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26节

“我说,我脸上有没写字,你们看着我做什么”王振宇抗议道。

叶梓雯愣了一会神:“想不到,你这样一个巧言利嘴的人居然还会作词作曲,想不到啊,想不到!”

王振宇呵呵一笑,自己这算不算盗版侵权啊。他不敢过多解释:“曲子我不会做,就是这个调子,也是自己平时没事瞎哼哼就出来了。所以还得麻烦各位同学辛苦一下,不管怎么折腾,得教会咱们的士兵。”

于是姑奶奶们又有事情可干了,如今把教导队第一批选入的五个人划过去也是存了跟着学歌的意思。

姑娘们自然是放过王振宇,然后欢天喜地的去教分给她们的五个试验品去了。。。

“报告王管带,第一队列队完毕,请指示”杨万贵挺胸收腹,非常标准的给到自己队里挑选队员的王振宇敬了一个礼。

“老杨啊,这十个就是你们这队目前最优秀的士兵?”王振宇指着单独立在整个队伍之前排成一个纵队的十个壮小伙子对杨万贵笑道。

“是的,他们的文化课也很不错,目前识字数都超过了500字,这已经是咱们第一队里学的最快的了,而在军事基础科目方面也都达到了您制定的要求。”杨万贵到是如实回答,说实在的,他也很心痛这是个优秀的军事骨干,但是昨天开会的时候他听的很仔细,和宋显福,郝兵这两个大老粗不一样。杨万贵很清楚这个教导队将来会扮演什么角色,不用多想从这里出来的铁定都会称为王振宇最信任的军官并被委以重任。

在熟读三国的杨万贵看来,他的王管带,也就是王振宇最近一系列动作所表现的才华无不预兆着其日后必有不凡的成就。而随着王振宇地位的提升,自己这些跟随的人自然也会是水涨船高。现在把自己手底下的人才推荐进教导队,将来等队伍壮大了,自己的关系网也就跟着这些老部下一步步扩展开了。那么在以王振宇为首的核心团队里,自己的地位也就跟着稳如磐石了。

王振宇此刻若能知道杨万贵所想,定会夸赞几句,这老小子投资眼光不差啊,虽然是旧军出身,却能想的这么深远,人才啊。

随后王振宇又去了第二队,第三队,第四队,第五队。各队各推荐十人这是王振宇亲自决定的,抱着宁缺毋滥的思路,一共五十个候选将参加次日的大比武,自己根据他们大比武的表现,择优选拔。

大比武的项目不少,包括格斗,射击,土木作业三个野外大项,可千万别被王振宇迷惑,以为这个大比武是分三场进行。不好意思,王振宇毕竟来自后世,他最喜欢的就是铁人三项运动,可惜目前没有举行铁人三项比赛的条件,没关系,凡事都是可以变通的。

比如说,王振宇跟徐源泉议定的考核方式跟铁人三项就很有一拼:

第一项就是格斗,50人抓阄,从1号到50号,按照相邻原则寻找对手进行拼刺格斗。以击倒对手为胜利标准,第一轮胜者25人将提前一分钟出发进行第二项;

第二项就是5000米,按照场地一圈400米的标准,也就是十二圈半。第三项5000米结束后不作停歇,跟着就是实弹射击。按照5000米跑的先后顺序先到终点者先进入射击位。每人子弹不限,但是必须有十发子弹中靶才可进入下一项。

第四项障碍跨越,包括过独木桥,翻墙以及匍匐前进100米,完成后是第五项也就是最后一项土木作业就是一人一把工兵铲,要求他们每人完成一个1米长,一米宽,一米深的洞。

徐源泉算是看了眼界,说不要做到什么优秀了,能一口气完成这五项都算是牛人了。

王振宇也觉得似乎有点严苛了,这哪里是选拔军官啊,完全是在选拔特种兵。不过王振宇没打算进行更改,他也想看看自己手底下的兵是个什么水平,或许会有什么惊喜等着自己也说不定呢!

次日的大比武,各队队正都把士兵拉到了训练场给各自推荐的士兵加油助威,姑娘们也不教那五个呆子唱歌了,而是让那五个呆子带路引着自己这些人过来看比武。这个场面可不多见,其中叶大小姐差不多是最激动的一个了,拉着姐妹们大呼小叫个不停,在比赛开始前把全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

身为裁判长的徐源泉正在那里大声对着五十个参赛者宣布比赛内容和比赛规则,其他什么到无需多言,徐源泉就只强调一点:“违反规则的,自动取消比赛资格。听明白了吗?”

众**声答道:“明白。”

徐源泉立刻拿出教官本色,冲着那些士兵大喊:“没吃饭啊,大声点,我听不到。”

“听明白了”

“好,去抓阄。”

抓阄完毕,自然是对号入位了,王振宇早就让卫士用大家上文化课的矮板凳把操场隔出一条圆形跑道来,跑到全长大约400米,所有加油者都在跑到中间。

第一项是格斗,简而言之就是打架。而且还是一对一的,这就有点暴力了,但是军队本身不就是一个暴力集团了,不暴力点斯文的跟个秀才似的,那还是军人吗?

第035章 冬日练兵(五)

时间转眼已经是1912年的2月中旬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北京传来,英明神武的宣统皇帝正式宣布退位了,南北终于共和了。顿时鞭炮锣鼓声喧天,整个南京城变得热闹无比,数十万民军和南京市民都选择暂时性的忘记了最近的困苦生活,大家都在发自内心的庆贺这一喜讯。(确实是喜讯,皇帝倒了,大家就不算是乱党了,生命也就有保障了)

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个国家的一切苦难都来自于这该死的大清帝国,现在好了,皇帝退位了,接下来该有好日子过了。第九旅驻地,王振宇正在阳台上冷冷的看着在操场上肆意狂欢的部下们。虽然来自后世的自己知道清帝退位并不是苦难的结束,反而是新一轮苦难的开始,但他还没傻到在这个时候出来给大家泼冷水,相反他刚刚还下令让炊事排今夜给大伙加餐以庆贺这一巨大的胜利。

既然皇帝没了,北伐的计划自然也跟着被取消了,王振宇立刻变得无所事事起来,他开心关注起湖南本省的局势。

严格来说,当上湖南都督之后的谭延闿面对的湖南局势是十分复杂的,各种势力都在跃跃欲试,在这话总鱼龙混杂的局面里非常致命的一点是谭延闿自身没有掌握武力,简单点说就是缺乏可靠的武力保护。

可正是这样的极端不利的局面下,谭延闿那不同凡人的本事就被显现出来了。

别看谭婆婆才三十岁出头,手腕之活,城府之深,海内还真是少见。他先是和同盟会取得了互相的谅解,派人抚恤了被杀的焦,陈两位都督的家属。同时又重谢拥护自己上位的梅馨,委任其为湘军第五师师长,长宝镇守使。对于焦达峰和陈作新留下的军队,谭延闿自然也有办法对付。首先是以援助湖北革命的名义,把这些部队陆续调去了湖北前线。临行前还嘱咐各部为革命要勇于牺牲,毋庸回首。

通俗点的说法就是,你们都死在湖北好了,千万别回来了。

对于留在省内的异己分子,谭延闿更是借力打力,指使梅馨所部,大开杀戒。通过暗地诱骗和公开镇压,双管齐下,迅速摆平了诸如宝庆军政分府这样的地方势力。

至于王隆中带着人马回来算账,就更妙了。谭延闿先是借着王隆中的威势,把盘踞长沙控制自己的梅馨给吓跑了。然后又委任因为参加秋操,革命时不在长沙的原第49标的老长官黄鸾鸣出任军政府军事厅长。黄鸾鸣跑到王隆中处靠着昔日的威望召集旧部一阵耳提面命之后,说的大家不敢再轻举妄动,王隆中最终也失去了问鼎都督的机会。

谭延闿利用各方的关系,举重若轻的将一场天大的危机化解于无形。随后谭延闿又把同样参加秋操的原49标第二营管带,也就是王振宇的前任陈强找来。任命其为湘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接管了王隆中手中一半的兵力。

谭延闿现在还在四处拉关系,找熟人,准备组建更为可靠的军队。。。

这些都是鲁涤平写信告诉自己的,鲁涤平到是个人物,很直白的告诉自己,他也接受了谭延闿的拉拢,并且王师长手下的军官大多已经被拉拢了。

靠,这个谭婆婆真的很会拉关系啊!读完信之后王振宇不禁感叹一声。

后世有一句话是很符合国情的,那就是一个人能取得多高的成就,和能力关系不大,最主要看你能认识到什么层次的人。

不就是拉关系嘛,老子也会。

王振宇有了这个心思,立刻就让马西成,赵东生他们四处送拜帖,如今他好歹也是个陆军少将了,请人吃饭的面子总还是有的。

有人请自然就有人吃,加上王振宇出手大方,说话又得体,很是让人高兴喜欢,自然捧场的人也多了。

这里面经常来的,和王振宇混的很熟的有两位。

一位是第三军军长王芝祥,直隶人,五十多岁。革命前是广西布政使,掌握着桂林一带的六营人马,后经姐夫湖南人刘人骏劝说参加了革命当了广西副都督。却和另外一位副都督陆荣廷不和,不得已带着自己的人马跑到南京来准备北伐,不想清帝退位,北伐又被取消了。如今回广西陆荣廷不让,待在南京,留守府则是一分钱的军饷也给不出。面对手底下那一万张要吃饭的嘴巴,王芝祥现在的感觉是一筹莫展,这不,天天跟王振宇这里喝闷酒。

另一位是二十旅的旅长田应诏,王振宇的湖南老乡,三十五岁,说起来人家可是将门虎子。说起湘西土匪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实际上这些人最开始并不是土匪,他们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初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湘西凤凰人田兴恕,也就是这位田应诏的父亲。他拉着队伍进了湘军,然后又跟着左宗棠跑到新疆去打俄国人。一路征战下来,官坐到了贵州都督。和冯子材手下有萃军一样,田兴恕手下有竿军,这些军队并没有被朝廷解散,而是作为义勇继续存在。随后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武装集团。后世闻名的甘肃马家军(不是田径队)也是这样一个模式形成的。因此湘西土匪武装的起源并非土匪,而是清朝遗留下来的竿军义勇(没编制的临时工)。只不过因为解放后抗拒南下干部的粗暴改编,走上了和人民政府作对的“错误道路”,自然根据其政治取向和宣传需要就变成吃人肉喝人血的土匪了。对了,竿军还出过一个大文人,叫沈从文,不过这里就不多提了。

这个位田应诏排行老三,喜欢留八字胡,绰号田胡子。生了没几年老子就死了,大小母亲宠溺,属于从小就是个不学好的主。后来托了关系进入了湖南陆军学堂,却又应殴打外籍教官被开除学籍,没招了只好出国去日本留学,结果被革命党同化了。回国后田应诏实际上当过王振宇的老师,在陆军小学堂当总办,不过王振宇可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么一位老师,反正现在两人成了酒肉朋友了。

攻打南京的雨花台的时候,田三少自请做了敢死队并立下了头功,为黄兴赏识,就委了他个二十旅的旅长。

田应诏很喜欢王振宇这个大方爽快的小老乡,甚至还十分热情的邀请王振宇和他一起抽大烟,说是上等的云南烟土,稀罕的紧啊。吓得王振宇一愣一愣的,这革命者还带吸毒的?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和后世官二代富二代喜欢吸毒寻求刺激一样,清末权贵阶层吸食大烟成风,毕竟吸毒这么高消费的事情也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敢玩,才玩得起。比较著名的就是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位大人年轻的时候是个虎将,可老了却是个烟迷。甲午战争的时候,奉旨统帅六万湘军去东北跟小日本作战,可他烟瘾大,一天到晚醉生梦死的,能坐起身子来办差的时间不过几个小时。这真的是一头曾经是狮子后来为猪的领导,来统帅湘军这么一只狮子,结果可想而知。摊上这么一个老前辈,湘军在辽东作战中自然是毫无进取表现可言,剩下的只有顶着小鬼子的攻势在那霸蛮的挨打再挨打了。最后辽东失守,湖南人也就只有痛哭流涕自悔湘人误国的份了。

这位田三少爷搁在后世可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加军二代,喜欢吸食毒品那就再正常不过的了。可惜王振宇可不想当张学良,他也没打算活个105岁那么长,对此自然是敬谢不敏了。

在南京待得有些腻味了,训练又都交给了部下,闲来无事的王振宇就想着自己既然跑到长三角这个全中国最富庶的地方来了,那总得干点什么买卖吧。

自己将来如果想混出点名堂,人才和金钱那是一样都不能缺的。

首节 上一节 26/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