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187节

看着儿子死去,潘富贵摇晃了两下,勉强起身道:“我潘富贵现在宣布,从即日起,我拥护政府的土改,从即日起,废除已经传了十代人的族规,从即日起,族中大小事务不再是家事,交由政府裁决。”

言毕昏厥,同样的一幕,在广西各地陆续上演。。。。。

无限小说网www.555x.org全集小说下载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http://www.555x.org

最好看的全集小说等你阅读!

[百度一下:无限小说网]

下载网站www.555x.org

第204章 前奏

时间转眼就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的7月,王振宇也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已经被娶入王家成为二太太的赵玉婷生下了二少爷敬文,而身为正室的叶梓雯也很争气的生下了三少爷敬武。弄得王振宇那个便宜老爸王隆先对此十分苦恼:“这三个孙子将来说来继承他爹的帅位呢?”

而身为父亲的王振宇眼下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三个小男孩身上,他这段日子带着参谋长杨万贵一行人下到各基层单位检查战备工作,去年五月会议之后,军队的扩充整编战备工作全部启动了。去年7月,欧洲终于按照历史原有的轨迹毫不客气的爆发了,对此王振宇给的解释是,历史其实是受蝴蝶效应影响的,只是本身中国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太小了,于是自己这个大蝴蝶的效应自然也就没了。

人才方面也并非全无收获,当日奉命南下接自己北上的议员杨永泰最终下定了决心投靠了自己,这可是一个擅长谋略的大家,王振宇对他十分重视,直接给了一个国社党常委会候补委员,中央党部秘书长的职务。

欧战爆发之后,王振宇之前的布局就见效了,首先是除了日本以外,洋纱纷纷从中国市场撤离。而原本计划大赚一笔的日本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无论是棉花产地还是棉纱丝厂都已经被上海的荣家掌握了大半。越来越多来自安江的工业品填满了原来被英法德等国洋行控制的市场,这引起了一直负责中国方面情报收集工作的日本特高课的注意。特高课立刻指示在华的特务组织开展对于安江方面的全方位调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日本人刚一进入安江就立刻音讯全无,要知道他们可是以中国人的身份进入的。最后根据所谓的历史经验,日本人只能解释为湘西这个地方土匪很多,这些天皇的武士统统为天皇陛下尽忠了。加上日本人现在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削弱袁世凯的中央政府,避免中国完成实质统一上了。所以最后他们暂时放弃了向安江派遣情报人员的计划,而这也导致后来整个日本特高课对华情报网络的大规模洗牌。

王振宇现在比较关心的还是柳州方面的发展,卢森堡人的技术优势弥补了湘桂地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但即使是这样,王振宇也要求每一个卢森堡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工,老师,官员,医生)身边安排一到三个年轻人跟随学习,因为欧战结束后,这些卢森堡人就会返回他们在欧洲的祖国,目前这个祖国已经沦陷了,正在德国人的铁蹄下呻吟了。由于卢森堡玛丽大公没能脱身,成为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臣民。在柳州的卢森堡人立刻推举玛丽大公的妹妹年仅十九岁的夏洛特公主出任摄政大公,继续领导移居中国的卢森堡人同邪恶的德国人战斗下去(王振宇不无恶意的猜想,这帮卢森堡人在中国准备怎么和远在欧洲的德国人战斗呢?)。就在上个月,柳州到南宁,到防城港的铁路全线贯通。而在卢森堡人的帮助下,二个年产百万吨的钢铁厂投入生产。这一系列动作下来,整个广西的男人和女人都被动员了起来,他们纷纷放下锄头,有的拿起武器进入了军队,有的穿上了工衣进入了工厂,有的则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到了矿区当起了矿工。

如此一来,广西大大小小的地主们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佃户了,他们几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着还没离开故乡的农民租中自己家的田,为了抢人,地主们条件优惠的就差没倒贴了。可是地主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土匪,他们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很快就只能下山投降了。连全广西最有名的悍匪沈鸿英也在逍遥二年之后落网了,为此白崇禧还很小心眼跑去看这个悍匪,一边看一边赏耳光骂道:“让你小子给我装聪明。。。”

这样一来带来了二个好处,王振宇通过国社党组织了三千多热血青年分成三百个工作队,分赴广西各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不过和后世不同,这些工作队不是去打土豪分田地的。而是在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对现有的土地进行了技术规划,明确了林地,耕地,鱼牧地。然后开始了和这些已经成为孙子的地主进行了有效的沟通。第一步是政府统一收回了土地,在经济上给予补偿,其实就是发一堆土地债券,兑现期是十五年后,如果王振宇的政权可以支撑到那个时候的话。

第二步就是根据地主的意向,按照土地的用途把土地又免费转租给这些地主十五年,期满则允许其有优先购买权。并以此鼓励他们建立私有农场,不再允许佃户的存在,而是全部变成了农业工人。

应该说反对的声音是有的,而且还很大,但是面对工作队和地方安保部队的强大武力,读过书的地主们还是十分识时务的。他们被迫发自内心的拥护王振宇的新农业政策,对此负责广西土地改革工作的陈绍和黄绍竑都对王振宇佩服的不行。只有王振宇这样的奇人才能玩出这样的神招,不过大帅也说了,这个政策也仅限于广西一省,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

对土地王振宇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的,他在国社党一大第四次中央全会上发言道:“我们国社党主导的这次土地改革有三个目标,具体实现那一个,要结合改革地域和人群的实际情况来,严防过左过右的情况出现。至于目标,第一,耕者有其田是最低目标;第二,最理想的状态是大量释放农村人口,让这些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或者其他什么;第三,对剩余的农村人口,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但是要从资金和政策上引导他们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和升级,要搞规模化农业,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结构。”

至于存在于几乎所有中国农村的封建族权问题,王振宇意识到这也是束缚农村人外出的一个主要原因。王振宇为此在广西土改工作队出发誓师大会上,对三千青年党员干部发表了重要讲话:“封建族权是历史的产物,是建立在亲情,乡情和血脉基础上的,绝不是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和粗暴手段就能简单消除的,所以我对你们有四点建议和要求。第一、我希望你们能够对于这种封建宗族保持最基本的尊重;第二,党和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人是自由的,任何人都无权限制他人的择业自由,我的意见是,对于族人离开村落有意见的宗族,政府应该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偿,如果依然反对,那么就交给安保部队和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三,政府不会承认封建族权和法律冲突的部分,村落的所有纠纷只要涉及刑事犯罪就必须无条件划归司法机构处理;第四,所有宗族的族长无论其是否接受,都享有县一级议会的世袭政治地位,这点我们必须保证,当然不同意前三点的族长就不用保证了。”

典型的打一个巴掌给一个枣。。。

正当军改和土改在王振宇的辖区内大规模开展的时候,国内的局势依然顽固的沿着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

1914年9月28日,袁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礼。祀孔祭天是袁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称帝。为了恢复君主国体,袁一手操纵的参政院制定《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各省在军政长官监督下加紧选出“代表”,在当地进行所谓国体投票。

一方面是袁世凯想称帝,而一直扮演中国太上皇的诸国公使以英国公使朱尔典为首,都认为只要能够维持各国在华利益,此事无不可。毕竟因为欧战的关系,列强大多无力再控制中国的局面了。另外一方面,1914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提出德国直接将山东权益交还被拒,于是决定保持中立。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其远东盟友。日本于是在8月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并且借机占领了中国山东大部,任凭中国方面外交部怎么抗议(外交部喜欢抗议原来是有历史传统的!),就是赖着不走。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不平等的“二十一条”要求,意欲独占中国的权益。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1至4月,袁世凯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

袁世凯召开最高层的国务会议,宣布接受,然后同时宣布五月九日为国耻日,让大家毋忘国耻。而这一切,王振宇一直在看,他什么也没做,连通电也只是随大流发了一个反对签约的版本。此刻他很不厚道的选择等,等着北洋人心失尽,等着袁世凯登基称帝,自取灭亡。。。

第205章 前奏(二)

在五月军议一年之后,整个青年军都焕发了活力,保卫王振宇新组建的,由万耀煌兼任师长的近卫师在内,一共九个甲种师全部完成了整编工作,基层军官也在今年的六月全部下到了连排.其中徐源泉的第一军驻防在石门,慈利。共有大小军营十二座,全部都藏在山沟沟里面,除了自身的警卫人员吗?军统常德站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抓获了不少于七十多个可疑分子,而这些人部分被策反,其余顽固的被送到了广西来宾挖煤。

刘兴的第二军则驻防在湘西的泸阳,叙州,以及常德三地,这一部分军队能够让北洋方面侦察到的也只有驻扎在常德的第二师。

李宗仁的第三军则秘密驻扎在广西右江两侧的军事基地里,只要一声令下,在三天之内,大军就能完成在梧州的集结任务。

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完成了重武器的列装,弹药也在紧张的储备中,士兵满员率也到达了百分之八十五,只等下半年的新兵下连队,就全部满编了。看着这些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面庞,王振宇感觉到的是力量,同时也有压力,他不知道会有多少热血的青年会在自己的驱使下倒在祖国统一的艰难道路上。

马西成的军备部目前也扩充到了包含一个大型军工厂,三个大型被服厂,三个大型供给基地和十二个运输团在内的庞大规模,一个部门管辖的工作人员数接近五万的规模。这些都是王振宇最初没有想到,军费开支激增,叶祖文已经向王振宇提出了警告,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开支规模,那么到了明年年底,湘桂地方政府的财政就会宣布破产。

这一点王振宇到是不担心,他坚信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自己的大旗就会插到南京城头。

何应钦已经下到部队担任团中校参谋长了,谷正伦则调去了宪兵队担任上校参谋长,赵玉婷则接替何应钦成为王振宇的第三任秘书。至于第一任秘书五弟王振邦最近已经由文职转入军职,担任国社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上机要处上校处长。

党务调查部,军事情报局这二大对外的特务机器被完全的开动了起来,在上海,南京,杭州,王亚樵建立了东南情报网,连冯国璋今天上了几回厕所他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现在在王振宇的手上,就有最新的北洋军布防图,火力配置表以及军官名册。王振宇最惊讶的是在新组建的北洋第十五师的军官名单里,他居然看到了自己弟弟王振鹏的名字,职务居然是上尉连长,第十五师和第十六师是老袁最新组建的部队,他们现在被调防到了浦口,目地是威慑越来越不听话的冯国璋,但是其实际战斗力能否起到威慑作用就值得商榷了。

而在湖北,江西,福建以及广东,甚至包括云贵,大批隶属于两大特务系统的特别工作人员已经提前了足足一年多开展了潜伏任务。各种情报源源不断的被送回到安江总部,何健和周斓已经整理了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下一步就要开始大规模的策反和收买行动了。

而这个时候整个北洋政府处在这样一个状态,老袁在北京准备复辟,折腾的不亦乐乎。而北洋的其他大佬呢?段祺瑞对于称帝那是公开的不支持,为此甚至已经准备辞去陆军总长的职务了。冯国璋则坐拥湖北,江西,江苏三省地盘,对老袁的称帝持观望态度。总之是各种心思都出来了,唯独没有人关心一下军备,关心一下在西南地区依然存在的割据势力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大佬们都太忙了,忙着应酬,忙着对时局交换意见和看法,而上峰如此,下头自然也就安于做个撞钟的和尚,每天点个卯就是了。。。

“大帅,这是王春玲总编送来的一封信,说是您的一位故人写给您的”杨永泰把一封盖了英文邮戳的信递给了王振宇。赵玉婷虽然是秘书,但是实际上天天跟在王振宇身边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武艺高超,忠心耿耿的王晨浩,一个是国社党军事委员会新任秘书长赵恒惕少将,最后就是这位在王振宇系统里上升势头很猛的党务秘书长杨永泰。

“畅卿啊,哦,是黄远生写给我的,这是一个老朋友了,当日我带着队伍打下玉带门之后,有两个记者采访过我,一个是邵飘萍,还有一个就是这位黄远生了。不想武汉一别,亦然是很多年没见了,没成想他居然,他居然。。。”王振宇拆开信才说了几句话,话头就随着眼睛的注视点停住了。然后他又把信递给了坐在身边赵恒惕:“彝午大哥你看看,黄远生不过就是一个记者,只因有些名头,结果搞的老袁和孙大炮两头都要对他下手。他现在是进退维谷,求告无门,只能找我这个老朋友帮忙了。这样,彝午大哥你直接给周斓下个命令,让他想办法,把黄先生一家都搞到上海租界避避风头,不,接到安江来,就这么定了。”

赵恒惕不知道王振宇为什么临时改变主意,但是已经决心跟随王振宇的他没有半分犹豫,放下信就出去传达命令了。王振宇自己心里却是一清二楚的,把人放在上海固然可以避免得罪老袁,但是却很可能导致黄远生被暗杀。如果王振宇没记错的话,这位被新闻学称为中国第一位记者的江西九江的大才子最后就是被孙中山指使后来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时任中华革命的北美支部书记的林森派“爱国华侨”暗杀于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享年31岁。王振宇可不希望这样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就这么死了,因为在他固有的思维看来,中国要走上**富强的道路还是需要这样的人的。

想到这里,王振宇又拿起信看了看“哦,畅卿兄啊,你看看,我们的这位黄大记者到还真是个厚道人,求人帮忙不忘回报的。这不给我推荐了两个法律方面的专家,张东荪和林芝钧,啊,已经在来得路上了。这两个人你熟不熟啊?”

杨永泰想了想道:“这个张东荪我到是认识,有过来往,确实是个精通法律的。”

王振宇听到这个话,用手托着自己的下巴想了一下道:“这个国社党要进行一次改组,这个现在的一些部长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我打算更换一些人。这个沅江日报社的王春玲就调到党部担任宣传部长,陈公博调去广西省党部担任主任吧,主要任务还是配合土改工作的进一步推行。这个黄远生他们三个人来了,我看也不要让他干什么记者了,直接和覃振一起搞司法建设,说实话,覃振最近的工作很不得力。至于沅江日报,我看还是请邵飘萍来当主编,大不了允许他随便开炮。”

杨永泰想了一下,没觉得这个安排有什么不妥,点头应是,不过他很快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大帅,湘西科学院院长侯德榜,副院长翁文灏,丁文江联名交来一份报告,请您过目一下。”

湘西科学院?貌似王振宇很久没关心过这个单位了,上一次接触到这个单位还是决定给他们每年拨一亿华元款子搞科研的时候了,自己实在是太忙了。

侯德榜也确实是个人物,在他看来,王振宇每年给这么大一笔款子之后就不再干涉自己的工作,不问过程也不问结果,说明什么?说明人家信任自己,说明人家尊重科学。

所以他带着科学院这一帮子人开始了认真高效的工作,目前许多轻工项目的上马都有科学院的影子在里面。他们也极力收拢了许多清末外派留学的技术人才,解决他们因为满清垮台之后的生计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一部分到工厂参与技术革新,一部分则留在科学院的研究实验室工作。

而通过湘西开发公司总经理刘国钧的牵线,在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的帮助下,科学院成功的搞到了化学,物理实验的基础设备,并建设了一个专属的精密仪器设备制造厂。

这些还都是硬件,最厉害的是翁文灏副院长,他亲自主持了教育选拔工作。从1913年底至今,一共有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子被公费送往日美欧各国求学。其中日本517名,美国441人,欧洲328人。而在卢森堡人到来之后,新设立的柳州卢森堡大学里面,更是被翁文灏硬塞了八百多人进去,当然为此,科学院也掏了一笔建设费,这些老外可没有省油的灯。

这前前后后二千多人,分别来自四川,湖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等地,只要能保证有一半学成回来报效,那就是十分可观的数字了。

王振宇看着这个报告,大声叫好:“这个翁文灏到是个可造之才,我这个大帅忽视的事情居然都被他考虑到了,这样,畅卿兄你亲自去一趟,委任他兼任巡阅使府行政公署文化教育处的处长,这样有大局观的干部咱们不但要培养,还要重用。嗯,这次外出察看也差不多了,听说孙大炮那边派人来了,嗯,走,我们回安江去。看看这个中华革命党打算给我这个背叛革命的叛徒开什么条件出来?”

民国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王振宇一行回到了安江。

第206章 前奏(三)

代表孙中山来见王振宇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振宇的老熟人张学济了。至于为什么会派他来,大概是孙中山觉得他是湘西芷江人,派谁来都没有此人来合适了。

张学济到也是个实在人,虽然之前和王振宇打交道都不成功,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又来了。

张学济到是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来见王振宇是受宋教仁先生所托,那劝说王振宇加入国民党,结果未成想这个占据洪江的军头似乎对这个什么劳什子的国民党员没什么兴趣,居然连自己的面都没见。自己除了和老熟人覃振见了一面外,再也没见到其他人,因为当时宋先生的格局很高很大,所以对于湘西一地重视程度有限,所以张学济最后没能完成任务,只能悻悻离开了。

第二次来见王振宇则是在讨袁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二次革命。现在说起来则更是一个天大的悲剧,也不知道当时孙中山先生吃错了什么药,为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讨袁,丢给自己一个湘西讨袁军司令的委任状,就派自己来指挥湘西地区的全部军队,完全不考虑是否能指挥的动。结果呢?张学济前脚在安江的湘西码头下船,后脚就被军情局何健亲自带去了一个秘密地点,要吃给吃,要喝给喝,要女人也能给,就是不让离开,也不许见人,更不许往外头送信,至于和王振宇见面详谈就更不可能了,这算是软禁了,。这一软禁就一直到二次革命结束,孙中山指责王振宇是革命的叛徒为止,张学济最后是被礼送出境的,然后还成了王振宇进军广西的替罪羊上了袁世凯政府的通缉名单,不得不流亡日本。

而眼下这次张学济自己都有些气馁了,按照老规矩,自己很可能见不到王振宇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帅了。说来也是好笑,自己第一次来,王振宇还是个旅长,第二次来已经有资格称帅,而眼下来已经是大帅了,势力膨胀之快,地位升迁之迅,堪称罕见。

首节 上一节 187/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