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喝的也有的脸红了,气氛也到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大致画了江南地区的地图,再把南洋地图画出来,而后侃侃而谈道:“知不知道江南为什么这么富裕,就是因为海贸,江南的士绅把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卖到海外就可以换金银。
一个西班牙的小国家为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屠杀了一个上千万土著国家来掠夺金银,他们装金银都是用大帆船,这是一座像山一样的金银涌入大明,而这些金银全部都进入了江南那些富商手中,他们的钱库里都是八百斤的银球,取名叫没奈何。”
说到这里,徐晨又把新大陆的地图画出来,高小四等人看到新大陆比大明还要大,吃惊不已,这么大的国家也会被小国征服?
徐晨道:“新大陆文明太差,上面都是野人国家,人虽然多,但战斗力却不强,尤其是这些野人没有发展出冶炼行业,不会炼制钢铁,甚至连青铜都不会,他们用石头做的长矛战刀和西班牙人的铁甲火枪对战,当然会败了。”
大壮愕然的看着徐晨,进入之前他对徐晨这样的二流子是不屑一顾的,甚至对他带坏高家寨风气是鄙视的,所以即便徐晨来村里半年时间,但大壮和徐晨交流不多,但今天这场集会让他发现,徐晨见识广博到了解万里之外的番邦战事。
这让大壮对徐晨的印象大为改观,这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就和戏曲当中,未出隆中,就晓三分天下大势的诸葛亮一般。
“江南的士绅还不止赚丝绸的钱,在江南出海几千里有一个叫南洋的地方,那里有大大小小上万座岛屿,其中有一些岛屿满山都是孜然,丁香,肉桂等香料,多的就和我们的杂草一样多,海上只要把香料装满船就可以赚几千上万两银子,这还是因为香料多了,价格跌了,要知道在唐朝,香料的价格比银子还要贵,唐朝的一个宰相就是因为贪污了几百石香料就被皇帝砍头了。”
高小四羡慕道:“难怪江南如此富裕,连海外的钱财都涌入江南。”
土根也羡慕道:“要是我们这里有一座香料山就好了。”
米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除了荒山就是荒山,土地肥沃程度远远不如江南。
“这年头想要发财就要出去江南,不管是纺织布匹,贩卖茶叶,还是瓷器都可以发财,这还都是发小财,要是胆大敢拼命的,想办法把丝绸,茶叶运输到海外去,就是几十倍的利润,江南的那些财富都是无数海船,一船船金银运输来的。”
说到兴奋处,徐晨豪气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困居在这小小的乡里之间,不见识江南的繁华,海外的奇景,岂不是白来人间一趟。”
徐晨一直说江南的好,海外遍地是黄金,就是想要吸引高家寨村民一起和他去江南,这样忽悠,徐晨并没有愧疚之心,再过几年整个陕北旱灾,蝗灾,兵灾会持续几十年时间,整个大明北方的人口十不存一,现在带他们离开米脂县是在救高家寨村民。
至于徐晨为什么没有想要取代李自成,领导农民军推翻大明,原因也很简单,在北方起义难度是地狱等级的,起义容易,但想要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非常难,徐晨只要想着自己脑海当中有关崇祯末年天灾的数据,没有一年是没有灾害了,他都忍不住冷汗直流,有一种老天都在和崇祯作对的想法,这种大规模的天灾根本不是封建国家能抗住的。
历史上农民军没有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能,北方的旱灾就没有停过,崇祯年间处于小冰河期最严重的时期,动不动就会出现百年一遇的旱灾,烈度一场比一场强,而且还从陕北扩张到中原地区,以起义军的组织度是没有办法带来当地的百姓抗击旱灾,他们只能不断前往有粮食的地方求活。
徐晨回顾这段历史,无奈发现明末时期,居然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期,各股势力只有野猪皮对土地制度动手,计口授田给百姓,八旗制度把土地分给士兵,比起老朱家的藩王动不动占据一个行省一两成土地,还要欠饷银,野猪皮这套制度是极其先进,敢打敢拼的人最起码可以获得土地,而做我大明的基本盘,就只能不断忍受苛捐杂税。
于是出现打清兵,明军望风而降是上勇,但投降清军,换了一身军服就变得锐不可当,以至于后世互联网都在调侃明军满饷不可敌。
真想要起义,江南的难度更低,最起码组织生产更加容易,还有可以从海外获取粮食和武器装备的优势,而留在北方,徐晨也没有把握自己能抗住这波旱灾。
“哼!”这个时候村长带着两个盘子过来,所有人都缩起头来,不敢目视村长。
“就你们这点本事还想下江南,只怕走不出米脂县就被人卖了,故事也听完了,还不快回家。”
小孩桌的他们最有眼色了,发现村长发怒了,当即四散逃离,其他人也纷纷离开。
而后村长走到徐晨身边道:“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在江南可以发财,难道在米脂就不能发财?高家寨就靠这些青壮守卫,你把这些青壮带走了,留在寨中的老弱妇孺怎么办,难道让她们等死?”
村长人老成精,他早就看出徐晨这是想要忽悠自己村的青壮去江南,但明末不是后世社会,做不到青壮出去闯荡,家中不会受到影响,这个时代出去闯荡本就代表着生离死别,只有步入绝境的流民才会用这种办法求活。
徐晨愕然的看着村长的背影无奈道:“我这是想当然了。”
刚刚查了资料,崇祯年间居然没有一年是太平日子,地震,水灾,旱灾,蝗灾,每个一两年就会出现一个百年一遇的旱灾,其中陕西干旱了七年,最严重一年,陕西,陕西,中原全部闹旱灾,后期还出现蝗灾,鼠疫。
有这么多的负面buff,崇祯还能抗17年,他真尽力了,难怪后世那么多人同情崇祯了,只要稍微了解这段历史的,真没有办法不同情他。
而更绝的是,满清入关后,北方的旱灾瘟疫,全部戛然而止。
第5章 ,徐晨的金主
天启5年(1625),六月十六日,米脂县,高家寨。
透蓝的天空,挂着火球一样的太阳,万里无云,连微风都没有,即便太阳刚刚升起没多久,却已经能感受到炎炎的热浪了。
高家寨的村民,更是早早的起身,大人挑着木桶,小孩拿着木盆,全家老小一起忙碌,把河道里的水浇灌到自己家的麦田当中,现在是小麦抽穗的时间,辛苦一年,是丰收,还是欠收!就看这段时间小麦的长势了,关乎到一年的口粮,所以高家寨全村人此时都在田间忙碌。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骑着毛驴的青年,擦了自己额头上的汗,对在挑水的高小四问道:“小四哥,徐爷在家吗?”
“小五,你又来找徐大哥,他还没有起来,去他家就能找到他。”
“多谢小四哥了。”小五行了一个礼,然后骑着毛驴来到了徐晨的院子,院落当中一只公鸡带着5只母鸡,十几只小鸡,在地面刨食物,小五的到来引起它们的警觉,逃到院子的角落当中去。
小五推开院门,进入大厅,徐晨此时正在吃早饭,早饭也非常简单,一点米粥,配点肉咸菜。
徐晨早上起不来,所以他花了200文,请了土根媳妇自己做早饭的时候,顺带也帮他也做一下。
他看到小五笑道:“小五吃了没?再来一点?”
入乡随俗,加上徐晨自己起不来身,他现在一般也只吃两顿,早饭一般都是9点钟左右吃,当然有时候饿的时候也会准备一顿宵夜。
要是没有明末乱世这根弦挂着,其实高家寨的生活还是蛮惬意的,徐晨现在是牛马气息全无,生活压力也没有,基本上是睡到自然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小五道:“徐爷,昨天不是俺们约好交稿子的日子,东叔从早上等到夜晚都没等到您的身影,这才让俺过来看看,您稿子写完了,让俺带回去。”
徐晨尴尬道:“稿子我就动了几个字,要不你让东叔再等几天?”
小武如同天塌了一般,痛心疾首道:“您知道这一耽搁会影响多少人吃饭吗,排版的工匠,印刷的工匠,这大大小小没有100人,也有80人等着您赏脸吃饭,现在这世道能有一个稳定的饭碗多不容易,您这稿子交不出来,这些人就只能等着饿肚子了。”
小五丧气道:“出门前东叔说了,带不回稿子,就让我别回去。”
“要不小五你也在高家寨住几天?”徐晨尴尬道。
经过上次和村长的聊天之后,他颓废了好几天,加上没人监督,拖延症也上来了,总想着等着约定的最后几天赶一赶工,把稿子交上去,结果在高家寨没有太多的时间观念,过了交稿的时间他都不知道。
小五口中的东叔,是米脂县书铺的掌柜,也是徐晨现在的金主。
徐晨穿越到米脂县的时候,浑身上下就剩下手机,背包。背包里面有半瓶矿泉水,一包没有开封的椰子糖,两个面包,两包薯条。
因为米脂县太过于出名了,最开始徐晨是不敢待在这里的,他拿那包椰子糖,当做救命的谢礼,离开了高家寨来到米脂县,把矿泉水瓶当了30两,就打算逃到江南去。
但封建社会很快就给他上一课,他还没走出米脂县,就被4个地痞堵在一个小巷子里了,要不是他用手机的强光灯,闪瞎了这些地痞的眼逃了出来,只怕他会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穿越者。
这次的经历让徐晨意识到,自己独自去江南,只怕会成为道路旁的枯骨,或者是哪家黑店肉包子的主要原材料。
于是他又再次回到了高家寨,并且在这里建了一栋瓦房,算是定居下来了。
不会种地,也吃不了砍柴苦的徐晨,成为了村里的赤脚大夫,帮助四里八乡那些看不起病的村民治点小病,宣传一点多喝热水,饭前要洗干净手等等的卫生知识。
不过这个主业的收入算不得高,这里的村民本就家徒四壁,能拿一两斤面粉,几个鸡蛋都算是比较富的,大部分人只能用野菜来冲抵费用,要靠这主业生活,他真只能吃糠喝稀。
眼见着自己手上的钱越来越少,徐晨就想到了写小说这个副业,一来他在后世本来就是个网络写手,这算是他的本行了。
二就是明朝时期,小说行业大爆发的时期,四大名著有三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个时代写小说,火了是真能赚钱。
就像《西游记》火了出现了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封神演义》。
《水浒传》火了之后也出来了同人《金瓶梅》,从这些同人就能看出明代小说行业的发达。
三就是徐晨穿越带了过目不忘的外挂,以前看的书,网上看的视频都能在脑海当中回忆起来,这就给他写小说准备了充足的资料了。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脑海当中反复对比《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明代的小说,写了一个中短篇小说《英雄记》,以曹操为主角,讲年幼时期曹操记忆当中,洛阳的繁华,大汉军队的强大,曹操从小就立下要做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大汉平定西凉。
青年入仕,曹操执法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却遭受到权贵的打击,同时大汉朝政败坏,阉党,外戚门阀三方混战,黄巾起义爆发,大汉朝廷被打击的摇摇欲坠。
中年董卓乱政,曹操挺身而出讨贼伐董,却被打的全军覆没,不被诸侯理解。
后面曹操自己成为诸侯,以自己的行动匡扶汉室,迎接天子到许都,曹操和献帝合作中兴大汉,双方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最后衣带诏出现,曹操和献帝分道扬镳,曹操逼死了伏皇后,董贵人,正式成为了汉贼~~~。
基本上是与他看过仁无爱的小说为模板写的。
本就是一个小故事,剧情也不多,再加上他要学习这个世界的写作手法,删减了很多水分,也就十几万字,要不是毛笔字实在难写,他基本上半个月就能搞定这些内容。
第6章 ,洛阳纸贵的《英雄记》
小说写好之后,他拿的这小说的手稿,遇到了书铺掌柜东叔。
东叔看完了徐晨的《英雄记》大受震撼,《三国演义》算是大明最大的IP之一,曹操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大明人看来,曹操就是奸臣的模板,这个时代的小说,善恶是二元对立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忠就是忠,奸就是奸。
大明的战争小说,像《隋唐英雄传》,《杨家将》等等都是这样的,都有一个类似于曹操这样的反派,《隋唐英雄传》里面的反派是杨广,是王世充,杨家将里面这是潘仁美,连累了一代名将潘美被人骂了上千年。
但徐晨的这本《英雄记》详细的记录曹操从大汉的忠臣到奸臣的转变,这观点不但新颖,而且更符合人性,突破了大明朝善恶对立的二元模板,对明末的小说界来说,这就是一大创新。
更不要说大明才多少作者,他们之间的竞争压力根本不大,而后是网文写手,说800万有点夸张了,但说有上百万是一点都不夸张,在如此竞争的压力下,后世的网络携手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英雄记就是后世精品小说当中一个比较优秀的故事,不说吊打大明的小说,但地区和大明小说完全不同。
东叔看的爱不释手,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而后还拉着徐晨来探讨三国的历史。
徐晨可是经过了后世互联网熏陶的,多少up主帮他翻历史资料,解说三国的历史,东叔这点贫瘠的历史知识怎么可能是徐晨的对手,他拿出一些像董卓的后台是谁,袁阀汉末乱世最大的推手等新颖的观点,关键是徐晨还能把历史数据摆出来当论据,说的东叔心服口服。
让东叔认为徐晨是研究历史的宗师,他那本英雄记还没有印发,就先给了20两个定金,东叔说是徐晨的伯乐也不为过。
最开始英雄记印出来本来也没太火,只在绥德地区有小范围流传,卖了也只有几百本。
但徐晨时来运转,有人把这本小说介绍给当时的陕西巡抚吕兆雄,他看完之后赞赏道:“如此雄文当酌酒以观。”
就是因为这一句赞誉,英雄记顿时就火爆了整个陕甘地区,仕林中人纷纷购买英雄记,讨论其中的内容,许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对曹操这个枭雄有全新的认识。
讨论三国的历史成为了陕西的热潮,大有洛阳纸贵的趋势,东叔加印了三万本,依旧供不应求,并且英雄记开始向山西,中原流传。
就这一部小说给徐晨带来了400两银子的稿费,而且这还只是半年的收入,后续每个月都有几十两银子的收入。
这里不得不为大明说句好话,大明的版权保护太到位了,盗版书籍的事情不能说没有,但非常少,而且被抓住了打官司到县衙,一般情况下都能罚的盗版的倾家荡产。江南甚至出现了这种专门抓盗版的讼师,他们专门到书铺找盗版书籍,发现了就免费帮原作者打官司,赚到的钱三七分成,就在江南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了。
徐晨初战告捷,后面他再接再厉,先后写了英雄记刘备篇,主要讲解的就是刘备的高光时刻汉中战役。
英雄记关羽篇,主要讲了襄樊之战前因后果。
徐晨几乎照搬照抄的把渤海小吏的视频,转化成文字搬到了大明朝。
而这两篇小说依旧大火,其中关羽篇受到山西行省热闹欢迎,风潮突破了仕林圈子,只要读书识字的人都要买一本英雄记关羽篇,英雄记关羽篇在山西行省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卖了5万本,山西茶馆当中充斥着聊着襄樊之战的八卦客,贩夫走卒也在讨论英雄记关羽篇。
以前大家不了解,为什么关羽水淹七军,围了樊城就威震华夏了。
看了英雄记关羽篇,才知道关羽以一郡之地,击败了曹操一小半的主力,曹魏甚至抽不出多少兵力来对付关羽,最后关羽几乎是曹魏和东吴方面所有名将围攻才战败的,曹仁、于禁、徐晃、庞德、满宠,吕蒙、陆逊,蒋钦、韩当、周泰、丁奉、徐盛、朱然,潘璋。
“这么多名将围攻二爷,二爷虽败犹荣。”这是山西人这段时间说的最多的话。
连带着连水淹七军,刮骨疗伤,败走麦城这些戏曲都大火,成为了这段时间陕西,山西等北方戏院必演的戏曲。
仕林当中也肯定了徐晨的学问,英雄记显露出徐晨深厚的历史功底(大明的文人自然不知道徐凡有外挂,更不知道有互联网这种东西。)其中刘备篇,关羽篇,甚至可以当军事教材来教导中高级的军官。
而此时的大明处于军事动荡当中,辽东的女真人叛乱越发壮大,明军屡战屡败,今年开春努尔哈赤占据旅顺,正式把大明的势力打出来辽东。
东南地区郑之龙,刘香彩海盗作乱尚未平息,西南奢安之乱愈演愈烈。太多的文人高官成为督师是督战战场,有不少人战死沙场或者战败被朝廷斩杀,仕林圈当中军事知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高家寨的徐晨不知道,一部英雄记关羽篇,让他现象级的文人,在士林积累了庞大的名声。
当然对现在的徐晨来说,三部书的稿费就超过了2000两,以大明粮价来计算的话,这笔钱相当于后世200万,而且未来的稿费还会越来越多,同时也是因为有底气了,徐晨也放松下来。
本来他和东叔说要开英雄记诸葛亮篇,东叔听了眼前一亮。诸葛亮在大明的名声不下来关羽,尤其是在仕林当中,诸葛亮的名声还在关羽之上,而小说的主要市场还是以读书人为主,只要徐晨能维持关羽篇的水准,这个诸葛亮篇火爆程度不会输给关羽篇多少,他都想到了主要的销售市场放在蜀中,蜀中富裕,是一个比山西还要庞大的市场。
但徐晨这一放松小说只写了不到一半!
第7章 ,悄然而来的旱灾
小五是一个死心眼的青年,为了防止徐晨偷懒,他还真监督徐晨写了一天的稿子,当然这是徐晨的感觉。
实际上小五把自己定位是徐晨的书童,他帮助研墨,递纸,收拢文稿,甚至还帮助徐晨做饭,打扫卫生,喂家禽,总之他帮助徐晨解决一切影响写作的事情,
这让徐晨效率飙升,一日就写了一万字,不过傍晚之后,小五还是骑着毛驴回去了,这让徐晨松口气,这样被人监督写稿真不是一个好的感受,紧迫感太强了,让他有种再当牛马的感觉,而且他也不习惯有人这样服侍自己。
但徐晨却没有想到,第二日小五又骑着毛驴来高家寨了,而且这次他还早了一个时辰,小五倒也没有打扰他,而是先帮徐晨喂鸡,把院子打扫一遍,连烧火做饭的事情也接过去了,这徐晨也不好意思自己趴床上,只能被迫每天在太阳出来后起床。
“小五,你这里每天来高家寨,书铺的生意不用管了吗?”
小五道:“掌柜说了,您写稿这件事情就是俺们书铺最大的事情。”
“每天这么晚回去,你不担心遇到野兽土匪?要不你每天酉时前走,太晚走,我也不放心。”
小五拍了拍自己的腰道:“掌柜给俺红毛夷的火枪防身,等闲人近不了身,哪怕是夜里也不用担心。”