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127节

龚澎虽然不明白自己要策反的对象在见信后为何会突然让自己离开,但是接受过几个月情报工作培训的他深知这个时候别好奇,别多问,按照对方要求起身走人是最妥当的。

起身,敬礼,离开,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这让卿衡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老师长的侄子带兵还真的是有一套。。。

龚澎和明大虎走后,卿衡陷入了一阵沉思。

王振宇的野心可比他叔父王隆中大得多,才从第四师独立出去不过一年,先是拿下洪江,然后又把枪口对准了常德。

这也不稀奇,常德的位置对于湘西来说,太过重要了,直接卡在了沅江到洞庭湖入口处,而澧县的位置就更重要了,直通长江。这样的命脉,王振宇怎么可能会让外人掌握在手里。

可他有这样的实力吗?卿衡犹豫的站了起来,来回在客厅踩步子。

自己掌握的信息还是太少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自己真的反水,那么王正雅是输定了的。因为不但军事部署会经过自己的手,连目前王正雅的一万大军都会有差不多二千人会听命于自己。

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妻舅,是亲戚,在自己落难的时候拉了自己一把。虽然在很多思想理念上存在分歧和差异,但是真的要干出反水的事情,虽然不是愚忠之人,但卿衡还是不太愿意。

思路又回到目前的战局上来,澧县到常德的陆路是150里路,水路则差不多是200里;可是桃源到常德呢,刚好40里地,水路更是顺江而下。根据常德那边发来的电报,攻占桃源的是湘西守备队山地第一旅,差不多五千人。而常德的守军只有二个营一千八百多人。也就是说,王振宇完全有能力在己方援军抵达前拿下常德。

可到现在也没听见常德方面报告遭到攻击的消息,那么只有一个解释,王振宇在这里设了一个局,请的正是王正雅目前正在集合的7个营。想到这里,卿衡不禁吸了口冷气,自己要不要跟王正雅报告一下,可是刚刚拿起衣服,内心深处另外一个声音却告诉自己,最好是装傻。。。

最终卿衡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叹了一口,闭目仰头休息,还是看看再说吧。。。

7月28日,澧县校兵场,人头涌动,旗帜飞扬,王正雅正在检阅自己马上就要派往常德地区作战的七千大军。

“父帅放心,儿子此去一定马到成功。”出任总指挥一职的王育寅意气纷发的朝王正雅拱手道。

王正雅老怀欣慰的道:“好,好,愿我儿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卿衡冷冷的看着这父子情深的一幕,心里哼了一下,自己也算是参加过汉阳之战的名将了,照理才是这次带兵的最佳人选。可是生死关头,王正雅还是选择把兵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看来对自己的信任也是言过其实了,也好,这样自己也就不会局的再欠他什么了。

当天晚上,卿衡请留守澧县的营长喻光明到家吃了个便饭,具体谈了什么,不得而知。反正据说当晚王正雅噩梦连连,数度惊醒。。。

后世著名的世界风景圣地张家界,此时的环境很是不错,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悬崖耸峙,飞瀑流泉,山水交相辉映成一副让人如痴如醉自然画卷。

这时一句很不和谐的脏话突然从山间传了出来,并久久回荡。。。

“参谋处的人是猪啊,行军路线有这样安排的吗”湘西守备部队山地第二旅年轻的旅长白崇禧从高处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庞大的队伍正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而又迟缓的行军。面对如此龟速,他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白崇禧现在差不多快恨死参谋处的那帮只会纸上谈兵的参谋了,简单的在图纸上一划,自己和手下这帮子兄弟就累的个半死。

你能想像士兵们合力推着220斤的山炮在这么崎岖的山路上奋力向前吗?更恐怖的是很多地方根本就过不去,最后炮兵不得不把大炮给拆了,让步兵分散背负前进。我们的白旅长很担心,这些炮再组装回去是否还能打响。

白崇禧很不喜欢这种只能按照别人的路线前进的玩法,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自己要当这个参谋长,让大家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玩。

向导看着一脸愤懑之色的白崇禧,只能低声安抚道:“大人,翻过前面那个山头,下去就到新桥镇了,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从那到澧水岸边就只有二十多里地了,而且相对好走。”

白崇禧眼睛瞟了一个这个盐务总局稽查大队长谷虎派来的向导,据说以前是个私盐贩子老大。从桑植到这里都是此人在带路,一百里的山路硬是走了三天。白崇禧对此很不客气的说道:“龙老大,你自己算算,你这是第几次说只要翻过那个山就到了的啦?”

龙老大个子不大,人却生的十分精悍,平日也有些虎气,不过让白崇禧这等人物一压,虎气也变成鼠气了。他略显尴尬的说:“大人,这真的是最后一座了,这路我熟,到了江边咱们就有船了,我的弟兄都跟船帮大佬们约好了的。”

白崇禧用手点了点龙老大:“你这次要是再嘘我的冒火,我保证让你品尝一下三十军棍的味道。”

说完,白崇禧抬头看了下天色,转身又对副官吩咐道:“通知部队,加速行军,争取今夜到新桥镇去过夜。连睡了几天的帐篷了,今晚老子要睡床。”

命令很快就下达到了各班,本来已经是无比疲劳的士兵们一听说今夜可以到镇子上休息,而不用露宿帐篷的时候,立刻变得劲力十足,急吼吼的开始往前赶路。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李宗仁的山地第一旅的官兵们正在桃源疯狂的构建各种工事,李宗仁和旅部的参谋们分析常德军的攻击最快应该是在三天后。因为按照军情处提供的情报,足足7000人马过来,就算是坐和自己这些人一样的蒸汽船,连人带装备也要一天,更何况,他们还没有这个玩意。李宗仁看了看正在构筑的山炮阵地,又看了看远方:“健生啊,动作要快啊,争取这一仗打出我们广西人的威风,不要辜负了大帅对咱们兄弟的赏识啊。。。”

第129章 常德易主(四)

整个中国目光此刻都集中在了南北双方的主要战局上,常德地区这个次要战场自然无人关注。至于王振宇的通电,更是被淹没在一堆搞不清楚所谓的通电中了。

7月22日,江苏讨袁军在徐州地区与冯国璋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武卫前军会战失利,退南京。7月22日至28日,上海讨袁军屡攻江南制造局未克。指挥部被上海租界当局解散。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

全国的局势就是这样了,战争仅仅开始了不到半个月,准备充分的北洋军就把讨袁军打得节节败退,虽然被王振宇用突袭的方式避免了一次逃跑。但是对于失败缺乏足够承受能力的黄兴最终还是当了逃帅。

王正雅是在7月29日收到这些消息的,当时他就高兴的不行,把卿衡等人召来喝了顿酒:“我早就说了孙大炮他们不行,他们不是袁大人的对手。所以咱们站到袁大人这边是没错的,王振宇这个逆贼不是想趁乱抢地盘吗?哈哈,等袁大人平了东南那帮乱匪,我且看看他王振宇到时是个什么死法。”

卿衡沉默不语,其他人则纷纷恭贺,有些醉的王正雅飘飘然的去睡觉了。。。

7月30日,好不容易把常德9个营9000人马整顿完毕的王育寅接到了父亲的电令:“即日向桃源发起攻击,全歼湘西讨袁军。”

战事结束以后,这份电报被送到了王振宇的面前,看到他的哈哈大笑。因为从头到尾,这个所谓的湘西讨袁军,除了张学济这个空头司令外,根本就没存在过。自己从头到尾用的也是湘西守备队的名头在发动这场该死的“侵略战争”。

不过没关系,叫什么都不重要,因为这不会影响王育寅的结局。。。

此时此刻,王育寅正看着失控的战场在发呆,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选择,他绝对不会下令发起攻击:

常德军的攻击发起时间是中午的十二点,选择这个时间点确实也够缺德的,这时正常人要吃饭的时间点了。王育寅还是懂点军事的,他先让自己手下的弟兄们提前一个小时吃中饭,打得主意就是想让对手空着肚子的时候跟自己打,到时候后继不足的湘西军必然崩溃。

至于对方阵地的火力,他已经完成了几轮粗略的火力试探,也不知道对方是战斗素养奇高呢,还是确实火力不足。王育寅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因为他不相信对方的军事素养能够做到坦然面对试探的地步。既然对方火力不足,那就一鼓作气冲吧。

战局的发展也符合他的猜想,三千多凶猛的常德军很快就攻占了第一道防线。这个结果更加坚定了王育寅继续发动攻击的决心,因为这种丢失阵地的事情是很打击己方士气的,湘西军没理由例外。很多年后,王育寅在和李宗仁的一次私聊时感叹道:“我确实是犯了兵家大忌,在完全没搞清楚你们底细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攻击,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最后只能去当老夫子了。”

李宗仁从一开始就设了个大局,三道坚固的阻击线仅仅是诱敌深入的工具,除了制造一点杀伤,然后就立刻开始回撤,制造战力不足的假象。差不多足足二个团的湘西军在距离第一道防线约2公里的第四道防线严阵以待。

王育寅的土炮队射程仅仅只能覆盖到第二条防线,攻击第三条防线的时候,湘西军的抵抗变得激烈起来。常德军的伤亡数字立刻破三百,而且军官也出现了大批阵亡的情况。这让原本还担心是对方玩拖刀计的王育寅做出了让他后悔不已的判断,这是最后的底线了,只要击破,战争今天就可以结束。于是三个精锐营被投入到攻击中,第三道防线被顺利拿下,王育寅亲自下马下达了总追击的命令。六千多气势汹汹的常德军无比骄横的朝着第四道也是桃源城外最后一道防线杀了过来。。。

桃源之战终于进入到了一决生死的时刻。。。

李宗仁在常德军发动最后攻击前,亲临预备反击的二个主力团,向连以上军官做了最后的训话:“弟兄们,你们告诉我?你们是不是男人?”

军官们愣了一下,立刻挺直胸膛吼道:“我们是男人。”

李宗仁满意的点点头:“今天是我们山地第一旅出湘西的第一战,未来的历史会怎么记录我们这些人今天的所作所为,我不知道。我们是正义还是邪恶,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点,我们绝对不能成为失败者,如果这场战斗非要有一个失败者的话?”

李宗仁大手一挥,直指阵地前方:“那就是他们,把失败送给他们,把荣耀留给我们自己。猛虎万岁,猛虎必胜!”

军官们和附近的士兵都激动的应道:“猛虎万岁,猛虎必胜!”

常德军义无反顾的冲了过来,前三道阵地的顺利攻取让他们对自己的对手产生了一丝轻视,这次更是连土炮都还没推上来就冲锋了。

二百米,一百米,八十米,六十米,五十米,更近了。。。

但是很奇怪,真的很奇怪,这一次湘西那些白虎兵和之前百米外就放枪不一样,整个阵地一片沉寂,没有一颗子弹被射出来。

这种沉默是压抑的,常德军宁可挨子弹,也不愿意面对现在这种诡异的气氛。

首节 上一节 127/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