负责替他们二位烧好功夫茶就退出了,二人的小日子到也过得悠闲。

可是6月15日这一天早上,副官送来了一份军情通报,内容说的是段祺瑞也在团河成立“定**”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徐树铮为参谋长,段芝贵为第1路司令兼京师戒严总司令,曲同丰为第2路司令兼前敌司令,魏宗瀚为第3路司令,张勋为第4路军司令,倪嗣冲为第5路军司令,并强迫黎元洪宣布了惩办曹锟、吴佩孚等人的命令。然后段祺瑞宣布讨伐曹锟、陆建章、吴佩孚、冯玉祥等人。。。

李烈钧看了一下,觉得很无趣,丢给了欧阳武,欧阳武看了一眼道:“咱们还管这些做什么,这辈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带兵,还是下棋吧!”

李烈钧听到这话叹了口气:“咱们还不如朱执信了,起码他靠着孙文的关系现在已经在欧洲跟着建功立业了,克强公实在是走的太早了,不说这个了,南雷老弟,今天我肯定能赢你。。。”

正大开大合的在下着了,突然响起了敲门的声音,李烈钧这会正处在下风,心情很是不爽,这个副官是怎么回事,平时自己下棋的时候都不进来的。不过不爽归不爽,李烈钧还是十分和气的说了声进来,这一年的经历早就把他的暴脾气磨平了。

副官小心翼翼的进来敬礼道:“报告李部长,总参谋部的同事找您。”

李烈钧愣了一下,还没说话,紧跟着副官进来的是两个年轻的上校军官,嗨,眼下青年军年轻的校官一抓一大把。

首节 上一节 269/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