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 第171节

左宗棠回身,做到主位,笑道:“左某何德何能让各位倾力相助,没想到短短半月,几位好汉就聚集十万大军,功莫大焉啊,皇上要是知道,必然重重有赏!”

陈显良谦逊道:“这些都是皇上的功劳,百姓们仰慕皇上的仁德,这才心甘情愿的随我们起事,有大帅统领,我们就有主心骨了。”

左宗棠决定不再试探:“各位可有打算?如果加入汉军,左宗必定接纳。”

李文茂、何六、关巨等人对望一眼,全都起身拜道:“我等愿意加入汉军,请大帅接纳!”

左宗棠放下心来,笑道:“哈哈,好,既然各位愿意共襄盛举,事不宜迟,我们立即前往广州,活捉叶名琛。”

“大人,不好了,城下出现汉军旗帜,似乎有大部汉军出现。”来存一大早就冲进叶名琛办公的地方,大呼小叫。

“啪”叶名琛手中毛笔跌落在桌上,也顾不得训斥来存称呼短毛为汉军,上前问道:“什么?短毛攻到了广州!上个月梅州知府不是来报,短毛毫无异动!为什么么短短几天就到了广州,沿途的大军都是猪变得,也能阻挡短毛十天半个月!为什么短毛会在广州?”

来存被吓了一跳,后退几步,哭道:“千真万确,末将看的清清楚楚,新到的叛军身着红衣白裤,个个举着‘汉’字大旗,中间还有‘左’、‘李’等旗帜。”

叶名琛怒极而笑,骂道:“左宗棠这个后生真是无耻,亏林公还收了他做弟子,他怎能做出如此叛逆之事!丢了我们读书人的脸面。”

来存小声道:“汉军不同一般反贼,大人要不要放洋兵入城,他们善使枪炮,一定可以击败汉军,保住广州。”

叶名琛六神无主,只觉得来存说的有道理,不迭点头道:“你吩咐小去,让官兵拼死守城,就说洋兵马上进城协助防守,所有立功人员发白银十两不,五两作为奖赏。”

来存暗中撇嘴,躬身道:“末将遵命。”

包令面色难看的看着汉军来使,第一次有中国人这样的质问他。

李世贤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一遍:“我们汉军正在攻打广州,请你们把军舰开的远一些,免得误伤,如果你们2个小时后还不后退,我汉军就会把你们当成敌人。”

“shit!你这是在威胁我?”包令怒气冲冲的反问,他觉得这是在侮辱他。

李世贤放下公文,鄙夷道:“你可以这么认为!”

不顾目瞪口呆的翻译和暴跳如雷的包令,径直回到汉军大营。

叶名琛站在城墙上看着越来越远的洋人军舰,呆若木鸡,嘴里不停的念叨:洋人靠不住,洋人靠不住……

PS:从今以后只发大章,3000字以上,让大家过瘾!希望大家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一章世界地图与中国地

李云中抽空按照后世的记忆,做了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将他们挂在军事会议的房间里面。

兵部尚书林大基、参谋长张遂谋、江苏都督李秀成,新任兵部侍郎杨开林等人围着地图啧啧称奇,他们第一次直观的看着世界各国分布在哪里。

李秀成指着英格兰,又比划了下中国,惊讶的说道:“英国距离中国何止万里,中间全是海洋,他们竟然在两百年前就来到南洋,不可思议!”

林大基摇头苦笑:“那还不算什么,你看这欧洲强国加起来还没我中国大,国力却如此强盛,随便派来一支军队就能打败清国,逼迫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是何等举止!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先例,皇上还是要对他们加以防备。”

张遂谋这几年开了眼界,再也不是当初莽撞的地主家少爷,仔细的观察南洋后,对李云中感叹:“皇上,这里竟有个中国人建立的兰芳国,我们是否要派人联系他们,洋人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南洋,恐怕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为了大汉将来的利益,有必要与兰芳国建立从属关系。”

听着他们的谈论,李云中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这两幅地图就能让他们一些想法改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微笑的对张遂谋赞道:“参谋长说的不错,我们一直注重国内的战争,对国外并不了解,我已经派人前往日本、朝鲜、台湾、兰芳国这些地方。与当地人进行联系,等到大汉真正强大。这些就是我们大汉的势力范围。”

杨开林对这些地方都不感兴趣,对着李云中劝道:“兰芳国臣也有所耳闻,地处那样偏僻之地,距离中国遥远,中间全是大海,像这样的蛮夷之地,皇上为何对他们感兴趣,再说那里洋人遍地行走。土著还未开化,也没有什么特产可供汉国开销,何必浪费兵马钱粮去保护他们。”

林大基笑道:“杨大人有所不知,南洋可不贫瘠,那里有丰富的矿产,金矿、银矿多不胜数,中国人在那里有众多的人口。如果大汉强盛,就可轻而易举的控制那里,排挤洋人,只要把南洋占领,洋人就无法派兵攻打中国大陆。”

杨开林是个读书人,看着地图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很佩服林大基的观点,连连点头,赞道”“洋人必须从经过南洋才能来到中国,如果南洋不许洋人通过,中国就可保持原样。继续过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李云中被这话雷得不轻,这帮读书人怎么那么推崇封建主义。巴不得中国就这样发展下去,永远不改变。

“落后就要挨打,大汉只有强盛,洋人才不敢入侵,如果一成不变,两三百年以后,子孙岂不还要受到洋人欺凌吗!”李云中语重心长,他感觉现在就是一个婆婆,在给外孙女讲人生哲理似得。

汉国首都南京到北京有多远,张遂谋比划两地的距离,惊叫道:“这南京可以走海路到达北京,这样算来,南京的水师岂不能在天津登陆,天津距离北京不足三百里,三天就可兵临城下!这可比走陆路近多了。”

这一点李云中早就想到了,解释道:“海上凶险,如果没有大型战船护送恐有危险,朕觉得还是徐徐北进,再说,这大清不比蒙元,满人自从入关以来,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根基稳固,我们北伐还要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占领山东、河南、河北这三地,才能尝试攻占北京。”

张遂谋失望的坐下,特也觉得自己刚才的建议有点异想天开,满清皇帝可不是前明崇祯皇帝,呆在北京上吊,万一汉军出奇兵攻打北京,咸丰小儿跑了,汉军岂不像北伐军一样,孤军深入,重创而回!

赵老七默默的走进来,将一份公文递给李云中。

李云中握着赵老七送来的情报,叹道:“养虎终为患,湘军气候已成!”

张遂谋接过公文,粗略一看便惊道:“这湘军只用一年就扩充到八万人,这湖南人都去打仗了?”

身为一个湖南人,杨开林见张遂谋讽刺湖南人,反问道:“湖南人口有两千万,湘军才有八万人,三百个湖南人中才有一个当兵,如果全民皆兵,我等还能有生存之地吗?”

李云中打断他们的争辩,总结道:“无论如何这湘军都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湘军要比绿营难对付,兵部与参谋部要注意才是,特别是九江这个地方,湘军是不会放过的。”

林大基回道:“微臣马上给江西都督赵大人、安徽都督焦大人发去公文,让他们联手防御九江沿线所有城池,监视湘军的一举一动。”

李云中想起安徽,问道:“皖北李得胜可有战报送来?”

张遂谋暗道糊涂,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急忙掏出奏折双手举过头顶,言道:“这是李得胜送来的奏折,自从攻占庐州,第十军又攻克淮南,如今与僧格林沁大军在毫州僵持。”

“那个叫张乐行的人怎么样了?淮北民军可有收编?”李云中有点担心淮北民军发展成为原来的捻军。

张遂谋喜道:“一切顺利,淮北各地许多农民都自养马匹,张乐行的民军之中有骑兵万余人,经常与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互相厮杀,叶莲的骑兵队到达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僧格林沁已经不敢野战,只能龟缩在毫州城里,凭借城墙据守。”

李云中放下心来,有那几十门榴弹炮,就是北京城墙也能轰出个洞出来,小小的毫州城,清军守不了多长时间。

张遂谋见皇上露出欣慰之色,继续说道:“参谋部打算扩编叶莲的骑兵。组建骑兵军,请皇上裁决。”

“这个方法不错。骑兵在黄河以北更能发挥优势,就让叶莲当这个军长,张乐行任副军长,其余各级主官尽量安排自己人,民军任副职。”

张遂谋心神领会,点头记下。

林大基拿出一份奏折,报道:“江西都督赵大人,请求攻占南昌。”

李云中看着奏折。原来是湘军有意大举南下,所以赵烈文想要先一步占据南昌,赢得先手。

江西又要展开攻势了!李云中在江西的时候就研究过江西局势,发现湘军对其他地方被汉军攻占可以熟视无睹,按兵不动,一旦发现汉军想要攻占南昌就像发了疯一般支援,能进南昌的就进南昌。不能支援南昌的就攻打附近府县,以达到牵制汉军的目的。

因此李云中离开江西的时候就做出指示,除了南昌府暂时不打,第三军要攻占江西其余所有府县,等到站稳脚跟再集中力量打南昌城。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既然湘军大举南下。肯定不再是以前那样,一次只有几千人。

“你们认为怎么样?赵烈文打算攻占南昌后,迎战湘军。”

首节 上一节 171/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